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引起 女 不 孕 的因素很多,其中免疫因素是导致 女 不 孕 的关键因素。 得育灵的主要成分 辅酶 Q10 、维生素 E 等 已被 证明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 改善卵巢功能、提高卵子质量,从而 提高生育能力等功效。因此 ,得育灵是免疫低下不孕女性的保健佳品。

  • 标签: 免疫力低下 女性不孕 得育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 S-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GAPDHS)抗体水平检测对免疫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118例免疫不孕症患者及 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全部受试者的血清 GAPDHS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对免疫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不孕症患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为( 85.2±19.4) μg/mL,健康对照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为( 33.5±5.8) μg/mL,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与女性、继发性、 TAT≤8的不孕症患者相比,对应的男性、原发性、 TAT> 8的不孕症患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较高( P< 0.05)。结论:免疫不孕症患者的血清 GAPDHS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不孕症诊断的临床指标。

  • 标签: S-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免疫性不孕症 TAT试验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癫痫与自身免疫脑炎均是近年来随着神经免疫学发展而提出的临床新概念。对于伴有癫痫样发作、抗神经元抗体阳性的患者,诊断为自身免疫脑炎还是自身免疫癫痫,目前还存在争议和误区。由于二者存在部分共同的抗神经元抗体,且临床表现有一定重叠,如癫痫的耐药性、合并认知功能损害等,常被临床所混淆,造成了不必要的过度抗癫痫治疗。笔者从二者临床概念、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对二者区别和联系进行了释义。

  • 标签: 癫痫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 脑炎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80例中医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 2018年 10月至次年 10月一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免疫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中医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 免疫不孕不育患者应用中医补肾活血除湿法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中医补肾活血除湿法 免疫性 不孕不育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以及血清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虽然已经发现数年,但其病理生理机制、自然史、相关癌前病变等仍未研究清楚,部分患者甚至被误诊为难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本综述对自身免疫胃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胃炎 贫血,恶性 螺杆菌,幽门 壁细胞抗体 内因子抗体 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肝炎、原发性胆汁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等。该组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如未及时干预,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肝衰竭,甚至死亡。加强自身免疫肝病研究的重要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的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对降低我国慢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肝病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自身免疫肝病诊断中运用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检测方法的价值与准确度。方法:选取 80 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研究对象的就诊时间为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将 25 例原发性胆汁胆管炎设为对照组,将 24 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设为研究组,将 31 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设为试验组,通过酶联免疫法对各组的抗肝肾微粒体抗体Ⅰ型、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多核点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 / 抗肝胰原抗体、抗线粒体抗体和跨膜糖蛋白 210kd 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研究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值得进行统计( P<0.05 );经过血清检测得知, AIH-Ⅰ 型患者 LC-1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Ⅱ 和 AIH-Ⅲ 型患者( P < 0.01 ), AIH-Ⅱ 型患者 LKM-1 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Ⅰ 和 AIH-Ⅲ 型患者( P < 0.01 ),而 AIH-Ⅲ 型患者 SLA/LP 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AIH-Ⅰ 和 AIH-Ⅱ 型患者( P < 0.01 )。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抗体谱有助于提高自身免疫肝病的早期诊断,对该病的分型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价值 精准性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不仅维持消化系统平衡,对免疫、激素和代谢稳态也至关重要。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由桥本甲状腺炎和Graves病等一系列疾病组成。近期研究发现,AIT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及激发机体交叉免疫反应,参与AITD的发生、发展。

