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海运事业的发展,对船舶安全导航的要求越来越高。电罗经及GPS被远洋船舶广泛使用,它具有全球、全天候高精度、操作使用简便等优点,为海船的安全导航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通常绝大多数船舶在制造安装中全部配备有罗经导航仪。原因是在电罗经发生故障、及无GPS信号的情况下,传统罗经是海洋航行时最后的导航保障。因此传统罗经的配备和使用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磁罗经导航 误差消除
  • 简介:以HMR3000罗经和BeeLineGPS组成组合导航系统,对系统功能和其中的关键难题进行了研究.推导了HMR3000误差模型,根据误差模型与BeeLineGPS系统进行最优组合;针对此系统及组合算法,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测试.试验数据表明,组合导航系统在天线基线长度大于5m时,航向误差小于0.05°,其精度优于单独的BeeLine和HMR3000;并解决了该组合系统航向连续性等难题。

  • 标签: 全球定位系统 磁罗经 组合导航 误差模型 卡尔曼滤波
  • 简介:随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正在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罗经相比传统罗经有着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和导航精度。文章阐述了数字罗经导航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思路:磁性传感器(HMR3300三维固态数字罗盘)感受当地磁场并通过数据传送传输给单片机.单片机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后经过运算处理,提取出方向、仰俯角、横滚角这三个参数值,并送液晶和PC机显示。

  • 标签: 磁罗经传感器 高速单片机 数据传榆 通信
  • 简介:许多人儿时把玩过小磁体,隔着障碍物用磁力移动书钉之类的小铁件。磁场力的这种非接触的跨空间作用方式,为各领域进行遥控操作提供了科学基础。随着医学三维影像技术与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和卫星通讯技术的发展,日益完善的遥控导航技术(magneticnavigationtechniques,MNT)正改变着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领域的介入手术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介入操作 导航技术 遥控 应用 心脏 自动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指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23例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下,2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和周密的术后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磁导航 房颤射频消融 护理
  • 简介: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的主要灾难之一。20世纪80年代,冠心病居美国死亡人数及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之首,占死亡人数的24.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达到10~26/10万。随之而来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美国每年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超过100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导航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应用 心血管病 死因顺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1月18日至2010年12月21日内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收治的20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消融组和导航消融组,每组各10例患者。10例常规导管消融组患者采用4mm温控大头导管+常规技术消融。而10例导航导管消融组患者采用温控磁头导管+导航系统消融。结果10例常规导管消融组患者年龄为(537±103)岁,心动过速病史为(102±46)年,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并发症0%,随访时间为(24±5)月,随访复发率为0%;10例导航导管消融组患者年龄为(508±95)岁,心动过速病史为(95±32)年,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并发症0%,随访时间为(24±5)月,随访复发率为0%。结论采用导航技术可以完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无并发症,不会增加患者的复发率。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磁导航系统To observ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cardiac arrhythmia therapeutic room magnetic navigation technology
  • 简介:导管消融是一些快速心律失常首选治疗方法,消融导管准确定位和良好贴靠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传统消融导管要有一定的硬度以保证其可操控性,但这也同时限制了导管操控的灵活性。随着心房颤动(房颤)等复杂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术的开展,传统手术的这种局限性变得更加明显。

  • 标签: 快速心律失常 介入治疗 导航系统 导管消融术 应用 复杂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索利用导航技术辅助冠脉介入操作以减少对比剂用量。方法冠脉造影至少有1支血管病变需要支架治疗的病人31例(男24例),平均年龄(66.7±10.6)岁。分为3组,常规技术组、导航辅助组、复合技术组(以导航和光干涉断层成像技术结合引导支架植入)。所有病例记录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等参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在常规技术、导航辅助和复合技术组中,性别构成比(男性例数分别为8、9、7例)、病变部位(前降支6,5,3例;回旋支1,4,2例;右冠5,2,3例)等无显著差异;操作时间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2.2±18.1),(58.7±23.5),(71.9±28.4)min,其中复合技术组用时最多;对比剂用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76.5±12.6),(43.4±9.7),(36.3±6.2)ml,其中常规技术组用量最多。3组的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8±1.1),(2.7±0.9),(3.3±1.7)min;支架内残余狭窄率分别为(6.2±3.1),(6.6±4.9),(7.1±4.1)%;主要心脏病事件发生率各组均为0,3组比较,这些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导航技术应用于冠脉介入领域可以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虽然操作时间有延长,但X线曝光时间无明显增加。

  • 标签: 磁导航系统 造影剂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根据AGV运输车的原理,制作了磁感应传感器作为引导系统,以锂电池作为动力源,PLC作为控制系统,直流伺服电机作为动力的AGV小车,并简述了电机选型和路线轨迹导航原理。

