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导致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 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期间出生的50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统计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危险因素,同时采用Logistic分析,对比分析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危险因素,其中包括母体因素、新生儿自身及其他因素。结果 根据Logistic分析得出结果,母体、新生儿自身及其他因素均可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情况,并且造成不同程度的窒息危险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新生儿出现窒息危险因素较多,其中直接导致因素与母体及新生儿有较大关系。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危险因素 发生情况 回顾分析
  • 简介:摘要:热性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儿科常见门急诊疾病和住院最多的病种之一。其病因众多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公认与年龄、遗传、体温、感染、疫苗接种等因素有关。本文主要探讨热性惊厥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热性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同时对预防热性惊厥发作提供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热性惊厥 发作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区水痘发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引起水痘的主要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为决策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通过医院报告检查的水痘病例,调查一般情况及发病特征,整理结果数据,分析引起本地水痘流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11月份报告病例最多,4月份最少;报告病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长趋势;参加校外补习班、卫生习惯、疫苗接种史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校外补习班、疫苗接种史为此次调查引起水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建议儿童及学生接种水痘疫苗,引导儿童及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标签: 水痘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化验室,是专门做检测化验的机构。在化验室中由于长时间接触危险性较高的试剂、药品或仪器设备,会给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提升化验室危险因素管理,制订有效的管理对策和防范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本论文分析了化验室有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汇总了对应的管理措施,提出了贯彻落实度强的防范措施,为化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有力保障。

  • 标签: 化验室,危险因素,安全管理及预防
  • 简介:摘要:胎龄是指在妊娠期间由自然分娩的任何年龄和任何其他年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胎龄越小,早产风险就越高,且其发生率随着妇女年龄增加。早产不仅会影响孕妇和新生儿生命健康,还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严重程度。早产有可能引起胎盘功能不全,宫内窘迫、流产、难产等。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早产儿的出生不足3~4 h为一个临界点,通常来说早产儿在8个月时就已进入新生儿期,在此之前出生的胎儿称为低体重儿。而临床早婴发生率在5%~25%之间,而围生期死亡率更是高达30%。研究表明,胎儿出生时未足月则有可能成为临床早产的高危因素。为此我们进行了多项有关早产儿性别构成指标的调查研究。对近10年产科资料显示:≥32周临床早产发生率为4.1%~66.6%;≥34周者称为超高危孕妇(P

  • 标签: 妇产 临床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自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CSP患者596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分层抽样法、以既往剖宫产自然年分层纳入瘢痕子宫(剖宫产史)再妊娠为正常宫内妊娠(IUP)者1 1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孕产史、宫腔手术史及既往剖宫产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SP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596例CS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4.6±4.4)岁,1 192例IUP患者此次妊娠年龄为(35.6±3.6)岁(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此次妊娠年龄<35岁、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2年、妊娠间隔≥8年、剖宫产术前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2次及未临产剖宫产是瘢痕子宫再妊娠发生CSP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306(1.774~2.998)、1.629(1.102~2.407)、2.147(1.237~3.726)、1.474(1.110~1.957)、2.558(1.809~3.615)、8.020(5.966~10.781)、14.051(9.699~20.356)、2.683(1.930~3.731),均P<0.05。结论CSP发病与年龄、药物流产史、妊娠间隔、宫腔手术史、剖宫产次及剖宫产时机有关,其中剖宫产次≥2次及剖宫产术后宫腔手术史是CSP强相关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剖宫产术 妊娠 危险因素 宫腔手术 妊娠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系统评价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起至2021年5月发表的与圆锥角膜发生和进展有关的高质量分析性研究设计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检索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分类指标的合并效应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CI),以Q检验和I2检验评价文献中各结局指标的异质性,异质性分析P>0.1或I2≤50%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I2>50%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采用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文献中评估指标的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检验、Harbord检验、Peters检验及漏斗图综合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病例对照研究18篇和队列研究3篇,研究资料来自10个国家,纳入圆锥角膜病例共30 124例,对照者59 012例,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OR:8.68,95% CI:6.30~11.97)、揉眼(OR:4.62,95% CI:3.75~5.70)、变态反应(OR:2.34,95% CI:1.73~3.1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R:1.53,95% CI:1.12~2.10)和唐氏综合征(OR:7.09,95% CI:4.19~11.99)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OR:0.63,95% CI:0.50~0.79)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二尖瓣脱垂非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变态反应的异质性部分来源于具体疾病分类,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异质性全部由病例来源产生;敏感性分析显示,改变分析模型后结果稳健。所纳入的文献间均无发表偏倚。结论家族史、揉眼、变态反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为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住院记录与医学检验结果对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该院收治的600例肺结核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比5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与胃肠道感染,占比分别为21%、15%。年龄、病程、初复治情况、住院天数、咳血、糖尿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使用、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病变特点、病变范围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结核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住院酒依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肺结核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的营养支持工作,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加强对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原发疾病及基础疾病的治疗;重视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的合理使用,尽早采集感染性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根据感染部位及病变程度,结合试验结果使用合理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严格执行侵入性操作规范流程,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对相关操作器械实施严格灭菌消毒处理,强化对患者的气道管理护理与口腔护理。

