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于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实行可吸收螺钉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的效果,将此作为参考依据。方法 把在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80例进院诊疗的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病患。将其所有人员,划分成对照组、研究组(依照随机单盲法)。此次研究中,对照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常规钢板固定治疗措施,研究组医疗人员,对其实行可吸收螺钉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治疗,其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在实行干预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如上数据,可以总结出,在手足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选择可吸收螺钉及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实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更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更加适合被推广、应用。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治疗效果 手足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肋骨接骨板联合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干预,针对治疗组30例患者实施肋骨接骨板联合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肋骨接骨板联合可吸收肋骨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操作便利,患者术中术后较少出现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肋骨接骨板 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 肋骨骨折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联合弹性髓内应用于多段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段胫腓骨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贺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可吸收螺钉,弹性髓内钉,多段胫腓骨骨折,临床效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可吸收微型骨应用于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研究时间跨度区间范围,抽选病例样本共48例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可吸收微型骨治疗,分析具体治疗干预效果。结果:48例患者经可吸收微型骨治疗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8%,手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患者对手指外观均满意。结论:可吸收微型骨应用于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治疗中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肌腱止点断裂 可吸收微型骨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8-0可吸收缝线和10-0不可吸收缝线在翼状胬肉术后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36例进行翼状胬肉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不可吸收缝线,对照组8-0可吸收缝线,对比其结膜组织局部增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著更优,P<0.05。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可吸收支架的植入对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所纳入25例接受膝下动脉球囊扩张后植入药物可吸收支架患者(支架组)和25例膝下动脉球囊扩张后未进行可吸收支架植入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踝肱指数值、卢瑟福分级及跛行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患者症状、踝肱指数值、卢瑟福分级、跛行距离及通畅率。术前及术后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术前与术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通畅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支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天踝肱指数值较术前显著增高(0.18±0.11与0.85±0.15,t=18.5,P<0.05;0.22±0.15与0.87±0.10,t=20.8,P<0.05),卢瑟福分级显著降低[(4.66±0.21)级与(2.10±0.11)级,t=9.2,P<0.05;(4.58±0.33)级与(2.3±0.22)级,t=12.9,P<0.05],跛行距离显著增加[(27±8)m与(300±43)m,t=20.8,P<0.05;(42±14)m与(320±18)m,t=32.6,P<0.05]。两组组间进行比较术前踝肱指数值及术后踝肱指数值、卢瑟福分级及跛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支架组患者及对照组踝肱指数(0.72±0.03 与0.54±0.12;t=10.2, P<0.05)、卢瑟福分级[(1.72±0.17)级与(3.23±0.22)级;t=12.8,P<0.05]及跛行距离(580.00±137.00)m与(267.00±54.00)m;t=8.2, P<0.05],支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支架组6个月的通畅率为68%(17/25),优于普通球囊扩张组的通畅率56%(14/25)。结论植入药物可吸收支架可以明显改善接受动脉球囊扩张手术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血管成形术 膝下病变 药物可吸收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物性可吸收缝线于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运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选择本院近两年诊治的60例妇产科患者为本次研究目标,采取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缝线方式进行缝合,观察组行可吸收缝线缝合,比较运用两种类型的缝线,患者并发症感染和瘢痕情况。结果:分析本次对照实验结果,采取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的观察组缝合效果优于对照组的常规缝线缝合。观察组30例患者中,2例患者存在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66%,5例患者产生瘢痕,其形成率为16.66%。对照组30例患者中,7例患者出现感染,感染率达23.33%,9例患者存在瘢痕,瘢痕率形成率为3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缝合,可大大降低患者手术创口并发症和瘢痕的形成率,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羧化多糖可吸收止血纱(其编号为NWL-K)对兔肝、脾创面的止血效果。方法60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只,分别建立肝和脾创面出血模型;两组模型再根据使用止血材料的品种,分成普通纱布组、速即纱组和NWL-K组,每组10只。采用造模出血量和切除肝组织重量评估模型稳定性。脾脏出血模型按压3 min后每隔(30±5)s以及肝脏出血模型按压30 s后每隔(20±5)s分析各组止血时间和止血评分,观察创口与纱布的黏合情况。结果各肝脏、脾模型组造模时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时肝脏组织切除重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模型造模稳定,对之后的止血实验不产生影响。在脾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210(180,248)s]、速即纱组[255(233,30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465(383,66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组相较于速即纱组止血时间更短(P<0.05)。在肝脏创面出血模型止血时间上,NWL-K组[70(70,95)s]、速即纱组[90(85,110)s]分别与普通纱布组[250(225,290)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模型各观察时间点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 s时NWL-K组和速即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模型50,70,90 s时速即纱组、NWL-K组止血评分下降快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110,130 s时普通纱布组与NWL-K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WL-K吸水性和周围组织黏合性均优于普通纱布和速即纱。结论对于肝、脾出血创面,与其他类型纱布比较,应用NWL-K能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NWL-K吸水性强,与创口黏合稳固。

