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周德长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5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9-02苏大爷在吃完晚饭正在小区里遛弯,突然开始出现头晕症状,坐下休息一会儿也没见好转,当然准备回家休息时,突然间意识丧失直接昏倒在地。正好此时刘护士下班路过,发现情况不对,在检查苏大爷基本情况后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医学院学生王旭见状立即加入到心肺复苏急救中,后急救车将苏大爷拉至医院进行急救,最终保住性命。有的人在想,心肺复苏都是一个人,为什么在苏大爷的心肺复苏中需要两个人?一个人的心肺复苏和两个人的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心肺复苏应该怎么操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什么是心肺复苏?大多数患者在心搏骤停前没有明显征兆,均为突然发病;少数患者在发病前几分钟内会出现乏力、头晕、胸闷、心悸等症状;当心脏波动突然停止后3~5秒时,患者会出现黑朦、头晕等症状;5~10秒后会因脑部缺氧而意识消失;10~15s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全身抽搐症状;20~30s呼吸间断或停止,伴有明显苍白、紫绀情况;60s后出现瞳孔扩散症状;4~5分钟因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缺氧,可引发不可逆的脑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因此心肺复苏一般在现场极力进行,直至挽回心搏骤停患者生命,并获得宝贵时间。在现场的心肺复苏又称为基础生命支持,主要指在患者发生心搏骤停后现场以徒手方式进行抢救,使停止跳动的心脏重新恢复收缩功能,脑部、中枢神经及全身组织重新恢复紧急供氧。在现场的心肺复苏中,主要包括现场评估,检查患者意识状态、拨打120,检查自主呼吸及心跳,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以及人工呼吸,在急救过程中等待进一步生命支持,也就是120急救人员的到来进行专业医疗器械及药物的急救。什么是双人心肺复苏?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及基本操作流程。那么什么是双人心肺复苏?双人心肺复苏与单人心肺复苏有什么区别?双人心肺复苏指两个人同时徒手进行心肺复苏,其中一个人进行人工呼吸,另一个人进行胸外按压。在苏大爷的心肺复苏中,刘护士和王旭同时徒手开展心肺复苏,其中刘护士负责人工呼吸、王旭负责心脏按压,后两人更换分工继续急救,此种情况极为双人心肺复苏。在双人心肺复苏时,如果两人同时到达现场,则立即进行分工,即将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工作分开;若两个人不是同一时间到达现场,则应该在先到达现场人员完成15次胸外按压以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药物仍是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在既往的基础上对复苏药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现就心肺复苏药物的研究进展作出如下综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血管活性药物 心率失常药物
  • 简介:【摘要】 近几年,我国的灾害事故频发,对于社会、环境、人身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灾害事故的救援水平又直接影响到伤员的生死存亡,而心脏复苏是最基本的急救技术,其称为 CPR ,主要是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进行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抢救方式,并且心脏骤停是伤员死亡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并且大部分伤员伴随着胸部创伤,从而导致心脏复苏的进展难度加大,所以临床上对于心脏复苏进行不断的改善是必要的,本文的腹部提压心脏复苏能够有效的进行循环和呼吸,成为心脏复苏的新途径,广泛的应用于灾害事故中,以下为本文的心脏复苏概述和分析。

  • 标签: 腹部提压 心脏复苏 灾害救援 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我国的灾害事故频发,对于社会、环境、人身安全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灾害事故的救援水平又直接影响到伤员的生死存亡,而心脏复苏是最基本的急救技术,其称为CPR,主要是在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进行的最直接、最快速的抢救方式,并且心脏骤停是伤员死亡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并且大部分伤员伴随着胸部创伤,从而导致心脏复苏的进展难度加大,所以临床上对于心脏复苏进行不断的改善是必要的,本文的腹部提压心脏复苏能够有效的进行循环和呼吸,成为心脏复苏的新途径,广泛的应用于灾害事故中,以下为本文的心脏复苏概述和分析。

  • 标签: 腹部提压 心脏复苏 灾害救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急诊猝死患者急救中强化规范心肺复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到 2019年 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猝死患者 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 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管理,研究组予以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护理管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从发病至急救时间明显更短,为;不同复苏时间段 GCS评分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94.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76.9%),组间对比均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通过强化规范心肺复苏,可有效提升急诊猝死患者的急救效率及抢救成功率,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急诊猝死 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小儿心肺复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抽选我科 2018年 2月~ 2019年 6月收治的 5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资料,均予以心肺复苏,回顾性分析患儿复苏情况。结果 经心肺复苏后, 50例患儿中, 47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 94%。结论 加强对小儿的监护,及早发现异常,一旦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征兆,要及时予以急救,适时实施心肺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小儿心肺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小儿心肺复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抽选我科2018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患儿资料,均予以心肺复苏,回顾性分析患儿复苏情况。结果经心肺复苏后,50例患儿中,47例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4%。结论加强对小儿的监护,及早发现异常,一旦发现心跳呼吸骤停征兆,要及时予以急救,适时实施心肺复苏,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小儿心肺复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复苏护理在心肺复苏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例心肺复苏溶栓患者,给予其团队复苏护理,具体分析团队复苏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3例患者24h后全部存活,全部患者无需输血治疗,未发生致命性大出血且无因溶栓所致出血死亡,30d后康复出院2例,另1例行颅脑CT检查,确定未发生脑卒中。