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感染心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总结护理经验。方法:纳入对象为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1月期间诊治的感染心内患者,共7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患者分组,入院比较早的患者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入院比较晚的患者为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以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护理质量评分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由微生物循血行途径直接感染心脏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以心瓣膜、心室壁内膜为主要受累部位。IE多发于合并心脏器质性病变者,发生后会引起明显的血管损害、免疫反应及心脏受累,病死风险较高。早期诊断、治疗是减轻IE患者血管、心脏受累程度,改善远期预后的关键。本文就IE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感染心内患者病原菌分布,探讨感染心内的抗感染治疗方案,为IE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研究2017年-2019年期间承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感染心内病患者血培养阳性的病例,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病原菌分布及抗感染治疗情况。结果:感染心内患者血培养阳性17例,占比53.12%,病原菌分布为链球菌(10例),粪肠球菌(3例),近平滑念珠茵(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及鲍曼不动杆菌(1例)。抗感染治疗中的抗菌药物主要为青霉素(n=23,71.9%)。结论:感染心内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链球菌,抗感染方案以大剂量青霉素、β内酰胺类、氨基苷类药物为主的抗感染治疗原则。在医疗中广泛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抗药性菌株的出现,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扰。因此,密切关注感染心内病原菌的分布,对指导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原菌 抗感染 治疗方
  • 简介:摘要感染心内(IE)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心内导致的感染,而右心感染心内(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较为少见,表现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本文报道1例RSIE致脓毒性肺栓塞病例,其经积极抗感染及外科手术治疗转归良好。

  • 标签: 心内膜炎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心内患者的血培养结果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感染心内患者100例,均行病原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结果100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06株。71株革兰阳性菌中链球菌3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30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13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8株;5株真菌中,热带假丝醇母菌2株,白色假丝醇母菌3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达90%以上,二者对利奈唑胺无耐药性,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克拉霉素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达50%以上,对美罗培南无耐药性。真菌对酮康唑、5-氟胞嘧啶耐药率均为40.00%(2/5),对氟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均为20.00%(1/5)。100例患者中,22例采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78例采用≥2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治疗后痊愈71例(71.00%)。结论感染心内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不同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临床可根据血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取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联合治疗。

  • 标签: 病原菌 血培养 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右心感染心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7例妊娠合并右心感染心内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诊治经过及母婴结局等资料。对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结果(1)本单位同期妊娠合并右心感染心内的发生率为0.27‰(7/25 832)。7例患者年龄(26.0±2.7)岁,均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发病孕周为(28.7±6.6)周,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肺部湿啰音。合并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7例,低氧血症6例,肺动脉高压5例。5例血培养阳性。(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主要位于肺动脉瓣(4例)、三尖瓣(3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4例经胸部X射线片诊断为脓毒性肺栓塞。(3)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1例孕中期发生胎儿宫内死亡,行剖宫取胎术;5例孕晚期行剖宫产术;1例孕晚期经阴道分娩。4例住院期间行心脏手术治疗,其中2例心脏手术与剖宫产同期进行,2例在剖宫产术后行心脏手术;3例本次入院未行心脏手术。(4)7例患者住院26 d(12~76 d)。6例治愈,1例患者产后自动出院后死亡。6例新生儿中1例发生窒息,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其余5例存活。随访5年(3~10年),这些儿童的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妊娠合并右心感染心内临床少见且病情危重,需尽早诊断,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降低母婴病死率。

  • 标签: 妊娠并发症 心内膜炎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性感染心内的价值。方法:2019年4月-2021年3月本科接诊急性感染心内病患5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SD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14.81%低,P<0.05。针对SDS和SAS评分,研究组干预后分别是(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68岁,主因“胸痛、后背痛1 d”入院,完善检查后考虑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Löeffler心内,并给予相关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随访9个月,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该患者静脉给予甲基泼尼龙对症治疗及沙库巴曲缬沙坦抑制心室重构治疗,一方面及时阻止了心肌损伤进展,另一方面实现了左心室的反向重构。此类疾病目前仍缺乏标准治疗,该病例的治疗过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心内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心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预后及家属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次感染发生率、气道堵塞、导管滑脱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OI)、平均脉动压(MAP)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心内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家属治疗满意率。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感染心内疾病治疗中使用头孢曲松钠联合清开灵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9年7月份至2020年12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0例急性感染心内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5例。头孢曲松钠治疗法用于对照组,头孢曲松钠联合清开灵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头孢曲松钠联合清开灵治疗方法用于急性感染心内疾病治疗中,对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安全较高,有助于优化患者的疾病指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头孢曲松钠 清开灵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药理作用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Q热心内的致病菌为贝纳特柯克斯体,其存在临床诊断困难且治疗疗程长的问题,目前血清学抗体滴度检测仍是Q热心内主要诊疗手段。本文报道1例应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协助确诊病例,但在如何精确治疗时间,评价治疗效果方面仍存在困惑,期待更多证据为这类患者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 标签: Q热 心内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 简介:摘要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是非感染葡萄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生物可降解缓释玻璃体植入剂临床应用前景广阔,生物制剂显示出独特疗效。目前应用的局部糖皮质激素包括氟西奈德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等。免疫抑制剂包括抗代谢药甲氨蝶呤、硫唑嘌呤、霉酚酸酯等;T细胞抑制剂环孢霉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等;烷化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等。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赛妥珠单抗等;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阿那白滞素、康纳单抗、托珠单抗等;选择B淋巴细胞抑制剂利妥昔单抗;选择T淋巴细胞抑制剂阿巴西普等。不同药物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不良反应,根据不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控制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89-98)