  • 标签: 肠道菌群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脑炎(AE)是一组主要由细胞免疫和(或)体液免疫介导的非感染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疾病,与其抗神经细胞抗体密切相关。AE往往临床病程严重、进展迅速,早期诊断并及时行免疫综合治疗对临床转归至关重要,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同类型A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有其相应的特点。笔者对AE的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因血小板减少而引发一系列出血表现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治疗以药物为主,一线药物有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二线治疗药物包括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利妥昔单抗等;免疫抑制剂及脾切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临床试验中的新型药物包括脾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细胞因子等。联合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儿童慢性、难治ITP的预后。该文对儿童ITP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规范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促血小板生成素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脑炎(AE)是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脑炎。认知障碍不仅是AE急性期的主要表现之一,在经免疫治疗或肿瘤切除后预后良好的部分AE患者的长期随访中也存在认知障碍,并且不同类型AE的急性期认知障碍及长期遗留认知障碍的比例、主要损害认知域及影响因素等各不相同。笔者现对不同类型AE的认知障碍情况进行总结,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AE认知障碍的认识。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认知障碍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基因1抗体相关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病(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征,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386例AIL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相关诊断标准筛选出自身免疫肝炎(AIH)208例、原发性胆汁胆管炎(PBC)129例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49例。分析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基本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如白蛋白、ALP、GGT等的变化。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LD、AIH、PBC和PBC-AIH重叠综合征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比较[分别为32.9%(127/386)、28.8%(60/208)、36.4%(47/129)和40.8%(20/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以多发和小结石(最大径<1 cm)为主,分别占45.7%(58/127)和57.7%(60/104)。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首诊年龄、首诊肝硬化比例、ALP、GGT水平均高于未合并胆囊结石的AILD患者[分别为(60.5±11.5)岁比(57.6±11.5)岁,53.5%(68/127)比42.1%(109/259),154.00 U/L(89.00 U/L,257.00 U/L)比125.00 U/L(86.00 U/L,212.00 U/L),169.00 U/L(79.00 U/L,343.00 U/L)比128.60 U/L(48.00 U/L,284.00 U/L)],而白蛋白水平低于未合并胆囊结石者[(36.46±7.30) g/L比(38.34±7.58) g/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61,χ2=4.506,Z=-2.192、-2.443,t=2.322;P均<0.05)。≥60岁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高于<60岁患者[37.6%(73/194)比28.1%(54/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8,P=0.047)。伴肝硬化的AILD和AIH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均高于无肝硬化者[分别为38.4%(68/177)比28.2%(59/209),35.7%(35/98)比22.7%(25/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6、4.259,P=0.034、0.039)。结论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较常见,以多发和小结石为主。合并胆囊结石易延误AILD患者的首次诊断并增高首诊肝硬化的比例。高龄和肝硬化AILD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更高。

  • 标签: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胆囊结石 肝功能 年龄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胶质细胞病是一种可治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炎性疾病,以脑膜、脑、脊髓和视神经等受累为主要表现,磁共振成像可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强化病灶,脑活体组织检查提示小血管周围炎症伴小胶质细胞活化,对类固醇激素治疗敏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被认为是本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少突神经胶质 炎症 激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自身免疫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例属于早期病变,6例属于旺炽期病变,6例属于末期病变。结论自身免疫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部分较隐匿,内镜表现呈多样,不同的临床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学改变。病理医师应提高对自身免疫胃炎的形态学认识,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 标签: 自身免疫疾病 胃炎 肠嗜铬细胞 神经内分泌瘤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如何提高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和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谈话沟通的方式,了解我院1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真实想法,并且对研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能够影响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就诊医院的环境,对疾病的了解,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的关键因素。结论 想要加强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医院就要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宣传教育,并且与其家属做好沟通交流,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高治疗依从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治疗依从性 宣传教育 治疗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和磁共振(MRI)诊断自身免疫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的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220例进行调查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MRI检查,对比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结果。结果 检查后,CT诊断正确率90.9%,显著低于MRI诊断正确率99.1%,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MRI在胰腺肿大检出率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胆管狭窄检出率73.2%、假包管检出率66.4%、主胰管狭窄检出率46.7%,均显著高于CT对胆管狭窄、假包管以及主胰管狭窄检出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在临床诊断自身免疫胰腺炎中均具有一定效果,但相对于CT、MRI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尤其是在胰胆管的诊断中,能更好了诊断患者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CT MRI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胆管狭窄 胰腺肿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后自身免疫脑炎(PVEA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收集2014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收治的10例PVEAE患者资料,分析症状学、脑脊液学、免疫学、神经影像学等特点及治疗方案。结果男5例,女5例,年龄44(18,66)岁。9例两次脑炎发作间隔37(24,60)d,1例无明显间隔。病毒性脑炎峰期改良Rankin评分(mRS)4.5(4.0,5.0)分,恢复期mRS 2.0(1.0,3.0)分。自身免疫脑炎(AE)峰期mRS 4.0(3.0,5.0)分。AE期症状包括:精神行为异常10例(10/10),记忆力下降10例(10/10),运动障碍5例(5/10),自主神经功能障碍5例(5/10),言语障碍4例(4/10),癫痫发作2例(2/10),意识水平下降2例(2/10),症状数4(2,6)个/例。AE期,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阳性率为8/10,血清抗体阳性率为2/10。神经影像学显示AE期8例病灶范围增大,1例病灶缩小,1例无明显变化。AE期10例均给予一线治疗,2例加用长程免疫治疗,9例患者病情明显缓解,mRS为2.0(1.0,4.0)分,随诊mRS为1.0(0,2.0)分。结论PVEAE可呈典型双峰脑炎表型、假单峰表型或单峰表型,在AE阶段脑脊液抗体由阴转阳。需重视该病的识别与诊断,确诊后积极免疫治疗。

  • 标签: 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抗体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以及非编码RNAs作用等,它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影响基因转录活性。这些修饰对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及基因的表达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表观遗传修饰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Graves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打开一个新的视角。进一步深入探索表观遗传修饰在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可以为该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研究策略和思路。

  • 标签: 表观遗传修饰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