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死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例急性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腹部CT平扫及强化提示左实性占位,考虑肾癌,经手术治疗确诊;另1例表现为左腰部胀痛不适,在外院按输尿管结石予抗感染、解痉治疗无效,后于本院行腹部B超、强化CT检查诊断为急性右肾后下部梗死,予尿激酶、静脉滴注溶栓治疗,同时予抗凝、抗感染、扩血管、止痛等对症治疗,症状逐渐治愈出院。结论急性梗死临床少见,且表现也各不相同,对临床表现可疑者,及时行相关检查以尽早诊治。

  • 标签: 肾动脉梗阻 肾肿瘤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并发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方法使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医院大数据平台,筛选出1 363例患AMI的病例,确定30个变量后,统计分析样本临床特点,将样本划分为75%的训练集建立随机森林模型,以及25%的测试集进行验证,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的筛选及模型的建立。最后根据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受试者特征工作特征曲线(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等来评估模型性能,同时与其他三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支持向量机)的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AMI合并AKI的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入院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与未合并急性损伤的患者存在差异性。模型评估后得出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特异度为0.791,灵敏度为0.866,其中入院首次肌酐、首次尿素、D-二聚体、年龄、机械通气是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多种机器学习算法比较后,随机森林模型较有优势。结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具有帮助预测AMI并发AKI的潜力。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随机森林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流动力学机制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如神经体液机制等。AMI患者存在高龄、合并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时,发生AKI的风险更大。心、生物标志物可用于AMI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本文主要综述了AMI后AK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发病机制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近年来国际肾脏病和急救医学界趋向将其改称为急性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1]。目前已发现许多新的生物学标志物来协助诊断和评估它,其中损伤分子-1(Kidneyinjurymolecule-1,KIM-1)可迅速、灵敏、特异地反映AKI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将KIM-1在AKI的早期诊断及修复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损伤分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急性梗死与非老年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52例经影像学证实的急性梗死患者,以年龄≥65岁为界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3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与非老年组患者比较,老年组血栓栓塞性急性梗死更多见[82.4%(14例)比45.7%(16例),χ2=6.290,P=0.012],更多合并心房颤动[64.7%(11例)比34.3%(12例),χ2=4.290,P=0.038)]、冠心病[(52.9%(9例)比8.6%(3例),P=0.001)]和肥胖[40.0%(4/10例)比8.0%(2/25例),P=0.043],更少为吸烟者(P=0.007),腰痛症状少见(P=0.038),血小板计数较低(P=0.016)。老年患者从就诊至确诊的时间短于非老年患者[18 h(2~192 h)比48 h(2~552 h),Z=2.404,P=0.021]。增强计算机体层成像是最主要的确诊方法,抗凝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治疗开始至症状消失及住院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 d(1~9 d)、11 d(4~50 d)和3 d(1~12 d)、13 d(2~64 d)。两组均无患者院内死亡。随访(39.4±35.8)个月,两组患者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源于心脏疾病的血栓栓塞是老年急性梗死的主要病因。尽管老年患者相对早地得以确诊,但治疗后预后与非老年患者无异;同时,延迟诊断和治疗的情况仍然很常见。

  • 标签: 急性肾梗死 血栓栓塞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因淋巴结肿大、皮疹、贫血就诊,病程中突发急性溶血、急性损伤、心肌梗死,完善相关检查提示患者同时存在冷凝集素综合征、Ⅲ型冷球蛋白血症。鉴于此时淋巴结活检组织病理尚未回报,给予利妥昔单抗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回升,肾功能、心肌酶恢复正常。淋巴结组织病理最终明确诊断为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1程化疗后患者颈部淋巴结明显缩小,冷凝集素、冷球蛋白转阴。AITL可出现丰富的免疫现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继发的冷凝集素综合征及冷球蛋白血症均有效。

