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心肌钙蛋白T(cTnT)、心肌钙蛋白I(cTnI)已被作为诊断心肌损害的一项敏感的血清学指标,且被用来判断预后。但临床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相当数量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不同程度的升高。CRF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方面,一直存在争议。目前虽对其确切机制及临床意义仍存在较大争议,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终末期肾病患者cTnT或cTnI水平升高者预后不良。本文就肌钙蛋白的结构、生物特性及CRF患者cTnT和cTnI升高的可能机制和预后意义作一阐述。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终末期肾病 肌钙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及其在临床上的价值。方法对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在其发病后的2h、4h、8h、16h、24h、48h以及3d、5d、7d、10d进行采血检查,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受试者分别于每日清晨进行空腹采血检查。对三组患者送检的血液标本进行测定,密切观察各组患者肌钙蛋白I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的肌钙蛋白I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的含量于患者发病后的3~4h后开始逐渐升高,在11~24h时达到高峰,7d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范围。心肌肌钙蛋白对AMI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3%。结论心肌肌钙蛋白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较宽的诊断时间,但缺点是敏感性不够高,若与高敏感性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联合进行检测,则可更快速有效的为医生提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依据,以便于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提高的患者预后情况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价值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心肌肌钙蛋白I(cTnI)检测试剂盒的检测结果和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血液样本,分别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和SIEMENS公司cTnI检测试剂盒进行cTnI定量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临床验证分析以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试剂盒的检测值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临床验证分析发现,以对照组试剂盒检测结果为对照,试验组检测试剂盒诊断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达到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0%。结论两种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关联性好,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临床应用性能上等效。

  • 标签: 心肌肌钙蛋白I 胶体金法 双放大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标本溶血后检测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肌红蛋白(Mb)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MI患者45例,采集静脉血后以人工方法使标本溶血,对溶血前后的标本进行检测CK-MB、cTn、Mb。结果所有标本溶血后CK-MB、cTn、Mb的测定值均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标本溶血对CK-MB、CTn、Mb结果具有严重影响,在临床检验中,应严格防止标本溶血。

  • 标签: 溶血标本 心肌标志物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在小儿心肌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疑似心肌炎的患儿从入院1小时内,及其入院后的4、8、12、24小时进行超敏肌钙蛋白I(TropI)和普通肌钙蛋白I(cTnI)检测。并对二者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000例标本中,入院1小时内超敏肌钙蛋白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48例,普通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26例;在入院4小时后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189例,普通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117例;入院8小时后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257例,普通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246例;入院12小时后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349例,普通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342例;入院24小时后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381例,普通肌钙蛋白I检测出的阳性标本为381例。从不同时间段阳性标本的检出情况来看,在入院1小时内和入院4小时后超敏肌钙蛋白I和普通肌钙肌白I阳性标本检出数上差异显著(P<0.05);而入院8小时后检出的样性标本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敏肌钙蛋白I检测在小儿心肌炎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超敏肌钙蛋白I 小儿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采集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后进行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浆cTnⅠ值分别为0.38±0.03μg/L与0.08±0.01μg/L,观察组的cTn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判定,观察组与对照组cTnⅠ阳性率分别为70.0%和3.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伴随有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浓度增加,使得血浆心肌肌钙蛋白呈现阳性表达,对临床诊治与预后的判断有很好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肌肌钙蛋白Ⅰ 阳性率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血乳酸(LAC)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AV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动态监测54例AVM患者的hs-CRP、cTnI和LAC的水平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三项指标的水平均随着患者入院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其中,hs-CRP水平入院后0h即升高,阳性率达96.3%,并逐步升高,入院后24h达高峰,后逐步下降。而cTnI和LAC水平分别于患者入院后12h和24h升高。结论hs-CRP、cTnI和LAC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同临床谱的血清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T(TnT)的浓度变化及两者间关系。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入住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的ACS患者200例,ACS患者按临床谱不同分组,对比分析不同组别的BNP及TnT水平差异及二者关系。结果BNP及TnT水平均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00-0.017),全组BNP及Tn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8,p<0.001)。结论ACS患者血清BNP及TnT水平变化,可同步反映心肌坏死及心功能变化程度,对临床诊疗策略制定及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脑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肌钙蛋白T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肾脏病5期病人未行肾脏替代治疗前高敏肌钙蛋白T的变化,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即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的临床意义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在患者行肾脏替代治疗前,采集病人的静脉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敏肌钙蛋白T,分析高敏肌钙蛋白T升高与临床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肾脏病5期病人均存在高敏肌钙蛋白T升高,与心功能衰减的严重度成正比,与心电图ST段改变和T波改变也成正比。结论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均存在高敏肌钙蛋白T的升高,与病人心功能衰竭的严重程度和心肌损伤程度相关。

