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入选我院接受2019年12月到2020年12月急诊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90例进行探究。基于血糖指标分为三组,总结三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指标。回顾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指标和创面愈合指标的关系。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血糖水平和创面愈合有着密切关联性,血糖指标越高愈合越长,其中高血糖组与低血糖组的愈合差异满足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患者受伤时血糖水平越高则创面愈合越长,临床中需要基于高血糖烧伤患者及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及时控制血糖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血糖水平 创面愈合时间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对重度烧伤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9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采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 , Ig)G、IgA和IgM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水平,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定量测定患者PCT水平,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和配套试剂盒测定内毒素水平变化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标法测定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白蛋白(albumin, ALB)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IgG、IgA、IgM、CD4+、CD4+/CD8+水平分别为(13.42±0.51)g/L、(2.36±0.53)g/L、(3.72±0.70)g/L、(39.87±5.61)%、(1.57±0.36),均高于对照组的(10.32±0.45)g/L、(1.95±0.62)g/L、(33.35±5.14)%、(1.36±0.3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06.372、8.772、11.320、28.372、6.800,P值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B、ALB、PCT、DAO和内毒素水平分别为(271.45±59.54)mg/L、(33.85±5.48)g/L、(1.97±1.02)ng/mL、(9.97±1.78)ng/mL、(0.20±0.05)Eu/mL,对照组为(229.14±56.25)mg/L、(31.20±5.84)g/L、(3.05±2.10)ng/mL、(13.25±1.14)ng/mL、(13.25±1.14)Eu/mL,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118、4.679、4.679、15.343、80.134、35.528, P值均<0.05),两组治疗前后的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4,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45、3.329,P值均<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2.372,P<0.05),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及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2.065、35.844、18.941、29.506,P值均<0.05)。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应用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缩短创面愈合

  • 标签: 肠内营养 重度烧伤 免疫功能 前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与愈合分析。方法 针对院内2019年5月-2020年5月治疗的80例小腿骨折病患,随机划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参照组通过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比对两组骨折复原状况。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长、骨折愈合长、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均强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广泛运用。

  • 标签: 外固定支架 小腿骨折 应用效果 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8例,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B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并比较两组术后10d、20d、30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GCS量表评价),评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短于A组,术后10d、20d、30d GC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术式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既能够缩短临床手术时间及术后愈合,也能够减轻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更显著。

