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免疫不孕不育患者中抽取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实验组36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病症,而实验组则用中西药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免疫不孕不育病症;并分析、对比参与研究的免疫不孕不育病症患者其血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体、抗卵巢抗体以及其他的免疫抗体的变化,比较其治疗效果的有效率。结果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免疫不孕不育病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但是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研究的实验组36例患者疗效显著,中西药联合治疗免疫不孕不育有安全、可靠、方便、易操作、低廉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药联合 免疫性不孕不育症 免疫性抗体
  • 简介: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是一类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理论上免疫调节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硒制剂等)是针对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病因治疗.且近年来的研究提示上述药物可能有一定疗效,但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成本效益比等问题.上述药物目前尚不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炎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应用时需综合考虑获益及风险。本文就免疫调节药物在桥本甲状腺炎及产后甲状腺炎中的应用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自身免疫甲状腺炎 免疫调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并总结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胰腺炎(AIP)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3例AIP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AIP中,中位年龄4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疼痛不适,梗阻黄疸及体重下降。胰腺弥漫增大及局限性增大各6例,胰体尾假性囊肿及胰腺结石各1例,胰管扩张4例。胰腺外器官受累9例(胆管病变8例、胆囊病变7例、腹膜后纤维化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脾静脉变细4例、干燥综合征及溃疡结肠炎各1例)。7例行血免疫标志物检查,IgG升高5例,类风湿因子(RF)及抗核抗体(ANA)升高各3例。8例被误诊而行手术治疗。经激素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结论AIP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疾病,无特异临床表现,易与胰腺癌及胆管癌混淆,误诊率高。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AlP的诊治,避免因误诊而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胆管癌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疾病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细胞组织产生免疫作用的疾病,由于该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尚未查明,因此随着疾病的恶化,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就会过度活化,并对其体内的器官和系统造成危害。本文在对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对该类型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综合论述,并分析了不同致病机理与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自身免疫疾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机制 致病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不同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溶血的临床效果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新生儿免疫溶血患儿15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5g(kg?d),0.8g(kg?d),1.0g(kg?d)用于治疗免疫溶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指标。结果治疗时间及需换血人数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蓝光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需换血人数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关检查指标比较显示治疗后三组患者在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较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新生儿免疫溶血疗效确切。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抑制吞噬细胞破坏致敏的红细胞,迅速控制新生儿溶血发展,减轻溶血,显著降低溶血光疗的时间及换血几率。小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与大剂量一致,小剂量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并提高疾病治疗效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人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免疫性溶血 不同剂量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来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治疗自身免疫溶血贫血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给患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采用洗涤红细胞输血治疗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 疗效
  • 简介:病例患者,男,29岁,藏族。因“全身水肿伴腹胀10d”于2012年6月1日入院。患者于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水肿,腹胀,活动后心悸气促,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腹痛及关节肌肉疼痛,8d前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水肿腹胀进行加重,遂入我院。否认肝炎史,有大量饮酒史9年,每天半斤白酒。入院体检:T36.8℃,P83次/min,R19次/min,BP90/60mmHg,神清。颜面水肿,口腔黏膜未见溃疡,全身皮肤无皮疹,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腹部膨隆,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浊音(+)。双下肢重度指凹水肿。2012年5月30日查血常规:WBC8.75×109/L,NEUT0.903,Hb211g/L;尿常规:PRO(++),尿蛋白定量15.9g/24h;血生化:TP55.7g/L,Alb14.8g/L,GLO40.9g/L,ALT53U/L,AST44.7U/L,ALP96.1U/L,γ-GGT266.8U/L,BUN22.88mmol/L,Scr109μmol/L。病毒性肝炎、肿瘤标志物均阴性。腹水常规:乳糜,浑浊,无凝块,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计数0.01×109/L;腹水生化:蛋白7.8g/L;腹部彩超:肝脏体积增大,结构欠清晰,左肝缘变钝,实质回声不均匀,弥漫增粗,第二肝门静脉消失,门静脉主干内径1.2cm,腹腔大量腹水。泌尿系彩超:双肾形态大小正常,皮实质回声均匀,皮髓质分界清楚。X线胸片:右侧胸腔少量积液;入院诊断:肾病综合征。予甲强龙8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给予抗凝,金水宝、黄芪颗粒等治疗。6月4日复查肝功:TP34.8g/L,Alb15g/L,GLO19.8g/L,总胆红素3.2μmol/L,DB1.7μmol/L,ALT495.8U/L,AST432.2U/L,ALP259.1U/L,γ-GGT659.4U/L,血清总胆汁酸19.5μmol/L;肾功能:BUN6.83mmol/L,肌�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膜性肾病 肾小球系膜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组蛋白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银屑病并发免疫大疱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例银屑病并发免疫大疱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入院前,1例患者在发生PV前2个月接受过UVB照射治疗,另2例有过氨蝶呤药物应用史;3例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氨苯砜治疗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水疱消退、创面结痂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银屑病并发免疫大疱皮肤病较为罕见,应用硫唑嘌呤、氨苯芬、氨甲喋呤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

