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麻在皮肤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180例皮肤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础疾病的不同,将180例患者分为痤疮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组、银屑病组,各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3组分别分为痤疮A组与B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组与B组、银屑病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应用大麻,B组应用皮肤科常规治疗方案。结果:痤疮A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组、银屑病A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痤疮B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B组、银屑病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麻在痤疮、变应性接触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科常见皮肤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大麻二酚 皮肤科 皮肤病
  • 简介:摘要大麻是汉麻中最丰富的植物大麻素之一,不具有精神活性,其在体内具有多样化的药理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麻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作用受体分布及激活机制的多样性使其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和转移、抗血管生成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多个途径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了解大麻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有望为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肿瘤 大麻二酚 抗肿瘤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大麻素2型受体(CB2R)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焦亡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8):对照组(C组)、LPS组(LPS组)和CB2R激动剂HU308组(HU308组)。C组细胞不给予药物处理,余2组加入LPS,终浓度为1 μg/ml,孵育15 min时HU308组加入HU308,终浓度为10 μmol/L继续孵育6 h。采用RT-PCR法检测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caspase-1、caspase-11和消皮素D(GSDMD)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及其C末端(GSDMD-C)表达,计算GSDMD-C/GSDMD比值,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IL-18和IL-1β的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LPS组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和GSDMD-C表达上调,GSDMD-C/GSDMD比值升高,培养液IL-18和IL-1β浓度升高(P<0.05);与LPS组比较,HU308组NLRP3、caspase-1、caspase-11、GSDMD和GSDMD-C表达下调,GSDMD-C/GSDMD比值降低,培养液IL-18和IL-1β浓度降低(P<0.05)。结论CB2R参与了LPS诱导巨噬细胞焦亡的过程。

  • 标签: 受体,大麻酚,CB2 脂多糖类 巨噬细胞 细胞焦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丙泊复合七氟烷麻醉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大鼠海马GABAA受体(GABAAR)α1/α2亚基稳态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6~18月龄,体重450~550 g,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MCI模型。造模后30 d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造模成功的MCI大鼠。取造模成功的MCI大鼠7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8):假手术组(Sham组)、七氟烷麻醉组(S组)、丙泊麻醉组(P组)和丙泊复合七氟烷麻醉组(SP组)。 S组吸入3%七氟烷3 h;P组静脉输注丙泊40 mg·kg-1·h-13 h;SP组吸入1.7%七氟烷,同时静脉输注丙泊20 mg·kg-1·h-13 h。S组、P组和SP组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4 d时行Y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NKCC1)、GABAARα1和GABAARα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组和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下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上调(P<0.05),SP组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或P组比较,SP组N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升高,海马KCC2和GABAARα1表达上调,NKCC1和GABAARα2表达下调(P<0.05)。结论丙泊复合七氟烷麻醉不加重MCI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其维持海马GABAARα1/α2亚基稳态有关。

  • 标签: 二异丙酚 麻醉药,吸入 受体,GABA-A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 要:工业大麻籽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脂肪、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对于人类来讲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与保健作用。现如今的大麻系列食品的涉及范围也很广泛,随着包括食品类、油脂类、蛋白类、保健品、化妆品等系列产品相继被开发出来,大麻籽的保健品开发的空间巨大,产品要加强研发,勇于创新,从每一个新研制的好产品为突破口,循序渐进,不断进步,并对保健品自身的研究也要加强。针对产品功效、人群、体制,逐步开发针对性更强的保健产品,现代加工产品对大麻籽类产品的技术开发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工业大麻 营养特性 保健产品
  • 简介:摘要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主要由大麻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s,CBR)、内源性大麻素(endogenous cannabinoids)以及合成降解的酶组成,在神经、免疫等系统中发挥多种病理生理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ECS在性腺功能以及生殖调控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ECS在雌/雄生殖系统中的表达分布及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生殖系统 大麻素受体
  • 简介:摘要睡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生理活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睡眠障碍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目前许多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以通过作用于睡眠-觉醒环路引起意识消失,从而在短时间内对人体的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丙泊是全身麻醉药的一种,进一步观察和研讨丙泊对睡眠障碍患者产生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丙泊对患者预后和康复产生的影响,但是丙泊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却少之又少。文章通过介绍睡眠产生的机制和调节因素、睡眠障碍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总结丙泊对睡眠的影响及导致意识消失的分子靶点,综述丙泊对睡眠障碍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机制。

  • 标签: 丙泊酚 麻醉药,全身 意识消失 睡眠 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导致新生儿及婴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高浓度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主要机制。胆汁酸受体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在维持胆汁酸稳态、免疫炎症反应、肝损伤修复、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BA发病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无定论。本文对FXR与B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BA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肝纤维化
  • 作者: 邓垂文 李文丽 李永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100730,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北京 100029,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共抑制受体又称免疫检查点受体,在调节免疫应答、维持机体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共抑制受体所在通路为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已被研发并推广至临床应用。作为近年发现的新的共抑制受体之一,业有研究证实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免疫酪氨酸样抑制基序(TIGIT)的异常表达与肿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综述拟对TIGIT的分子结构特点、作用机制及其在自身免疫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小结。

