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病之一,我科于1995年1月~1996年4月收治6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病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0~70岁。急性心肌梗死2例,失血性休克1例,肺心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脑挫裂伤1例。均为突发心脏骤停,心电图示室颤。1.2治疗经过立即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电复

  • 标签: 心脏骤停 肺心病 临床资料 心脏复苏 胸外挤压 成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丰富多彩的初中综合实践课,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同时让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本文以生命救护实践课--心脏复苏术为例,讲解了生命救护实践课的组织模式,认为在实践课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多媒体演示和课外模拟两种方式,让学生对心脏复苏术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最后要通过组织现场模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造高效实践课堂。

  • 标签: 生命救护 综合实践 心脏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复苏的临床急救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45例心脏骤停患者,全部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所抢救,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在检查急救前死亡;其余的40例患者中,31例患者心脏复苏成功,心脏复苏成功率为77.5%,9例患者病情危重,经心脏复苏抢救无效而死亡。结论临床中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心脏复苏,能让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得以有效提升,降低患者死亡率,促进患者更好康复。

  • 标签: 心脏复苏 心脏骤停 临床急救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心脏复苏及药物的应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心脏复苏水平。方法120例患者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术,体外循环后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应用药物辅助心脏复苏(恢复心脏跳动、调整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结果心脏自动复跳52例(43.3%),电击除颤复跳68例(56.7%),复跳困难(除颤3次以上)3例(2.5%)。全组病例心脏复苏后0.5~2.0h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送ICU继续观察治疗。共死亡3例(2.5%),其中2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合理分析心脏复苏情况及有效应用心脏复苏药物有助于提高心脏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心肺复苏术
  • 简介:患者,男,32岁,体重92kg。因左眼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接受手术治疗。糖尿病史20年,一直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术前检查:血压、心电图、胸透及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8mg,安定10mg。入室后开放静脉,面罩吸氧,监测BP、ECG、SpO2及pETCO2。以咪达唑仑4mg、哌替啶氟哌利多合剂3ml、依托咪脂10m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在2%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下置入4号喉罩,充气20ml,接麻醉回路,试验无阻力、无漏气,自主呼吸频率10次/min。

  • 标签: PACU 心脏停搏 复苏 术前肌肉注射 PETCO2 氟哌利多合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的病例越来越多,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为危急的情况,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正确的救治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 标签: 心脏骤停  复苏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使用了机械心肺复苏,18 623例患者在复苏过程中全程使用徒手心肺复苏。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械心肺复苏相对于徒手心肺复苏不能有效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发生率(RR=1.10,95%CI:0.99~1.23,P<0.01)、入院存活率(RR=1.01,95%CI:0.95~1.08,P=0.67)、出院存活率(RR=1.00,95%CI:0.86~1.15,P=0.14)、神经功能预后(RR=0.81,95%CI:0.61~1.06,P=0.69)。结论机械心肺复苏对比徒手心肺复苏,并不能显著改善心脏骤停患者的预后。不推荐机械心肺复苏完全替代徒手胸外按压。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机械心肺复苏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的有效措施,提高CPR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院前急诊救治的2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前猝死病例247例,约72%有明确的心血管病史,猝死的高发年龄段有2个:66—75岁(27.3%)和46—55岁(22.6%)。发生猝死病例中,既往有明显心血管病史者177例(71.66%),不明原因者20例(8.10%),其它原因者50例(20.24%)。引发猝死的直接原因为:室速、室颤(77.0%)。结论院前猝死事件中,以急性心血管事件所致比例最大,及时救治更为重要;对于已有心血管病病史的患者应注意其发生猝死的高度危险性,同时应注意低年龄组人群也有较高比例的猝死事件发生。心脏骤停患者尽早实施电除颤可明显提高CPR成功率。

  • 标签: 院前猝死 心肺复苏 护理 普及
  • 作者: 唐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09-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1年第2期
  • 机构:彭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1930
  • 简介: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估计人数达到3.3亿,每年约54.4万人经历心脏性猝死,且80%发生在公共场所或家中。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极低,我国仅有不足1%(发达国家12%~15%),其主要原因是院外心肺复苏实施率较低且质量较差。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心肺复苏普及率、心肺复苏设备配备率、医务工作者向家庭成员传授心肺复苏技术的比率均不足1%。

  • 标签: 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脏骤停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抢救工作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82例,按照心肺复苏成功与否分成成功组和失败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成功与失败因素。结果成功组急救反应时间较失败组显著缩短(P<0.05),成功组急救措施优于失败组(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工作给予重视,建立高效护理协助平台,配备优良先进设备,并注意其生物安全和卫生洁净度,从而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脏骤停 急诊 心肺复苏 成功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心病猝死及心脏复苏进行临床分析,为冠心病猝死的预防及心脏复苏抢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0年4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心脏复苏成功组(32例)和猝死组(6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脏复苏成功率、引起冠心病猝死的诱因、猝死的先兆表现。结果94例患者经心脏复苏抢救后,有32例为心脏复苏成功,心脏复苏成功率为34.0%;与心脏复苏成功组相比,猝死组患者的过度劳累、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因素的比率明显提高(p<0.05);与心脏复苏成功组相比,猝死组患者的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先兆表现比率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猝死的诱因、患者的先兆表现与心脏复苏的成功密切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猝死 心脏复苏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