  • 标签: 肾病5期 高敏肌钙蛋白T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30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丙种球蛋白治疗,采用统计分析软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良反应进行研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研究发现,丙种球蛋白治疗成人重症心肌炎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丙种球蛋白 成人 重症心肌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法分别对47例被确诊为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和45例健康者的IMA(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将其与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和cTnT(肌钙蛋白T)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清ACB值分别为(95.31±9.68)U/mL与(50.65±6.73)U/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胸痛后2h内的IMA的阳性率与同时间内的CK-MB及cTnT的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内的比较差异则无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缺血修饰白蛋白 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心肌酶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与慢性冠心病的实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用速率法检测血清心肌酶谱(AST、CK、CK—MB、LDH、HBDH、LD1),对54例冠心病患者与38例急性心梗患者同时进行了以上项目的检测,并做深入地分析。结果急性心梗组的hs-CRP明显高于冠心病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并从中看到急性心梗时HS-CRP明显增高。结论检测血清中hs-CRP的含量,结合心肌酶谱测定对于急性心梗患者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慢性冠心病 高敏C-反应蛋白 心肌酶谱
  • 简介:目的探讨强负荷训练对新兵心肌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某部入伍1个月健康男性新兵200名,随机分为A组(5km越野跑)和B组(仅参加日常的队列和一般强度训练),每组100名。两组分别于训练当日晨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B型钠尿肽(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C反应蛋白(CRP),并于训练后即刻检测BNP和CRP,训练后次日晨检测cTnT和H-FABP。结果两组新兵运动前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A组运动后cTnT、BNP、H-FABP和CRP较运动前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B组,B组仅cTnT运动后高于运动前(P〈0.01,P〈0.05)。结论新兵入伍后首次5km越野跑可导致心肌微损伤,其原因可能与首次强负荷训练导致心肌炎症和心脏室壁张力增高有关。

  • 标签: 军事人员 肌钙蛋白T B型钠尿肽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背景:如何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已经成为一个日益迫切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的:探索腺病毒介导的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关键蛋白NSF-siRNA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成年SD大鼠,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确定模型成功后,分别给予大鼠心脏左室壁梗死区周围局部注射NSF-siRNA腺病毒(实验组)、阴性腺病毒(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2周后通过无创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通过右颈外动脉置管,连接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及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峰值(dp/dtmax)评价心功能;随后取材、连续切片,观察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结论:2周时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值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左室舒张末压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左室最大压力上升速率与对照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心肌梗死面积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梗死局部周围注射腺病毒介导的NSF-siRNA表达载体,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心肌梗死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室内压力变化率峰值3项心功能指标,但对心肌梗死面积无明显影响。

  • 标签: 实验动物 组织构建 心肌梗死 心功能 RNA干扰 左室舒张末压
  • 简介:目的采用蛋白质学方法研究芪苈强心(QLQX)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分为心衰模型组、QLQX(1.0g/kg.d-1)胶囊组、假手术组。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4周后,差速离心法提取心肌线粒体,双向电泳法分离差异表达的蛋白,凝胶银染后酶切差异蛋白点进行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质谱分析,通过Mascot软件在数据库检索。结果共鉴定出11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表达上调的有NADH氧化还原酶、ATP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长链乙酰辅酶A脱氢酶、缩醛酶、肌酸激酶、58kDa钙调蛋白;表达下调的蛋白有乳酸脱氢酶B、烯醇酶、αB2Crystallin和热休克蛋白27。结论QLQX胶囊能够部分纠正衰竭心肌线粒体有关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相关酶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 标签: 芪苈强心胶囊 心力衰竭 线粒体 蛋白质组
  • 简介:人血白蛋白被称为“黄金救命药”,是临床急救的特殊药品,注射自蛋白主要用于纠正营养不良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医学专家指出,正常人注射白蛋白会有损健康。

  • 标签: 蛋白 营养不良 医学专家 正常人 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