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至此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心脏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5名。针对心脏的治疗开展全面详细的护理干预,为观察护理作用,于干预前后比较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GQOL-74),调查干预后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较干预前,干预后患者GQOL-74评分更高,P<0.05。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已达到93.33%,无并发症发生,可见护理效果理想。结论:先天心脏患者的介入治疗中,予以综合护理指导严密观察并提供服务,可规避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先天心脏(CHD)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最常见的CHD类型。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械的发展,介入封堵术已成为CHD的主要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对CHD介入封堵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该文主要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潜在的危险因素及病因机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等方面,对ASD、VSD和PDA等常见的CHD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减少进行综述。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宣教方法对小儿先天心脏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为80例小儿先天心脏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专职全面护理健康干预(n=40)、常规健康教育(n=40),将先天心脏相关知识、护理满意度等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和术后注意事项掌握程度明显要好于对照组,相互对比差异性较大(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0%、80.0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形成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专职全面的护理健康干预,在小儿先天心脏的临床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凸显,不仅可以确保患儿和家属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而且还可以提高患儿和家属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心脏患儿开展介入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40日先天心脏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法将其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均组20例,所有患儿均于2021.1-2021.12月被我院收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中,干预组(5.00%)低于参照组(30.00%),P<0.05。结论 先天心脏患儿开展介入手术时加以应用围术期护理,能够极大程度保障患儿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手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宗旨在于患儿先天心脏的诊断,并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此疾病的应用效果,并进行详细分析。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2358例患儿,均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先天心脏筛查的患儿,对2358例患儿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后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2358例先天心脏筛查的患儿中正常生理现象729例90.56%;VSD:86例87.76%;ASD:500例88.34%;PDA:390例89.86%;肺窄:10例83.33%;未见明显异常643例84.05%;且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的准确率99.92%,组间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精准的诊断出患儿先天心脏,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心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纳入2020年2月到2021年4月进入本院进行先天心脏检查的80例孕妇,将其选入心脏超声组和常规超声组,各40例;常规超声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心脏超声组采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心脏超声组和常规超声组患者采用两组不同方式进行检查后均可以筛查出先天心脏,但心脏超声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P

  • 标签: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 先天性心脏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先天心脏检测中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本研究的样本以本院中接受检查的孕妇为主,研究起始时间为2021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5月,共选择400例进行分析。所有的孕妇均接受病理检查、常规三级超声检查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对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先天心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接受检查的孕妇中,采用病理检查检出24例先天心脏,检出率为6.0%。采用胎儿超声检查有22例先天心脏,检出率为5.5%。采用常规三级超声检查有16例检出,检查率为4.0%。胎儿心脏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相比,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为91.67%,而常规三级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为66.67%,相比前者较高(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100%为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灵敏度,99.5%为特异度,而77.27%为常规三级超声检查的灵敏度,98.0%为特异度,其中存在差异的为灵敏度(P<0.05),特异度无差异(P>0.05)。结论:在先天心脏检测中应用胎儿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检测 胎儿心脏超声 筛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先天心脏检测中胎儿心脏超声筛查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8月至2022年4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90例接受先天心脏检测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常规三级超声检查、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来对所选患者实施检测,依据检查手段的不同划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记录和比较分析常规组及实验组检测结果。结果:本次实验所选90例患者中胎儿存在先天心脏的人数共计74人,占比为82.22%;所选患者在常规三级超声检查中检出先天心脏的人数为70人,准确率为94.59%,所选患者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中检出先天心脏的人数为52人,准确率为70.27%,组间数据比较分析,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先天心脏检测中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效果远远优于常规三级超声检查。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 检测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先天心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在2017年9月——2019年5月,将在我院检查的2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妇的临床资料,展开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此次检查的重点在于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上下腔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肺静脉角切面。结合超声记过展开分析。结果:在对200名孕妇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后,检测出右锁骨下动脉迷走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升主动脉发育不良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永存左上腔1例,漏诊肌部小室缺1例。