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对功能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疲劳后踝关节本体感觉及姿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入组后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组则给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2组患者在疲劳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估其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PSA)、被动关节位置觉(JPSP)及运动觉(KT),同时采用Pro-Kin 254型平衡测试系统评估患者姿势稳定性。结果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外翻5°测试时其JPSA[分别为(8.09±2.06)°和(7.97±2.54)°]、JPSP[分别为(10.30±1.40)°和(9.22±1.20)°]及KT[分别为(10.50±1.53)°和(9.09±1.03)°]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JPSP及K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踝关节内翻15°测试时其JPSA[分别为(7.99±2.08)°和(8.25±2.20)°]、JPSP[分别为(11.59±2.08)°和(9.78±2.31)°]及KT[分别为(10.88±1.71)°和(8.94±1.33)°]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JPSP及K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疲劳干预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长度[分别为(1005.74±71.01)mm和(976.68±39.33)mm]、运动面积[分别为(746.73±71.19)mm2和(722.42±44.74)mm2]及总偏移指数[分别为(4.12±0.14)°和(3.85±0.19)°]均较疲劳干预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总偏移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能有效改善FAI患者疲劳后本体感觉功能,提高其动态姿势稳定性,从而降低踝关节扭伤风险,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肌内效贴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疲劳 本体感觉 姿势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刺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 MTT)治疗功能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 FAI)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72例FA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8例。综合组予MTT结合针刺治疗,MTT组予单纯MTT治疗,针刺组予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4组均观察8周。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 CAIT)、足踝功能评价(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综合组、MTT组、针刺组CAIT评分[(23.17±5.22)分、(21.17±6.85)分、(21.88±4.24)分比(20.10± 6.31)分,F=34.737]、FAAM-ADL评分[(96.52±3.61)分、(94.39±5.56)分、(95.04±4.03)分比(92.66±10.18)分,F=39.244]、FAAM-Sport评分[(72.38±8.10)分、(70.71±9.57)分、(71.82±10.0)分比(57.98±15.27)分,F=42.187]、AOFAS评分[(89.16±3.02)分、(85.82±5.33)分、(86.08±4.00)分比(77.08±8.90)分,F=37.629]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综合组各评分均高于MTT组、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MTT可有效改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增加患足踝关节稳定性,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MTT治疗。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医学训练疗法 针刺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踝关节扭伤后通过应用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踝关节不稳定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踝关节扭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软组织损伤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积极早期康复训练。6个月后发放CAIT汉化版自评问卷判定疗效。结果提示康复组不存在功能踝关节不稳定的百分比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踝关节扭伤后通过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踝关节稳定性,降低功能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率。

  • 标签: 扭伤 康复训练 关节不稳定 本体感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对功能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rua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筛选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FAI受试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53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NJF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NJF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NJF手法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Biodex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比较两组受试者等速向心离心模式下受累踝关节内、外翻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和内外翻肌群相对峰值力矩比;采用Tecnobody平衡仪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采用星状平衡偏移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记录比较两组受试者采用 CAIT方法。