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隐形义齿代替活动义齿维持第二乳磨牙缺隙的效果。方法对第二乳磨牙已脱落的遗留间隙直接取印模,制作缺隙处隐形义齿,用隐形义齿维持乳牙的缺隙,直到第二乳磨牙萌出。结果38例患者用隐形义齿缺隙保持器维持第二乳磨牙缺隙l~4年后,第二双尖牙均顺利萌出,无缺隙变小,无对合牙伸长及牙列拥挤等现象出现。结论隐形义齿能有效地保持第二乳磨牙缺隙并恢复一定的后牙咀嚼功能,而且制作方便、体积小,患者愿意佩戴。

  • 标签: 第二乳磨牙 早失 隐形义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隙保持器在乳磨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报告时间为2018年2月-2019年3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8例乳磨牙患者,根据奇偶数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研究组,44/组,研究组以可摘式间隙保持器为主,观察组以固定式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分析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5.45%),研究组间隙保持器佩戴成功率为(90.91%),二者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牙龈状况评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并发症几率上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保持器在乳磨牙患儿的治疗中效果十分显著,可以预防错合畸形或者减轻错合畸形的程度,有利于将来恒牙列的正畸综合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乳磨牙缺失 间隙保持器 并发症 佩戴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下颌第三磨牙移动到原第一、第二磨牙的正常位置,并把第三磨牙的前倾阻生纠正,以补偿缺失的下颌第一磨牙。方法将第二以及第三磨牙采用方丝弓固定矫治技术,向前移动到缺失的第一及第二磨牙处,最后解除第三磨牙对第二磨牙的阻生。结果本次选取的10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矫治,均成功前移第二和第三磨牙,使之代偿到原第一磨牙,并解决了第三磨牙对邻牙的阻生。结论利用第二磨牙以及使用率不高的第三磨牙,对缺失下颌第一磨牙患者的矫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第三磨牙 代偿 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第三磨牙在年轻磨牙缺失时,根据患者不同临床情况,及患者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第三磨牙处置对策,以获取最佳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可就诊 12 ~ 28 岁恒牙严重缺损或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和和患者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第三磨牙的情况加以报告,提供临床思路。结果:准确客观的判断第三磨牙生长发育及与患者良好沟通、采取相对合理治疗手段、尽可能保存第三磨牙,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结论:第三磨牙在现代人体中已经属于退化的器官,除其存在引起冠周炎及间隙感染等病变引人关注外,其潜在的功能少有人去注意和研究,本作者收集年轻磨牙缺失病例中,合理利用第三磨牙潜能,减少修复体单位,提供新的临床修复思路。

  • 标签: 第三磨牙 恒磨牙早失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第一磨牙严重龋坏或缺失后利用正畸前移第二、三磨牙替换修复治疗的临床过程和效果。方法第一磨牙缺失或拔除严重龋坏的第一磨牙,用正畸方法前移第二、三磨牙代替第一、二磨牙位置。结果正畸治疗后,原第一磨牙位置缺隙消失,牙列整齐,磨牙呈“尖窝交错”咬合关系,牙列功能恢复,患者免于镶牙。结论第一磨牙缺失后,正畸治疗替换修复治疗,其疗效可靠,患者满意。

  • 标签: 恒磨牙 严重龋坏或缺失 正畸治疗 替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童第一磨牙窝沟封闭的效果。方法对儿童应用封闭的方法预防磨牙的龋坏。结果经由治疗观察,封闭剂保留率6个月为95.65%、1年为93.75%、2年为93.47%、3年为93.33%。龋齿率6个月为0.0%、1年为3.1%、2年为4.3%、3年为6%。结论窝沟封闭可使龋病发病率大大降低,是一种预防龋病的良好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第一恒磨牙 窝沟封闭 封闭剂保留率 龋齿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第三磨牙在年轻磨牙缺失时,根据患者不同临床情况,及患者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第三磨牙处置对策,以获取最佳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可就诊 12—28岁恒牙严重缺损或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和和患者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第三磨牙的情况加以报告,提供临床思路。结果 准确客观的判断第三磨牙生长发育及与患者良好沟通、采取相对合理治疗手段、尽可能保存第三磨牙,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结论 第三磨牙在现代人体中已经属于退化的器官,除其存在引起冠周炎及间隙感染等病变引人关注外,其潜在的功能少有人去注意和研究,本作者收集年轻磨牙缺失病例中,合理利用第三磨牙潜能,减少修复体单位,提供新的临床修复思路。

  • 标签: 第三磨牙 恒磨牙早失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第三磨牙在年轻磨牙缺失时,根据患者不同临床情况,及患者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第三磨牙处置对策,以获取最佳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可就诊 12—28岁恒牙严重缺损或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和和患者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第三磨牙的情况加以报告,提供临床思路。结果 准确客观的判断第三磨牙生长发育及与患者良好沟通、采取相对合理治疗手段、尽可能保存第三磨牙,均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结论 第三磨牙在现代人体中已经属于退化的器官,除其存在引起冠周炎及间隙感染等病变引人关注外,其潜在的功能少有人去注意和研究,本作者收集年轻磨牙缺失病例中,合理利用第三磨牙潜能,减少修复体单位,提供新的临床修复思路。