  • 标签: 磁导航 AGV 差速控制
  • 简介:摘要:目前,叉车式AGV以其自有的高工作效率和高导引精确度以及低成本等优势,在现代物流仓储运输中有着较高的利用率。本文主要以导航叉车式AGV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控制导引系统中的导引工作原理和自动模糊控制特点及其关键模糊程序设计等展开着重分析,以推动现代物料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导航叉车式AGV 控制导引系统 结构分析 开发研究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复杂且危害性极大的心脏病之一,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危险性大、病死率高等特点,需要极其精确的治疗技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导航技术是伴随着现代医学和信息技术进步而发展的一种新型心血管介入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远程操作引导导管植入的方向,从而达到精确介入的效果。导航技术包括两个半球的永久磁体以及推进系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能够显著降低对患者的损害以及X线暴露时间,从而提高临床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成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潜在风险发生情况,在临床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导航技术 心血管介入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应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电生理标测的基础上,采用NiobeⅡ导航系统(Stereotaxis,Inc)遥控操作进行温控射频消融治疗。5例入院诊断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45±18)岁。2例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心内电生理诊断心房扑动2例,其中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右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1例,左后游离壁隐匿性旁道1例。结果5例利用常规心内电生理标测后均采用导航系统遥控操作精确标测靶点并行射频消融,4例成功。操作时间(116±31)min,术者X光曝光时间仅为(4.5±1.5)min。5例患者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结论对不同类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初步研究表明,采用导航技术均可安全与有效地实施遥控标测和消融治疗,并且明显降低术者的X光曝光时间。

  • 标签: 导管射频消融 磁导航系统 室上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比较第三代导航系统(MNS)指导导管消融与常规手控导管消融流出道室早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自2014年10月~2017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经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流出道室早,随机分为导航指导导管消融组(33例)及手控导管消融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安全性及其他相关临床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别,导航组即刻成功率93.9%(31/33),手控导管组即刻成功率91.4%(32/3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围术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25±45)minvs.(105±40)min,P〉0.05.平均放电时间为(270±60)svs.(240±55)s,P〉0.05.平均放电功率为(40±10)Wvs.(25±5)W,P〈0.05.总X线曝光时间为(1.2±0.5)minvs.(3.2±1.2)min,P〈0.05.结论应用MNS系统可安全有效的用于流出道室早的标测和消融,并可有效减少X线曝光时间,消融功率较常规方法有所增加.

  • 标签: 磁导航 导管消融 流出道 室性早搏
  • 简介:利用外源性磁场指引心导管操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1951年,Tillander等在体外磁场引导下,将磁性导管送人了实验兔的主动脉系统。5年后,他们开始在磁场引导下进行实验动物的大血管选择性造影。这些实践活动几乎与心导管的初始发展阶段是同步的。1966年,Alksne等开始利用磁场指引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的尝试,

  • 标签: 介入治疗 心血管病 导航系统 体外磁场 应用 选择性造影
  • 简介:在过去50多年中,我见证了心血管领域一次次心血管病诊治技术上的革命:心导管检查、植入性心脏起搏器、Seildinger穿刺、冠状动脉造影、经皮瓣膜球囊成形术、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血管内支架、心内电生理检测和射频消融治疗……。正是由于这些技术性革命,当然还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标签: 心血管病 诊治技术 导航系统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 射频消融治疗
  • 简介:二子买了一辆新车,提货时,他问销售员能不能安装车载导航。销售员为难地说:“大哥,您这车我们安不了导航……”二子很生气:“我买车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如果早说,我就不买了!”

  • 标签: 车载导航 销售员 新车 买车
  • 简介:导航系统(maghetienavigationsystem,MNS)正改变着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泌尿等学科领域的介入手术操作方式和治疗效果,受到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医学领域将外源性磁场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探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此后,直至2004年Ernst等引入计算机辅助的三维导航技术,使MNS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标签: 导航系统 心血管 疾病诊治 应用 手术操作方式 血管疾病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导航系统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导管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方法将经过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技术和4mm温控导管消融,B组采用导航系统和温控大头导管消融。两组各入选10例患者,其年龄、性别、心动过速病史和基础心血管疾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如下参数:消融操作时间、患者透视时间、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消融能量、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一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相同,随访(7.1±1.4)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导航消融组的操作时间、患者和术者透视时间、放电次数和实际消融能量均明显低于常规消融组,但手术费用高于常规消融组。结论采用导航系统指导房室结慢径路导管射频消融能明显缩短消融操作时间及患者和术者的透视时间,减少放电次数,降低实际消融能量。

  • 标签: 磁导航系统 导管射频消融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