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NJF组在60°/s角速度下内翻相对峰值力矩为(30.28±5.17)%、外翻相对峰值力矩为(28.93±5.15)%、内外翻相对峰值力矩比1.05±0.08;180°/s角速度下内翻相对峰值力矩(27.17±5.24)%、外翻相对峰值力矩(24.62±3.57)%、内外翻相对峰值力矩比1.10±0.12,对照组以上各指标分别为(27.05±5.95)%、(23.90±3.81)%、1.13±0.15和(24.12±5.36)%、(20.35±3.74)%、1.19±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4.06、2.35、2.09、4.25、2.10,P值分别为0.040、<0.001、0.024、0.042、<0.001、0.040)。干预后NJF组前后方向平均速度[睁眼:(23.19±5.25)mm/s、闭眼:(65.65±10.51)mm/s]、左右方向平均速度[睁眼:(23.73±4.73)mm/s、闭眼:(72.08±10.28)mm/s]、运动椭圆面积[睁眼:(913.77±348.90)mm2、闭眼:(3 271.65±1024.48)mm2]和运动长度[睁眼:(845.04±146.68)mm;闭眼:(2 055.42±548.89)mm]均低于对照组(26.41±4.89)mm/s、(71.52±9.85)mm/s、(27.56±7.68)mm/s、(78.67±11.74)mm/s、(1 174.33±424.20)mm2、(3 989.41±1 410.00)mm2,(1 041.93±291.28)mm、(2 490.93±541.9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1、2.10、2.17、2.17、2.44、2.11、3.13、2.97,P值分别为0.025、0.041、0.034、0.035、0.018、0.040、0.003、0.005)。干预后NJF组SEBT 8个方向评分分别为前(73.16±6.04)%、前外(65.90±5.54)%、外(74.36±7.77)%、后外(88.05±6.76)%、后(83.31±6.64)%、后内(86.01±7.62)%、内(77.39±8.44)%、前内(72.36±6.74)%,对照组分别为(67.65±6.03)%、(61.08±5.96)%、(67.72±8.28)%、(78.33±8.06)%、(76.22±8.71)%、(79.31±7.24)%、(71.36±7.00)%和(67.12±7.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3.05、3.01、4.75、3.33、3.28、2.83、2.73,P值分别为0.002、0.004、0.004、<0.001、0.002、0.002、0.007、0.009)。干预后NJF组CAIT评分(23.04±3.96)分高于对照组(19.15±3.5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结论NJF可显著改善FAI患者的踝关节内外翻肌力并增进内外翻肌群协调性,有效提升其静动态平衡能力。

  • 标签: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踝关节 平衡 稳定性 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整体康复训练治疗功能踝关节不稳的疗效。方法:选取功能踝关节不稳患者5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进行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整体康复训练,2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训练。于训练前、训练8周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踝关节采用星形平衡测试(SEBT)评估、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分。结果:经8周训练后,2组SEBT8个方向平均距离、AOFAS总分及各分项分、CAIT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

  • 标签: 下肢整体康复训练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疗效观察
  • 简介:为探讨单侧功能踝关节不稳者的单足静态平衡能力特征,使用WIN-POD平衡仪对15名单侧功能踝关节不稳者和15名正常人进行单足睁眼和单足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能力测试,测试时间为10s。结果发现:(1)左侧足睁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实验组其它指标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右侧足闭眼站立时,实验组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睁眼站立时,患侧足与健侧足间包络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眼站立时,患侧足包络面积和Y轴平均摆幅与健侧足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闭眼站立时,除X和Y轴动摇速度,左足其它指标与右足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单侧功能踝关节不稳者患侧足的平衡能力略弱于正常人相应侧足,并且也弱于健侧足;而健侧足的平衡能力则由于患侧足平衡能力的缺失,具有了一定的代偿功能,使其平衡能力有略好于正常人相应侧足的趋势。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能力 单足
  •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功能踝关节不稳踝关节内外翻肌力特征。方法:选取15名患有单侧功能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为实验组,匹配15名无踝关节伤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CON—TREX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系统对其进行踝关节内外翻肌力测试。结果:不管是向心收缩还是离心收缩,实验组踝关节内外翻肌力的相对峰值力矩都要明显小于对照组;而在外内翻峰值力矩比的比较中,两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无论是向心运动还是离心运动,功能踝关节不稳者惠侧足的内外翻肌力都存在严重不足,明显弱于正常人,其原因可能与踝关节损伤后造成的踝关节不稳有关。

