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向艏博 左明良 尹立雪 王文艳 于涛 黄克力 陈秋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心内科,成都 610041,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心脏电生理与生物力学超声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力衰竭中心,成都 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成都610072
  • 简介:摘要在欧美国家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国内亦有数十家医院正在临床开展应用。但LVAD术后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右心室功能衰竭,亦是引起LVAD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围绕LVAD植入术后右心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右心功能衰竭预测模型以及超声心动图在LVAD植入前后对右心功能的评估要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辅助装置 右心室功能 心室-动脉耦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肺栓塞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CT影像学特点,为临床更加精准诊断急性肺栓塞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观察组为选取的经CT肺血管造影检查诊断为急性肺栓塞的患者共60例,另外选取同时期临床疑似急性肺栓塞症状及体征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后排除诊断的患者共计40例将其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善心脏彩超进行右心室功能评估。对比两组患者的CTPA检查结果寻找差异并利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右心室最大横径与左心室最大横径比值、冠状静脉窦直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肺栓塞患者行CT肺血管造影检查,并测量右心室最大横径与左心室最大横径的比值、冠状静脉窦直径对于判断患者是否同时合并右心室功能不全具有重要的评估应用价值,为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级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肺栓塞,右心室功能不全,CT肺血管造影,心脏彩超
  • 简介:摘要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最常发生部位为胃、小肠、结直肠及食管,其转移瘤多见于肝脏、腹膜。检索到国内外报道胃肠道间质瘤转移至心脏的临床案例仅有4例,临床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胃肠道间质瘤心脏转移病例。

  • 标签:
  • 作者: 冯斯婷 范婧尧 郝鹏 白杉 王溪 贾立昕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30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急诊危重症中心,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冠心病中心,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心力衰竭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肾功能恶化(WRF)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1年8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综合病房的急性RVMI患者共98例。根据WRF情况分为无WRF组(76例)和WRF组(22例),WRF定义为住院第6天(住院<6 d则为出院时)血肌酐水平较基线升高≥0.3 mg/dl。获取患者基线资料、静脉补液、利尿和出入量明显正平衡[住院6 d内(住院<6 d则为入院至出院前)任意1个24 h入量较出量≥1 000 ml或任意1个连续72 h入量较出量≥2 000 ml]的情况,分析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V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WRF的相关因素。结果WRF组和无WRF组患者年龄分别为60(50,68)、63(52,72)岁,男性比例分别为63.6%(14例)、76.3%(58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WRF组出入量明显正平衡的比例为31.8%(7例),高于无WRF组的14.5%(11例)(P=0.034);WRF组袢利尿剂使用比例为4.5%(1例),低于无WRF组10.5%(8例)(P=0.027)。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异丙肾上腺素/临时起搏器/阿托品使用、出入量明显正平衡和袢利尿剂使用后发现,eGFR≥60 ml·min-1·1.73 m-2、出入量明显正平衡是发生WRF的相关因素,OR值(95%CI)分别为0.71(0.62~0.86)、1.21(1.02~1.43)(均P<0.05);剔除上述模型中的出入量明显正平衡变量后发现,袢利尿剂使用是发生WRF的相关因素,OR值(95%CI)为0.89(0.72~0.97)(P<0.05)。结论急性RVMI患者住院期间出入量明显正平衡是第6天或出院时发生WRF的危险因素;在出入量明显正平衡的情况下,袢利尿剂使用是发生WRF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肾功能恶化 扩容 利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64岁女性患者,2天前在当地医院发现心脏异常肿块。有轻微发绀史7年。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流出道规则的等回声肿块,致肺动脉狭窄,胸部CT检查显示为低信号肿块。手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后1周出院,随访1年无复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医护人员为了提高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的护理效果,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治疗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质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2022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接受护理治疗的100例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为分析研究对象。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来到医院选择就医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以往的就医记录、治疗方案以及身体症状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询问,与此同时排除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患有其他疾病的概率。医护人员为了更好的区分常规护理治疗方式与心理护理治疗方式,给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带来的护理治疗效果,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在护理治疗一段时间后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情绪波动情况进行整理,从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医护人员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就医期间负面情绪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后续通过所记录的数据信息可以分析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医护人员在对急性右心室心梗患者护理治疗过程中,通过采取心理护理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拉近医患之间的关系,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性右心室心梗 护理治疗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患病率、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公共健康。准确评估右心室功能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右心室几何结构复杂,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功能存在局限性。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发展,右心室纵向应变被认为是右室功能评估的敏感参数。笔者就右心室纵向应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右心室功能 纵向应变 心力衰竭
