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螺钉哪种更适宜患者的临床需求,哪种更适宜推广,二者的差异性如何。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84例,平均分成对照组( n=42)和实验组( n=42),前者和后者各自实施动力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探究治疗的效果,而效果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两个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本次所观察的指标主要有两项,一项为并发症发生率,一项为手术相关指标。对比这两项的结果均为( p<0.05),差异显著。结论:从本文的并发症和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性来看,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因此,就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讲,实验组的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更为有效,更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老年 并发症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臼骨折的手术目标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以满足髋关节早期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栓形成、肺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近10年来,微创治疗理念发展迅猛,骨盆通道螺钉概念作为一种微创精准内固定方式,在临床中广为应用。其中包括臼下方通道螺钉臼下方通道是在髋关节内侧,经过前柱及后柱并且平行于骨盆四边体的一条通道。臼下方通道螺钉是平行四边体螺钉技术和骨盆通道螺钉技术的结合,应用于臼骨折中伴有前后柱分离的骨折类型。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发现超过90%的人群存在可以安全置入5 mm螺钉臼下通道,并根据CT扫描数据描述了其进针点、角度、通道形态,并在体外力学研究中证实臼下方螺钉可大幅增强整体内固定的强度。临床应用验证了其临床技术的可操作性,患者良好的结果同时证明了臼下螺钉的应用价值,并衍生出逆行臼下方螺钉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臼前柱骨折患者20例(22),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臼前柱骨折7例,双侧臼前柱骨折2例(4),臼前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臼前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臼前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Ⅱ区6,Ⅲ区13。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臼前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臼前柱螺钉置入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的前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满意复位2,不满意复位2,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良3,可1,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前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位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臼前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为髋部骨折的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分析对患者术后隐性失血的情况。方法:样本来源: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治疗的患者,共 100例,按照奇偶法将样本均分为两组,比较 1组和比较 2组,比较 2组实施动力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 1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和术后隐性失血的情况。结果:比较 1组手术时间( 73.71±9.72) min明显长于比较 2组( 57.83±9.64) min( t=8.2024, P=0.0000),比较 1组首次下床时间( 13.95±2.56) d和愈合时间( 106.98±11.09) d均明显短于比较 2组( P< 0.05);比较 1组患者隐性失血量( 381.55±140.06) ml、血红蛋白丢失量( 22.21±4.79) ml以及总失血量( 531.86±149.48) ml明显高于比较 2组( P< 0.05)。结论: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应用于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经动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但是术后的隐性失血量较多,因此在使用前应对患者进行应用前诊断,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 标签: 髋部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 术后隐性失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为(57.5±16.2)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14例,31-A2.3型13例;采用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B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为(59.3±15.1)岁;骨折AO分型:31-A2.2型17例,31-A2.3型16例;采用单独Gamma 3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60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22.6个月)随访。A组与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外侧壁再移位的发生率[7.4%(2/27)]显著低于B组患者[24.2%(8/33)],术后负重时间[(5.4±1.0)周]及骨折愈合时间[(18.3±3.9)周]显著短于B组患者[(7.4±1.3)、(21.7±5.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89.3±7.1)分]显著高于B组患者[(79.5±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无一例患者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物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内翻畸形及断钉等并发症。