  • 标签: 第三磨牙 恒磨牙早失 修复
  • 简介:摘要上颌第一磨牙异位萌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上颌第一磨牙萌出过程中的位置异常,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将会造成相邻的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牙齿、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及严重的错畸形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些问题,中华口腔医学会儿童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召集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等16所院校及口腔医院的儿童口腔医学专家对此进行专题讨论,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上颌第一磨牙异位萌出的研究成果及诊疗经验,制订此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 标签: 儿童口腔医学 牙萌出,异位 上颌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诊疗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磨牙牙髓炎分别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和分次根管治疗术后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45例患者共计160颗磨牙由深龋导致慢性牙髓炎的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80例)一次性根管治疗法,B组(80例)分次根管治疗法,评估术后一周、一年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术后不同时期疗效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次根管治疗术和分次根管治疗术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因疗程短更易被患者接受,可被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牙髓炎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 分次根管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第一磨牙窝沟封闭防龋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口腔检查或治疗的儿童82例,均符合窝沟封闭适应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1例,观察组儿童接受第一磨牙封闭治疗,对照组儿童第一磨牙不进行封闭。1年后复查第一磨牙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及患龋情况。  结果:窝沟封闭1年后,第一磨牙封闭剂保留率为92.39%。观察组儿童第一磨牙龋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儿童实施第一磨牙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对促进儿童口腔保健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儿童 第一恒磨牙 窝沟封闭 龋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恒牙的错牙合防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乳牙应作缺隙保持器,保持缺隙间距以利继承的恒牙有足够的间隙萌出,同时也可防止对牙合牙伸长。

  • 标签: 恒牙 早失 错牙合 防治
  • 简介:16岁女性患者.主诉下颌第二磨牙区反复发作的自发性疼痛,检查发现其病因为下颌第二磨牙前倾阻生。本文报告了一种简单的利用正畸弹性分牙圈直立阻生磨牙的方法。

  • 标签: 阻生下颌磨牙 正畸分牙圈
  • 简介:1、病例选择:选择23例,均为第一磨牙残冠或残根的病人,其中男10名,女13名,年龄在13~17岁。拔除残冠残根后开始正畸治疗。2、方法:①正轴带环的制作:取直径0.5mm不锈钢丝,在一端3mm处弯成90°角,将端点焊在颊面管上。将不锈钢丝放置颊侧...

  • 标签: 第二恒磨牙 近中移动 第一恒磨牙 正畸治疗 不锈钢丝 残冠残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行固定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收集门诊第一磨牙缺失、固定义齿修复病例,分成上颌和下颌组。检查记录修复后即刻效果及修复1、3、5年后病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例上颌固定桥修复,经1~5年随访失败病例有3例1例崩瓷,1例牙龈变色,1例松动脱落;55例下颌固定修复,经1~5年随访失败病例有9例1例牙龈炎,3例崩瓷,4例继发龋,1例松动脱落。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后采用固定桥修复的效果比下颌好。

  • 标签: 第一恒磨 缺失 金属烤瓷桥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第一磨牙窝沟封闭防龋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选取了近1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口腔检查的 儿童,从中抽取样本量为150例,之后对这些儿童的一侧第一磨牙实施窝沟封闭进行干预,并设为研究组,然后对另一侧的同名牙并不实施封闭,且设为常规组,然后对这些儿童进行随访跟踪调查3年,分析并记录所有儿童的患龋情况,之后对影响其防龋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随访调查后可知,两组复查的牙齿数均为310例,而这3年内,研究组的患龋概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通过统计其影响因素可知,儿童的牙位、性别以及操作者职称都会对儿童的患龋概率产生不良影响(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将儿童的第一磨牙窝沟采取封闭处理,可充分提高儿童的防龋效果,但由于儿童的性别、操作者职称以及牙位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

  • 标签: 第一恒磨牙 窝沟封闭 防龋效果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形态,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年龄(20 ~ 29岁、30 ~ 39岁、40 ~ 49岁、50 ~ 59岁)分层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的数据资料各100例。400例患者中有324例CBCT数据资料符合标准,其中男166例、女158例,年龄20 ~ 29岁82例、30 ~ 39岁82例、40 ~ 49岁82例、50 ~ 59岁78例。统计分析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根管数目、根管长度和根管弯曲度,并对不同年龄段根管长度、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距离及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距离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通过对324例患者CBCT影像资料的分析得出,下颌前磨牙基本为单根管(647/648颗),仅见1例右下第一前磨牙双根管。下颌前磨牙弯曲度以一级弯曲(5° ~ 10°)和二级弯曲(10° ~ 25°)为主,前磨牙根管长度大多处于正常范围(15 ~ 25 mm),下颌第一磨牙弯曲度近远中根均以二级弯曲(10° ~ 25°)为主,下颌第一磨牙牙尖到根分叉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短(F左侧=11.16,P左侧<0.001;F右侧=11.51,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1.31,P左侧=0.19;t右侧=0.51,P右侧=0.61);下颌第一磨牙根尖孔到下颌神经管的距离随年龄增长变长(F左侧=7.03,P左侧<0.001;F右侧=12.25,P右侧<0.001),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左侧=-0.64,P左侧=0.52;t右侧=-0.11,P右侧=0.91)。结论本研究中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根管解剖形态相对简单;下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形态复杂,云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系统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所差异,但增龄性变化无区别,CBCT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双尖牙 锥形束CT 根管疗法 下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二前磨牙 下颌第一恒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