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补肾扶正汤在临床上治疗不孕不育症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收治的免疫不孕不育男性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扶正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醋酸泼尼松西医治疗,治疗一个疗程(3个月)之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35例(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28例(70%),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补肾扶正汤 免疫性不孕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抗体对女性不孕不育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不孕不育女性患者12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继发性不孕患者136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EMAB、AOAb、AZP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EMAB、AOAb、AZP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AB、AOAb、AZP的临床检测对女性不孕不育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免疫性抗体 女性不孕不育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对不孕不育诊断进行临床分析探究。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300例不孕不育患者,在病例选择时分别设置自然流产组、原发性不孕组和继发性不孕组,并进行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抗卵巢抗体(AoAb)和抗心磷脂体(AcAb)的检测分析。结果在抗心磷脂体阳性率的检测上,自然流产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原发性组和继发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抗精子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上,三组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检测上,自然流产组和继发性组差异较小,但明显高于原发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卵巢抗体(AoAb)的对比中,原发性组高于自然流产组,两组差异显著,但是原发性组和继发性组之间则差异较小。结论生殖免疫抗体检测对不孕不育的检测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阳性检出率的确定,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生殖免疫性抗体检测 不孕不育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助孕汤在免疫不孕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抽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患有免疫不孕症的9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助孕汤治疗,对照组则予以地塞米松、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C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后,比较组间患者的疗效,两组总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妊娠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对免疫不孕症的患者予以助孕汤治疗,临床效果理想,能使妊娠的成功率得到明显提高,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性不孕症 助孕汤 观察
  • 简介:胎儿水肿是指胎儿软组织水肿及体腔积液,超声表现为2处及2处以上的胎儿体腔异常积液,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及皮肤水肿(皮肤厚度>5mm)[1],临床其他常用的辅助超声指标还有胎盘增厚(孕中期胎盘厚度>4cm[2'3])和羊水过多。胎儿水肿分为免疫水肿和非免疫水肿(nonimmunehydropsfetalis,NIHF)2种,其中NI-HF占90%以上,发生率为(1-3)(1700-3000)[4-6]。由于早中孕期的很多水肿胎儿在得到诊断前已胎死宫内,因此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7]。

  • 标签: 非免疫性水肿 胎儿水肿 临床指南 体腔积液 组织水肿 超声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ANA和自身免疫肝病相关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的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29例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组(PBC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肝病组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11例自身免疫肝炎组(AIH组)和53例非自身免疫肝病组的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和肝抗原抗体(SLA)。结果PBC组的AMA(96.5%),ANA中的核膜型、着丝点型、核多点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BC组1例AMA阴性者ANA为核膜型;AIH组的ASMA(90.9%)、ANA中肌动蛋白型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自身免疫肝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A、ASMA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有意义,ANA的某些核型对自身免疫肝病诊断有提示指导意义,故联合检测能提高自身免疫肝病检出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抗核抗体 抗线粒体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5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抽取定量的患者肘静脉血并检验,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同对照组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各生化指标明显偏高,单位间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各生化指标明显减少,同健康人群的检验结果相近,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抗体检测及患者的临床特点,对自身免疫肝病展开临床治疗,能够明显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在治疗方法上,泼尼松联合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方法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肝病属于自身免疫疾病,该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复杂,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随着医学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免疫肝病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诊治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论述自身免疫肝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旨在提高自身免疫肝病的治愈率。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药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脑炎的治疗效果及鉴别诊断,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减少患者误诊率。方法选取本院46例自身免疫脑炎患者分为参照组及观察组。参照组对患者应用激素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再选取本院46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为病毒性脑炎组。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1.302%,参照组为73.91%,两组进行对比,差异大(P<0.05)。