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度烧伤的治疗修复方法。方法通过对我科5年来收治的35例深度烧伤患者采用修复进行总结,介绍修复修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结果35例中,5例部分坏死,30例全部成活,创面均一期修复封闭,功能恢复较理想,外形满意。结论具有血运丰富、好成活、不用吻合血管、抗感染力强等优点,是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深度烧伤 皮瓣肌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修复背阔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转移修复背阔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22块,游离2块,面积16 cm × 11 cm~33 cm × 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修复背阔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1块自由设计穿支。螺旋桨的面积13 cm × 5 cm~23 cm× 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的供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修复背阔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供区能直接关闭。

  • 标签: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 简介:目的介绍单纯应用扩大背阔进行乳房再造的方法.方法将背阔周围脂肪组织分为5个区,切取背阔及周围脂肪组织,不应用乳房假体,进行即时或延期乳房再造.结果应用该方法再造乳房261例,其中保留乳头乳晕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124例,保留皮肤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43例,改良根治术后即时再造56例,延期再造38例;再造乳房均形态良好.术后16例出现乳头部分坏死;14例胸部皮肤表皮脱落,自行愈合;2例背部供区部分坏死;3例发生背部顽固性血肿,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扩大背阔乳房再造安全、有效,再造乳房形态良好,尤其适用于中、小乳房的乳房再造.

  • 标签: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病理活检
  • 简介: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晚期癌及复发癌广泛切除后组织缺损的修复是较为困难的问题。术后组织缺损致患者的语言、咀嚼、吞咽等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各种皮应用于缺损组织的外形和功能重建,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术后的存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近10年来,我科采用整复头颈部晚期癌切除后广泛组织缺损患者,效果满意。既达到了消除或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和延长生命的目的,又是一个修复头颈肿瘤广泛切除后遗留较大创面及洞穿性缺损的好方法。现将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如下

  • 标签: 肌皮瓣转移修复术 护理 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背阔联合胸大修复肩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背阔和胸大移位后瓦合修复肩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供区采用直接缝合和(或)全厚植皮覆盖。结果术后3例均成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肩关节功能均达正常,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背阔与胸大联合转移瓦合覆盖创面是一种修复肩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胸大肌皮瓣 背阔肌皮瓣 软组织缺损 肩部
  • 简介: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手外伤科行上肢微型游离修复手部缺损的患者102例共118指,其中右手68例,左手34例,拇指缺损48例,食指30例,中指20例,环指15例,小指5例,均为不规则创面,面积(1.5cm×2.0cm)~(3.0cm×5cm)。结果本组102例患者(118指)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缺损,118指均顺利存活,均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手指创面外观恢复良好,均无需再次手术修复。供、受区伤口均直接缝合并Ⅰ期愈合,供区仅残留局部线性瘢痕。术后出现静脉危象4例,经局部按摩、红外线理疗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使用标准》评价疗效,优38指,良74指,差6指,优良率为94.9%。结论上肢微型游离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术后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游离皮瓣 上肢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斜方修复颈部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 6月至 2016年 6月解放军第 202医院收治的 16例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 9例,女 7例,年龄 20—64岁,平均年龄( 42±6)岁,其中高压电烧伤 11例,放射性损伤 5例,采用斜方修复创面,供区 9例植皮, 9例直接缝合。 结果 16例患者斜方均存活良好,供区愈合良好,其中 3例患者术后臃肿行二期削薄修整; 1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 2年,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损伤部位功能良好。 结论 采用斜方是修复颈部深度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斜方肌肌皮瓣 修复 颈部深度创面
  • 简介:<正>我院于1993年3月─—1995年6月采用一期修复四肢电烧伤23例,术后创口一期愈合者24例次。均为10天内早期手术。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其中24个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1例发生关节活动严重障碍。作者认为四肢电烧伤早期清创应用,一期修复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 标签: 肌皮瓣 电烧伤创面 薄皮瓣 修复四肢 真皮下血管网 早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和胸大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诊断并接受治疗的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患者92例,根据我院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治疗口腔癌手术后颌面部缺损时,对照组采用的是胸大修复,研究组采用的是前臂修复,并对比两组患者外形恢复状况、成活率及并发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外形恢复状况及并发症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成活率为97.78%,对照组患者的成活率为95.65%,两组患者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口腔癌手术后颌面部缺损修复时,采取前臂和胸大的临床治疗方式都能够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有助于患者康复。所以,前臂胸大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都值得被广泛使用和推广。

