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隐球菌病是一种全球分布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近年来,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的研究表明地理位置、环境暴露、宿主遗传因素及免疫状态等都会增加隐球菌病发生的风险。了解隐球菌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隐球菌病,降低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隐球菌病的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 标签: 隐球菌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口腔健康、口腔致病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有效干预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 100例口腔疾病患者的有关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为患者建立档案,采取问卷方式调查其口腔卫生习惯、口腔知识态度及饮食习惯等方面情况,并对口腔致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研究组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习惯、防治口腔疾病等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牙周疾病中年龄、文化程度、体重指数、含氟牙膏应用情况、 1年内接受常规口腔检查、甜点类食物食用频率等都是危险因素( P<0.05)。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医保情况及对口腔知识的态度等都是危险因素( 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干预措施后,对口腔定期检查、含氟牙膏应用情况、每日不少于 2次刷牙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每月饮料购买量超过 1升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少( P<0.05)。结论:口腔健康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体重指数、医保情况及对口腔知识的态度等,采取干预措施后,口腔健康危险因素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使口腔卫生习惯逐渐养成,对口腔疾病进行有效防治,对于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口腔健康 口腔疾病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 为探究妇产科医学中生产期限异常中孕妇早产的给孕妇和新生儿带来的弊端,减少孕妇过早生产的概率,本文随机挑选了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在医院孕检确定怀孕的100名孕妇展开个案研究。将孕妇分成足月分娩组和怀孕不足月生产组,目的在于探究医学孕妇出现早产的危险因素。借此作为帮助产妇在孕期预备和孕期治疗护理的理论依据,进一步确保产妇能有健康的、最高程度的优生优育。

  • 标签: 妇产 临床早产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越来越多地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等各方面,因而引起人们诸多关注。在通过疾病管理控制以降低颈椎病发病的思想趋势下,对近15年国内医学期刊上有关颈椎病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研究,分别从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环境、颈部感染外伤、心理及椎体发育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探讨不同危险因素与颈椎病发病的相关性,以期为颈椎病多因素研究、临床治疗及防治策略提供参考建议和思路。

  • 标签: 颈椎 危险因素 综述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妇女生育条件的恶化,早产已经成为了孕期妇女常见的并发症,早产指的是在怀孕28~37周进行分娩。早产胎儿存在体重严重不足,各个器官发育也极为不成熟,研究表明,早产胎儿死亡率较高,虽然伴随着近代医疗条件的逐步提高,早产胎儿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控制了死亡率,但是早产现象逐渐呈现出向上增长的趋势。

  • 标签: 妇产科,早产,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的危险因素,帮助术前准确诊断儿童卵巢扭转。方法总结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术前诊断为卵巢扭转并手术的60例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手术,卵巢无扭转坏死病例均行保留卵巢手术。其中38例(63.3%)为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蒂扭转、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卵巢囊肿合并扭转三类,22例(36.7%)为未扭转组病例,包括卵巢囊肿、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囊肿或肿瘤伴或不伴破裂出血。结果扭转组年龄明显小于未扭转组(中位年龄7.5岁比11.5岁,P=0.000),卵巢扭转多见于月经未来潮儿童(P=0.000)。儿童卵巢扭转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90%),呕吐、腹痛时间持续24 h以上且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在卵巢扭转病例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扭转与合并肿块类型相关,且卵巢实性肿瘤合并扭转多见(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大小(6 cm比4 cm,P=0.014)在两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月经未来潮、肿块直径≥5.5 cm为儿童卵巢扭转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卵巢扭转是一种不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临床症状以腹痛、呕吐为主,血常规炎性指标可有升高表现,妇科超声检查仍是协助诊断的首选,月经未来潮、盆腔肿块直径≥5.5 cm可能对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附件扭转 卵巢扭转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妊娠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早产,该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是在妊娠28周到36+6周之间,新生儿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生,那么就称为早产儿。产妇在精神上会承受巨大的压力,经济上也会有很大的负担,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够健全,出生孕周越小,体重越轻,预后越差。所以,降低早产率,能够有效的提升新生儿的存活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在此背景下,该文章对我院的28例早产组产妇和30例足月产组产妇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给临床处理带来相应的依据参考。