  • 标签: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内外翻肌群 等速测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游戏对功能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患者平衡功能的即刻及短期影响。方法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rua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选取2020年9-12月华北理工大学FAI受试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56例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采用前瞻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虚拟游戏训练。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和干预4周后采用Tecnobody平衡仪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静态平衡能力,采用星状平衡偏移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评估比较两组受试者动态平衡能力,记录比较两组受试者CAIT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即刻,观察组SEBT 8个方向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前:(69.06±7.57)%与(63.69±8.05)%、前外:(61.14±6.68)%与(55.77±7.39)%、外:(67.71±7.99)%与(62.93±7.56)%、后外:(76.43±6.98)%与(71.31±7.86)%、后:(75.45±6.78)%与(68.72±6.65)%、后内:(79.13±8.09)%与(72.72±9.03)%、内:(72.67±7.43)%与(65.67±8.16)%、前内:(67.75±8.30)%与(63.18±8.95)%(t值分别为8.03、11.88、9.72、6.43、19.53、9.36、11.06、6.46,均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干预后即刻SEBT 8个方向评分分别为(63.24±6.72)%、(55.41±7.74)%、(61.49±8.37)%、(70.02±6.81)%、(69.06±9.46)%、(72.41±7.20)%、(66.37±6.57)%和(62.15±6.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4、2.97、2.84、3.47、2.90、3.28、3.36、2.75,P值分别为0.004、0.004、0.006、0.001、0.005、0.002、0.001、0.008)。干预4周后,观察组睁眼及闭眼状态下各项静态平衡指标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睁眼:前后方向速度:(24.68±6.85)mm/s与(27.57±7.15)mm/s、左右方向速度(26.25±6.20)mm/s与(30.61±6.99)mm/s、运动椭圆面积(915.75±356.08)mm与(1 286.54±530.05)mm、运动长度(823.82±173.80)mm与(1 142.89±297.03)mm(t值分别为4.02、3.09、4.89、6.74,均P<0.001);闭眼:前后方向速度(66.82±15.02)mm/s与(73.71±11.12)mm/s、左右方向速度(76.93±13.36)mm/s与(84.39±10.05)mm/s、运动椭圆面积(3 318.54±958.75)mm与(4 174.21±1 310.54)mm、运动长度(2 156.96±665.80)mm与(2 817.75±528.22)mm(t值分别为3.23、3.29、4.95、5.02,P值分别为0.003、0.003、<0.001、<0.001)],其中观察组左右方向速度[睁眼:(26.25±6.20)mm/s]、运动椭圆面积[睁眼:(915.75±356.08)mm;闭眼:(3 318.54±958.75)mm]和运动长度[睁眼:(823.82±173.80)mm;闭眼:(2 156.96±665.80)mm]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68±9.81)mm/s、(1 137.25±423.27)mm、(3 973.36±1 306.61)mm、(1 038.79±242.90)mm、(2 603.43±703.81)m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2.12、2.14、3.81、2.44,P值分别为0.049、0.039、0.037、<0.001、0.018);干预4周后,两组受试者SEBT 8个方向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提高[前:观察组(72.84±6.76)%与(63.69±8.05)%,对照组(69.05±6.16)%与(62.96±6.56)%。前外:观察组(65.24±7.68)%与(55.77±7.39)%,对照组(60.65±8.11)%与(54.65±8.98)%。外:观察组(73.97±8.80)%与(62.93±7.56)%,对照组(68.34±9.14)%与(61.24±9.42)%。后外:观察组(81.68±6.69)%与(71.31±7.86)%,对照组(76.39±6.78)%与(69.74±8.11)%。后:观察组(81.41±7.86)%与(68.72±6.65)%,对照组(75.21±8.48)%与(68.45±9.96)%。后内:观察组(82.77±8.69)%与(72.72±9.03)%,对照组(78.38±6.84)%与(72.36±7.34)%。内:观察组(77.47±7.85)%与(65.67±8.16)%,对照组(72.66±6.93)%与(65.95±7.09)%。前内:观察组(73.33±8.91)%与(63.18±8.95)%,对照组(68.35±6.53)%与(61.66±6.80)%(t值分别为14.19、10.17、12.71、12.35、12.32、8.99、11.38、6.95、12.66、7.94、9.54、11.53、11.89、12.87、11.69、12.53,均P<0.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9、2.18、2.35、2.94、2.84、2.10、2.43、2.38,P值分别为0.033、0.034、0.023、0.005、0.006、0.040、0.018、0.021);干预4周后,两组受试者CAIT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观察组(18.89±3.62)分与(14.93±4.09)分,对照组(16.96±3.18)分与(15.25±3.81)分(t值分别为10.54、5.65,均P<0.001),且观察组CAI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39)。结论虚拟游戏能即刻改善FAI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结合常规平衡训练干预4周后显著改善FAI受试者的静动态平衡能力及踝关节稳定性。