  • 标签: 腹部损伤 止血 壳聚糖 羟乙基壳聚糖
  • 作者: 章鸿 张平 李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姑苏学院骨科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骨科 215000,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 43007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外科,武汉 43002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离体猪后足屈肌腱修复模型评估一种新型内置式肌腱连接器修复肌腱效果。方法用猪后足趾深屈肌腱模型,对于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分别采用内置可吸收连接器(实验组)或双津下法(对照组)予以缝合,采用Instron5848微观力学实验系统记录和分析2 mm间距形成时拉力负荷、屈服点负荷、最大抗拉负荷、修复刚度。对于取材自同一猪后足的第2、3趾测试差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内置连接器法抗拉强度显著高于双津下法,其中2 mm间距形成负荷差值为(17.93±8.66) N(t=7.169,P<0.01),屈服点负荷差值为(12.73±6.66) N(t=6.148,P<0.01),最大抗拉负荷差值为(22.06±12.43) 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22,P<0.01)。结论这种内置式连接器法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新型肌腱修复技术,为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望减轻肌腱粘连。

  • 标签: 肌腱修复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8年12月到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足踝部骨折患者,共计8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设定其中40例接受金属螺钉内固定术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余40例接受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组好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足踝部骨折患者通过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加理想,不仅可以促进患者的足部功能更好的恢复,还可以有效斌面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问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足踝部骨折 可吸收螺钉 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妇产科中对患者治疗后,经常因为丝线缝合不当导致出现感染,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受到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保证患者的机体恢复,本文分析对此类患者实施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在其中选择80例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缝合方式将这些患者分组,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并明确患者的切口疼痛和拆线疼痛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后,对比患者的临床指标可发现,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和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很多,同时观察组的切口疼痛较对照组轻很多(P<0.05)。结论:妇产科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将生物性可吸收线应用其中对切口进行缝合,可以让患者的疼痛得以有效缓解,还可以让切口的愈合得到促进,缩短住院时间和恶露时间,对疾病康复十分有利。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疾病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系统结合空心固定治疗后叉韧带撕脱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择我院行系统结合空心固定治疗的80例后叉韧带撕脱骨折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开展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观察组施行人性化护理配合,比较术后疼痛评分、不良情绪评分、舒适度评分。结果:(1)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

  • 标签: 后叉韧带撕脱骨折 内固定手术 锚钉系统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予以可吸收螺钉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入选100例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方式导入观察对照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可吸收螺钉治疗、对照组给予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各项指标。

  • 标签: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 可吸收螺钉 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用带线固定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这1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都接受带线钉进行固定疗效。观察分析这10例患者预后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以及其骨折的愈合状况。结果:本次研究所选取的这10例患者的手术切口皆于I期完全愈合,没有任何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或是伤口愈合延迟的情况出现。在对这10例患者随访6至24个月,无任何一例患者出现分离移位情况、松动退出情况以及伸膝受限情况,所有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结论:针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带线钉进行固定治疗是一种非常可靠安全的治疗手段,其操作简单,给患者带来的创伤也比较小,用时短、安全牢靠,具有优秀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带线锚钉固定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用带线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4月我院接受的82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案例为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是41例,分别实施的是髌骨下极切除术以及带线方式治疗,治疗后总结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案例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组的优良几率更高,是95.2%。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更低,是4.9%,和对照组对比,优势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0,2=8.33)。结论:针对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实施带线的方式治疗,其效果显著,相对比其他方式,有突出的作用,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 带线锚钉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手足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12月,截止日期为2020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手足部骨折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本次的入组成员,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的患者通过传统的金属材料进行内固定,观察组患者则是通过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骨愈合时间以及手术的总时长均大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对手足部骨折的患者通过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治疗,患者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该在临床上投入使用与推广。

  • 标签: 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1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FASTING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病例报告,方法:将1例因摔伤致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的患者应用FASTING治疗,记录病史及手术记录,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术后X线复查情况。[4]结果:患者症状术后迅速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此次FASTING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合并肩袖损伤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 标签: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 肩袖损伤 锚钉
  • 简介:摘要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常造成患者踝部疼痛和提踵无力,非手术治疗的再断裂率高并造成踝部跖屈力量下降,而开放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断裂率、增加踝部跖屈强度,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相对较小等优点,而的使用会使跟腱术后即刻得到较强的连接稳固性。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双半Kessler锁定"桥接"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跟腱 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合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手术治疗65例合并后踝骨折的Weber 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方法分为缝合组(采用suture-anchor修复下胫腓前韧带)和螺钉固定组(采用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前韧带)。缝合组17例,男7例,女10例;左11例,右6例;年龄(43.76±15.83)岁;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前外展型7例。螺钉固定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左34例,右14例;年龄(39.90±13.57)岁;Lauge-Hanson分型旋前外旋型30例,旋前外展型1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复位质量、术后并发症、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评分。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8±4.46)个月,术后12~16周均获骨折临床愈合。螺钉固定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次数分别为(123.71±41.36)min和(25.17±16.29)次,缝合组分别为(99.94±24.16)min和(16.26±10.58)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8,2.175;P=0.045,0.033)。术后螺钉固定组下胫腓联合切迹前间距和后间距分别为(3.15±1.35)mm和(6.48±1.43)mm,缝合组分别为(2.06±1.47)mm和(6.76±1.78)mm,下胫腓联合切迹前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8,P=0.002),下胫腓联合切迹后间距比较差距无统计学意义(t=0.701,P=0.4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固定组16.67%(8/48),缝合组5.88%(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2,P=0.258)。AOFAS踝与后足评分优良率,16周时螺钉固定组91.67%(44/48),缝合组88.24%(15/17);末次随访时螺钉固定组95.83%(46/48),缝合组94.12%(16/17),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螺钉固定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相比,缝合修复下胫腓前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没有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下胫腓联合前切迹的解剖复位率,减少手术时间,但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

  • 标签: 踝骨折 韧带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