  • 标签: 前臂皮瓣 胸大肌皮瓣 口腔癌手术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阴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之/修复方法的选择和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7年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31例会阴肿瘤患者,采用多种形式/修复肿瘤切除后创面。患者中男5例、女26例,年龄39~76岁,原发病因中外阴癌27例、Paget病4例。会阴肿瘤根治性切除后继发缺损面积为8.0 cm×4.5 cm~27.5 cm×24.0 cm。结合缺损所在具体会阴及腹股沟区域及面积,并根据穿支体区理论,采用阴部外动脉穿支、腹壁下动脉穿支、腹直、股前外侧、阴部内动脉穿支、股薄和股深动脉穿支等修复。根据血运范围划分,总共切取17个局部转位、18个轴型/、7个V-Y推进,面积为7.0 cm×4.0 cm~21.0 cm×13.0 cm。/均带蒂转移,供区均无张力直接缝合。观察并记录/个数、创面闭合情况、/成活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31例患者共切取42个/,其中11例患者采用2个/修复环周大面积缺损。所有缺损均达到无张力直接闭合。32个/术后血运良好,另外10个/血运不良。17个/术后存活良好;5个/术后8~14 d伤口裂开,经换药治疗后好转;7个/术后2~5 d出现暂时性充血,未予特殊处理后逐渐恢复;3个/术后7~15 d发生感染,经换药治疗后2个好转,另外1个/因部分坏死行清创后直接拉拢缝合;2个/术后8~15 d完全坏死,均于清创后采用带蒂腹直修复;7个/术后7~20 d部分坏死,经换药治疗后愈合。24例患者获随访,时间9~38个月,/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外阴外形较佳,髋关节活动未见受限,排尿、排便功能未受影响,其中3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对会阴肿瘤切除术后复杂大面积缺损,根据分区灵活应用不同形式/修复后外观和功能较佳,但是并发症较多,需进一步加强术后护理。