  • 作者: 李金晶 赵博文 潘美 彭晓慧 陈冉 陈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湖州 313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 浙江省胎儿心脏超声诊断技术指导中心 浙江大学邵逸夫临床医学研究所,杭州 31001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定量(fetal HQ)分析技术在右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RVOTO)胎儿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为RVOTO的胎儿55例,根据其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分为单纯性肺动脉狭窄(PS)组和动脉圆锥干畸形(CTD)组。在标准四腔心切面,利用fetal HQ分析技术获得舒张末期基底-心尖长度(4CV-Length)、横向宽度(4CV-Width),计算心脏整体球形指数(4CV-GSI)。将左、右心室由基底至心尖分为24节段,利用fetal HQ追踪获得心室内膜曲线,计算得出24节段横向宽度(ED)、球形指数(SI)、短轴缩短率(FS)及其Z-评分。从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方面对RVOTO胎儿左、右心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RVOTO胎儿心脏4CV-Length在正常范围,4CV-Width不同程度增大,GSI下降,心脏整体呈球形改变。PS组左室ED较右室增大,在S5~24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较右室更趋球形;CTD组左、右心室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较左室更趋球形;RVOTO胎儿24节段FS均不同程度下降,PS组左、右心室在S5~19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D组左、右心室在S1~11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右室较左室下降更明显。结论fetal HQ分析技术能够对RVOTO胎儿心脏大小、形态及功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室流出道梗阻 胎儿心脏定量分析技术 Z-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胎龄和出生体重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及其参考范围。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收治、无需正压通气、无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均在出生>24 h且7 d内测量并计算Tei指数,部分新生儿在第1次测量1~2周后复查。根据胎龄分为<32周组、32~36周组、≥37周组,根据出生体重分为<1 500 g组、1 500~2 499 g组、≥2 500 g组,根据测量日龄分为1~7 d组、>7 d组。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胎龄、出生体重、日龄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分析日龄1~7 d新生儿Tei指数参考范围。结果最终纳入128例。<32周42例、32~36周43例、≥37周43例;<1 500 g 42例、1 500~2 499 g 42例、≥2 500 g 44例;早产儿>7 d复查63例,足月儿>7 d复查31例。日龄1~7 d时,≥37周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小于32~36周组和<32周组(左心室:0.382±0.069比0.431±0.069、0.439±0.060,右心室:0.373±0.038比0.431±0.035、0.452±0.064),32~36周组右心室Tei指数小于<32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6周组与<32周组左心室Te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2 500 g组左右心室Tei指数小于1 500~2 499 g组和<1 500 g组(左心室:0.385±0.069比0.434±0.067、0.434±0.064,右心室:0.376±0.039比0.431±0.043、0.450±0.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500~2 499 g组与<1 500 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7 d时左右心室Tei指数与1~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龄1~7 d时新生儿Tei指数参考范围均随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结论足月儿和出生体重≥2 500 g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小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日龄1~7 d时新生儿左右心室Tei指数参考范围与胎龄和出生体重均成负相关。

  • 标签: 心室功能 婴儿,新生 参考值 胎龄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电图检查运用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电图检查,然后将心脏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心电图的诊断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85例患者中,80例确诊,诊断准确率为94.12%(80/85);80例患者的ICTnl和CK-MB的均值分别为(75.68±4.36)ng/ml、(90.34±5.34)U/L;同时,在80例患者中,合并窦性心动过缓11例,占13.75%,窦性停搏2例,占2.5%,交界区期前收缩31例,占38.75%,3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占40.0%,房室传导阻滞41例,占51.25%。结论: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中,运用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较高,并且可以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电图 急性下壁 右心室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PAF)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性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12月首次行射频消融治疗HFpEF-PAF的患者,分别于消融术前及术后5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分析患者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环内径(TVAD)、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TDI-S′)、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LS)。术后相应时间点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判断心房颤动是否复发。结果入选的30例患者中,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完成随访者7例,心房颤动复发4例,余19例患者完成随访,并进行右心结构及功能分析。与消融术前相比,心房颤动未复发组在术后随访各个时间点上述右心室结构及功能(RVFAC、TAPSE、TVAD、TDI-S′、RVFLS)参数明显改善(均P<0.05)。与心房颤动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术前RVFLS、TDI-S′较低(P=0.039、0.019)。