在亚急性发病率、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率以及脑脊液蛋白质含量正常率方面相比较,自身免疫脑炎要比病毒性脑炎高,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自身免疫脑炎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进行治疗,效果较理想,而且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治疗 鉴别诊断 自身免疫性 脑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身免疫脑炎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自身免疫脑炎患者共81例。将其临床资料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分为3组,边缘叶组、抗电压-门控钾通道脑炎组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组,每组27例,比较三组的鉴别诊断差异性。结果抗电压-门控钾通道脑炎和抗N-甲基-D-天冬氨酸脑炎相比,在临床表现、核磁检查、脑脊液检查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边缘叶脑炎中的精神病、代谢性疾病、非血管炎自身免疫脑膜脑炎和桥本脑病的MPI检查正常;非血管炎自身免疫脑膜脑炎、桥本脑病和代谢脑炎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困倦;非血管炎自身免疫脑膜脑炎、Wernick-Korosakoff脑病、精神病、阿尔茨海默病、代谢脑炎以及进行多灶白质脑病的脑脊液正常。结论自身免疫脑炎不同的疾病类型表现出不一样的临床特点,应该采取对应的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治疗。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脑炎 临床鉴别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胰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接诊的10例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1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患者行强化扫描及CT扫描结果,分析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经CT扫描结果显示,6例胰腺周围存在低密度晕征环绕,且其为包鞘征;6例出现胰管无规则狭窄;2例为局限性胰头区肿大,8例弥漫肿胀增粗,且为腊肠状;经增强扫描结果显示,10例均为胰腺病变,且为相对低密度,延迟期增强。结论由于自身免疫胰腺炎具备独特的CT影像学特征,通过掌握CT影像学特点,可为胰腺炎临床诊断提供数据支持,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CT影像学 特征
  • 简介:摘要成人缓发型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是糖尿病中的一种类型,该病出现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症状相似,在诊断与鉴别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病程的不断发展,LADA患者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衰弱速度明显高于T2DM患者,从而表现出了区别于T2DM的临床症状。此外,LADA的临床特点与出现于青少年时期的1型糖尿病(T1DM)有许多相似之处。目前我国对于LADA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的报道较少。因此,文章主要针对LADA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标签: 成人缓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 简介:患儿女,5岁5个月,藏族。因“皮肤黄、眼黄、尿黄10天”于2016年3月3日收住入院。2016年2月20日无明显诱因下家人发现患儿皮肤黄、眼黄,尿色发黄,伴食欲减退,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能ALT713.6U/L,AST687.5U/L,GGT185.8U/L,ALP712.2U/L,ALB39g/L,TBIL99.6μmol/L,DBIL82.0μmol/L,TBA114.7μmol/L;抗HAV阴性;HBsAb阳性;腹部超声示胆囊壁增厚毛糙,腹腔积液。入院后化验:CHE1728U/L;前白蛋白35.5mg/L;尿常规示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PT19.8s,PTA45%;血常规、粪常规、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未见异常。抗-HAV、HBV标志物、抗-HCV、抗-HDV、抗-HEV、抗EB病毒抗体、抗风疹病毒抗体、抗CMV抗体、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和抗弓形虫抗体均阴性。抗核抗体(ANA,核均质型)为1:320阳性,其余均阴性;血IgG16.8g/L,IgA、IgM、C3、C4均正常;抗ANCA谱阴性。铜蓝蛋白、RF、叶酸、VB12、铁蛋白、甲状腺激素、ESR、CRP、抗HIV、抗梅毒抗体、AFP、CK、CK-MB、CD4+和CD8+淋巴细胞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熊去氧胆酸胶囊保肝、抗炎、退黄治疗,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补充白蛋白、呋塞米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儿童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身免疫肝炎优质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以保肝的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予以自身免疫肝炎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肝功能,改善负性心理,以此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肝功能 自身免疫性肝炎 生活质量 优质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48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槐果碱高剂量组以及槐果碱低剂量组共4组,每组12只。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槐果碱,连续12d。于末次灌胃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尾静脉注射polyⅠ:C、腹腔注射D-GalN造成免疫肝损伤,12h后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以及总蛋白(TP)活性;采用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测定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的RNA水平;同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槐果碱能明显降低小鼠ALT、AST以及TNF-α、INF-γ的mRNA水平,抑制CHE、ALB以及TP水平的降低。病例切片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槐果碱可减轻肝组织损伤程度,且呈剂量依赖。结论:槐果碱对polyⅠ:C/D-GalN诱导的小鼠免疫肝损伤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槐果碱 polyⅠ:C/D-GalN 免疫性肝损伤 干预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及判定。 方法:选取本院 2016年 2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确诊为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为 A组,病毒性肝炎患者为 B组,健康人群为 C组,各 30例,均予以自身抗体检测。 结果: A组自身免疫型肝病患者的 ANA阳性率为 50.00%, AMA阳性率为 46.67%, SMA阳性率为 33.33%, ANCA阳性率为 53.33%及抗 MPO抗体阳性率为 43.33%,均较 B、 C组具有显著差异, P< 0.05。 结论: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可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于临床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的意义,值得实施。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抗体 阳性率 临床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睾丸损害导致无精子症的发病机制.方法给雄性大鼠足垫、背部及睾丸多次分别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管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免疫睾丸损害.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生精小管进行组织学、免疫荧光检查并对管腔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睾丸质量及生精小管管腔液中大多数化学成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精小管无精子,组织学检查基底膜出现增厚及透明样变性,免疫荧光检查基底膜可见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沉积.结论由注射同种异体生精小管匀浆与弗氏佐剂混悬液及结核菌素诱导的免疫睾丸损害可导致生精小管管腔液成分出现显著变化,生精小管病理改变及生精障碍型无精子症.

  • 标签: 大鼠 生精小管 免疫组织化学 精子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