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有效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这类重大犯罪案件,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未定罪没收程序。从立法背景与目的、整个诉讼过程、诉讼标的、与犯罪事实的关系以及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规定个角度来看,未定罪没收程序归为刑事诉讼程序更为合理。作为一项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刑事诉讼程序,未定罪没收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证明标准——证据优势;作为一项针对特殊案件类型的刑事诉讼程序,未定罪没收程序应适用特殊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证明责任部分倒置。实践中该程序要得到有效适用必须解决案件类型范围与涉案财产范围的认定的难题。

  • 标签: 未定罪没收程序 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 证明标准
  • 简介:文章以我国量刑制度改革为背景,对2010年10月由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联合签发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进行了深入的理论解读。作者认为该意见实际上采纳了“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即法院维持现行的法庭审理程序模式,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中。该意见规定由公诉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由被告人、被害人提出量刑意见,有利于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在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量刑程序问题上,作者认为,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中,由于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存在实质性的差异,两种程序的交错容易产生一些潜在的隐患。

  • 标签: 量刑程序 定罪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 分离 相对独立 法庭审理
  • 简介:造成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本罪追诉程序的启动上往往单纯依靠某一种追诉模式,未能将自诉程序和公诉程序的各自优点结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在实践中还应该考虑打通二者之间的适用壁垒,实现双向的合理转化,以便于有效打击犯罪,节约司法资源的,提高司法效率,保证程序公正。

  • 标签: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追诉程序 立法完善
  • 简介: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强化了定罪与量刑分离的趋势,但是我国现行定罪与量刑程序关系是一种以典型的相对分离关系为主、非典型的相对分离关系为辅的混合模式,此模式下的刑事辩护面临无罪辩护与量刑辩护相冲突、辩护罪名与判决罪名相冲突的困境。未来的改革应当改革审判模式,使定罪与量刑程序绝对分离,才能解决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上述困境。

  • 标签: 定罪量刑 定罪量刑程序的相对分离 刑事辩护
  • 简介:2009年6月15日上午9点半,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第一法庭内,浦东新区检察院诉被告余新付犯故意伤害罪一案开庭审理。被告人余新付是外地来上海以拾荒为生的农民,因在建筑工地上捡拾钢筋废料时与工地人员发生争执,用水泥块将工地负责人陈某砸成轻伤。

  • 标签: 上海浦东新区 量刑程序 试点经验 定罪程序 法院 建筑工地
  • 简介:嫌疑人推责2010年5月,大连市中山区人民检察院接到群众举报,称大连东方服装厂厂长李庆福在任职期间,有将丁厂持有的股份予以变卖侵吞的行为。中山区检察院据此线索展开调查,发现李庆福与一个叫谢广德的人签汀了一份股权转让合同,

  • 标签: 人民检察院 定罪 追逃 股权转让合同 2010年 群众举报
  • 简介:村民詹某请被告人周某为其代写一份婚约财产纠纷诉状,并预付周30元报酬。后詹因纠纷已解决,便告诉周不用写诉状了,并要周退还30元。周表示钱已用完,答应过几天退钱。詹第二次找周要钱,周仍说没有,要詹再等一天。一天傍晚,詹再次到周家要钱,周仍答复没有,还要詹等一天。詹提出:没有钱要拿点东西。周便拿出一块已坏的孔雀牌手表给詹。詹见上紧发条后表仍不走,便对周说:“你的是一块

  • 标签: 财产纠纷 孔雀牌 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刑法意义 伤害行为
  • 简介:论前科的定罪价值林维一我国法律对于前科并无明确规定,学者对此主要有六种主张,即:1.历史污点说。即前科是指历史上因违反法纪而受过各种处分的事实;2.累犯事实说。指因犯罪而受到刑罚处罚并足以构成累犯的事实;3.折衷说。认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且已执...

  • 标签: 人身危险性 社会危害性 行政处罚 劳动教养 判处刑罚 刑事处罚
  • 简介:中美在犯罪的界定、犯罪的构成、定罪的证据要求以及定罪程序和运作方式上均有明显的不同,美国的定罪机制有其先进的一面,我国的定罪机制有固有的缺陷,美国的做法对我国定罪机制的完善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中美 定罪机制 比较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司法解释首次明确电信诈骗的定罪标准: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或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可以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明知他人实施诈骗犯罪,为其提供信用卡、手机卡、通讯工具、通讯传输通道、网络技术支持、费用结算等帮助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 标签: 定罪标准 诈骗罪 电信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法律若干问题
  • 简介:就证据对于案件的事实的证明关系包括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凡是能直接说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某一证据为直接证据,而间接证据必须和其他证据联系在一起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①]

  • 标签: 直接证据 证据定罪 驳直接
  • 简介:<正>类罪名是法律规定的一类犯罪名称的简称。我国刑法分则把犯罪分为八大类,相应地也就规定了八个类罪名。即:反革命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妨害婚姻家庭罪,渎职罪。每一类犯罪中又有若干具体犯罪,因而也就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罪名,

  • 标签: 危害公共安全罪 具体罪名 反革命罪 犯罪 公民人身权 定罪
  • 简介:<正>案情:湖北某县下乡知识青年王波与赵田,平时好逸恶劳,表现不好。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晚,王、赵及同伙共五人,身带提包、钳子等作案工具,到邻队社员秦先盛家偷鸡,经事先商议,王动手偷鸡,赵和其他三人“望风”,王并交给赵一块砖头,要赵注意屋内动静,严加监视。王正在偷鸡时,秦开门出来小便,赵即将砖头朝秦砸去,击中秦的头部,秦即倒地,流血不止。王、赵等人偷鸡五只,仑惶逃走。秦被送医院急救,经检查:头部前额成开放凹陷性骨折伤。对上列案例定罪有三种不同意见:一说构成伤害罪,一说构成抢劫罪,一说不构成犯

  • 标签: 抢劫罪 适用刑法 作案工具 数额较大 犯罪行为 不负责任
  • 简介: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尽管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伪陈述的也不能定伪证罪,如何区分包庇罪与伪证罪的界限

  • 标签: 冒名顶 案件定罪 罪案件
  • 简介:我们应将其行为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第一、行为人在抢夺时或者为了实施其他犯罪而携带了凶器,要准确把握携带凶器抢夺中的携带行为

  • 标签: 凶器抢夺 定罪研究 抢夺定罪
  • 简介:盗窃未遂的定罪处罚在我国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盗窃未遂是犯罪未遂中的一种具体形态,对于盗窃未遂的行为理应追究刑事责任,否则便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和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盗窃未遂行为的判断标准应该从盗窃数额、盗窃次数以及其他情节这三个方面来考虑。

  • 标签: 盗窃未遂 刑事责任 界定
  • 简介:量刑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是刑法学界的共识。从相对报应的刑罚观以及我国现行刑法的有关规定来看,定罪时应当考虑人格因素。社会危害性是行为的客观损害性与行为人的人格危险性相加的结果。在现行刑法体制下,人格因素作为构成要件的一部分影响定罪。随着人格测定技术的完善,人格因素将与犯罪构成形成二元化定罪的新路径。

  • 标签: 定罪 人格 社会危害性 客观损害性人格危险性
  • 简介:一、前行为与后行为的界定(一)前行为与后行为的基本范畴犯罪论体系中的行为可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作为犯罪成立要素应当考虑的行为是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二是在判断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时,必须以某种事实行为为基础,

  • 标签: 事实行为 价值 定罪 构成要件 犯罪论体系 犯罪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