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肌血肿是指心肌出血或冠状动脉破裂引起的血液在心肌(心外膜下)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该疾病本身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国内外文献偶有报道,但严重的心肌血肿可导致心脏破裂或压塞而危及生命,需要临床医师对其发病原因、分类、诊断及治疗加强认识。

  • 标签: 心肌壁内血肿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主动脉血肿(aorticintramuralhematoma,AIH)是指血管壁中层发生血肿的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没有内膜的破裂口,没有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无真假两腔,不与主动脉腔相连通[1]。AIH为AD的一种特殊变异,是AD的一种早期状态或先兆,发生率约占AD总数的10.0%~12.8%,最终多会进展为AD,同样具有破裂的倾向。近年来,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发病机制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主动脉血肿为主动脉夹层的一种特殊变异形式,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国内许多基层医生对其接触较少,本文结合文献对其特点作简单的论述以便和大家共同学习。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多层螺旋 CT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46例经临床检查证实为主动脉血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胸部X线平片、CT及MRI特点,对比X线、CT以及MRI诊断主动脉血肿的准确率。结果46例主动脉血肿,表现为主动脉环形增厚17例,新月形增厚15例,环形和新月形增厚同时存在或不规则增厚14例,腔无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增厚的血管壁无对比剂进入。胸部X线平片、增强CT、MRI均可见阳性征象,CT、MRI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的范围。X线、MRI以及CT诊断主动脉血肿的准确率分别为60.0%、71.7%、100.0%。结论CT扫描及MRI成像能够诊断较为典型的主动脉血肿,并与主动脉其它常见疾病相鉴别,是主动脉血肿诊断的有效手段,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利于早期确诊,加强血压控制利于病变稳定。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壁内血肿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CT对主动脉血肿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整理分析21例主动脉血肿的CT检查影像资料,通过观察整理CT平扫、增强、MPR、CPR、VR、MIP等图像,分析主动脉血肿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16例表现为主动脉新月形增厚;5例表现为环形增厚;21例血肿平扫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血肿平扫表现为等密度;16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12例伴有血管壁钙化斑移;21例增强检查均未发现内膜破裂口及主动脉强化;7例合并溃疡,1例为穿透性溃疡;按照主动脉夹层DeBaKey分型法其中Ⅰ型6例,Ⅱ型1例,Ⅲ型14例。其中4例合并心包积液,7例合并双侧胸腔积液。结论64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主动脉血肿的位置、范围及其它并发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夹层 64排螺旋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主动脉血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60例经多排增强CT确诊的主动脉血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160例主动脉血肿患者,男性96例,女性64例,平均年龄(59.9±9)岁;136例(85%)有高血压病史,154例(96.3%)有急性胸背痛.全部病例均行多排增强CT发现异常征象,其中StanfordA型35例、StanfordB型124例.101例行内科药物治疗,53例行主动脉腔覆膜支架术,6例StanfordA型行外科手术治疗.共随访148例,平均随访时间(10.26±6.32)个月,死亡4例,3例为StanfordA型,1例为StanfordB型,均为药物治疗患者,行主动脉腔覆膜支架术及外科手术的患者均恢复满意.结论多排增强CT可确诊主动脉血肿,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并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改善预后.对于StanfordA型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对大多数B型主动脉血肿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介入覆膜支架对有破裂风险的高危患者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壁内血肿 诊断 治疗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随访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主动脉血肿(IMH)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IMH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IMH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IMH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脉血肿MRI和CT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寻找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主动脉血肿和主动脉夹层影像学诊断和分析的患者68例,在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先做磁共振平扫,再做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主要分析患者的CT和MRI特点,同时,对比二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主动脉血肿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26例,主动脉血肿表现为主动脉环形增厚、新月形增厚,或二者同时存在,部分患者主动脉溃疡形成;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内膜移位、真假腔形成及内膜的破口;由此可见内膜片和真假腔形成、内膜的破口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血肿鉴别诊断的依据。增强CT和MRI对于主动脉血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100%和78.57%。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主动脉血肿和主动脉夹层,有利于患者的确诊和治疗;磁共振平扫容易漏诊较小的血肿及小的内膜破口;磁共振检查较慢,也不适宜在危重的患者中使用。但磁共振检查无毒、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孕妇、碘造影剂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磁共振检查也是最最佳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诊断 CT 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64排螺旋CT对主动脉血肿(MIH)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15例主动脉血肿患者进行检查,按照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分型和分析。结果15例MIH中,Stanford分型的升主动脉A型的有5例,仅累及到降主动脉B型的有10例。5例还患有穿透性溃疡,患有的并发征为胸腔积液的有6例,心包积液的有3例,主动脉夹层的有2例,主动脉瘤的有3例。结论64排螺旋CT具有无创、快速的特点,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血肿的间接、直接征象和并发征象,能决定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