  • 标签: 虚拟游戏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对功能踝关节不稳(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本体感觉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F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超声波治疗、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姿势控制训练,观察组则辅以NMES与姿势控制训练相结合的同步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Biodex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检测2组患者踝外翻峰力矩(PT);采用Sargent垂直跳测试评估患者肌肉爆发力;采用PK254P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评估患者静态、动态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评估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以60°/s踝外翻时PT值[(26.46±2.53)N·m]、120°/s踝外翻时PT值[(19.21±1.82)N·m]、Sargent垂直跳测试有效系数[32.28±2.54]、压力中心运动椭圆面积[(468.81±43.63)mm2]、总偏移指数[(1.61±0.17)°]、平均轨迹误差[(15.46±0.38)%]、CAIT评分[(24.61±1.27)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NMES联合同步姿势控制训练能进一步改善FAI患者踝关节肌力、平衡能力及本体感觉,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电刺激 姿势控制训练 同步 功能
  • 简介:作为人体的主要负重关节踝关节的稳定对于保持运动员的运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运动中,无论是创伤还是过度疲劳所致的踝部损伤在业余选手和专业选手中均很常见。不当运动所致的踝关节损伤后若不及时诊治,易导致踝关节不稳的发生,将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因此了解损伤机制,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可有利于运动员尽快重返赛场。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运动性 踝关节损伤 运动员 运动功能 踝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功能踝关节不稳(FAI)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青壮年患者中的患病率及两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因非接触ACL损伤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资料。将102例患者设为ACL损伤组,其中男61例,女41例;年龄(31.9±6.1)岁;Tegner运动能力评分为(6.1±1.9)分。招募同期市内102名无膝关节ACL损伤的市民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46例;年龄(30.3±7.2)岁;Tegner运动能力评分为(6.0±2.1)分。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和踝关节功能评估量表(AJFAT)评估受试者是否存在自觉FAI,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采用CAIT评分,ACL损伤组的FAI患病率52.9%(54/1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4%(33/102);采用AJFAT评分,ACL损伤组患者的FAI患病率59.8%(61/1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2%(40/102);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AIT评分、AJFAT评分分别判定,FAI与ACL损伤呈负相关(r=-0.159,P=0.023;r=-0.215,P=0.002)。结论ACL损伤患者中FAI患病率较高,ACL损伤与FAI存在一定相关,FAI可能易引发ACL损伤。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前交叉韧带 青壮年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踝关节发生骨关节炎后的结构变化以及踝关节关节炎与踝关节不稳的关系。方法筛选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关节炎患者共160例,比较患者双足的足底压力,进行运动学评估,分析关节失稳和骨关节炎之间的相关。结果患侧组的足底压力数据显示,三个时期的动态压力以及静态压力均显著低于健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底压力测试有助于踝关节关节炎的诊断,有助于患者的诊治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慢性踝关节不稳 足底压力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训练(CPM)对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患者经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手术治疗后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CLA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第三腓骨肌重建距腓前韧带手术治疗,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包括采用石膏托进行踝关节中立位及后足外翻10°固定,在石膏内进行足趾、踝关节主动屈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及小腿后肌群等长舒缩训练等,术后次日开始直腿抬高练习或非负重下地行走、口服活血祛瘀药物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早期辅以CPM训练,如术后1周内开始踝关节被动背伸、跖屈训练;术后3周开始踝关节被动内、外翻训练;术后6周开始负重行走等。于术后3 w、6 w、12 w、1年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量表对患肢功能进行评定,同时测量上述时间点患肢小腿周径差值,并对患者术后1年时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术后3 w、1年时2组患者AOFAS踝-后足评分及患肢小腿周径差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w、12 w时观察组患肢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81.0±6.8)分和(86.1±5.6)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小腿周径差值[分别为(1.47±0.72)分和(2.12±0.62)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1年时观察组治疗满意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81.5%)水平(P<0.05)。