结论:孕妇产前胎儿检查十分重要,通过展开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能够有效检查出是否患有先天心脏,筛查的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准确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先天心脏检测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时间在2017年9月——2019年5月,将在我院检查的200名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孕妇的临床资料,展开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此次检查的重点在于观察胎儿的四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上下腔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肺静脉角切面。结合超声记过展开分析。结果:在对200名孕妇进行心脏超声筛查后,检测出右锁骨下动脉迷走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升主动脉发育不良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1例,永存左上腔1例,漏诊肌部小室缺1例。结论:孕妇产前胎儿检查十分重要,通过展开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能够有效检查出是否患有先天心脏,筛查的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准确性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心脏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接受产检的孕妇中选取100例,将时间选定于2020年10月到2022年6月,经过引产尸解报告以及手术病理学的检查结果证实,对明确存在先天心脏的胎儿分别实施常规超声、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观察检查结果情况。结果:在100例胎儿中,共有22例确诊患有先天心脏,其中8例为室间隔缺损,6例为法洛四联症,4例为房间隔缺损,4例为单心室。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

  • 标签: 胎儿心脏超声 先天性心脏病 常规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并分析胎儿先天心脏诊断中应用多普勒超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30例胎儿先天心脏孕妇作为观察对象。在孕妇知情同意的条件下对其实施多普勒超声诊断,并把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依据,分析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先天心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对30例胎儿先天心脏孕妇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确诊29例,诊断准确率为96.67%,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在胎儿先天心脏诊断中能够体现出非常高的诊断意义,值得继续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多普勒超声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临床效果 诊断价值 病理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先天心脏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先天心脏患儿,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的健康知识掌握得更好,护理满意度评分更高,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护理 健康教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胎儿先天心脏实施产前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到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产后新生儿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产后新生儿诊断结果与产前超声检查的结果进行比对,并观察先天心脏类型。结果:产后共诊断出9例先天心脏胎儿,在使用产前超声检查方式后,共有7例胎儿被检测出存在先天心脏,两种检测方式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9例先天心脏胎儿中,3例为三尖瓣畸形,1例为单纯性室间隔缺损,1例为单纯性房间隔缺损,1例为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为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为单心房,1例为三尖瓣闭锁。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心脏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心脏筛查中胎儿心脏超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本院进行产前筛查的孕妇中筛选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均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细致观察胎儿心脏结构情况,并和分娩后新生儿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胎儿心脏超声在先天心脏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500例孕妇产前筛查检出10例,检出率2.00%(10/500),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提示1例婴儿漏诊,产前心脏超声筛查准确率为90.91%(10/11),漏检率9.09%(1/11)。结论 先天心脏筛查中胎儿心脏超声的应用价值显著,可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作为临床干预依据,有助于提升出生人口质量。但是需要在临床实践应用中还需不断进行总结和完善,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筛查 胎儿心脏超声 应用价值
  • 作者: 刘雪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8-26
  • 出处:《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21年第12期
  • 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园区总院手术室,江苏 苏州215000
  • 简介:目的: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心脏的护理配合。方法:选取95例于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行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的先天心脏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于围术期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32%,较对照组的59.52%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胸液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积极做好行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先天心脏患儿的护理配合,有利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先天心脏(简称先心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随着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及二代测序技术的开展,在先心病患儿中检出越来越多的拷贝数变异,并在细胞及动物水平得到致病性验证。本文综述先心病拷贝数变异的研究现状、常见拷贝数变异的心脏表型和遗传学特征以及拷贝数变异在先心病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BX20基因突变与先天心脏的关系,探索先天心脏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确诊的353例中国汉族先天心脏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6例,女147例;中位年龄为1岁9个月,年龄范围为0~13岁,以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50例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编码TBX20基因的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并进行测序分析。分别应用SIFT、PolyPhen2和Mutation Taster软件和PrDSM模型集成软件对发现的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进行致病性预测。结果研究发现2个新错义突变,2个新同义突变。在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房间隔缺损的患儿中发现新错义突变c.361A>T(I121F);在1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卵圆孔未闭和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中发现新错义突变c.785C>T(T262M)。在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患儿中发现新同义突变c.666C>T(N222N);在1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卵圆孔未闭的患儿中发现新同义突变c.786G>C(T262T)。这些变异在对照组儿童中均未检测到。I121F、T262M、N222N、T262T均位于高度保守的T-box DNA结合结构域内。致病性预测表明除T262T致病可能较小外,I121F、T262M和N222N均为致病性突变,影响蛋白质功能。结论TBX20基因突变在中国儿童先天心脏房间隔缺损、法洛氏四联症、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发现首次将TBX20基因突变与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疾病联系起来,拓宽了TBX20基因突变的疾病谱。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基因突变 转录因子 TBX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