  • 标签: 淋巴瘤,T细胞,外周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冷凝集素 冷球蛋白
  • 简介:摘要: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伴随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病近几年有年轻化的趋势。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一种,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及并发症多等特点。I型心综合征(CRS-1)是AMI等急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伤(AKI),从而加重不良预后的发生。心脏和肾脏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并相互影响,三早治疗对CRS的治疗及预后尤为重要,本综述的目的是讨论AMI患者继发I型心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以便于早期干预,减少发病率或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病情及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I型心肾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测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绞痛的急诊治疗。方法首先对症治疗解痉止痛,包括特殊解痉药—黄体酮,对肾盂输尿管平滑肌的痉挛起解痉﹑松弛作用。其次维生素K1﹑K3又起解痉和止血作用;再次小苏打碱化尿液,即溶石和降低肌体的刺痛阈,对于草酸钙结石又可使用维生素B6和氧化镁治疗。预防感染治疗大部分尿路结石合并感染,形成结石时间长而发病急骤,发作时多数已致输尿管内壁损伤﹑尿路梗阻,故有肾积水﹑出血和血尿。最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保护肾功能,同时完成肾结石的彻底治愈﹑预防和防止复发。结果对1000多例急性绞痛病人监测﹑回访,证实治愈率达95%,尤其对活动性小结石效果显著,输液不超过一周,一月内结石从尿中排出。而外科手术和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结石,1—3年均有不同程度和部位的复发。结论急性绞痛保守治疗即安全,复发率低。

  • 标签: 肾绞痛 解痉止痛 刺痛阈 尿路梗阻 肾积水 血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心泰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素(PRA)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本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入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心泰,每次10g口服,3次/d,以6周为一个疗程,观察一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心电图的改善、心脏彩超的变化、酶学检查,对比治疗前、后PRA、AngⅡ指标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RA、AngⅡ明显下降(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心泰可有效的降低PRA、AngⅡ的水平,防止RAAS激活,阻止心室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提高有效率。

  • 标签: 益心泰 PRA,AngⅡ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7例急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并与随机抽取同期单纯急性心肌梗死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记录到典型的心电图动态变化,及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水平的动态改变。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胸痛、胸闷、心悸等症状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PTCA、支架植入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近期好转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好转出院时有73.33%(11/1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偏瘫、失语等致残。结论急性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病因均是动脉粥样硬化,急性梗死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梗死所致的胸痛、胸闷等症状可不典型或被原发病掩盖,容易漏诊。密切观察病情,进行心电图和心肌坏死标记物水平的动态跟踪,对做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均非常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心肌梗死 心电图 心肌坏死标记物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肾脏是脓毒症最常累及的器官之一,脓毒症急性损伤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脓毒症急性损伤的早期识别、发病机制、诊疗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整理相关文献,从脓毒症AKI的早期诊断、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恢复和随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脓毒症AKI在临床与基础方面的认识,降低脓毒症AKI的死亡率。

  • 标签: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早期诊断与治疗 恢复和随访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病最佳的治疗方式,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graftfunction,DGF)等,胰腺炎是其罕见并发症。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tuepancreatitis,SAP)是由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SAP发病急、并发症多、可发生休克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并发SAP在临床上少见,病死率高达50%~100%。本研究选取本院接受肾移植手术的患者46例,旨在探讨患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肾移植受体 康复训练 早期活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梗死患者40例,50~64岁为对照组(n=20),65岁以上为老年组(n=20),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2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发生部位及治疗时间(26.5士3.1VS267士2.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上老年组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25%,85%Vs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更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梗死,且预后较差,对此类患者的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同时配合后期药物治疗,有效提高治疗效率,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脑梗死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国际腹水俱乐部指南推荐的肝硬化AKI管理流程进行治疗和干预,根据住院期间的AKI转归情况,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两独立样本或近似t检验、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6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进展组50例,非进展组21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基线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血清钠、白细胞计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感染患者比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例、患者初次AKI分期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49、-3.53,t=-3.06、3.40、-3.55、-8.19, χ2=14.64、8.40、103.98,均P<0.05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初次AKI分期[2期的比值比(odds ratio,OR)=33.17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294~97.458,P<0.001;3期的OR=114.139,95%CI 25.321~514.515,P<0.001]、上消化道出血(OR=3.850,95%CI 1.238~11.971,P=0.020)和总胆红素(OR=1.009,95%CI1.005~1.012,P<0.001)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AKI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AKI患者初次AKI分期为2或3期、高基线总胆红素值或存在消化道出血时AKI进展风险大,临床实践中应加强评估,早期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进展
  • 简介:摘要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AKI患者的预后与远隔器官损伤有关,肺、心脏、肝脏和肠道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最为常见。并发ALI会导致AKI死亡率增高。AKI诱导ALI的机制包括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文将就AKI导致ALI的机制做一综述,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肺损伤 炎症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66岁。主因头晕、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3h入院。3h前患者晨起时突感头晕、左侧上下肢无力并言语不清,左上肢不能持重物,左下肢行走费力,无发热、咳嗽,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抽搐、二便失禁,未行治疗,

  • 标签: 脑梗死 急性 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梗死是脑部动脉发生病变,导致血氧供应障碍而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减少梗死区面积,减轻大脑损伤程度,促进神经元细胞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