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寻体外循环(CPB)心脏患者在ICU期间循环功能适宜的监护措施,得出结论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医疗质量。

  • 标签: 体外循环 循环功能 心脏 监护
  • 简介:摘要报告1例永存动脉干患儿的术后循环监护。术后关键在于维持循环稳定,预防低心排综合征,积极防治肺高压危象,观察有无梗阻及瓣膜狭窄或返流等并发症。患儿10天后恢复良好,出监护室。

  • 标签: 永存动脉干 儿童 手术后 循环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 PDCA 循环模式的运用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 重症监护病房在 2017 年 12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患者 210 例,将 210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105 例观察组与 105 例常规组,常规组接受常规感染管理,观察组实施 PDCA 循环感染管理模式,比对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 PDCA 循环模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管理 PDCA 循环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的监测与护理。方法对288例入住ICU的60岁以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监测与护理。结果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288例患者中3例死于呼吸衰竭,6例死于顽固性心律失常,3例出现精神症状,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均转入普通病房。结论对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OPCAB患者的护理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老年患者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监测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25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患者的术后监测与护理经验,以确保此类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收集我院1250例OPCAB术后ICU患者监测与护理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1237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早期死亡13例,占1.04%。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早期急性心梗,严重低心排综合征、顽固室性心律失常、脑部并发症,呼吸衰竭或肾功能衰竭等。结论对OPCAB患者施行有效的术后监测与护理,提高术后监护水平,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监测护理
  • 简介:本文总结了20例体外循环术后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监护体会,指出复杂先心病和瓣膜置换术后重症病人是重点观察的对象。术后有效的胃肠减压,肠鸣音恢复后早期进流质食物是预防溃疡出血的主要措施。密切观察胃液及粪便的颜色和性质,为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对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采用输血及血浆,应用止血药和制酸药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疗,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体外循环 消化道出血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小儿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0年8月200例小儿重症监护中心患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风险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管理质量高于对照组,风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儿重症监护中心患儿实施PDCA循环效果确切,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满意度和降低风险发生率。

  • 标签: 急诊PDCA循环管理措施 小儿重症监护中心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基础护理管理中行 PDCA循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定 56 例重症监护病房的 患儿,时间选择: 2018 年 3月 ~2019 年 4月,随机电脑排序分组:参 照组与实验 组,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 ,实验组行 PDCA循环 。对比和分析 两组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纠纷。结果:就实验 组而言,基础护理合格率高 于参 照组,且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护理纠纷比参 照组低 , P< 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基础护理管理中应用 PDCA循环,能够提高整体基础护理的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和医疗纠纷的产生,能够积极的配合医生开展治疗,使其尽快的恢复健康 。

  • 标签: PDCA循环 儿科 重症监护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及分析于重症监护中心护理风险管理中给予 PDCA循环管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18年 7月至 2019年 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的 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它们随机分成了行 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研究组(例数 44)和行一般护理的参照组(例数 44)。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各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于重症监护中心患者的风险管理中给予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效果,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实施效果 重症监护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PDCA循环理论为指导实施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的护理影响。方法:选取心血管内科2019年2月~2020年7月重症监护患者93例,掷硬币分组,A组46例实施PDCA护理,B组47例实施常规监护室护理。比较护理质量评分、家属评价。结果:护理质量(专业操作、服务态度、病房管理)评分,A组高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家属评价比较,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评率低于B组,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运用PDCA护理模式,实施以问题定位、处理为执行关键的循环护理管理,可增强干预质量、提高家属评价,优化重症监护室的监护水平,由此可知,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心内科重症监护适用性、实用性强,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PDCA循环护理 重症监护 心血管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对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管理的实践意义。方法:从2021年5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选择神经外科ICU病房的150名病人,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两组,分别为: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观察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的对照组,每组75名病人,并对两组病人的感染率、治疗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有5例发生院内感染,占6.67%;对照组中有13例,发生率为17.33%。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院内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ICU医院感染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并可以明显地减少感染发生率。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七、监护人的指定1.监护法规。(1)监护法院必须以公开的正式通知规定监护人的职责,即无需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尽管双方当事人或官方通过相应的通知书提供监护法规的理由已足够了。其大意是监护的职责有几项。(2)法律把监护法规视为一个独立的规定,只与指定监护人的程序有关。签署一份指定监护的正式协议指定监护人并不是完全必要的。2.监护人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标签: 指定监护 无民事行为能力 监护法 遗产管理人 监护责任 损害赔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脉搭桥术后的重症监护。方法对1例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脉搭桥术后并发心包填塞的急救与重症监护进行回顾和讨论。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康复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加强呼吸系统管理,注意引流管的观察及发生心包填塞后给予的紧急救治,是患者痊愈出院的关键。

  • 标签: 冠脉搭桥术后 心包填塞 急救 重症监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零缺陷理念指导下循环改进护理干预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ICU的84名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零缺陷理念指导下循环改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零缺陷理念 循环改进护理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应用效果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 标签: 未成年人保护 方法教育 心理状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为习惯 监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