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汁检测在妊娠期胆汁淤积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妊娠期胆汁淤积孕妇45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4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之后分别测定两组胆汁浓度情况,对比肝功能检测指标。结果相比对照组,实验组胆红素(34.1±6.6)、胆汁(12.7±3.8)都有明显升高,胆碱酯酶(3412.1±748.0)显著降低,差异明显(P<0.05);孕期与总胆汁存在正相关关系(r=0.8782);胆红素与胆碱酯酶和孕期相关性交差(r=0.3711、0.3945);根据ROC曲线发现与妊娠期胆汁淤积诊断关系较大的是胆碱酯酶,最小是胆红素。结论临床诊断妊娠期胆汁淤积可以将胆汁作为诊断指标,同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碱酯酶类 妊娠期 胆汁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胆汁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016年患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65例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30例的早期TBA进行比较。结果感染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A早期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有临床意义。

  • 标签: 总胆汁酸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黄疸时血清胆汁浓度变化情况和临床意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我院2014年11月只2015年12月接收的49例新生黄疸儿进行分析研究,分成生理组29例,病理组20例,选取49例健康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患儿的血清胆汁(TBA)、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TBIL)水平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组TBA平均(9.17±0.69)μmol/L、IBIL平均(11.98±2.58)μmol/L、TBIL平均(19.04±3.64)μmol/L,生理组分别为(10.34±0.86)μmol/L、(127.68±20.58)μmol/L、(160.98±27.68)μmol/L,病理组分别为(31.67±9.23)μmol/L、(201.34±24.65)μmol/L、(251.67±29.99)μmol/L,生理组和病理组的以上指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使用胆红素检测结合胆汁检测对患儿的病情能进行精准的诊断,为预后提供帮助,让患儿更快恢复健康。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胆素 胆汁酸 浓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清胆汁在新生儿黄疸时浓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4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生理性黄疸新生儿29例(生理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20例(病理组),别选49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三组新生儿的血清胆汁(TBA)、间接胆红素(IBIL)、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TBA为(9.17±0.69)μmol/L、IBIL为(11.98±2.58)μmol/L、TBIL为(19.04±3.64)μmol/L,生理组TBA为(10.34±0.86)μmol/L、IBIL为(127.68±20.58)μmol/L、TBIL为(160.98±27.68)μmol/L,病理组TBA為(31.67±9.23)μmol/L、IBIL为(201.34±24.65)μmol/L、TBIL为(251.67±29.99)μmol/L,生理组与病理组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胆红素检测的同时给予胆汁检测时可利于临床对黄疸类型、胆汁淤积程度、肝细胞损伤和黄疸程度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从而可以有效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诊治及预后,可以保证新生儿的健康。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胆素 胆汁酸 浓度变化
  • 简介:胆汁是胆固醇的主要代谢终产物,具有表面活性作用,在脂质吸收和利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胆汁可破坏细胞膜脂质成分,引起细胞膜氧化损伤。肝细胞内胆汁淤积可导致肝细胞凋亡或坏死,造成胆汁淤积性肝损伤[1]。胆汁是包括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Xreceptor,FXR)、孕固烷X受体(pregnaneXreceptor,PXR)、维生素D受体(vitaminDreceptor,VDR)以及胆汁G蛋门偶联受体(theGproteincoupledreceptor5,TGR5)等多种核受体、膜受体的天然配体,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参与调节脂类、葡萄糖、能量和多种药物代谢[2]。此外,胆汁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也有重要作用[3]。

  • 标签: 胆汁酸 胆汁淤积 慢性肝病 法尼醇X受体 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茵栀黄口服液与熊去氧胆酸对妊娠胆瘀母鼠胆汁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培养的50只母鼠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药物及其剂量不同分为五组,分别茵栀黄口服液低剂量组10只,茵栀黄口服液中剂量组10只,茵栀黄口服液高剂量组10只,熊去氧胆酸正常剂量组10只,空白对照组10只,比较分析对胆汁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茵栀黄口服液低剂量组的胆汁水平(10.34±2.12)mmol/L低于茵栀黄口服液高中剂量组(13.23±2.98、17.34±2.06)mmol/L,且熊去氧胆酸正常剂量组的胆汁水平(7.34±2.43)mmol/L均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10.34±2.12、13.23±2.98、17.34±2.06)mmol/L,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茵栀黄口服液可有效改善妊娠胆瘀母鼠的胆汁水平,且熊去氧胆酸的疗效更为显著,可用于临床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者。

  • 标签: 茵栀黄口服液 熊去氧胆酸 妊娠胆瘀母鼠 胎鼠 总胆汁酸
  • 简介:为探讨超声波提取太子参氨基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考察浸提次数、料液比、单次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氨基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乙醇浓度对氨基得率影响最大;超声波法提取太子参氨基的最佳工艺是:1g太子参粉末加入40mL50%的乙醇,30℃下300W超声浸提3次,每次40min;优化后的提取工艺重复性好(RSD=1.05%),得率高(11.2mg·g^-1),可行性强.