  • 标签: 妇产科 早产 预防 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麻疹患儿的人口学、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18岁的麻疹患儿,收集其人口学、流行病学、临床与实验室检查资料,分析麻疹并发肺炎的特征。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并以多因素回归分析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730例麻疹患儿,其中2014年423例(24.5%), 2015年437例(25.3%), 2016年856例(49.5%), 2017年10例(0.6%), 2018年4例(0.2%);男女性别比为2∶1;年龄为4 d至18岁,<3岁者1 572例(90.9%);居住地为农村者1 381例(79.8%);低出生体质量儿83例(4.8%);229例(13.2%)患儿在患麻疹前半年内有呼吸道疾病史;1 489例(86.1%)患儿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根据是否并发肺炎,将1 730例麻疹患儿分成肺炎组1 295例与非肺炎组435例。肺炎组呛咳发生率为56.8%(735/1 295),高于非肺炎组的40.9%(178/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70,P<0.01)。0.7%(12/1 730)的患儿病情危重,0.5%(8/1 730)的患儿死亡,均为肺炎组患儿。肺炎组患儿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10×109/L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所占比例、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CRP>8.2 mg/L所占比例、降钙素原、降钙素原>0.5 ng/L所占比例、血红蛋白<110 g/L所占比例、白蛋白<35 g/L所占比例均高于非肺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53、χ2=47.239、t=8.297、χ2=41.176、Z=-6.769、χ2=40.131、Z=-4.119、χ2=19.284、χ2=7.465、χ2=18.356,均P<0.01)。性别[比值比(odds ratio,OR)=1.316]、居住地为农村(OR=1.521)、年龄<3岁(OR=2.044)、出生体质量<2.5 kg(OR=2.014)、发病前有呼吸道疾病(OR=1.905)、未接种过麻疹疫苗(OR=1.591)、感染麻疹病毒后出现呛咳(OR=1.550),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7×109/L(OR=3.666)、C反应蛋白>8.2 mg/L(OR=1.871)、降钙素原>0.5 ng/L(OR=1.711)是儿童麻疹并发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男性、来自农村、低出生体质量儿、患麻疹前有呼吸道疾病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麻疹患儿易并发肺炎,应给予特别的医学关注。

  • 标签: 麻疹 儿童 并发症 肺炎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谵妄作为一种常见、多因素引起的老年综合征,对患者的预后产生许多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谵妄的危险因素研究进行总结分析发现高龄、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躯体功能减退、并发症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抑郁、用药、环境均是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今后仍需要样本量更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来予以证实。

