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小儿静脉输液拔针不同按压法的效果研究最佳按压法。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9月—2017年12月门诊输液的患者16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按压方法,比较两组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3~5min皮下淤血的发生情况及患儿拔针时的舒适度。结果实验组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拔针时的舒适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棉球按压法可以降低患儿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提高拔针时的舒适度,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小儿 静脉输液拔针 不同按压法 效果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献血者在献血后,工作人员对穿刺点按压方式改进所产生的效果差异性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样本在 2019年 6月份到 2019年 7月份进入到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 150名献血者,研究人员将这些献血者分成两组,分别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其中常规组献血者使用的是常规按压方式,实验组献血者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按压指导使用新的止血敷贴。结果:分别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满意度,瘀斑和血肿发生概率进行分析,发现使用新的按压方法的献血者这两项指标都优于常规组。结论:使用新的按压方式及敷贴,可以更好地降低献血者血肿以及瘀斑的发生概率,提升献血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血肿 静脉穿刺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平行按压法在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380例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指按压法,观察组采用三指平行并胶布加压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按压止血之后,对照组按压时间为6.58±1.22min,43例患者出现淤血,24例患者出现血肿;观察组按压时间为2.64±0.48min,15例患者出现淤血,2例患者出现血肿情况。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采用三指平行并胶布加压按压法止血效果显著,明显的缩短了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血肿情况的出现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拇指按压法 三指平行并胶布加压按压法 静脉输液拔针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采血后按压不同的部位及按压时间的长短出现不同的止血效果,探讨静脉采血后按压部位及时间的不同对止血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科 2019年 3-6月静脉采血的 304例患者,按单双日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152人 ),单日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扩充按压法,按压时间 5-10分钟;双日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法,按压时间 3-5分钟。结果 通过扩充按压部位及延长按压时间,观察组出血相关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静脉采血后扩充按压部位与延长按压时间能有效减少出血的发生率。

  • 标签: 静脉采血 按压 止血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按压方法用于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止血效果。方法: 2018年 1月 -2020年 3月本院接诊的静脉输液病患 40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原理均分 2组。研究组静脉输液拔针后用院内自制静脉输液 用按压止血装置进行止血,对照组实行拇指按压对比皮下淤血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针眼出血发生率 0.0%、皮下淤血发生率 0.0%、局部疼痛发生率 10.0%,比对照组 10.0%、 15.0%、 30.0%低, P< 0.05。研究组对止血效果的满意度 100.0%,比对照组 80.0%高, P< 0.05。结论:于静脉输液拔针之后,对患者施以院内自制静脉输液 用按压止血装置进行止血,能够有效减轻其疼痛感,减少针眼出血风险,降低皮下淤血发生几率,建议推广。

  • 标签: 按压方法 静脉输液 自制静脉输液 用按压止血装置 止血效果 拔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固定棉签拔针按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门诊输液的病人4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实验组应用输液贴固定棉签按压拔针法,对照组应用棉签拔针按压法。结果输液贴固定棉签按压法明显优于棉签按压法(p<0.01)其临床止血效果好,減少皮下出血和瘀血发生,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输液贴固定棉签用于输液后拔针按压方便,经济,实用,安全,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液贴 棉签 按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将接受静脉输液的200例患儿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棉枝按压止血法),主要观察两组小儿静脉输液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止血法的效果、疼痛的程度以及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1。结果采用输液瓶口贴按压止血法比采用传统棉枝按压法能明显减少拔针后皮肤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结论输液瓶口贴应用于门诊患儿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易固定可长时间保护穿刺针口有效避免介入治疗造成的细菌感染的发生,止血效果好、使用舒适,有利于院感的防控,保持医院环境的整洁。

  • 标签: 输液瓶口贴 静脉输液 拔针 按压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20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对照组按压1-3分钟,运用常规按压法;观察组按压>5分钟,为扩充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皮下瘀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按压1分钟时,皮下瘀血发生率为10%,按压3分钟时,瘀血发生率为5%,而观察组发生率仅为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为9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抽血后,皮下瘀血发生率受按压部位和按压时间影响,其中扩充按压法大大降低了皮下瘀血发生率,应大力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静脉抽血 按压部位 按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缓解剖宫产术后产妇对按压子宫疼痛加剧的方法,减轻产妇恐惧心理。方法剖宫产术后常规间隔3060′按压子宫一次,在按压子宫前510分钟按下镇痛泵手控加药按纽。结果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镇痛泵手控加药,能有效提高产妇的痛阈值,产妇心情放松,积极配合,保证了按压宫底,帮助子宫收缩的效果,便于观察产后出血,为促进子宫复旧提供可靠保障。

  • 标签: 剖宫产 按压疼痛 镇痛泵 手控加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三种不同胸外按压方式对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184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3组,1组采用美国产新型1007CC型心肺复苏器进行胸外按压,2组应用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3组用单人人工心脏按压方式进行胸外按压,对3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患者心肺复苏率最高、2组较高,与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1组心肺复苏时间较短,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和平均脉压恢复更高,与2组、3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各种原因的猝死、心梗等心搏骤停患者,实施有效的胸外按压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胸外按压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器 双人2分钟交替按压 单人人工心脏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穴位按压对甲状腺术后呕吐的防治效果观察。方法针对我科甲状腺病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穴位按压。结果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结论针对引起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采取穴位按压可有效防治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促进康复。

  • 标签: 穴位按压 甲状腺术后 呕吐 防治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阴道分娩时运用宮底按压助产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分娩的1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分别实施产科常规分娩、宮底按压助产法,对两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中实施宮底按压助产法更有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且可改善新生儿结局,故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宮底按压助产法 阴道分娩 助产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液后无痛无淤血拔针按压方法。方法选择120例输液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单日用常规法,双日用改良法,比较两组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及瘀斑形成情况。结果改良法较传统法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淤斑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慢后快拔针,拔后用胶布按压两个穿刺点,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减少瘀斑形成。

  • 标签: 输液拔针按压疼痛瘀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成人心脏介入术后人工按压穿刺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成人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实验组61例,实验组于手术前进行一系列护理干预,责任护士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按压穿刺点的方法,包括正确的按压点、所要掌握的压力大小和按压时间,并现场模拟练习考核过关;而对照组常规于术后由医生临时告知按压手法,分别对2组成人患者术后家属徒手按压穿刺点的方法掌握程度和按压效果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家属对穿刺点按压方法的掌握程度和按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成人患者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后穿刺点实行人工按压过程中,术前对患者及其家属采取一些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好地掌握按压穿刺点的方法,保证按压效果,从而减少穿刺点出血、局部血肿的形成和术侧肢体血液循环障碍。

  • 标签: 成人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穿刺点 按压方法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