  • 标签: 自身免疫病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 共抑制受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由抗NMDA受体抗体介导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脑脊液中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早期及时地给予相关治疗,可遏制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然而,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抗体检测的等待时间较长,导致早期识别困难。影像学设备在我国基层医院较为普及,早期对可疑患者行影像学检查更易实现,故本研究对近几年抗NMDA受体脑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及早期识别。

  • 标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影像学表现 MRI 18F-FDG PET/CT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需要与其表面的受体结合。受体是影响宿主范围和种间传播的重要因素。2019年12月在湖北武汉暴发流行的不明原因肺炎,其病原体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将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为2019-nCoV的受体。本文对已知人类冠状病毒受体及其应用作简要综述,以期为2019-nCoV的溯源、跨物种传播、流行病学分析以及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肽基二肽酶A 受体,细胞表面 受体,病毒
  • 简介:【摘要】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脑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脑炎。 2005年首次被报道, 2007年美国学者确认是由抗 NMDA受体抗体介导,因而得名。常发生于海马回、扣带回、额叶等边缘系统,并且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以神经和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血液和脑脊液中检出抗 NMDA受体抗体,可确诊本病。且与卵巢畸胎瘤有良好的相关性。治疗上以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为主,为更好的了解该疾病,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等展开综述。

  • 标签: 抗 NMDA受体脑炎 抗 N-甲基 -D-天冬氨酸受体 自身免疫性脑炎
  • 简介:摘要:是水体中的重要污染物,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使水质 发臭,故 应该保证水中含量在允许范围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监测 水中挥发的 含量。为此, 文章首先分析了水中挥发的测定方法,之后重点分析了在水质检测中挥发测定的常见 问题。

  • 标签: 水质检测 挥发酚 测定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eCB)及其代谢酶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关联,为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研究中心就诊和在省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58名ASD儿童作为ASD组。按照性别、年龄1∶1匹配的原则,在黑龙江省抽取58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空腹静脉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外周血中内源性大麻素花生四烯酸乙醇胺(AEA)、花生四烯酸甘油(2-AG)、十六酰胺乙醇(PEA)、油酰乙醇胺(OEA)及其代谢酶花生四烯酸磷脂酰乙醇胺特异性磷脂酶D(NAPE-PLD)、酰胺水解酶(FAAH)、单酰基甘油脂酶(MAGL)和二酰基甘油脂酶(DAGL)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eCB与ASD儿童症状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D儿童的AEA、OEA和PEA的水平[(10.10±2.60) nmol/L,(24.30±5.60)nmol/L,(15.92±2.28)nmol/L]均低于对照组儿童[(13.46±3.04 )nmol/L,(27.85±6.89)nmol/L,(17.87±2.67)nmol/L,t=-6.612,-3.089,-4.579,均P<0.01];ASD儿童FAAH和DAG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3.840,P<0.05),而NAPE-PLD和MAGL mRNA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0.885,均P>0.05);ASD组PEA水平与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BC)总分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ASD儿童体内的eCB及其代谢酶可能存在代谢异常,且eCB水平与ASD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性。

  • 标签: 孤独症谱系障碍 内源性大麻素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摘要丙泊作为静脉麻醉药的主要代表,具有起效快、苏醒迅速、功能恢复完善的优点,但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实时监测其浓度的方法。由于传统方法样本预处理复杂、测量时间长、某些测定方法体积较大无法置于手术间内等缺点,丙泊的快速检测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就丙泊浓度的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综合阐述,主要阐述丙泊血药浓度与呼出气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原理,以期早日应用于临床,实现快速、实时地指导麻醉医师评估麻醉深度。

  • 标签: 丙泊酚 药物浓度 血药浓度 呼出气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利用化学反应平衡运动原理,对对乙酰氨基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在产品产量和质量符合现行《中国药典》的前提下,原料冰醋酸的消耗量明显降低,不仅为厂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稀醋酸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造成我国自2019年12月份开始的全国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是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2019-nCoV是目前已知所分4个属冠状病毒科的β属冠状病毒。对人类影响较大的β属冠状病毒,除2019-nCoV外,还有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nCoV的受体也是SARS-CoV的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MERS-CoV的受体是二肽基肽酶4(DPP4,或CD26)。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ACE2在人类眼表的角膜和结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均呈阳性表达,DPP4在正常动物眼结膜上皮细胞及其下方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中活性较强,在严重角膜损伤后整个角膜上皮和泪液中活性较强。两种受体均参与多个信号通路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它们在眼表的表达是冠状病毒眼部感染可能的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冠状病毒眼部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 标签: 冠状病毒 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二肽基肽酶4 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