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她有过无数个代号——塞纳河的无名少女、塞纳河的蒙娜·丽莎、复苏安妮,以及世界接吻最多的少女。她的生平无人知晓,但死后却成为急救培训模型,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接受过心肺复苏(CPR)培训的人都亲吻过她,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关注到这幅天使面孔背后的故事呢?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采用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确诊为心脏骤停的100例患者有关资料,采用心肺复苏进行治疗,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心肺复苏疗效等方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抢救成功的患者有57例,接受心肺复苏5分钟内有14例患者成功复苏(占14%),在5—10分钟成功复苏的有30例患者(占30%),超过10分钟成功复苏的有13例患者(占13%),1小时内有效率57%。相对于心肺复苏术前而言,心肺复苏术后10分钟,对患者血气指标进行分析,改善的较为明显,存在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血气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跳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常导致患者即刻死亡。临床循证医学表明,心肺复苏(CPR)的质量直接影响院内外心肺复苏结局。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高心肺复苏质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64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院前急救治疗中,对患者应用心肺复苏,对患者抢救治疗效果以及现场不同因素对心肺复苏生存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对64例患者应用心肺复苏进行院前急救治疗后,患者成功率为(10/64)15.6%,生存率为(6/64)9.4%,有效率为(22/64)34.4%,无效率为(26/64)40.6%;心肺复苏生存率主要包括基础疾病类型、心肺复苏时间、初期电除颤和人工气道插管的应用情况。结论: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治疗时,及早对患者应用高质量心肺复苏进行治疗,并采用规范化操作方式,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诊急诊心肺复苏采用徒手复苏与机械复苏救治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分析,按两种不同的复苏方法分为两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实施徒手复苏法,观察组实施机械复苏,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复苏方法的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复苏后观察组呼吸、心率、病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都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 徒手复苏 机械复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使用了机械心肺复苏,18 623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全程使用徒手心肺复苏。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心肺复苏相对于徒手心肺复苏不能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发生率(RR=1.10,95%CI:0.99~1.23,P<0.01)、入院存活率(RR=1.01,95%CI:0.95~1.08,P=0.67)、出院存活率(RR=1.00,95%CI:0.86~1.15,P=0.14)、神经功能预后(RR=0.81,95%CI:0.61~1.06,P=0.69)。结论机械心肺复苏对比徒手心肺复苏,并不能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不推荐机械心肺复苏完全替代徒手胸外按压。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机械心肺复苏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护理专业的实习生117例,按年级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3人(2018级)应用常规的教学法,试验组64人(2019级)同时运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完成课程后逐一对两组实习生展开统一标准考核。结果试验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压部位、按压和通气时间间隔、按压手法、按压/通气比值、按压幅度及频率等操作环节的失误率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PR教学中应用"数字密码"教学法可以使实习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意识得到强化,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 标签: 心肺复苏 数字密码 实训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120院前急救中心派遣执行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任务,根据是否应用手动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治,分为器械组和徒手组,分析两者之间的按压频率、按压移动、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优秀率及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预后等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收集5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器械组和徒手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目击者、是否除颤、外伤史、有无冠心病史以及按压时间和心搏停止估计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使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的器械组,ROSC恢复率、CCF优秀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以及按压部位是否移动情况均好于徒手组,且ROSC恢复、按压频率达标情况及按压部位移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最终器械组和徒手组生存率7/28 vs 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采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仪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在保证胸外按压质量、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方面有良好的价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方便携带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按压质量 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 简介:摘要:在医学中,心肺复苏呼吸装置是经常需要用到的一种装置。心肺复苏呼吸装置可以代替人工呼吸。虽然心肺复苏呼吸装置自出现以来经过了多次改进,但医院当前使用的心肺复苏呼吸装置依然有多种缺点,其缺点表现在多个方面,在使用时较为麻烦,需要对现有的心肺复苏呼吸装置继续进行改进。本文基于旧式心肺复苏呼吸装置,研究了一种新型心肺复苏呼吸装置。

  • 标签: 心肺复苏 支撑板 矩形槽 承重压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对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心脏停搏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37±3.52)d,短于对照组的(8.16±3.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停搏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康复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 康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作用。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80例,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急诊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后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本研究基础,依据随机法将其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以及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气指标数值并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血气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示,观察组显著改善(治疗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作用。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进行治疗的心肺复苏患者80例,以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急诊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率与血压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指标均比对照组明显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济南某高校学生心肺复苏(CPR)知识知晓和技能掌握水平,为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心肺复苏能力的方法提供依据。 方法 自制问卷,针对山东协和学院362名学生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及其获取途径进行调查。 结果 超过99%的大学生认为应该掌握CPR技能,其中92.30%的大学生愿意参加培训。 大学生获得 CPR 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网络(占82.70%),其次为学校教学(占69.23%)。大学生最喜欢理论、示范、练习相结合(占74.36%)的培训方式。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5.57%接受过CPR技能培训,其回答问题的准确率高于从未接受过培训的学生。结论 绝大多数被调查学生愿意通过参加培训,掌握CPR技能,从而有能力为他人施行必要的CPR急救。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CPR知识培训,并且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定期的技能巩固训练,提高大学生应急处理能力

  • 标签: 大学生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更严格地规范化,从而来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医院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全院所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共90例 ,通过对这90例患者临床反应的观察,以及对相关规范化心肺复苏急救护理的深入分析,来进一步研究其治疗的效果。结果:在对这90例患者进行心脏复苏的抢救过程中,有80例患者被成功抢救,约占总比例的88%,并且有效抢救时间为(32.04±6.36)min。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是否成功和有效与复苏开始的时间、熟练的抢救配合和电除颤时间均具有密切相关性。通过对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的深入规划,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进而提高了相关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