  • 标签: 颅脑外伤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手术时间 术后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具有其内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呈现复杂的网络调控性,但这些内容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未能详尽或不系统。因此,不从事创面修复研究的临床医师难以全面理解创面修复机制及其与临床进程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创面修复相关机制的理解,归纳了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创面修复的序贯性、局域性、时限性特征,为创面修复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机制 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成人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的效果和脓肿的治愈时间。方法:选取医院在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70例耳前瘘管反复感染患者,然后依照患者治愈实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5例。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切口引流脓液,并且对局部伤口进行换药护理,当患者的炎症被控制之后,针对反复感染的患者告知其将手术切除瘘管。对于观察组患者,针对脓肿需要进行穿刺抽脓,引流脓液,为患者局部换药,在换药的时候需要告知患者此疾病的主要特点和进行手术的必要性,采取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并且做好手术前的准备。本篇文章针对两组病人有效治疗结果和治疗脓肿所需的时间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有效治疗的观察小组比对比组更高,观察脓肿治愈时间的小组比对比组短,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比较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对成人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的效果及脓肿愈合具有积极影响,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先天性耳前瘘管反复感染。脓肿治愈时间 护理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中的抗菌作用及对促进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难愈性创面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改善组织循环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消毒敷料换药,观察组则予以银离子敷料换药。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创面疼痛情况、愈合、换药时间、住院费用及满意度。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3周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5.3±11.4)%、(38.2±13.2)%、(14.4±7.3)%,均低于对照组(76.9±10.8)%、(60.7±15.6)%、(34.8±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4、6.031、8.203,P<0.05)。观察组治疗后1、2、3周的VAS评分分别为(4.2±0.4)、(2.4±1.1)、(2.0±0.6)分,均低于对照组(6.1±0.6)、(4.2±0.7)、(3.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2、7.562、11.619,P<0.05)。观察组愈合及换药次数分别为(4.3±0.6)周、(11.2±2.6)次,均低于对照组(7.0±0.7)周、(34.5±10.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40、11.798,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结论银离子敷料对慢性难愈创面的抗菌作用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并有促进创面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银离子 难愈性创面 抗菌作用 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及愈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的下肢骨折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给予循证护理,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骨折愈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骨折愈合更短(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显著,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关于该护理模式的其他优势有赖于后续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 下肢静脉血栓 愈合时间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采用盐酸罂粟碱片对伤口愈合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不使用盐酸罂粟碱片,观察组使用盐酸罂粟碱片,对比两组伤口干燥时间、伤口愈合、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伤口干燥及愈合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盐酸罂粟碱片 老年髋关节骨折 伤口愈合时间 疼痛程度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重症胸外伤的治疗中,使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于其临床疗效、骨折愈合,进行详细的观察,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自2019年3月到2020年6月,100例实施诊疗的重症胸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观察组、对照组。其治疗措施相应为,观察组: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将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两个试验组的总有效率,经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6.00%),并且其骨折愈合(14.16±1.56/d),明显短于对照组(15.87±1.69/d),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研究结果可得,在进行重症胸外伤的患者治疗当中,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临床疗效相对而言更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临床病征,并且患者恢复较快,骨折愈合较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 骨折愈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氢气对创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6只昆明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每组12只。记录创面愈合并在第3、7天采集创面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H2O2对原代分离的人成纤维细胞进行氧化刺激,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活性氧(ROS)水平,通过免疫荧光实验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并通过t检验评估组间差异。结果腹腔注射富氢生理盐水组的创面愈合较对照组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更短[(11.17±0.68) d比(13.67±0.94) d,t=4.792,P<0.01;(11.17±0.68) d比(13.33±0.47) d,t=5.814,P<0.01]。在H2O2介导的氧化应激下,经富氢培养基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活力较标准培养基高[(58.64±15.19)%比(29.13±4.07)%,t=3.250,P<0.05]。加入Nrf2特异性抑制剂后,经富氢培养基处理的人成纤维细胞Nrf2荧光表达降低(0.44±0.06比1.64±0.33,t=8.632,P<0.01),HO-1荧光表达降低(0.42±0.06比1.36±0.14,t=15.130,P<0.01),细胞活力降低[(112.81±20.05)%比(156.41±10.78)%,t=4.692,P<0.01]。结论氢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缓解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 标签: 氢气 创面愈合 成纤维细胞 氧化应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内固定术在股骨远端骨折愈合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2020年7月-2021年6月进行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研究,将70例该病病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补肾壮骨汤治疗。以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短,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较对照组更优(P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术 补肾壮骨汤 愈合时间 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超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超高龄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人)、对照组(40人)。对照组应用常规药方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围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疼痛、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进行评定。结果:对两组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髋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对比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P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超高龄 髋部骨折 围术期 应用 骨折愈合 影响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治疗中钢板螺钉内固定对患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取样71例,入院时间2019.01至2021.06,随机分为常规组(传统闭合交锁髓内钉治疗,n=32)和试验组(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n=39),比较FMA、VAS评分、Barhtel指数、并发症率、骨折愈合、住院时间。结果:术后,试验组FMA(88.64±8.58)分,Barhtel指数(87.36±7.65)分,比常规组高,VAS(2.14±0.42)分,并发症率2.56%,比常规组低,试验组骨折(3.21±0.75)月愈合,住院(4.15±1.18)天,比常规组时间少,P<0.05。结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可减少并发症,减轻疼痛度,缩短骨折愈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并发症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钢板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持续不愈合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敷料应用是治疗DFU的关键部分。现代敷料应用于DFU创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近期较高质量证据推荐采用新的循证治疗方式,如蔗糖八硫酸盐敷料等。该文对近10年现代敷料的种类、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现代敷料
  • 作者: 朱跃良 蔡明 徐永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7期
  • 机构: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杭州 310009,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诸暨医院)骨科 311800,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骨科,昆明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外固定减张牵引对肢体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收治的21例皮瓣难以覆盖的肢体创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11~56岁[(37.8 ± 11.2)岁]。创面部位:下肢15例,上肢6例。缺损面积:1.2 cm×1.0 cm~22.0 cm×17.1 cm。肢体创面清创后,根据创面形状和部位,使用Ilizarov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术后第1天开始,以1 mm/d的速度缓慢牵张,并根据创面的皮肤闭合角度调整牵引方向。观察创面减张牵引、创面愈合。采用伤口临床愈合评分评估术后5,30 d伤口愈合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绘制创面愈合生存曲线,观察创面减张牵引中位时间愈合中位时间及最终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9个月[(4.5 ± 1.7)个月]。创面经过装置减张牵引后均得到明显缩小,减张牵引时间为6~23 d[(7.8 ± 2.3)d],创面愈合15~47 d[(23.0 ± 3.3)d]。临床愈合评分术后5 d为(3.2 ± 0.9)分,30 d为(0.7 ± 0.2)分(P < 0.05)。Paley分类并发症出现15个问题,0个障碍,0个后遗症。创面生存曲线显示减张牵引中位时间为16 d,创面愈合中位时间34 d。最终创面直接关闭愈合10例,植皮愈合8例,缝合愈合3例。所有创面愈合后无复发。结论对于皮瓣难以覆盖肢体创面,骨外固定减张牵引装置可有效闭合,促进创面愈合,且疗程短,并发症少,创面复发率低。

  • 标签: 伤口闭合技术 伊利扎罗夫技术 减张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损伤创面愈合机制。方法选取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外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因外伤导致的严重软组织损伤伴软组织缺损患者60例,伤后均于8 h内进行急诊清创手术,清创后按奇偶数法随机分为VSD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分别于第1周和第2周取2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者创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M2巨噬细胞表达量的差异。结果VSD组第1周和第2周伤口创面肉芽组织VEGF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第1周肉芽组织内M2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肉芽组织内M2巨噬细胞的含量与传统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是治疗大面积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创面VEGF的表达量,加速M2巨噬细胞向创面的迁移,从而使伤口加速愈合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M2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