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初,“新政”、“改良运动层出不穷,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戏曲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也愈发为人重视。清廷、改良派与革命派几乎同时发力,从社会上层的政策制定到戏剧刊物的发行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改良者们发掘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全新的时代意义。他们力图逾越旧有藩篱,开创启迪民智的崭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参与过程中各怀目的,方法迥异,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反思。

  • 标签: 戏剧改良 清廷 改良派 革命派 博弈
  • 简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在各革命根据地领导了以现代话剧为主的红色戏剧运动。苏区红色戏剧运动受到了苏区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了红军将领的支持,周恩来、方志敏、彭湃、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罗瑞卿、邓发、陈赓、肖劲光、何长工、肖华、张爱萍、李卓然、梁必业,以及被称为"中共早期情报三杰"的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等众多红军将领都与革命戏剧结缘,积极参加红色戏剧的演出活动,亲自担任编导和演职人员,这在中外戏剧史上绝无仅有。

  • 标签: 戏剧运动 中央苏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革命根据地 现代话剧
  • 简介:中国现时期的戏剧仍属于近代性质,实现中国戏剧的现代性,是中国戏剧不可回避的道路。中国戏剧曾走过百余年的改良和变革的里程,在今天的审美环境中,戏剧理应摆脱非艺术因素的影响,回到自身,走向成熟,创造新的戏剧形态,发挥戏剧的审美功能,实现人们今天的审美理想。

  • 标签: 戏剧改良运动 戏剧的现代性 古典戏剧 近代戏剧
  • 简介:抗战爆发后,贵州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将戏剧作为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戏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文化大改造的戏剧运动,戏剧大众化、重视戏剧剧本、舞台实践改革等是贵州戏剧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表现.蓬勃发展的贵州戏剧运动及时融入到了战时大后方抗战文化中,为抗战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标签: 抗战 戏剧运动 贵州 抗战文化
  • 简介:<正>在民初之平津地区,《春柳》杂志据说是第一份戏剧专刊[1],且影响颇大。以往之研究对这份刊物的关注多限于若干史料,如对春柳社之回忆、梅兰芳第一次东渡演剧之纪实等。但《春柳》杂志与被认为是中国话剧史之起点的春柳社之间有何关联?在梅兰芳

  • 标签: 春柳社 戏曲研究 中国话剧史 立言画刊 齐如山 南开学校新剧团
  • 简介:发端并形成于晚清民初的戏剧改良思潮,是传统的中国戏剧为挣脱古典戏剧思想,变革古典戏剧形态而转向近代戏剧即建立近代戏剧观念或近代戏剧意识的标帜。这是一个激变的时代,同时也是布满了错综的矛盾和复杂斗争的时代。在中国戏剧的演变史上,境遇像晚清民初那般复杂的情况,并不是多见的,而因戏剧变迁所引起的广泛的社会影响,亦鲜有其例。

  • 标签: 戏剧改良 晚清民初 演变史 思潮 近代戏剧 中国戏剧
  • 简介:在抗日战争时期,苏北盐阜根据地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中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等临危受命,挽狂澜于既倒,于1941年1月25日在盐城重建军部,领导华中军民向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盐阜根据地的戏剧作为盐阜根据地新文化运动的一个

  • 标签: 戏剧运动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进攻 文化侵略 英勇顽强 文化运动
  • 简介:余上沅等人突破了早期话剧人们对西方话剧的肤浅认识较深入研究了西方话剧的历史、理论和舞台实践,纠正了,五四"旧戏批判时戏曲的偏激态度,概括了戏曲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合二者,取长补短确立了写意戏剧观.

  • 标签: "国剧运动" 戏剧观念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的后半期,在中国话剧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至今尚未被正式命名的运动,我称之为“艺术戏剧运动”。之所以要这样命名,一方面是考虑:这一运动当时的参与者们往往爱以“艺术的戏剧”相标榜、相期许;另一方面是从今天研究的角度看:如此名之,可以比较概括...

  • 标签: 戏剧艺术 欧阳予倩 熊佛西 南国社 中国话剧 话剧史
  • 简介:<正>“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反封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揭开了现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序幕。新文化运动作为本世纪一股巨大的思想潮流,冲击着传统的一切,呼唤着美好的未来,它一方面“破坏孔教、破坏礼法,破坏国粹,破坏旧伦理(忠孝节),破坏旧艺术(中国戏),破坏旧宗教(鬼神),破坏旧文学,破坏旧政治(特权人治)”,另一方面大力“介绍西洋的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中国

  • 标签: 传统戏曲 戏剧思想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中国现代戏剧 戏曲改良
  • 简介:吴梅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有影响力的戏曲研究者之一。他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著有《顾曲麈谈》等,在曲律研究方面更著有《南北词简谱》为后人研究曲律提供准绳。浦江清曾将其与王国维放在一起评价道:“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与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

  • 标签: 戏曲改良运动 吴梅 湖州 中国近现代 戏曲史研究 戏曲理论
  • 简介:文章以《洛地文集·戏剧卷·卷一》为蓝本,结合与"戏弄"相关文献的解读、若干教科书之相关观点的比照思考,初步辨析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类"戏弄"之源流:即自先秦戏弄之滥觞始,经汉戏弄之蕴而待出、北朝戏弄之明确形成、唐戏弄的成熟,至宋(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一戏剧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当即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另两类——"戏文"、"戏曲"——产生前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此不断梳理、探究出的日趋合理的戏剧运动自身逻辑,想必是戏剧音乐史建构的前提。

  • 标签: 戏剧音乐史 洛地 戏弄源流 中国古代音乐史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1-17
  • 简介: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 标签: 上海新舞台 时装新戏 布景 表演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伴有下肢运动性功能障碍治疗中经改良后强制性的运动疗法运用价值。 方法 : 把在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 脑卒中后伴有下肢运动性功能障碍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和Berg平衡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20.7±15.17),对照组评分提高(6.69±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5.7±4.5)分,对照组提高(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改良强制性运动 原发性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抗战时期福建戏曲改良运动,是全国抗日救亡戏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时期全国戏曲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福建抗日救亡戏剧活动的一大特色。抗战时期福建戏曲改良运动以闽剧、歌仔戏、莆仙戏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试从闽剧、歌仔戏、莆仙戏的改良入手,以民国报刊实时报导为脉络,结合历史背景,描述福建抗战时期地方戏曲改良运动的历史概貌,探索其历史分期,以及各时期、各剧种改良的社会背景、组织结构、政策措施、戏改概况。并对其影响及历史意义作客观的评价。

  • 标签: 抗日战争 戏曲改良 闽剧 歌仔戏 莆仙戏
  • 简介:人物表韦哉——男,60岁,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老教授。珏——艺术学院戏剧系大四女生,戏中戏《绿帽子》的编剧,《绿帽子》里海斯特·白兰夫人的扮演者。司马——艺术学院戏剧系大四男生,珏的追求者,《绿帽子》里牧师的扮演者。

  • 标签: 戏剧系 《绿帽子》 艺术学院 扮演者 人物表 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