结论针对心肺复苏溶栓患者给予团队复苏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团队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溶栓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6月 84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分析 SPO2达到 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治疗前后患者 SPO2监测水平、平均 MAP;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 SPO2监测水平、平均 MAP相似, P> 0.05;治疗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 SPO2监测水平、平均 MAP优于常规救治组, P< 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 SPO2达到 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 P< 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死亡率 2( 4.76)低于常规救治组 11( 26.19), P< 0.05。结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运用心肺复苏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规范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6月 84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分析 SPO2达到 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治疗前后患者 SPO2监测水平、平均 MAP;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 SPO2监测水平、平均 MAP相似, P> 0.05;治疗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 SPO2监测水平、平均 MAP优于常规救治组, P< 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 SPO2达到 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 P< 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死亡率 2( 4.76)低于常规救治组 11( 26.19), P< 0.05。结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运用心肺复苏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规范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84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组。常规救治组选择常规方式,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选择规范运用心肺复苏。分析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治疗前后患者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相似,P>0.05;治疗后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SPO2监测水平、平均MAP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SPO2达到90%的时间、心肺复苏时间优于常规救治组,P<0.05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组死亡率2(4.76)低于常规救治组11(26.19),P<0.05。结论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实施规范运用心肺复苏可获得较好效果。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规范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干预对心肺复苏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80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肺复苏的康复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患者给予急诊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护理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诊干预 心肺复苏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对 68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 :选取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6月院前心肺复苏者 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 68例院前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 P< 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 2018年 6月收治的 4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为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心脏复苏后并发症。结果 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 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 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68例院前心肺复苏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院前心肺复苏者68例,对其基础资料、发病时间、复苏开始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复苏效果等情况进行观察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总结。结果68例院前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与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和除颤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效果可能与心血管疾病、复苏时间等因素相关,在院前急救中要注意对上述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提供更多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根据复苏情况分为院内复苏和院前复苏组,并回顾和分析这47例例患者的CPR时间(TC)、患者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和除颤开始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的47例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在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5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为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提供更多护理经验。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47例实施心肺复苏抢救的心脏骤停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患者根据复苏情况分为院内复苏和院前复苏组 ,并回顾和分析这 47例例患者的 CPR时间 (TC)、患者心脏骤停发生的时间和除颤开始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的 47例进行心肺复苏患者,在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 5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同时为患者实施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心脏复苏后并发症。结果40例心脏骤停患者中,28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70%;复苏成功后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和综合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降低复苏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和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急诊医学属于综合医学类学科,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从急救观念方面亦或是从急救方法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关于心肺复苏的用药治疗近年来也出现了新的理论及观念,本文将着重对心肺复苏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心肺复苏 给药途径 药物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