结论与单独Gamma 3钉固定比较,Gamma 3钉结合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避免髓外固定及单纯髓内固定带来的外侧壁移位、内固定失效等,且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 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月收治的 采用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38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手术时间 30~ 52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 40.25 ± 5.27 ) min ; 术中出血量 22 ~ 75 ml,平均出血量为( 50.04 ± 6.98 ) ml 。 33 例患者 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4~ 13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 6.57 ± 0.76 ) 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 Harris评分:疼痛( 40.23 ±3.68 )分 ,功能( 38.31 ±3.54 )分 ,畸形( 3.84 ±0.56 )分 ,运动范围( 3.72 ±0.62 )分 ,总分( 88.21 ±6.34 )分 ;优良率为 73.68% 。结论:闭合复位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等优势,骨折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风险低,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闭合复位 空心加压螺钉 骨折固定内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不同类型螺钉螺钉孔的连接方式对骨折端轴向微动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各6只。获取新鲜完整的右胫骨标本后,于胫骨中段横行截断,并使用LCP固定,骨折端远侧均以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A组:骨折端近侧锁定孔-锁定螺钉固定(锁定孔-锁定螺钉组);B组:骨折端近侧锁定孔-普通螺钉固定(锁定孔-普通螺钉组);C组:骨折端近侧加压孔-普通螺钉固定(加压孔-普通螺钉组)。所有标本分别在万能力学试验机上予以0~50 N的动态轴向负荷,通过仪器自带系统测算出钢板近侧断端微动的距离,计算出各固定方式对应的轴向压缩刚度,并评价以上指标。结果所有标本在轴向负荷下均可产生相应的轴向位移。在近似一/两个体重的轴向负荷(25/50 N)下骨折端的轴向位移值:A组为(0.101±0.017)mm/(0.218±0.012)mm,B组为(0.164±0.007)mm/(0.285±0.013)mm,C组为(0.305±0.041)mm/(0.513±0.051)mm;在同一轴向负荷下各组平均轴向位移值均为C组>B组>A组(P<0.01)。LCP的轴向压缩刚度:A组为(234.36±13.28)N/mm,B组为(203.78±16.46)N/mm,C组为(112.62±16.23)N/mm,A组>B组>C组(P<0.01)。结论LCP于骨折端的一侧采用经加压孔或普通螺钉固定可显著促进骨折端的轴向微动,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并可降低LCP装置的整体刚度。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折愈合 骨板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过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甄选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共计6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将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技术应用在对照组患者中,而观察组则通过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实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较短或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技术对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显著较少了手术耗费时间,并加快了骨折的愈合时间,手术期间患者的出血量也相对较少,改善了踝关节功能状态的的,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 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臼下螺钉的置入方式,并比较不同性别的置钉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0例成人正常骨盆CT数据,男、女各50例,年龄为18~86岁,平均49.0岁。利用Mimics19.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并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测量臼下螺钉通道直径(IACD)及臼内侧壁最小厚度(MTMAW),比较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并分析IACD与MTMAW的关系。当IACD≥5 mm时置入3.5 mm全部埋入螺钉;当IACD<5 mm时,置入3.5 mm部分埋入螺钉。测量并比较男、女性置钉参数。结果男性IACD、MTMAW[(6.15±1.24)、(4.40±1.23) mm]显著大于女性[(5.42±1.01)、(3.60±0.81)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ACD与MTMAW呈正相关(r=0.859,P<0.001)。男性全部埋入螺钉进钉点位于髂耻隆起顶点后侧(8.03±2.01) mm、内侧(8.49±2.68) mm,女性分别为(8.68±2.35)、(8.87±2.79) mm;男性部分埋入螺钉进钉点位于髂耻隆起顶点后侧(10.49±2.58) mm、内侧(6.17±1.84) mm,女性分别为(10.10±2.63)、(6.63±1.49) mm;男性全部埋入螺钉与冠状面夹角后倾53.77°±7.64°,女性后倾54.20°±7.31°;男性部分埋入螺钉与冠状面夹角后倾55.85°±6.37°,女性后倾53.15°±7.89°,以上数据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全部埋入螺钉与矢状面夹角内倾1.02°±6.31°,女性外倾8.19°±6.81°;男性部分埋入螺钉与矢状面夹角外倾1.48°±6.97°,女性外倾7.90°±5.45°,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CT测量MTMAW可确定臼下螺钉的置入方式。部分埋入螺钉的进钉点较全部埋入螺钉偏外、偏后约2 mm,女性臼下螺钉通道直径较男性偏小,与矢状面夹角较男性偏外倾。

  • 标签: 髋臼 骨折 成像,三维 骨钉 螺钉通道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 9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 45 例。研究组患者采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对所有患者 术后随访 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 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四肢骨折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较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取得的治疗效果更佳满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 推广及 应用。

