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室性早搏患者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室性早搏患者40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室性早搏患者经治疗显效17例(42.5%),有效20例(5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为92.5%。结论采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应用,迅速控制早搏。24h内发生的室早,应积极治疗,一般首选利多卡因或胺碘酮。

  • 标签: 室性早搏 抗心律失常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脏结构以及功能特点。方法在2013年2月-2017年5月内科收治的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中选出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室早出现的早晚以及早搏负荷进行分组,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心脏彩超结果等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早搏出现时相以及早搏不同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明显,P>0.05;收缩期室早组的LVESD、LVEDD均高于舒张期室早组,且LVEF低于舒张期室早组,P<0.05;高负荷组的LVESD、LVEDD最高,中负荷组次之,低负荷组最低;高负荷组的LVEF最低,中负荷组居中,低负荷组最高,P<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左心结构以及功能变化会伴随着室早出现早晚以及负荷高低而发生变化,收缩期室早形成的无效心搏导致患者长期处于心动过缓状态,更易出现代偿性心肌病,心脏结构和功能更易受损;随着负荷的增加,左心室逐渐扩大且心功能降低。

  • 标签: 特发性室性早搏 负荷 早搏出现时相 左心脏结构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室乳头肌起源的室性早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治疗特点。方法总结13例左室乳头肌室性早搏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XP)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以室早时局部心内标测电位提早最多、起搏时能得到12/12导联一致的QRS形态以及放电20秒内室早逐渐减少和消失作为理想靶点标准。在理想靶点确认后,经胸超声导管确认消融导管在左心室内的确切位置。记录和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征,并总结导管操作技术要点,为以后此类心律失常的标测和消融提供指导意见。结果乳头肌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QRS波形有一定特征,左室前组室性早搏QRS波形以下壁导联qR型、电轴右偏、右束支传导阻滞、胸前导联单相R波或qR型以及V1导联降支存在切迹为特征,左室后组乳头肌室性早搏QRS波形表现为下壁导联呈rS型或QS型、电轴左偏、右束支传导阻滞、胸导联单相R波或qR型以及V1导联降支有切迹为主要特征。乳头肌室性早搏射频消融导管操作有一定难度,经动脉逆行途径适合左室前组乳头肌消融,穿间隔途径适合后组乳头肌室性早搏导管消融。结论通过体表心电图的特征分析,可以初步了解起源于左室乳头肌室性早搏的定位。在消融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及大致确定标测区域。根据前后组乳头肌起源点不同,选择合适的导管以及消融途径,必要时配合使用心脏超声,了解导管头端贴靠情况,以增加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腔内超声心动图 后乳头肌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采用步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室性早搏总数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 冠心病室性早搏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的区别,从临床实例出发归纳心房颤动时室内早搏和室内传导差异的鉴别纲要。方法对我们医院住院或曾经住院的五十名病人进行病例研究分析,从病人的心电图R-R间期,QRS形态,QRS波群和QRS时间的差异出发,同时研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鉴别的影响。结果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与室内传导存在心电图可观性差异,可从以上方面入手对心电图波形波段结合病人具体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病人心脏的具体情况。结论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和室内差异传导存在一定的鉴别难度,可从心电图的波形波段和具体临床病况进行区别。

  • 标签: 心房颤动时室性早搏 室内差异传导 鉴别
  • 简介: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4例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炙甘草汤治疗,两组均4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平均心率、减轻室性早搏负荷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炙甘草汤 气阴两虚证 室性早搏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 简介:目的探讨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频发单源性室性旱搏的青年学生的临床资料,均施行单导管法射频消融治疗。结果26例患者,成功消融26例,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复发,且无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论单导管法射频消融青年学生频发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 标签: 单导管 射频消融 青年学生 单源性右室流出道室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用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冠心病室性早搏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26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和对照组26例(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61%,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效果很好,临床症状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 标签: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冠心病 室性早搏
  • 简介: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00例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治疗基础疾病,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应用倍他乐克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连续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所占比例(PNN50)]的改变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总早搏次数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5±623)、(3451±504)次/24h;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24h总早搏数分别为(6347±498)、(4981±447)次/24h;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h总早搏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减少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室性早搏次数,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的心脏电生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频发性室性早搏 心脏电生理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比较第三代磁导航系统(MNS)指导导管消融与常规手控导管消融流出道室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2014年10月~2017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流出道室早,随机分为磁导航指导导管消融组(33例)及手控导管消融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安全性及其他相关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别,磁导航组即刻成功率93.9%(31/33),手控导管组即刻成功率91.4%(32/3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5±45)minvs.(105±40)min,P〉0.05.平均放电时间为(270±60)svs.(240±55)s,P〉0.05.平均放电功率为(40±10)Wvs.(25±5)W,P〈0.05.总X线曝光时间为(1.2±0.5)minvs.(3.2±1.2)min,P〈0.05.结论应用MNS系统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流出道室早的标测和消融,并可有效减少X线曝光时间,消融功率较常规方法有所增加.