  • 标签: 谵妄 危险因素 住院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发生脓毒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产后脓毒血症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就诊并生产的产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9例产后患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应用简单随机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产后脓毒血症患者21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查阅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的感染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呼吸系统,分别占28.28% (28/99)、26.26%(26/99);99例产后脓毒血症患者血培养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比例最高,占58.59%(58/99),其中以链球菌为主,占23.23%(23/99)。革兰阴性菌占38.38%(38/9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1.31%(31/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糖尿病(OR=2.643,95% CI 1.123 ~ 6.276)、合并生殖道感染(OR=7.542,95% CI 3.571 ~ 15.959)、阴道试产(转剖宫产)(OR=1.218,95% CI 1.008 ~ 1.493)、胎膜早破(OR=1.152,95% CI 1.019 ~ 1.449)、产后出血(OR=1.562,95% CI 1.263 ~ 1.881)及剖宫产分娩(OR=2.074,95% CI 1.442 ~ 2.993)是产后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产后脓毒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糖尿病、合并生殖道感染、阴道试产(转剖宫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及剖宫产分娩,针对危险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加强预防,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对防治产后脓毒血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脓毒血症 产后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现如今,人类患有糖尿病的越来越多,糖尿病是一组由环境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合并症。目前,糖尿病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0%,是全世界慢性肾病的主要原因。中国已是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也是糖尿病肾病大国。本文就糖尿病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供有关DN诊断和治疗的最新信息。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2018年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科1 512例住院患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1 467例。收集患儿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住院病区、病情危重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区空气菌落数、侵入性操作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 512例住院患儿中发生院内感染45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98%,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多29例(64.44%)。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岁(OR=7.744,95%CI:2.987~20.082)、呼吸住院病区(OR=8.080,95%CI:3.096~21.090)、联合使用抗菌药物(OR=3.880,95%CI:1.465~10.281)、侵入性操作(OR=9.083,95%CI:3.494~23.616)是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低龄、尤其是呼吸住院病区患儿的医院感染情况,同时谨慎使用抗菌药物和进行侵入性操作,从而尽可能降低住院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院内感染 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常见的角膜扩张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角膜扩张、中央区角膜基质变薄、高度不规则散光等。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圆锥角膜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并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频繁揉眼患者的圆锥角膜发生率偏高。紫外线照射可损伤眼表,进而诱发圆锥角膜。继发性圆锥角膜是屈光手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就遗传易感性、揉眼、变态反应、紫外线暴露、屈光手术等圆锥角膜危险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圆锥角膜 危险因素 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03例的临床资料,排除其他因素后,根据是否合并DN分为2型糖尿病组(DM组)(315例)和DN组(88例),将年龄、病程、合并症、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的比值(MHR)等资料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DN的相关因素。结果DM组和DN组病程≥10年[95例(30.16%)比37例(42.05%)]、合并高血压[141例(44.76%)比58例(65.91%)]、胰岛素应用[94例(29.84%)比39例(44.3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132例(41.90%)比62例(70.45%)]、空腹血糖[(7.38±2.45)mmol/L比(8.26±2.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占比[91例(28.89%)比36例(40.91%)]、MHR[(10.30±4.38)比(17.10±7.18)]、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58±0.16)mmol/L比(0.52±0.1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1、13.31、6.52、22.46、3.08、4.60、11.02、2.65,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OR=2.06,95%CI=1.36~2.76)、HbA1c≥7%(OR=1.32,95%CI=1.04~1.60)、MHR≥11.78(OR=1.65,95%CI=1.03~2.67)与DN独立相关。结论高血压、HbA1c≥7%、MHR≥11.78是D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判断提供依据。

  • 标签: 糖尿病,2型 糖尿病肾病 单核细胞 脂蛋白类,HDL 蛋白尿 血红蛋白A,糖基化 Logistic模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妇产科临床实践工作中引起病患常见感染的原因,寻找有针对性有效的护理方法。 方法 择取我院住院治疗的 96 例科室病区病菌侵袭的病患为观察对象,这些病患均是因为医院内的病菌引起的侵入,根据病患的感染病情的情况,了解了在医院内引起病菌侵袭的原因。 结果 发生在 96 名病患中的感染,患者最多见的被侵入部位是手术切口、呼吸道、尿路等。产科手术后的主要病菌侵入部位是手术伤口和呼吸道,被侵袭的发生率随着病患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 结论 科室病区病人在护理照料过程中有各种病原菌引起不同部位的侵袭,引发不良后果。因此,为了减少妇产科病区患者住院期间的感染,应分析感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和解决,与此同时不停地提升护理照料服务质量和水平,消除在护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妇产科 院内感染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的6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暴发性心肌炎组(n=13)及普通心肌炎组(n=54),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前驱感染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表现等,对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暴发性心肌炎组7例死亡,其中4例入院后24 h内死亡,普通心肌炎组无死亡病例。(2)暴发性心肌炎组面色发绀、腹胀、抽搐、肢端发凉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3)暴发性心肌炎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暴发性心肌炎组心电图QRS波时程较普通心肌炎组延长[118(82,127)ms比62(62,1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性心肌炎组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5)暴发性心肌炎组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降低、左心室扩大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92.3%(12/13)比18.5%(10/54),84.6%(11/13)比9.3%(5/54),76.9%(10/13)比13.0%(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发性心肌炎组胸部X线检查发现心影扩大、肺瘀血的发生率均高于普通心肌炎组(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降低(OR=19.015,95%CI 1.456~248.348,P=0.025)、LVFS降低(OR=18.691,95%CI 2.062~169.453,P=0.009)、QRS波时程延长(OR=1.040,95%CI 1.001~1.082,P=0.046)是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早期病死率高,LVEF降低、LVFS降低、QRS波时程延长是儿童发生暴发性心肌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短轴缩短率 QRS波时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