  • 标签: 四肢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导航辅助下改良透视法监测经皮逆行臼前柱拉力螺钉置入治疗臼前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 2016年12月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2例臼前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20~61岁[(41.6±12.9)岁]。均采用3D导航辅助下逆行经皮臼前柱拉力螺钉固定术治疗,共置入臼前柱螺钉61枚。观察每枚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对比术中透视及术后影像螺钉符合率,并观察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D'Aubigné-Poste L功能评分评估患侧髋关节功能。术后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9~18个月[(13.1±3.2)个月]。螺钉置入时间为(18.7±4.8)min,术中出血量为(16.6±3.8)ml,术中透视时间为(25.3±10.9)s。术中透视与术后影像对比螺钉符合率为100%。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血栓形成、伤口感染、异位骨化、长期疼痛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D'Aubigné-Poste L功能评分为(10.7±0.9)分,较术前(8.7±1.6)分有明显改善(P<0.05)。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术后12个月2例患者(3枚螺钉)患肢活动能力下降,2例患者(2枚螺钉)出现螺钉松动。结论对于臼前柱骨折,3D导航辅助下改良透视法监测经皮逆行臼前柱螺钉置入,有助于减少术中透视时间,提高置钉精度,降低手术风险,从而改善髋关节功能。

  • 标签: 髋臼 骨折固定术,内 外科手术,微创性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与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对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选取 50例于 2018年 11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治疗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患者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措施,研究组实施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中共有 2例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 8.00%,对照组中中共有 7例并发症,并发症产生率为 28.00%,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结合植骨运用于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并发症的产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锁定加压钢板 植骨 四肢创伤骨折骨不连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8例进行实验,选取时间2017年5月-2020年5月,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34例。期间,参照组采用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则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的比较上存在差异,实验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四肢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方法,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锁定加压钢板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 临床效果
  • 作者: 尚冉冉 宋成璟 吴海洋 蔡贤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 ,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湖北省骨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骨科 湖北省骨创伤救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动力化方形区钛板螺钉系统(DAPSQ)钢板轨迹长度及各分区数字化测量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在14具(22侧)无畸形或骨缺损的成年人干燥骨盆标本上画出DAPSQ钢板轨迹,再用PDS缝线沿DAPSQ钢板轨迹摆放并做好各分区的标记,用游标卡尺在标记后的PDS缝线上分别测量DAPSQ钢板轨迹在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的标本实测长度。再将测量后的骨盆标本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得到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将各分区看作圆的一部分,分别测出各圆的直径及各分区对应的弦长,根据公式分别计算耻骨区、方形区、髂骨区DAPSQ钢板轨迹数字化测量长度值。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测量者间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测量值的差异,采用Bland-Altman检验分析两种测量方法的一致性。结果数字化测量DAPSQ钢板轨迹长度值为:耻骨区(60.60±3.79)mm 、方形区(67.48±4.63)mm 、髂骨区(88.20±6.03)mm;标本实测值为:耻骨区(60.38±3.90)mm 、方形区(66.08±3.19)mm 、髂骨区(89.19±4.38)mm;配对t检验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测量者组内相关系数均>0.8,均为优。Bland-Altman分析显示,除髂骨区两种方法测量有4.5%(1/22)的差值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其余差值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一致性较好(P值均>0.05)。结论数字化测量DAPSQ轨迹长度方法可靠,为大数据测量DAPSQ轨迹长度提供可行性的影像学测量方法,进而为标准化DAPSQ钢板的设计与制作提供相关解剖学参数支持。