  • 标签: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激素植入剂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 简介:摘要经皮心内心肌活检是利用心肌活检钳经外周血管夹取心内心肌组织的技术,迄今在临床上应用已超过50年,并且相关技术不断更新。目前心内心肌活检及心肌病理学诊断已成为诊断心肌炎、心肌病的重要手段。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已进行了500余例心内心肌活检的操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们专门制定了心内心肌活检临床操作规范,主要包括其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标本处理及术后监测等,并提出了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由于心内心肌活检具有漏检可能,需要与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及心血管病理学等专业医师密切配合,以减少漏诊、误诊。建议全国心内科医师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此项检查,以提高我国心肌炎、心肌病精准诊断的能力。

  • 标签: 心肌炎 心肌疾病 心内膜心肌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右侧颈内静脉行右心室心内心肌活检的可行和安全。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描述研究。以2014年12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心内心肌活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初步临床诊断为疑诊心肌炎、心肌病、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等,研究排除了冠心病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纽约心脏协会(NHYA)心功能分级、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胸片、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所有患者均经右侧颈内静脉在X线透视、双体位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心肌活检。计算右心室心内心肌活检的成功率。观察患者心内心肌活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包括死亡、需要紧急心脏手术或高级生命支持、心包填塞需心包穿刺引流、永久房室传导阻滞需安装永久起搏器等;次要并发症包括不需要心包穿刺的心包积液、暂时(持续<24 h)或永久的右束支传导阻滞、一过莫氏Ⅱ型2∶1房室传导阻滞需要阿托品治疗或需安装临时起搏器、非持续≥10个QRS波的室心动过速、持续<12 h心房颤动(房颤)或需要转复的房颤;其他并发症包括心内心肌活检后新出现的三尖瓣腱索断裂或反流。另外,分别观察操作第1、2和3年的术者操作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共入选272例接受右心室心内心肌活检的患者,其中270例成功完成操作,成功率99.3%。入选患者的年龄(42.7±16.9)岁,其中男性164例(60.3%)。21例(7.7%)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0.7%)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属于主要并发症,均行心包穿刺引流后缓解;18例(6.6%)出现微量心包积液,1例(0.4%)三尖瓣前叶腱索断裂,均属于次要并发症。无患者出现死亡、需紧急心脏手术抢救或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等严重并发症。术者进行右心室心内心肌活检操作后的第1、2、3年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3%(13/140)、7.8%(7/90)和2.4%(1/42)。结论经右侧颈内静脉入路X线引导下行右心室心内心肌活检安全、可行,且随着操作者熟练程度的提高其并发症发生率有降低的趋势。

  • 标签: 心肌炎 心肌疾病 心内膜心肌活检
  • 简介:摘要非感染葡萄膜炎(non-infectious uveitis,NIU)治疗目的是控制炎症,减少并发症,保护视力。NIU玻璃体注射疗法可减少全身副作用和药物频繁使用的问题,已成为全身用药的有效替代方案,且玻璃体注射途径的靶向治疗可实现NIU患者个性化精准治疗。玻璃体注射糖皮质激素(Ozurdex、Retisert、Iluvien、Yutiq、曲安奈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抗肿瘤坏死因子-α(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甲氨蝶呤、环孢素A)等可有效治疗NIU的炎症、黄斑水肿及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相关并发症。但由于缺乏对照研究,很难比较这些药物,且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临床试验经验较少。(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 425-430)

  • 标签: 非感染性葡萄膜炎 玻璃体注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膜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膜炎64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ALK)31例(31只眼)作为观察组;穿透角膜移植术(PKP)33例(33只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手术后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2周、1个月及3个月视力(logMPR)及角膜植片透明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年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t=2.568,3.124;P=0.013,0.003);角膜透明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排斥率(6.5%,2/31)低于对照组(12.1%,4/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DALK术后中远期视力及角膜透明度均优于PKP术后。

  • 标签: 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术,穿透性 角膜炎,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