结论HFpEF-PAF患者在射频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能够使右室收缩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持续性心房颤动 心室功能,右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右心室肥厚(righ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VH)和右心室衰竭(right ventricular failure, RVF)是具有致命性的恶性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已经发现,Ca2+处理重塑在RVH和RVF发展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以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患者的两大主要死因(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和恶性心律失常)为框架,从微观角度详细阐述了在RVH和RVF病理过程中Ca2+的作用及Ca2+稳态的变化,以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右心室肥厚 右心室衰竭 钙离子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患者可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如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猝死等,对其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识别出高危患者并即时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目前已发现多种基因突变与ARVC相关,而不同基因突变所致的ARVC临床特点不同,我们有望利用基因型对ARVC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该文对基因型在ARVC危险分层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突变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危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分为低疾病活动度组(16例)、中疾病活动度组(35例)及高疾病活动度组(24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数据并使用左室PSL技术分析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并计算心肌做功指数(MWI)、有用功(CW)、无用功(WW)、做功效率(WE)。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并对心肌做功参数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射血分数(LVEF)、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中、高疾病活动度组LVGLS较对照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显著减低(均P<0.05)。③中、高疾病活动度组GWI、GC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0.05),各病例组GWW、GW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MWI、心尖段MWI和CW,以及中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CW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④病例组GWI、GC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s1=0.253,P=0.008;rs2=0.261,P=0.024),与LVGLS呈显著负相关(rs1=-0.525,P<0.001;rs2=-0.455,P<0.001),各心肌做功参数与DAS28评分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PSL能早期反映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可为临床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左室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心室功能,左
  • 简介:摘要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后遗症,因右心室流出道功能不全而再次手术较为常见。虽然外科手术的风险较低,但其创伤大、恢复慢、患者心理负担重,且未来再次手术的风险会随着手术次数增多而逐渐增加。对于这一类患者,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是一种新的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使得应用经导管瓣膜置换技术治疗这类患者成为可能。目前,右心室-肺动脉管道及生物肺动脉瓣的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远期随访也得到了较好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然而,目前的技术不能完全解决具有复杂形态的自体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该文描述了自体右心室流出道的复杂解剖形态、目前可用的经导管肺动脉瓣膜系统及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右心室流出道功能障碍 肺动脉瓣反流 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 自体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摘要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判断对心脏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以及心脏病患者的随访有重要意义,并且左室收缩功能评价是超声心动图中最常用的指标。目前,左室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检测方法已从线性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向局部及整体应变分析、三维超声心动图转变。即使是更优越和更自动化的检查方法,对于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估也是极具有挑战性的。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在成年人及儿童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评价左室收缩功能超声心动图方法,并对其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成像,三维 诊断显像 心室功能,左 每搏输出量 稳态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房功能评估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D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门诊长期就诊的无心力衰竭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为糖尿病组;同时入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80名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测量应变进行左心房功能评估,评估标准依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和欧洲心血管影像协会联合发布的左心室舒张功能超声心动图评估指南。收集患者和健康人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左心房应变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DD存在关联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左心房功能对DD的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DD总发生率为21.8%(17/78),其中Ⅰ级DD占15.4%。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下降与DD显著相关[F(3,74)=3.548,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房峰值应变、左心房平均储器功能、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房间隔管道功能与DD相关(均为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左心房平均管道功能应变与DD有关(OR=0.756,95%CI:0.637~0.896,P=0.001)。在整体人群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46%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5%;在糖尿病组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13.05%时,预测DD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2.3%;若结合整体人群的E/e’比值,在糖尿病组中,左心房管道功能应变为6.19%、平均E/e’为12.73时,诊断DD的敏感度为77.0%,特异度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9(95%CI:0.761~0.957,P=0.00)。结论通过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心房应变,评估左心房管道功能,可能是检测早期DD的一个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 标签: 左心房时相功能 左心房管道功能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舒张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