  • 标签: 骨盆测量 解剖学 骨盆内固定 测量方法 Bland-Altman法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下颈椎椎间孔螺钉的钉道长度及角度参数,并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连续进行健康查体的受检者,共50名(男25名,女25名)的颈椎CT影像资料,年龄(56.00±15.90)岁(范围:29~89岁)。对受检者的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依据椎间孔螺钉、椎弓根螺钉、侧块螺钉(Magerl法)置钉技术的进钉点和钉道设计在三维重建模型上选定后进行调整,在调整完毕的重建图像上分别对C3~C7节段进行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测量,记录其最大内倾角、最适内倾角、最小内倾角、最适钉道长度、椎弓根宽度等参数测量值。间隔2周由同1名脊柱外科医生对各影像学参数再次进行测量,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颈椎椎间孔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和内倾角分别为C3 10.65 mm,21.12°;C4 10.12 mm,22.62°;C5 9.82 mm,23.66°;C6 9.19 mm,24.13°和C7 9.10 mm,27.54°。C3节段总体最适钉道长度最长;C7节段总体最适钉道长度最短(F=19.287,P <0.001),但与C6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4)。C7节段总体最适内倾角最大,C3节段总体最适内倾角最小(F=19.752,P <0.001)。男性在C4、C6、C7节段最适钉道长度长于女性(C4t=2.912,C6t=3.884,C7t=5.468,P <0.05),并在C4、C6、C7节段最适内倾角小于女性(C4t=3.560,C6t=4.370,C7t=4.738,P <0.05)。椎弓根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和内倾角分别为C3 30.94 mm,33.92°;C4 30.50 mm,34.95°;C5 31.92 mm,33.42°;C6 30.50 mm,31.94°和C7 29.87 mm,31.01°;总体椎弓根宽度分别为C3 5.35 mm;C4 5.56 mm;C5 5.99 mm;C6 6.34 mm和C7 6.86 mm。侧块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为C3 14.84 mm;C4 15.33 mm;C5 15.44 mm;C6 14.74 mm;C7 14.06 mm。颈椎椎间孔螺钉总体最适钉道长度在C3~C7节段为9.10~10.65 mm,均短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P <0.05),总体最适进钉内倾角在C3~C7节段为21.12°~27.54°,均小于椎弓根螺钉(P <0.05)。结论椎间孔螺钉长度受限,不具备直接损伤椎动脉的风险,进钉角度较椎弓根螺钉陡直,且具有较大的进钉安全角度,可作为颈椎椎弓根螺钉和侧块螺钉的有效补充。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螺丝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椎间孔螺钉(paravertebral foramen screws,PVFS)、侧块螺钉(lateral mass screws,LMS)与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s,PS)的生物力学强度。方法选取8具新鲜冰冻尸体,男4具、女4具,死亡时年龄(45.3±11.2)岁。CT检查排除骨折、畸形、感染、肿瘤等疾病引起的骨质破坏或其他异常,最终筛选出30个C3~C6颈椎脊椎。将制备完成的颈椎节段标本顺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个标本,分别用于双侧置入椎间孔螺钉(4.5 mm×12 mm螺钉)、侧块螺钉(3.5 mm×14 mm)与椎弓根螺钉(3.5 mm×24 mm螺钉)。随机选取一侧进行直接拔出力测试(速度5 mm/min),另一侧进行疲劳测试(位移±1.0 mm,频率1 Hz,循环500次)及残余拔出力测试。结果椎间孔螺钉的直接拔出力为(327.10±17.07)N,侧块螺钉为(305.71±11.63)N,椎弓根螺钉为(635.67±22.82)N。椎间孔螺钉的残余拔出力为(265.62±18.19)N,侧块螺钉为(192.80±17.10)N,椎弓根螺钉为(494.89±41.79)N。椎间孔螺钉、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残余拔出力较直接拔出力均有不同程度降低(tPVFS=7.795,tLMS=17.267,tPS=9.349,P<0.001),分别下降了18.8%、36.93%和22.15%。椎弓根螺钉的直接拔出力高于椎间孔螺钉和侧块螺钉(t=34.245,t=40.741,P<0.001),椎间孔螺钉略高于侧块螺钉(t=3.275,P=0.004)。残余拔出力椎弓根螺钉最高,椎间孔螺钉次之,侧块螺钉最小(F=314.619,P< 0.001)。椎间孔螺钉的首次循环载荷和首次达到设定位置时载荷均高于侧块螺钉(t=3.625,P=0.002;t=5.388,P<0.001)和椎弓根螺钉(t=2.575,P=0.019;t=2.680,P=0.015),侧块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P=0.550;t=1.953,P=0.067)。椎间孔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末次循环载荷均高于侧块螺钉(t=5.341,P<0.001;t=3.439,P=0.003),但椎间孔螺钉与椎弓根螺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06,P=0.126)。结论椎间孔螺钉的直接拔出力略高于侧块螺钉,残余拔出力明显高于侧块螺钉,抗疲劳性能与椎弓根螺钉相近并明显优于侧块螺钉,因此,颈椎椎间孔螺钉具有作为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有效替代的潜能。

  • 标签: 颈椎 脊柱融合术 骨螺丝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间接复位、经皮前后螺钉和直接复位、后前螺钉两种方式固定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后踝骨折空心螺钉固定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前后螺钉组(26例)和后前螺钉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螺钉位置不良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前后螺钉螺钉位置不良发生率为23.08% (6/26),明显高于后前螺钉组的3.85%(1/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1,P=0.020);而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率、创伤性关节炎、骨不连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前后螺钉组的Olerud-Molander踝关节评分(Olerud-Molander ankle score,OMAS)和美国骨科足踝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均低于后前螺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MAS:前后螺钉组为(80.70±8.16)分、后前螺钉组为(75.23±9.33)分,t=2.240,P=0.029;AOFAS:前后螺钉组为(80.57±7.25)分、后前螺钉组为(75.38±10.19)分,t=2.110,P=0.039]。结论间接复位、经皮前后螺钉治疗后踝骨折具有较高的螺钉位置不良发生率,对踝关节功能造成影响;直接复位、后前螺钉固定的方法能显著减少螺钉位置不良发生率,获得更好的功能结果。

  • 标签: 后踝骨折 间接复位 螺钉位置不良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将入院编号为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将入院编号为偶数者纳入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般手术资料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76.00%,19/25),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4/25)低于对照组(24.00%,6/25),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更能降低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四肢骨折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带锁髓内钉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