  • 标签: 太子参 总氨基酸 超声提取 单因子试验 正交设计
  • 简介:目的分析胆汁、肝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围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抽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患者80例(观察组)及正常孕妇8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血清胆汁(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α-HBDH水平。依据TBA、肝酶指标将ICP分级,比较各组围产结局,并分析上述生化指标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孕妇血清TBA、AST、ALT、α-HBDH水平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中度组、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高(P〈0.05);重度组早产、羊水污染、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均比轻度组显著高(P〈0.05);α-HBDH预测早产敏感度81.26%,TBA预测羊水污染敏感度89.05%;TBA、AST、ALT、α-HBDH预测低出生体重儿敏感度分别为80.18%、80.04%、80.01%、80.00%。结论TBA、肝酶指标及α-HBDH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妊娠结局预测敏感度均较高。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胆汁酸 肝酶 d一羟丁酸脱氢酶 围产结局
  • 简介:目的改进枸橼酸盐合剂中枸橼酸盐及枸橼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枸橼酸盐合剂中枸橼酸盐的含量;增大样品取样量,降低测定枸橼含量的误差。结果枸橼酸盐在0.3995~9.9875m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为0.7%(n=9);增大取样量的枸橼测定结果与原方法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枸橼酸盐合剂的质量。

  • 标签: 枸橼酸盐合剂 总枸橼酸盐 枸橼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胆汁淤积症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2017年5月~2018年8月,本院共收治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106例,分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随机纳入5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早产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围产儿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胆汁淤积症患者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其妊娠结局,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 标签: 妊娠胆汁淤积症 护理 方法 效果
  • 简介:新年将至,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各村各寨的村民们忙着腌制鱼,为春节准备特色年货。

  • 标签: 三江侗族自治县 制酸
  •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机构。从学科的设置和专业方向来看,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历史学、语言学、民族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经济学、宗教学、文献学、政治学、法学、国际关系、影视人类学、民俗学、古文字学等.

  • 标签: 民族学 研究所 人类学 学科性 哲学社会科学 重点学科建设
  • 简介:胆汁淤积即胆汁的生成和排泌障碍导致肠道内胆汁缺乏及毒性胆汁成分在肝脏、体循环中聚集的病理生理过程[1-3]。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瘙痒和乏力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升高,发生肝细胞损伤时可有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transaminase,AST)升高[2]。生理情况下,胆汁的正常代谢受相关核受体和转录后调控机制调节。胆汁的转运有赖于分布于肝肠循环各个部位的细胞膜转运系统协同配合。引起胆汁淤积的病因有肝细胞膜转运蛋白基因突变、药物、激索、炎症、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因素通过影响胆汁转运蛋白的表达或使其功能受损导致胆汁淤积的发生。此外细胞极性改变,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破坏和细胞骨架改变也可能是胆汁淤积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1]。结介近期该领域的文献报道,本文将对胆汁淤积相关的主要分子机制及治疗靶点进行综述。

  • 标签: 胆汁淤积 胆汁酸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指肝内外各种原因造成胆汁形成、分泌和排泄障碍,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十二指肠而形成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表现为瘙痒、乏力、尿色加深和黄疸等、各种原因所致的以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疾病统称胆汁淤积性肝病[1]。

  • 标签: 胆汁淤积 黄疸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1cP)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7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首次人院体检时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胆汁(TBA)水平,详细记录分娩结局。结果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孕妇1569例,发生ICP者146(9.3%),其中孕中期42例(28.8%),孕晚期104例(71.2%),正常孕妇1423名;ICP组早产、胎儿窘迫、羊水粪染、低体质量儿、巨大儿、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是16.4%、13.0%、23.3%、8.2%、7.5%和25.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3.9%、5.8%、12.9%、1.8%、4.3%和16.9%(P〈0.05)。结论孕期ICP是发生多种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了胎儿早产和发生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做好早期尤其是孕中期ICP诊断,并积极的处理,可能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分娩结局 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