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中,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出现心搏骤停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人工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组患者则接受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复苏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接受组间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心搏骤停患者的抢救,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心搏骤停 人工心肺复苏 Autopulse(zoll)型心肺复苏仪 效果
  • 简介:简单来说,心肺复苏就是在心跳和/或呼吸停止之后使其恢复的过程。首先是通过按压胸廓建立人歪心跳,并通过从病人的口腔通入气体的方法来尝试恢复呼吸,然后医务人员会将一根导管经口腔插入呼吸道内,使人工呼吸更为有效。有时还会对心脏进行电击,并经过静脉注入各种药物,

  • 标签: 心肺复苏 呼吸停止 医务人员 人工呼吸 静脉注入 呼吸道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指导培训临床医、护学生,自行设计制作的心肺复苏教学辅助。其主要结构包括:底座、支架、滑轮(传送、行程)、尼龙绳、指环、限位标尺、重力金属及USB音乐盒。学生在操作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CPR按压的频率与深度。使他们更快、更规范的掌握高质量的CPR技术。

  • 标签: 心肺复苏 教学 辅助仪 护理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动胸外按压复苏在院前急救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对胸外按压质量的影响,并评价其在院前心肺复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120院前急救中心派遣执行的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任务,根据是否应用手动心肺复苏进行救治,分为器械组和徒手组,分析两者之间的按压频率、按压移动、胸外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优秀率及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和预后等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共收集51例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器械组和徒手组基线资料比较,性别、年龄、是否存在目击者、是否除颤、外伤史、有无冠心病史以及按压时间和心搏停止估计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复苏效果比较,使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的器械组,ROSC恢复率、CCF优秀率、按压频率达标率以及按压部位是否移动情况均好于徒手组,且ROSC恢复、按压频率达标情况及按压部位移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最终器械组和徒手组生存率7/28 vs 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中采用手动胸外按压复苏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在保证胸外按压质量、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方面有良好的价值,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方便携带等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按压质量 心肺复苏 院外心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跳骤停患者采取心肺复苏抢救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31例心跳骤停患者,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心肺复苏对31例患者实施抢救,确保呼吸道通畅,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抢救及护理效果。结果:发生心脏骤停的31例患者,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患者为29例,其中在5min内抢救成功的患者为20例,超过5min抢救成功患者为9例,抢救成功的29例患者在病情平稳后均顺利出院,有2例患者发生脑死亡,因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终止抢救。结论:心跳骤停的患者给予心肺复苏实施抢救可使抢救成功率提高,进而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心跳骤停 脑死亡 脏器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心肺复苏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发生心脏骤停的43例患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给予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预防复苏后的并发症。结果:43例心脏骤停患者,有11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达25.58%。结论:及时的心肺复苏及进一步的心肺复苏护理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所在医院2014年4月-2016年11月56例心肺复苏患者,对其心肺复苏处理期间临床护理干预配合方法进行分析,包括病情观察、除颤护理、药物复苏、并发症预防等,总结本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仅有1例死亡病例,死亡率为1.79%;本组心肺复苏后肺水肿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干预后FVC、FEVI、PaO2、PaCO2、SaO2等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开展系统性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提高复苏效果,减少安全隐患及风险,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心肺复苏 护理干预 血气指标
  • 简介:很多时候民警的日常工作,除了预防和打击犯罪之外,更多的是为百姓服务。为此,我刊综合了许多一线情况,开辟了这个为基层民警提供实用技术、技巧的栏目。本期所编辑的现场心脏复苏技术,得到了北京公安医院多位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希望能为干警提供解决突发医疗事件的基本常识。

  • 标签: 现场心肺复苏术 实用技术 日常工作 民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院心脏呼吸骤停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均采用CPRmodel心肺复苏,为实验组;其余38例采用徒手心肺复苏,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复苏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比徒手心肺复苏能更好的改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但不能挽救更多的患者生命。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血氧分压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总计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40例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抢救情况,包括心跳恢复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骨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并发症 心跳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心肺复苏机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6月期间急诊收治的心肺复苏患者,总计80例。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进行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40例应用心肺复苏机。比较2组患者抢救情况,包括心跳恢复时间以及复苏成功率、骨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跳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心肺复苏 成功率 并发症 心跳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