  • 标签: 免疫性 大疱性皮肤病 银屑病 硫唑嘌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在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及自身免疫肝炎(AIH)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2012~2014年本院提供的35例PBC患者、13例AIH患者和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抗线粒体(AMA)-M2亚型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肝肾微粒体-1(LKM-1)抗体、抗肝特异性胞质1型(LC-1)抗体、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结果35例PBC中抗AMA-M2抗体、抗3E(BPO)抗体、抗Sp100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抗LC-1抗体、抗SLA/LP抗体、抗Ro-52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15%、77.21%、15.63%、56.25%、6.88%、9.38%、6.25%、56.25%,而以上8种自身抗体在13例AIH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8.52%、18.52%、14.81%、14.81%、7.41%、3.70%、7.41%、66.67%。抗LKM-1抗体在PBC中未检测出,而在AIH的阳性率为11.11%。结论抗AMA-M2抗体、抗3E抗体、抗PML抗体、抗gp210抗体的联合检测对PBC的诊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而对AIH的诊断意义不大,而LKM-1对PBC的诊断没有价值,而对AIH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自身免疫肝病自身抗体谱检测对PBC、AIH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在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中,甲状腺炎属于较为常见的病种。就多年来医学界对该病的研究结构进行分析,由于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自身免疫特性,因此其发病机理尚未得到全面的查明。本文结合了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症状特征,对这一病种的发病机理进行简要概述,并通过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针对自身免疫甲状腺炎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免疫性疾病 临床研究 研究进展
  • 简介: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immune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常见的良性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自发性免疫紊乱所致的独立血小板减少(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ITP的诊断阈值)。根据国际ITP工作组(InternationalWorkingGroup,IWG)最新指南,统一将ITP命名为“免疫血小板减少症”,以更准确表述其发病机制及出血症状[1]。尽管该国际指南已将本病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关于儿童ITP的特点,涉及药物治疗及观察、治疗相关出血症状与血小板减少及其住院与门诊诊治方式等问题,不同国家对儿童ITP的管理方式各异[2]。结合国际标准与中国特点,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相关专家制定《儿童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诊疗建议》(以下简称为《建议》)[3],作为规范儿童ITP诊治的国内指南。本文就《建议》所涉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探讨和补充。

  • 标签: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原发性 儿童 诊疗 解读 出血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局灶自身免疫胰腺炎(AIP)的CT和临床特征,提高该病与胰腺癌的CT鉴别能力。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局灶AIP及9例胰腺癌患者的动态增强CT特征和临床表现。局灶AIP选择美国梅奥医学中心AIP诊断标准,均由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胰腺癌均由手术病理证实。对比病灶在部位、形态、强化方式、胰管改变、胰周及胰腺外改变等方面的不同。结果9例局灶AIP患者中,8例(88.9%)有局灶胰腺肿大,1例(11.1%)外形正常。9例(100.0%)病灶均在CT平扫中呈相对低密度,8例(88.9%)增强后呈延迟强化,3例(33.3%)出现病灶远端胰管轻度扩张,以上特点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例(22.2%)出现胰周包膜样改变。仅1例(11.1%)具有梗阻黄疸及AIP合并硬化性胆管炎。3例(33.3%)有胰周淋巴结肿大。以上特征与胰腺癌患者表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对局灶AIP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计算机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藤草煎治疗成人慢性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及合并抑郁情绪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慢性成人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合并抑郁情绪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情绪评定。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给予维生素C及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藤草煎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82.9%,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前分别为(59.72±6.31)、(61.46±7.45)分,治疗后分别为(42.53±10.06)、(50.37±9.68)分,两组患者SDS评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藤草煎治疗慢性成人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疗效肯定,并且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成人 慢性 抑郁 藤草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初诊LADA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初诊DM患者85例,将45例LADA患者设为研究组,40例T2DM患者设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健康组,对比三组的hs-CRP、CIMT。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hs-CRP、CIM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依据hs-CRP分层心血管疾病风险,相较于健康组,研究组心血管疾病中、高危风险比例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的CIMT与hs-CRP、LDL-C、FPG、2hPG、HbA1c等指标均呈现明显直线性正相关。结论初诊LADA患者hs-CRP、CIMT水平的升高,提示着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相较于初诊T2DM,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成分输血在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HIA)患者过程中的临床疗效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近三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AH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患者在输血前后的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量(RBC)及红细胞比容(Hct)的变化以及输血中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在输血后的Hb、RBC及Hct均升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到达对患者安全输血的目的。结论成分输血对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AHIA患者在输血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医疗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性溶血性贫血 成分输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儿童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IT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100例ITP患儿(病例组)和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的Hp抗体,比较这两组儿童Hp抗体阳性率的差异。病例组血清H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年龄间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诊断组和持续慢性组ITP患儿的血清Hp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的发病可能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血清Hp抗体阳性率与患儿的病程、年龄无明显相关。

  • 标签: 儿童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在PB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的PBC患者32例,对其进行自身免疫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谱的检测。结果32例PBC患者中,AMA-M2抗体阳性率为56.25%,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7.5%,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18.75%。结论联合检测多种自身抗体对P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自身免疫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的一致。方法:采用宝太BIOT-YG-I与罗氏E601免疫分析系统,检测80例自身免疫甲减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的TSH水平,通过Kappa检验分析两种系统检测结果的一致程度,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两种系统定量检测TSH的相对偏差。结果:两种系统检测TSH结果的符合率及一致较高;两系统间TSH定量测定结果直线相关良好(r≥0.975),在相应医学参考水平浓度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可被临床接受。结论:两种免疫分析系统检测TSH的结果一致较高。

  • 标签: 荧光免疫分析系统 促甲状腺激素 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