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针灸刀和封闭治疗两种疗法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我科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共有304例,并随机将其分成针灸刀组(164例)和封闭组(140例)。治疗前结合其解剖结果和发病机制,明确其狭窄腱鞘病灶。两组分别采用各自治疗。方法针灸刀组使用任氏钩型针灸刀行勾割治疗,而封闭组则采用常规封闭治疗。结果针灸刀组164例患者中,治愈数为144例,8例效果显著,6例治疗有效,总的有效率达98.9%;封闭组作为对照140例患者中54例治愈,显效36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是85.8%,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可见,治愈数差异呈极显著水平(P<0.01),总有效率的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结论针灸刀疗法在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方面疗效更加明显,而且治愈后复发率比封闭组明显偏低。

  • 标签: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针灸刀 封闭治疗 对比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病因、病理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16例自发性伸拇长肌腱断裂的发病原因及诱因,16例病发前分别有桡骨远端骨折史,类风湿关节炎史,反复多次行局部封闭治疗病史,并分别采用端端缝合,食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掌长肌移植,桡侧伸腕长、短肌及伸拇短肌腱转移修复。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1例端端直接缝合,术后2周再断裂,改用拇短伸肌腱移位修复,另1例发生肌腱黏连二次手术松解,其余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骨折端磨损或炎症侵蚀是伸拇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病理基础,修复方法有多种选择,拇短伸肌腱转位重建拇长伸肌腱疗效更为确切。

  • 标签: 拇长肌腱断裂 自发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可吸收锚钉修复仲指肌腱止点断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20例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患者,采用町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处断裂,分析临床效果及优缺点。结果随访6~24个月,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及手指严重功能障碍。按照Dargen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5%。结论应用可吸收锚钉修复伸指肌腱止点断裂,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伸肌腱止点 可吸收锚钉 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15岁以下儿童指伸肌腱损伤的修复治疗临效果。方法排除皮肤缺损、血管断裂、屈肌腱损伤患儿,选取伸指肌腱撕裂患儿共50例53指。治疗方法均为伤后24小时内行伸指肌腱一期修复。治疗效果用ASSH(美国手外科)手指活动能力评定和Miller’s疗效评价系统评定。平均随访时间是2.1年。结果术后患指ASSH评定98%患儿为优良,Miller’s疗效评价95%优良。但是长期随访中发现仍有17%患儿存在手指伸直受限或屈曲受限。

  • 标签: 伸指肌腱 儿童手外伤 肌腱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缝合手的屈指肌腱36例,其中男29例,女7例;年龄20~85岁,平均38岁。其中2区肌腱断裂14例14条肌腱断裂,3区7例12条肌腱断裂,4区4例9条肌腱断裂,5区肌腱断裂11例33条,共缝合肌腱68条。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个月,平均22个月,36例病例共68条肌腱全部修复成功,无肌腱断裂肌腱黏连发生,平均每条肌腱缝合时间为14min。结论自行设计的肌腱缝合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好。

  • 标签: 肌腱 缝合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肌腱结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断结果,选择肌腱结法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进行治疗。结论选择何种方法进行ACL重建一直是不断探讨的课题。采用自体半腱肌、股薄肌腱移植,肌腱打结骨栓嵌入挤压固定,关节镜下重建ACL,取得了良好疗效。

  • 标签: 肌腱结法 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 简介: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的电线一般是多股裸铜线或覆银铜线绞合而成的。由于电线内各芯线在电线内位置不同,受力状态也不同,断裂后同一根电线内的不同芯线可能呈现不同的断裂模式,同时由于电线芯线与大型构件相比较尺寸较小(最细仅为0.05mm);因此,电线断裂分析也不同于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断口分析。分析了电线断裂失效的原因及特点,为设计和工艺人员在提高电线可靠性设计时提供参考。

  • 标签: 电线 延性断裂 疲劳断裂 失效分析
  • 简介:运用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研究柴油机稀土球墨铸铁曲轴断裂强度和寿命问题。曲轴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曲柄臂与连杆轴颈过渡圆角处存在缺陷,这个位置的缺陷在疲劳扩展达到临界状态时便导致曲轴失稳断裂。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和实验分析,提出了降低断裂率的一些途径。

  • 标签: 稀土球墨铸铁 曲轴断裂 裂纹扩展速率 临界裂纹尺寸 表面裂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断裂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2月到2011年4月我科收治14例内固定物断裂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骨折未达解剖复位加压固定,术后不适当的功能断裂过早负重,是造成内固定物断裂的主要原因。我院2年来治疗了78例下肢骨折取除内固定装置患者,其中14例内固定物断裂二次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半年后X线摄片示骨折线完全消失,骨折愈合牢固。

  • 标签: 内固定物 断裂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6205轴承内圈断口,裂纹的分布形态及金相形貌进行讨论分析,确定出此套圈断裂是由于沟道存在磨削裂纹所致,产生磨削裂纹的主要因素是磨削工艺不当。

  • 标签: 断裂 过热 磨削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Kessler法治疗开放性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开放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常规清创缝合和1-0可吸收线,改良Kessler法吻合肌腱。结果全部24例患者伤口愈合,功能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改良Kessler法手术操作容易,肌腱吻合牢固,效果良好,是治疗跟腱开放性断裂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改良Kessler法 跟腱 开放断裂
  • 简介:辛北地区为复杂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区,具有断层多而复杂、断块碎而小、沉积与油气成藏受断层控制的特征。在对区域断层特征及构造样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断裂构造与油气分布的控制关系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辛北地区的断块分为反向屋脊式和地堑式,平面上呈平行状、羽状和斜交式组合样式,剖面上呈阶梯状、“Y”字型组合样式;辛北地区油气分布主要受控于断层的组合样式,油气多分布在反向屋脊式断块中.油气聚集位置是地层上倾与断层的结合部位,这些构造部位是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

  • 标签: 辛北地区 断裂构造 低级序断层 油气分布
  • 简介:某气瓶组在充气试验中,当压力上升至28MPa时,固定其中一只气瓶的一根包带在铆接部位发生断裂。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对断口宏观微观特征进行观察,运用金相显微镜对显微组织进行检查,运用光谱分析仪对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运用万能电子试验机对包带拉伸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由于铆接过程控制不到位,在铆孔边缘萌生裂纹,在应力作用下裂纹扩展并导致了断裂的发生,过度墩粗的铆接工艺以及毛毡的磨损对断裂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断裂 铆接 裂纹 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