  • 标签: 肺结核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火灾事故不仅会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还影响着一线消防员的人身安全。为让灭火救援工作有序、规范、安全的开展,长期以来,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致力于打造具备现代化消防作战理念的战斗队伍。然而事实上,大多数消防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责任意识淡薄,且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增加了人身安全隐患。消防员作为灭火救援作战行动的主力军、国家队,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防护技能,具备过硬的临场应变能力与现场组织能力,在保障公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失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对此,各级消防救援队伍有必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督促安全制度落实、组织安全理论技能学习训练、严密安全防范措施、开展安全监督检查,确保灭火救援作战行动安全,以降低发生伤亡事故概率。

  • 标签: 消防救援 危险因素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的情况,提供更严谨的数据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医院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本篇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有167例感染率在2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大于两周,并伴随有一定的静脉插管,白血病,肺炎以及恶性肿瘤等感染病,分别占比超过50%以上,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内科 患儿 感染病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小儿内科发生院内感染对患者的危害较大,所以小儿内科的院内感染预防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对此,医护人员必须对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如此才能更好进行防范,达到降低感染率的目的。本文就主要对小儿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 标签: 小儿内科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小儿内科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了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的情况,提供更严谨的数据和实验依据。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回顾性分析,近几年医院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相结合的回顾性分析法,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本篇文章研究结果表明,小儿内科363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有167例感染率在2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内科患儿住院时间大于两周,并伴随有一定的静脉插管,白血病,肺炎以及恶性肿瘤等感染病,分别占比超过50%以上,与医院感染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内科 患儿 感染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这起船舶锅炉爆炸事故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教训极其惨痛。事故也反映出船舶锅炉危险因素复杂,航运公司辨识不全面、管控措施缺位等问题。为防范船舶锅炉安全事故发生,本文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对船舶锅炉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分析辨识,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建议。需要船舶轮机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将各项安全预控措施落实到位,才能确保船舶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 标签: 船舶锅炉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LNG气化站是以低温深冷储存天然气,经气化器将低温液态天然气气化后供应用户使用的天然气站场。LNG气化站的安全在整个站场的运营过程中十分重要。

  • 标签: LNG 气化站 安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起重机检测是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安全、顺利工作的重要保障。检测行为在进行的过程中正规与否,对于起重机操作人员来说至关重要。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测的时候应该采取适当的策略,对自己负责,避免由于自己的检测不当,为操作工作的流畅进展留下安全隐患。起重机的检测过程,加强了起重机在工作状态下识别不安全因素的功能,进一步的加强了起重机的管理程度,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起重机操做者的安全风险。

  • 标签: 起重机检验 危险因素 识别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老年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749例。记录患者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史、哮喘病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血管病史、脑血管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入液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尿量及镇静药物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全身麻醉不良事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麻醉不良事件118例(6.75%),未发生1631例(93.25%)。118例麻醉不良事件中,呼吸系统不良事件最多〔73例(61.86%)〕,循环系统不良事件次之〔41例(34.75%)〕,无操作损伤相关不良事件。麻醉苏醒阶段发生的病例最多〔47例(39.83%)〕,麻醉维持阶段次之〔40例(33.90%)〕。不良事件组平均年龄大于无不良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身麻醉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阜外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有再次住院记录的186例青年患者(≤40岁),按照随诊期间是否出现复发性心肌梗死(RMI),分为RMI组(29例)和对照组(157例),比较其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估发生RMI的危险因素。结果RMI发生比例为15.6%,中位随访时间为36(12,67)个月,RMI中位复发时间为57(35,77)个月。初诊时,RMI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复诊时,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较初诊时下降(均为P<0.01),LDL-C水平也较初诊时下降(P<0.05),而RMI组均无明显下降(均为P>0.05)。RMI组复诊时LDL-C的达标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诊时的达标率较初诊时增加(P<0.05)。RMI组复诊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停用抗血小板治疗(OR=7.378,P<0.001)和复诊时的高LDL-C水平是发生R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4,P=0.027)。结论青年心肌梗死复发比例较高,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和血脂控制不佳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复发性心肌梗死 青年 二级预防 抗血小板治疗 降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