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指肌腱断裂吻合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预防肌腱粘连的护理要点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接诊治疗的98例行手指肌腱断裂吻合的患者,将98例患者通过随机序列表法平均分为4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训练护理干预)与49例实验组(实施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95.91%,参照组患者手指屈伸优良率为65.30%,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再次手术率、肌腱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指肌腱断裂吻合后应用早期主动功能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使用并推广。

  • 标签: 手指屈肌腱断裂吻合术 早期主动功能锻炼 肌腱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干预对手指肌腱断裂吻合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8月期间收治行手指肌腱断裂吻合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各30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行远程护理干预。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患者换药时间、疼痛减轻、功能训练以及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患者术后均有肌腱断裂、粘连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远程护理干预具有加速患者康复愈合效果、降低疼痛、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指屈肌腱断裂 远程护理干预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肌腱断裂的修复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手指肌腱断裂120例行手术治疗,中采用Kessler或Tsuge缝合法,使用可吸收医用膜、玻璃酸钠及奈氨匹林等材料及药物治疗,术后口服抗生素,早期辅以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采用TAM系统判定治疗效果。结果120例随访6个月~2年,结果优105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5.8%。结论选择合适的肌腱缝合方法,采用促进肌腱内愈合及防粘连的材料及药物,术后早期辅以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使手指肌腱断裂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屈肌腱断裂 外科手术 生物相容性材料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显微吻合的疗效。方法对56例(56眼)泪小管断裂采用显微镜下直接寻找断端,留置硬膜外麻醉管为支撑物,进行吻合。结果拔留置管后冲洗,所有病例泪道均通畅,无溢泪现象,随访6月~3年冲洗泪道通畅51眼,成功率92.85%。结论该手术方法创伤小术后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目的作者自2000年初至2004年7月进行手部肌腱吻合120例,随访120例,手部肌腱吻合后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腱吻合法均采用3-0或4-0聚丙烯单针缝线、改良的Bunnell、Kessler和肌腱编制缝合法,患者肌腱均为I期手术吻合,术后伤口I/乙愈合105例、II/乙15例,手部肌腱吻合后均采用程序化的康复训练,结果对手部肌腱吻合后的患者进行程序化的康复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本康复训练程序目前已逐渐形成我院的治疗常规,并逐步推广和普及.

  • 标签: 手部肌腱吻合术 被动活动 主动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部肌腱断裂患者采取不同修复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1月至2021年7月期间,选取82例于我院收治的手部肌腱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津下双套圈修复治疗,参照组采取改良Kessler缝合修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的麻醉方式。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6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治疗的患者,共82例,按照其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先入院的41例为参照组在施时通过浓度0.3%的罗哌卡因(25.0毫升)进行麻醉,后入院的41例为研究组例并在施时通过浓度0.2%的罗哌卡因(37.5毫升)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感觉神经阻滞有效率,研究组与参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运动神经阻滞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肘关节以下肌腱神经吻合治疗的患者采用浓度0.2%的罗哌卡因(37.5毫升)进行麻醉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提高对患者的麻醉阻滞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肘关节以下 肌腱神经吻合术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不同剂量 对比分析
  • 简介:泪小管断裂是眼睑挫裂伤中最常见的眼病,主要表现为溢泪。我院于1999年3月至今共收治8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均有明确眼外伤史,女31例,男56例,均为单眼,其中右上睑3例,左上睑1例,右下睑37例,左下睑46例,年龄11个月~57岁。1.2治疗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区皮肤,铺盖无菌巾。1%丁卡因表面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泪小管闭塞 硬膜外导管 手术显微镜 丁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失败原因,以发现中术后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泪小管吻合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近4年的68例泪小管断裂的病例,显微镜下寻找断端,硬膜外管做支撑物,吻合后分析预后。结果9例患者导管脱出再次插入;5例患者吻合口撕脱分离再次吻合;12例上睑固定线松脱再次缝合。讨论多种原因可导致泪小管吻合失败,中注意可能引起泪小管吻合失败的原因,可以减少手术后多个问题的出现。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显微镜 吻合 失败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2010年收治的100例泪小管断裂吻合治疗。结果术后临床效果满意,术后患者眼部无明显刺激症状,远期治愈率94%。结论泪小管断裂的修复愈早愈好,最好在一期缝合皮肤伤口时即吻合泪小管。

  • 标签: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泪小管断裂实施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6月共38例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找到鼻侧断端,吻合成功,随访2~24个月,平均(14.12±6.19)个月,其中33例愈合,泪道通畅;4例通而不畅;1例完全不通(患者在洗脸时将留置导管脱落带出,2d后就诊,插入失败)。结论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裂,该方法取材方便价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硬膜外导管做内支撑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两侧断端并放置内支撑物再吻合之。结果37例新鲜泪小管断裂患者,术后治愈33例,占89,19%,好转3例,无效1例。结论硬膜外导管是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较为经济实用的内支撑物。

  • 标签: 泪小管 硬膜外导管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手术技巧,提高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成功率。方法探查泪小管鼻侧断端,以1mm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管内支撑物,吻合泪小管断端。结果46例患者均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并行吻合。其中,治愈39例,好转6例,未愈1例。结论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几率较大,中缝合方法对预后影响较大。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管行泪小管断裂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9月-2012年2月39例泪小管断裂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8例,右眼33例,左眼6例,年龄为14-60岁,平均年龄31岁。受伤时间最短30分钟,最长为48小时。23例患者均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管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后局部全身应用抗生素,7-10天拆除缝合线,术后3月拔除硬膜外管并冲洗泪道。结果39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拔除硬膜外管,冲洗泪道通畅,随访3—9个月,无溢泪症状。结论在显微镜下应用硬膜外管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是实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泪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急症之一,及时手术吻合断裂的泪小管,恢复泪道通畅,可避免终身溢泪的痛苦;但基层眼科专业医师对该技术的应用较少,而外科或全科医师行内眦部及其附近的眼睑裂伤清创时往往容易忽视泪小管断裂的问题。另外某些患者没有意识到溢泪的痛苦,由于经济等原因拒绝吻合泪小管,创口愈合后无法忍受溢泪的痛苦,最终选择二期泪小管吻合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1年12月泪小管断裂行二期吻合的病例23例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手术吻合 专业医师 眼睑裂伤 全科医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创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后应用激励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创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取激励式的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了常规的护理措施。对两组病人的工作满意度和焦虑进行对比,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焦虑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护理干预 外伤性泪小管 断裂吻合术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