  • 标签: 外阴肿瘤 创伤和损伤 外科皮瓣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35岁男性患者,骶尾部、臀部巨大压力性损伤伴有尿道瘘和髋关节炎的复杂压力性损伤,经全身支持、清创、负压引流并采用双侧臀大联合阴囊等治疗,2周后复杂压力性损伤创面完全愈合,尿道瘘得到修复。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外科皮瓣 阴囊 肌皮瓣 臀大肌 尿道瘘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至2019年11月,我们急诊收治前臂或手部创面患者共15例,创面大小为5.0 cm×7.5 cm~8.5 cm×12.0 cm,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并设计穿支血管蒂顺行推进、逆行旋转等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股前外侧大小为5.5 cm×8.0 cm~9.0 cm×12.5 cm,局部穿支的大小为2.0 cm×3.0 cm~5.0 cm×8.0 cm。结果术后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8~19个月,平均14.5个月。前臂或手部及股前外侧供区修复后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色素沉着及瘢痕增生,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感觉未见明显减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结论局部穿支修复股前外侧供区,设计灵活,限制少,手术方式简便,是股前外侧供区有效的修复方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穿支 皮瓣供区
  • 简介:目的通过对传统游离与穿支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两种皮、手术风险、成活率及术后功能存在的共性和差异,试图找出预防、解决方法。方法通过对2000年至2010年,1320例游离及穿支病案资料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300例,(180例传统、120例穿支)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5~5年。从选择、设计、切取、移植、供受区的处理以及修复后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找寻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逐项分析原因,并根据临床经验和教训,提出预防、应对的措施和方法。结果300例,因故放弃和失败10例,成功率为96.7%,术后坏死率为3.3%。术中发生血管危象38例,其中传统16例,穿支22例,传统经对症处理解除危象27例,手术挽救成功1例;穿支对症处理解除危象19例,1例失败放弃,2例穿支部分坏死。完全失败10例。本组急诊手术32例,感染率仅为3.2%。慢性创面268例,感染率为8.58%,慢性创面感染率远高于急诊创面。其它还有:边缘愈合不良及部分坏死、与受区匹配问题、供区遗留创面、瘢痕,功能障碍等问题。结论预防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是保障成活的关健。严格遵守切取原则,控制好修饰性切取适应证,注意张力是手术的技术要求。手术供区正确封闭处理方式,是预防、解决并发症及功能不良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传统皮瓣 游离皮瓣 创伤和损伤
  • 简介:小腿中、上段遭受严重损伤往往导致骨、肌腱、韧带等组织暴露,或骨感染、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进行修复十分必要。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逆行缝匠修复11例患者小腿难愈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 标签: 肌皮瓣修复 难愈创面 缝匠肌 小腿 慢性骨髓炎 2009年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臀大移位修复骶尾部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10年7月,收治21例骶尾部III-IV度压疮。男20例,女1例;年龄25岁-63岁。截瘫20例,骨盆骨折昏迷1例。溃疡范围4.5cm×3.5cm-11.0cm×6.5cm。术中采用8cm×6cm~16.5cm×9cm臀大上部或下部移位修复。结果术后均成活,供、受区切口I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外观及质地良好,压疮无复发,骨盆骨折患者对髋关节稳定性及伸髋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臀大皮肤与肌肉之间连接紧密,耐压耐磨,填充性良好,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血管解剖位置较恒定,手术操作较简便,可修复创面较大,供区可直接缝合,是修复骶尾部压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骶部压疮 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背阔和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创面的效果,探讨两种皮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头皮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CT检查,未见癌转移,未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无血管疾病,实施肿瘤扩大切除后创面采用背阔或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对2种的术中血管变异情况,吻合血管直径,血管蒂的长度,切取面积、切取时间,吻合血管时间,手术时间,供区和受区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测量或记录。结果共纳入21例病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2~61岁。其中11例采用背阔游离移植修复,10例用股前外侧游离移植修复。随访1~2年,21例全部成活。背阔组无血管变异病例,而股前外侧组有2例血管变异。背阔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4±0.09) mm,静脉为(2.49±0.10) mm;血管蒂的长度为(6.14±0.28) cm;切取面积(135.0±20.8) cm2、切取时间(114.8±3.0) min;吻合血管时间(20.8±0.8) min;手术时间(6.5±0.2) h。股前外侧组吻合动脉血管直径为(2.15±0.14) mm,静脉为(2.45±0.15) mm;血管蒂的长度(6.80±0.31) cm;切取面积(159.9±16.4) cm2、切取时间(119.8±3.6) min;吻合血管时间(21.5±0.9) min;手术时间(6.9±0.2) h。2种手术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别。背阔组供区总体并发症发生(7例)较股前外侧组(4例)多;受区总体并发症发生(1例)较股前外侧组(2例)少。结论背阔和股前外侧修复头皮鳞癌切除后创面均能取得良好效果。背阔血管恒定,手术相对简单、风险低,更适合初学者;股前外侧较薄,供区并发症发生少,患者易接受,并可在仰卧位下完成手术操作,更适合老年患者。

  • 标签: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 肿瘤,鳞状细胞 肌皮瓣,背阔肌 股前外侧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的54例面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7例,分别采用旋转、改良菱形。比较两组的术后切口长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切口长度,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满意度,试验组面侧颧颊部缺损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缺损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旋转和改良菱形修复面部缺损的疗效相当,临床上需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面部缺损 旋转皮瓣 改良菱形皮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