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血液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2004年~2008年收治的老年恶性血液137例,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血液的临床心理表现为焦虑、怀疑和侥幸、悲观和绝望、坦然和求生。结论对老年恶性血液采取以心理护理为重点,全方位的个体化护理,可以减轻老年恶性血液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老年 血液病 心理特点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人的心理状况,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对62例恶性血液病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后给于针对性心理护理,再一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心理护理前后SCL—90分值有所改变。特别在躯体、抑郁、恐惧、焦虑等方面有差异。结论心理干预可以帮助恶性血液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观念,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心理状况分析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护理促进血液积极康复,充分体现护理工作在病人康复过程的积极作用;护理包括医务护理和生活心理护理;在护理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较少医患纠纷。

  • 标签: 血液病 人性化护理 经验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分析恶性血液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本院血液科90例住院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恶性血液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可以评估恶性血液的免疫功能状况,明确其在血液发病机制和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患者进一步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30例恶性血液的临床资料,调查分析与医院真菌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30例恶性血液中,属于医院真菌感染发病的有22例,感染率为16.92%,感染部位主要在肺部、胃肠道、泌尿道、口腔等,感染患者具有大量化疗、老年、粒细胞缺乏等共同点。结论恶性血液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化,需要根据其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降低医院真菌感染率。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输血对恶性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输血在改善恶性血液贫血症状的同时,对其临床输注效果、疾病进展、疾病预后等方面均存在影响。结果及结论目前大量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体瘤、手术创伤患者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探索。

  • 标签: 输血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总结13户家庭聚集性恶性血液的护理经验,均为一个家庭中出现2例恶性血液。认为针对这一特殊的患病群体,护理重点在于做好心理护理,针对夫妻患者、有血缘关系患者患者家属有针对性地实施;尽可能提供社会支持;由于该组疾病的高死亡率,注重患者生死教育;提供健康指导,把防治恶性血液的相关问题提升至家庭的整体健康环境中。本组13户恶性血液中2例患者均去世的有5户,其中1例患者去世的有4户,其他患者目前仍在血液科接受检查与治疗。

  • 标签: 家族聚集性 恶性血液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临床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0名血液进行为期1个月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心理护理干预前后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后SCL-90强迫、中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焦虑、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及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P<0.01)。结论对血液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对患者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病 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恶性血液应用安宁疗护改善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接入的108例恶性血液分组观察,其中54例常规血液科护理者纳入常规组,另54例安宁疗护者纳入研究组。结果:研究组SDS与SAS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安宁疗护 抑郁 焦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老年恶性血液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老年血液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定其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恶性血液在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及、抑郁及恐怖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或P<0.01);在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和SF-36总分等方面高于常模(P<0.05或P<0.01)。结论老年恶性血液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较差。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积极改善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恶性血液病 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对恶性血液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问卷的方式对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1月至5月住院的恶性血液的社会支持状况及生命质量进行调查。由专人发放、回收问卷,使用统一规范性语言指导患者按要求完成问卷。对问卷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客观支持得分为(10.3±4.5)分,主观支持得分为(22.2±5.3)分,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9±2.2)分,生命质量得分为(78.7±14.3)分。生命质量得分与客观支持得分(r=-0.412,P=0.007)、主观支持得分(r=0.039,P=0.046)、支持的利用度得分(r=-0.497,P=0.001)均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及是否出现并发症对恶性血液的客观支持得分有影响(均P<0.05)。结论社会支持对恶性血液的生命质量有影响,患者的病程及是否出现并发症能够影响其客观支持,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 标签: 社会支持 血液肿瘤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恶性血液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应用流式细胞仪对120例恶性血液(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40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恶性血液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组、CL组、LM组和MM组的CD3+、CD4+、CD4+/CD8+、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机体免疫功能失衡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肿瘤能力减弱,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为恶性血液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血液病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医院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率,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研究所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所收治的247例恶性血液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方法分析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果诊断有38例患者出现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生率为10.5%(38/247),其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37)、慢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0.0%(0/5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真菌感染率为31.03%(9/29)、急性白血病的真菌感染率为9.09%(7/77)、淋巴瘤的真菌感染率为41.5%(22/53)。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素、在一些病例缺少粒细胞时间长时及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真菌药、重建微生态等措施是防治恶性血液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实施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恶性血液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血,观察组实施去白细胞输血,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的体温以及体温平均差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由于近年来免疫治疗和基因工程在临床工作中的兴起,嵌合型抗原受体 T 细胞疗法(chimeric anti 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CART)由于在临床中治疗血液肿             瘤效果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在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也有不良反应的产生,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就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随着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于护理应该优化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在临床工作中探索护理新思路。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CRS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安宁疗护在恶性血液护理中的应用。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案例研究,我们发现安宁疗护在提供恶性血液全面护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宁疗护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全面关注患者需求,包括疼痛缓解、心理支持、家庭陪伴和终末期关怀等。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护士和家属提供有关如何应用安宁疗护来改善恶性血液生活质量的参考。

  • 标签: 安宁疗护 恶性血液病 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