  • 标签: 磁导航 导管消融 流出道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王补心丹结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室性早博的临床疗效,为天王补心丹结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室性早博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90例室性早搏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天王补心丹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分和症状评分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分和症状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分和症状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5.5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王补心丹结合针刺治疗阴虚火旺型室性早博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生活质量,缓解了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天王补心丹 针刺 室性早博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观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在冠心病室性早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以奇偶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长稳心颗粒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进行治疗,经过一段之间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总数均发生较大的变化,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中采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进行治疗,极大地减少了患者室性早搏的次数,同时提高了治疗效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 冠心病室性早搏 应用效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心衰并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 2009年 10月至 2011年 10月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卧床休息、吸氧治疗等,根据病情给予强心苷类药物强心治疗、利尿剂利尿、血管扩张药及 ACEI类药物,严重短阵室速患者及多源多形室早患者可先给予利多卡因控制后再给予口服药物。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胺碘酮 0.2g,每天 3次,连续应用 7天后,改为每次 0.2g,每天 2次,再连续服用 7天后,再改为每次 0.2g,每天 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 0.2g,每天 3次,连续服用 7天后改为每次 0.1g,每天 1次。同时服用步长稳心颗粒,每次 1袋,每天 3次。两组患者均治疗 28天。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影响继续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 95.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和并室性早搏过程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标签:   稳心颗粒 胺碘酮 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 简介:本文旨在分析李东垣"阴火"学说与冠心病室性早搏因机证治上的关联性,探讨从阴火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新治疗思路。文章首先概述李东垣阴火的理论渊源、核心病机和代表方药;并概述中医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病因病机认识,侧重强调冠心病室性早搏从脾胃论治切入,具有火热病机。在病因病机治疗方药上找到阴火学说与冠心病室性早搏的共通点:(1)共同的病因:脾胃内伤;(2)共同的病机:气火失调,升降失常;(3)"阴火"代表方药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治疗作用被部分证实。因此,从李东垣"阴火学说"论治冠心病室性早搏无疑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李东垣 阴火 冠心病 室性早搏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疗法对冠心病室性早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6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稳心颗粒治疗,观察组34例给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治疗后症状积分及24h室性早搏次数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疗法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用药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室性早搏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80名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40名,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心衰配合胺碘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超声心动图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三个月后,24小时室性早搏出现次数均减少,心率都减慢,但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也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缬沙坦和胺碘酮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早搏,可以有效提高抗室性早搏效果和心脏功能,并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缬沙坦 胺碘酮 慢性心力衰竭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心定悸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患者56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4月-2017年4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56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宁心定悸汤,n=28)与对照组(常规西医,n=28)。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78.6%,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早搏采用宁心定悸汤治疗的效果理想,能改善中医证候,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室性早搏 宁心定悸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参芍药散加味治疗气阴两虚兼血淤型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选取自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过心电图检查诊断为室性早搏的患者55例,我院将这55例患者分为两个组(A、B组)。A组有24例患者,B组有31例患者,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这55例室性早搏的患者均属气阴两虚兼血淤型。A组为对照组,本次研究对该组患者选用的治疗方案是普通的西医口服药治疗;B组为观察组,本次研究对该组患者选用的是中医结合西医的治疗方案,即西药加中药(人参芍药散煎服)的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症状缓解程度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检查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综合的整体性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电图监测以及症状缓解程度上的总比率即总的治疗效果(62.50%)相比于观察组的总比率(80.65%)要小的多,相差18.15个百分点。结论对于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室性早搏的患者,选取中医(人参芍药散煎服)联合辅助西医的治疗方案,在缓解病情方面的效果更好,相对于单一的西医疗法更具有临床实践运用价值。

  • 标签: 人参芍药散 气阴两虚兼血瘀型 室性早搏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