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LC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及下床次数,提高下床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84例行LC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于术后4~6小时嘱患者下床自行排尿,对照组于术后前4小时及6小时后嘱患者下床自行排尿。结果;治疗组发生排尿功能障碍比对照组少,程度轻,下床自行排尿成功率高。

  • 标签: LC术 下床排尿 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自拟导尿方干预对痔瘘术后患者尿潴留恢复排尿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肛肠科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1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空白组2组。空白组常规肌肉注射新斯的明药液2mL。治疗组给予口服自拟导尿方,并将药渣局部热敷。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治疗组与空白组在排尿时间上比较,其疗效均明显优于空白组。结论通过中药治疗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可有效缩短排尿时间,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轻术后痛苦,利于病情恢复,提高了医疗质量。

  • 标签:
  • 简介:排尿困难(dyswria)系指排尿不畅,如排尿时尿液超过2秒不能开始排出,或射尿无力、尿流细小不均匀,甚至尿流中断及排尿后继续有尿液滴出等。尿液潴留于膀胱不能排出(尿潴留)或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尿失禁)不列入本节叙述的范围。

  • 标签: 排尿困难 排尿不畅 尿潴留 尿液 尿失禁 排出
  • 简介: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后不同拔尿管时间对病人下床排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妇科手术后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手术后留置尿管24h拔尿管,实验1组留置尿管48h拔尿管,实验2组留置72h拔尿管,比较3组拔尿管后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尿管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为46.0%,实验1组为8.0%,实验2组为5.0%;对照组与实验1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2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48h拔尿管比24h不适症状发生率低,而72h拔尿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影响膀胱的生理充盈和排空,易引起尿潴留及对尿道口刺激,建议妇科手术后48h拔尿管较合适。

  • 标签: 留置尿管 拔尿管 排尿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andembryotransfer,IVF-ET)后起床排尿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观察273个胚胎移植周期,根据胚胎移植术后起床排尿时间的不同分为两组,实验组(n=173例)为术后0.5h排尿,对照组(n=100例)为术后1h排尿,观察两组间年龄、不孕年限、获卵数、受精卵等一般情况及临床妊娠、胚胎种植率,术后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不孕症病因、年龄、不孕年限、接受IVF的次数、hCG日E2及P的水平、Gn的剂量、获卵数、受精率、ICSI率、优胚数及移植胚胎数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妊娠率50.289%(87/173),在对照组为43.000%(43/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胚胎移植术后起床排尿时间不影响临床妊娠率。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排尿时间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痔疮患者手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70例痔疮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比术后疼痛、首次排尿、排便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痔疮 手术 中医护理技术 疼痛
  • 简介:目的了解婴幼儿把尿训练开始时间排尿控制的影响。方法对7415例6~12岁儿童进行无记名回顾性调查,按把尿训练开始时间将其分为6组(每3个月龄差分一组,第一组:0~3月龄,以此类推,第六组:16~18月龄)。统计每组获得白天排尿控制月龄。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对各组及各组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把尿开始越早获得排尿控制的年龄越小(第1组和第6组控制月龄分别为:19.9±7.2,25.9±6.2)。其中,1、2、3组间(1~9个月龄开始把尿训练)白天获得排尿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6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出生后前9个月进行把尿训练,获得白天排尿控制的时间显著早于9个月后开始排尿训练。

  • 标签: 把尿训练 婴幼儿 排尿控制 开始时间 排尿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排尿时间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03月--2019年09月间,在腰麻下行肛肠类短小手术的患者,运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四组,B组:布比卡因15mg+脑脊液=3ml;BF1组:布比卡因15mg+芬太尼12.5μg+脑脊液=3ml;BF2组:布比卡因15mg+芬太尼25μg+脑脊液=3ml;BF3组:布比卡因15mg+芬太尼50μg+脑脊液=3ml。并对四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对比患者各平面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及术毕超声下膀胱残余尿量及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结果 B组的各平面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及术后第一次排尿时间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芬太尼 布比卡因 术后排尿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服务理论的舒适护理对痔疮术后首次排尿时间及SDS评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2022.1,2年内在我院进行痔疮术治疗的病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服务理论指导下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对比得知观察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首次排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痔疮术后病患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服务理论下的舒适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状态,缩短病患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护理效果良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排尿指导在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1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3个月和6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并评估,12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尿流率和B超残余尿量。每次随访根据症状评分和客观评价判定治疗效果。结果患儿12个月后随访,观察组中,治愈72例,占83.7%;改善9例,占10.5%;无改善5例,占5.8%。对照组中,治愈26例,占31.0%;改善36例,占42.9%;无改善22例,占26.2%。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尿日记、排尿指导和生物反馈治疗等综合排尿指导对功能性排尿异常患儿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功能性排尿异常 患儿 排尿指导 排尿日记 生物反馈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开创一套能够使患者交费少,医务人员操作简单的导尿法。方法选取我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外伤后多发胸腰椎、骨盆骨折术后,急性颅脑损伤,复合外伤合并前列腺肥大留置导尿置管困难患者600多例,出现的50多例尿潴留患者,采用直留置针18号在膀胱上进行穿刺留置导尿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出现尿潴留的50多例患者症状解除。结论我科采用直留置针18号在膀胱上进行穿刺留置导尿,此种方法操作简单,没有创伤,费用低,适合各类尿潴留患者,留置时间较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留置针 尿潴留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排尿功能训练对肛肠病手术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近2年收治的95例肛肠病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诱导排尿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术前排尿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VAS评分、膀胱功能及热休克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首次排尿时间、24h内排尿次数、首次排尿量和VAS评分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膀胱功能恢复优良率和热休克蛋白水平都更高,而尿潴留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排尿训练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避免肛肠手术导致的术后排尿障碍。

  • 标签: 排尿训练 肛肠病 排尿功能 影响
  • 简介:老年人排尿时为何会突然发生晕厥呢?这是因为.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加.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率减慢。若这时匆忙起床排尿.体位从平躺突然变成直立.会产生直立性低血压(也叫体位性低血压),大脑突然短时间内缺血,从而发生晕厥。

  • 标签: 晕厥 老年男性 老年人 血压 体位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