结论早期CPM训练能促进CLAI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减轻肌肉萎缩程度,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被动运动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距腓前韧带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由于胫骨内侧肌力较大而使足在悬空时跖屈内翻,若着地不稳或踩在不平地面,常常发生过度内翻而导致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神经、肌腱损伤,若不及时进行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则易导致反复肿胀疼痛、增加再次扭伤的风险,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因此,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踝关节不稳是必要的。本文从踝关节不稳的损伤机制、预防以及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机制 预防 康复
  • 简介:摘要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初次内翻扭伤后出现的以反复扭伤、感觉不稳、疼痛、肿胀等症状为特点的慢性运动损伤性疾病。对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病理机制研究仍然无法解释疾病表现的多样。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手术指征既往仅强调机械关节松弛,但外踝扭伤后出现慢性症状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数可能并没有典型的机械不稳的主诉,更多的患者是以迁延不愈的疼痛或功能不稳为主诉的。手术治疗对功能不稳症状也有一定效果,但功能不稳的手术指征主要依据主观症状,目前缺乏客观指标,仍有争议。需要进一步深入进行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机制研究,从而指导诊疗策略的制定。

  • 标签: 踝关节 慢性踝关节不稳
  • 简介:摘要踝关节是人体承重最大的关节,由于胫骨内侧肌力较大而使足在悬空时跖屈内翻,若着地不稳或踩在不平地面,常常发生过度内翻而导致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神经、肌腱损伤,若不及时进行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则易导致反复肿胀疼痛、增加再次扭伤的风险,形成慢性踝关节不稳。因此,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踝关节不稳是必要的。本文从踝关节不稳的损伤机制、预防以及康复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机制 预防 康复
  • 简介:内翻应力导致的外踝扭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而大约10%~15%的损伤导致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断裂。然而经过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出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999年8月至2004年2月,我们应用Colville术式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治疗踝关节慢性外侧不稳26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踝关节外侧不稳 外科手术治疗 慢性 距腓前韧带 外踝扭伤 韧带断裂
  • 简介:摘要踝关节是人体活动度和承重较大的关节,易发生扭伤。若不及时进行康复治疗,易造成习惯性扭伤,进而形成踝关节不稳。因此,了解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形成踝关节不稳的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损伤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解剖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共12例,均采用踝关节镜辅助下改良Broström法解剖修复距腓前韧带进行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标准、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及距骨倾斜角变化对手术前后疗效进行评价,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2例均获得15~46个月随访,平均(26±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基本达到正常水平,未出现踝关节不稳,无踝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91.0±2.6)分、Tegner评分为(6.0±1.2)分,两者较术前均明显提高(t =10.57、12.38,均为P<0.001)。距骨倾斜角(4.5±1.0)°较术前降低(t=7.13,P<0.001)。结论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öm法解剖重建ATFL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能更精准地探查韧带断端、定位韧带附着点、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疗效理想。

  • 标签: 踝关节 关节镜 侧副韧带 关节不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术后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采取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手术后进行踝关节功能的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手术后采取常规传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分析X线检查结果以及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术后康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5%,92.5%。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62.5%,72.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踝关节骨折进行手术的画着进行早期踝关节现代康复治疗,并且通过评测表进行评分的康复治疗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是非常简便有效的康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踝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