  • 标签: 64排螺旋 主动脉壁内血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肿型颈动脉夹层(CAD)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由基于颈部血管超声(CDU)的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血肿型CAD患者56例(61支CAD),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以14 d为界。于发病后3、6、12个月行CDU随访,根据随访12个月的结果分为完全再通组和不全再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超声表现及药物治疗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影响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结果血管再通情况:完全再通组36支,3、6、12个月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42.6%(26/61)、55.7%(34/61)及59.0%(36/61);不全再通组25支:残余狭窄26.2%(16/61)、持续闭塞14.8%(9/61)。完全再通组与不全再通组比较: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的比例、血肿的回声类型、血管闭塞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就诊时间≤14 d(OR=5.625,95%CI:1.302~24.293,P=0.021)、低回声血肿(OR=4.888,95%CI:1.304~18.320,P=0.019)与完全再通呈正相关,夹层血管闭塞(OR=0.234,95%CI:0.059~0.932,P=0.039)与完全再通呈负相关。结论CDU显示对于低回声血肿型CAD,急性期药物治疗完全再通率较高,夹层血管闭塞者完全再通率降低,及早评估可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动脉瘤,夹层 超声检查 随访 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颅血肿的适应症,注意的问题及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微创颅血肿清除技术治疗各种颅血肿患者84例。结果84例病人高血压脑出血67例。6例脑疝病人术后散大侧瞳孔回缩,意识状态有改善;穿刺针留置时间3~7天。治愈33例(ADL评分100分);42例好转,其中生活自理14例,1例植物人状态;死亡8例,死亡率达9.5%。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论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颅血肿的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颅内血肿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治疗的A型主动脉血肿(IM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搜集2009年9月至2018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入院,首次CT检查中确诊为A型IMH且只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30例。搜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主动脉源性死亡,依据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终点事件组(26例)和非终点事件组(104例)。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的组间差异,并对随访结果作Cox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在基线CT资料中,主动脉最大管径(MAD)为(49.2±6.9)mm,最大血肿厚度(MTH)为11.0(8.5,13.2)mm。有溃疡样凸起(ULP)和血池(IBP)征象的患者分别有56和30例,其中升主动脉ULP征象有36例,伴心包积液和胸腔积液的患者分别有51和50例。随访时间为1 050(242,1 949)d,随访期间有26例患者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终点事件组患者与非终点事件组相比平均年龄和MAD更大(t=2.363、3.640,P=0.020、<0.001),有主动脉粥样硬化、ULP和心包积液的患者比例更高(χ2=5.275、6.596、9.325,P=0.022、0.010、0.00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主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比(HR)=3.48,P=0.043]、ULP(HR=2.66,P=0.019)和心包积液(HR=2.49,P=0.030)是主动脉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保守治疗的A型IMH患者,主动脉粥样硬化、ULP及心包积液是后续发生主动脉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识别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的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

  • 标签: 主动脉 血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血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行双源CT血管成像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结果双源CT三维图像能清楚显示主动脉血肿的大小、形态、变化及与分支血管的关系等。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显示主动脉血肿的病理解剖关系,为主动脉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直接影像信息。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双源CT 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1月-2011年11月这段时间里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血肿患者48例,对其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其进行诊断,采用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曲面重组以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图像。对所得的心血管影像进行评估,对血肿的部位以及范围予以明确。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血肿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对48例患者进行检查后得出,被诊断为AIH的患者有48例,在这其中有4例被诊断为A型,有40例被诊断是B型,有16例被诊断是AIH合并有主动脉穿通溃疡。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血肿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壁内血肿 诊断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妇顺产之后阴道血肿的原因进行探讨,寻找治疗和预防的方法。方法通过对40位顺产产妇进行分析,其中发生阴道血肿的患者12例,对其在临床中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由于在顺产过程中,过度用力的保护会阴,导致阴道擦伤,血管破裂,引起阴道血肿。结论做好手术前的准备工作,重视妊娠过程中的并发症,提高接生技术,才能从根源上降低产妇顺产之后的阴道血肿问题。

  • 标签: 顺产 阴道壁 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