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海新舞台是中国第一个新式舞台,潘月樵、夏月珊兄弟等在此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新戏,这些戏内容上宣传革命和自由思想,舞台布景上力求真实,演出上唱少白多。百年过去了,这股戏曲改良的思潮还一直影响着我们,新舞台的戏曲改良运动成败得失至今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 标签: 上海新舞台 时装新戏 布景 表演
  • 简介:吴梅是中国近现代之交最有影响力的戏曲研究者之一。他不仅在戏曲理论方面著有《顾曲麈谈》等,在曲律研究方面更著有《南北词简谱》为后人研究曲律提供准绳。浦江清曾将其与王国维放在一起评价道:“近世对于戏曲一门学问,最有研究者推王静安先生与吴先生两人,静安先生在历史考证方面开戏曲史研究之先路。

  • 标签: 戏曲改良运动 吴梅 湖州 中国近现代 戏曲史研究 戏曲理论
  • 简介:抗战时期福建戏曲改良运动,是全国抗日救亡戏剧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战时期全国戏曲改良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福建抗日救亡戏剧活动的一大特色。抗战时期福建戏曲改良运动以闽剧、歌仔戏、莆仙戏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试从闽剧、歌仔戏、莆仙戏的改良入手,以民国报刊实时报导为脉络,结合历史背景,描述福建抗战时期地方戏曲改良运动的历史概貌,探索其历史分期,以及各时期、各剧种改良的社会背景、组织结构、政策措施、戏改概况。并对其影响及历史意义作客观的评价。

  • 标签: 抗日战争 戏曲改良 闽剧 歌仔戏 莆仙戏
  • 简介:<正>民国戏曲学校与科班是民国戏曲人才培养的两类最重要的机构,戏曲学校是戏曲改良思潮催生出来的新事物,也符合新时代艺术教育的特点。在民国戏曲学校中,影响较大的有南通伶工学社、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上海戏剧学校、夏声戏剧学校、四维剧校等,其中又以1930年9月在北平成立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为最,后世对其办学成就评价也最高。中华戏曲专科学校规模大,开办时间长,一直到

  • 标签: 戏曲学校 夏声戏剧学校 南通伶工学社 上海戏剧学校 金仲荪 李玉茹
  • 简介:20世纪30年代戏曲改良思潮又一次形成,它是晚清、辛亥革命和五四前后戏曲改良的继续。然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这一思潮又呈现了新的特点,国内外戏剧界参与的广度、理论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比以往的改良都有所拓宽和深化。

  • 标签: 1930年代 戏曲 改良
  • 简介:20世纪初,“新政”、“改良运动层出不穷,作为有着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戏曲的教化功能与社会作用也愈发为人重视。清廷、改良派与革命派几乎同时发力,从社会上层的政策制定到戏剧刊物的发行等方方面面,社会各界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戏剧改良运动。在这一过程中,改良者们发掘出了中国传统戏曲全新的时代意义。他们力图逾越旧有藩篱,开创启迪民智的崭新局面。上述三方在参与过程中各怀目的,方法迥异,展开了一场精彩激烈的博弈,其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值得反思。

  • 标签: 戏剧改良 清廷 改良派 革命派 博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脑卒中后伴有下肢运动性功能障碍治疗中经改良后强制性的运动疗法运用价值。 方法 : 把在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3 月来本院接受临床治疗 脑卒中后伴有下肢运动性功能障碍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对于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9例原发性帕金森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并接受试验前、后两次康复讲座和咨询,治疗组进行8W的改良强制性运动训练。试验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上肢机能检查和Berg平衡量表评价。结果两组患者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20.7±15.17),对照组评分提高(6.69±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沪〈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评分提高(5.7±4.5)分,对照组提高(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对帕金森病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下肢平衡协调能力提高有较好的疗效。

  • 标签: 改良强制性运动 原发性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CIMT)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运用随机数表法将 36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评估表( FMA)、改良 Barthel 指数( MBI)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FMA、MBI 得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戏曲生态与戏曲批评密切相关。当今中国的戏曲批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官方主导的戏曲生态中的批评,这种批评事实上成为了戏曲创作、演出的附属品,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一类是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戏曲批评,人人均可参与,自由灵活且富生气。这两类戏曲批评折射出戏曲生态的现状,并促使戏曲生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 标签: 戏曲生态 戏曲批评 网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我们的研究若涉及戏曲与电视的关系时,会面临一个问题:该项研究的对象究竟是"戏曲电视"还是"电视戏曲",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据资料记载,"电视戏曲"一词大约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

  • 标签: 写意性 现场性 梅兰芳先生 中国京剧 故事内容 王传淞
  • 简介:中国电影与中国的戏曲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都是与戏曲分不开的。中国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军山》,这一天宣告了中国电影的诞生。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是1948年由费穆导演、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生死恨》。中国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拍摄、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彩色片是1954年拍摄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 标签: 戏曲电视剧 戏曲电影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电影 明星影片公司 彩色电影
  • 简介:开头简妙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锵锵锵——锵锵锵——”春风带来的不仅只有春的暖意,还有不远处那婉转的唱腔。循声回头,我呆滞在原地。

  • 标签: 小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简介: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一个是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另一个是印度的梵剧;第三个就是如今尚存的中国戏曲戏曲是我国古代文人和艺人共同创造的以歌舞表演故事的精美的艺术形式,至今还在国际的舞台上为国争光。

  • 标签: 中国 古代戏曲 戏曲表演 艺术风格 审美意识
  • 简介: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表演是"有声即歌,无动不舞",以歌舞为主要手段来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其中的舞蹈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 标签: 戏曲表演 戏曲舞蹈
  • 简介:摘要:20世纪80年代初,“戏曲化”开始成为戏曲新剧目创作的新取向,尤其在遭遇激进的反对意见后,更坚定了张庚等一代戏曲理论家的信念。“戏曲化”的理念主要是针对戏曲新剧目创作,尤其是现代戏创作中的“话剧加唱”现象提出的,但究竟什么是“戏曲化”,就像什么是“话剧加唱”一样,戏曲界并没有真正清晰和理性的认识。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戏曲化”和戏曲表演的韵律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标签: “戏曲化” 戏曲表演 韵律
  • 简介:由于媒体环境与艺术环境的改变,中国戏曲始终致力于与新媒体的融合,但一直困难重重,收效甚微。戏曲与电影的融合使观演关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之前的双向交流方式转变为了单线交流方式。戏曲电影交流方式的同化破坏了集体经验所带来的快感。加之电影的写实性与戏曲写意性的不可融合以及表达方式上的根本差别,都极大削减了传统戏曲所具有的艺术魅力,使戏曲电影无法达到传统戏曲表演模式的剧场效果。

  • 标签: 戏曲 电影 观演关系 集体经验 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