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先天心脏往往不是单一因素作用或其简单相加的结果,而是多个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遗传因素与环境致畸因素相互作用。手术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手段,围术期加强患儿的护理,可最大限度改善患儿生存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先天性 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心脏病人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介入治疗先天心脏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心律失常发病率为5.0%、穿刺点出血发生率2.5%、排尿困难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12.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介入治疗先天心脏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以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麻醉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60例患有先天心脏的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有13例患儿需要先进行基础麻醉再进行外周静脉开放,使用咪唑安定静脉给药;其余的47例患儿使用导管室配合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用药为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使用的麻醉药物是丙泊酚,少数患者增加使用盐酸氯胺酮。结果全部患者都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治疗,共有2例不良反应患者在术中出现,积极治疗后,得到缓解;其中没有发现麻醉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为先天心脏患儿进行麻醉后再手术,能够让手术过程更加顺利,给患儿提供通畅的呼吸条件,保持麻醉深度来进行手术,麻醉使用到的药物有咪唑安定、丙泊酚、氯胺酮等,其麻醉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安全可靠。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介入治疗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心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来我院诊治的先天心脏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及介入封堵术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成功48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者2例;采取介入封堵术治疗的50例患者成功者48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者2例。结论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心脏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不留手术瘢痕、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介入封堵术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有122例患者在我院接受先天心脏介入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围术期相关资料。结果122例介入治疗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9.8%。随访4-24(14.6±4.7)个月,无一例死亡,其中2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余封堵成功的患者均未因严重并发症而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先天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不低,但只要规范操作,并发症将可能尽量减少,并保证介入技术的安全性。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小儿先天心脏伴发重症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24例先天心脏伴发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同时结合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儿中,经治疗后得以康复出院者21例,治愈率是87.5%,3例(12.5%)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期间出现肺动脉高压或心力衰竭加重者共4例,占16.7%,后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其余20例在心衰及重症肺炎改善后择期行手术治疗。本组24例患儿的住院天数在4h到17d左右,平均7.9d。结论为先天心脏伴发重症肺炎的小儿实施积极、全面的临床治疗,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对于改善病情,尽最大限度降低病死率很有帮助,可作为今后医院单位救治本的可靠途径之一,建议临床进一步普及与应用。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重症肺炎 小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漏斗胸合并先天心脏同期手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胸心外科收治的漏斗胸合并先心病中行同期手术的16例患儿将其作为试验组,再选取漏斗胸合并先天心脏同期手术后16例患儿将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对比分析患儿家属满意程度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56.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0.1±2.7)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16.2±3.5)d,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对漏斗胸合并先天心脏同期手术后患儿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漏斗胸 先天性心脏病 同期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诊断复杂型小儿先天心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对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1月磁共振诊断的46例复杂型小儿先天心脏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磁共振诊断46例小儿先心病,最终经手术证实46例,准确率100%,其中大动脉转位16例,法洛四联症7例,主动脉狭窄14例,右室双出口3例,肺动脉闭锁6例。结论磁共振诊断复杂型小儿先天心脏,诊断准确率较高,安全无辐射可靠,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数据。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症肺炎合并先天心脏护理经验。方法本病患儿在治疗肺炎的基础上,需防止心力衰竭,防止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治疗给予控制炎症、平喘止咳、保护心脏、增加营养等治疗。结果本病患儿经过治疗肺炎康复。结论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加强病情观察,认真仔细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对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先天心脏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评价介入治疗先天心脏临床疗效与预后,以期获得有益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应用介入技术治疗先天心脏患者216例临床资料与随访情况。结果VSD20例,ASD59例,PDA101例,PS29例,复合手术7例(ASD+PDA3例,PS+VSD1例,PS+ASD3例);不同类型心脏患者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1周内并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手术时间低于VSD、PDA、PS,复合畸形手术时间高于ASD、P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50个月,平均(23.7±11.3)个月,失访14例,未见死亡例。结论先天心脏介入治疗技术已基本成熟,器材、路径、技术可基本满足各类先心病治疗需要,封堵与手术成功率较高;手术难度与种类型、病情有关,影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周内监护非常必要,处理严重并发,出院后仍需定期随访,复查相关指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院外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心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9月-2013年9月间收治的待产的产妇共54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产前检查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同时分析检查结果和新生儿先天心脏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23例先天心脏的胎儿,产后经检查实证22例,诊断的符合率为95.65%。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心脏检出率高,因此对于临床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符合率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评价先天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心脏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病缺损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 简介: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有学者认为它是制造业领域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更有许多国家已将3D打印技术作为国家战略规划。无论是临床还是基础研究,3D打印技术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医学技术。在心血管领域,尤其是先天心脏的临床诊断、治疗方面,这一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对3D打印技术在先天心脏诊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3D打印技术 人体模型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总结了我院29例先天心脏合并肺静脉狭窄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做好机械通气管理,预防血栓形成,正确有效地吸痰,严格控制出入量,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护理重点。本组29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状态稳定,均治愈出院。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静脉狭窄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小儿先天心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1月进行手术证实为先天心脏的22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患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术中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89.4%。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诊断各种类型的先天心脏,有助于临床进行介入和手术治疗。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复杂先天心脏术后腹膜透析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5例复杂先天心脏患儿腹膜透析治疗的护理经验,分析透析期间血气电解质的管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本组死亡1例,监护室腹膜透析期间放弃治疗1例,其余患儿肾功能均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婴幼儿复杂先天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衰竭后及时应用腹膜透析可以获得满意治疗效果。

  • 标签: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术后护理 体外循环 急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心脏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选取我院的28例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心脏者的治疗案例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治疗组(14例)和前列地尔治疗组(14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后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饱和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心脏患者不易被发现,临床中其发病率相对较低,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小缺损先天性心脏病 前列地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先天心脏合并肺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儿术后管理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13年4月-2014年8月共收治115例先天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经验。结果本组115例患儿,1例TGA合并PH术后因并发纵隔感染死亡,其余患儿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细致的术后护理能减少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先天心脏合并肺高压的患儿顺利康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高压 围手术期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 671 -8725(2014)06-0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