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心内(IE)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和经验。方法选取感染心内患者80例,择期手术60例,急诊手术20例,其中,主动脉瓣替换术38例,带瓣管道作升主动脉根部替换和左右冠状动脉移植术4例,二尖瓣替换术22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16例。结果术后死亡率为12.5%;并发症发生率为53.75%;术后早期急性左心衰竭发生率为12.5%;室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人造心脏瓣膜心内发生率为5%;Ⅲ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生存率为87.5%。结论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完备的手术准备和精确的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保健与饮食的健康指导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心内膜炎 手术 护理 围手术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97-02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感染心内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治疗方案。[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选择手术治疗的42例感染心内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术后做好病人的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结果]转内科治疗的有23例病人(痊愈16例,好转7例),行手术治疗的有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病人自动出院9例。[结论]正确选择感染心内病人进行手术的时间对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很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可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治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感染心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取2011年我院收治的28例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28例患者平均抗感染治疗时间为25日,所有患者治疗效果为好转。结论感染心内最常见的基础病因为非风湿瓣膜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瓣膜心脏病等。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治 探讨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早期手术治疗感染心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CBM、WanFangData和CNKI数据库,搜集国内外有关早期手术治疗感染心内疗效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4年10月1日。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个队列研究,共计814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手术可明显改善感染心内患者的短期病死率[OR=0.57,95%CI(0.42,0.77),P=0.0003]和长期病死率[OR=0.57,95%CI(0.43,0.77),P=0.000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手术可明显降低自体瓣膜心内(NVE)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结论早期手术可明显降低感染心内患者的短期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早期手术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队列研究
  • 简介:感染心内心内科常见疾病,由于合并多种症状,容易引起误诊。超声做为一种无创检查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心脏疾患,减少误诊率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5岁,3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达42℃,伴有心慌、胸闷,自诉有颜面部及双下肢水肿,伴有双手皮下出血点,无胸痛,无头痛、头晕,无呼吸困难,无夜间不能平卧,无晕厥,无咯血,无腹胀、腹痛,无恶心、呕吐不适。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浅表性胃炎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典型感染心内的超声诊断。方法选择在2012年4月-2014年4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不典型感染心内患者和50例非感染心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诊断,研究比较不典型感染心内患者的检出情况及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结果不典型感染心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确诊率(98.0%)明显高于血培养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心电图检查的确诊率(76.0%、58.0%、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的感染心内患者与非感染心内患者存在赘生物的比例分别为98.0%和1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血培养显示阳性的比例分别为76.0%和32.0%,两组患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含量显示超标的比例分别为58.0%和80.0%,两组患者的T波发生改变的比例分别为34.0%和6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对不典型感染心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于此类患者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 标签: 不典型感染性心内膜炎 超声诊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感染心内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96例急性感染心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通过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且观察组护理的总有效率95.83%,显著优于对照组72.92%,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内膜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综合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感染心内所致瓣膜病的合适手术时机。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85例感染心内合并瓣膜病患者展开回顾分析,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 手术时机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感染心内(IE)外科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06月本组收治的48例IE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48例中原发性感染心内33例,心内畸形及心脏手术后合并感染心瓣膜炎15例,感染的心脏瓣膜分别为主动脉瓣9例,二尖瓣8例,联合瓣膜合并赘生物15例次,先天性心脏患者12例,人工材料植入术后感染3例;心内未见明显感染部位1例,其中术中发现合并瓣膜穿孔4例。结果43例患者均给予药物规范治疗,其中治疗过程中2例死亡,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为感染心内炎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6个月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二尖瓣瓣周漏)死亡;3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出院继续药物治疗;其中手术治疗43例,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同期处理瓣膜病变置换人工瓣膜和(或)修复心内畸形。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6-8w。手术率43/48=87.5%,手术死亡率2/40=4.65%;手术成功率40/43=93.02%;均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赘生物及修复穿孔。患者术后1周体温及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40例患者愈后良好,死亡病例3例;术后死亡3例1患者为73老年患者,患者既往因植入人工起搏器导致感染心内炎,患者术后出现脏器功能衰竭。1例患者术后出现二尖瓣瓣周漏二次手术术后12小患者出现心脏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1例患者为感染心内炎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6个月;因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二尖瓣瓣周漏)死亡。结论原发性心脏病患者及心脏手术后并发感染心内,发现瓣膜赘生物形成或瓣膜穿孔造成血流动力学变化,应视病情尽早手术或抗感染治疗后手术,术后根据血液细菌培养或/和瓣膜赘生物培养情况应用抗生素和全身支持疗法,预防人工瓣膜及补片再度感染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感染心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痊愈和显效的人数均多于对照组,并且总有效率92.0%显著多于对照组的5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感染心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其治疗质量,对其生活质量以及预后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70例急性感染心内疾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各35例,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研究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后,其护理的有效率高达97.15%,对比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后,其护理的有效率达到82.85%。研究组病人在护理效果有效率方面,要明显高于对比组病人,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有良好的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显著的提升疾病的护理有效率,极大的缓解病人痛苦,减少病人栓塞发生情况,保障病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该护理方法在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中,有着积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急性感染心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本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感染心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5个维度均较护理前有所改善,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感染心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老年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感染心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感染心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急性感染心内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指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导致的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症。近几十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心血管手术和有创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感染心内的流行病学特征发生了变化。感染心内病死率高,治疗难度较大,正确把握感染心内现阶段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的临床及预后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更好的支持临床工作。方法对我院2004年到2014年收治的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同时还要对影响患者预后状况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结果患者在接受治疗6个月以后的存活率达到了84%。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之后发现,影响患者治疗和预后恢复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贫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在统计学上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在进行了COX模型分析之后发现,如果患者存在心衰和贫血的症状,其死亡的几率要比其他的患者高出2倍左右。结论在治疗的过程中并发的贫血和心衰是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症状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治疗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预后因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332-02
  • 简介:摘要目的感染心内外科治疗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临床护理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选取我院收治的感染心内外科治疗患者共60例,根据施护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加强对感染心内外科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其护理疗效确切可靠,可明显促使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护理路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急性感染心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性感染心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患者,治疗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头孢替唑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的显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中显效人数28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感染心内患者采用头孢替唑钠联合炎琥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孢替唑钠 炎琥宁注射液 感染性心内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