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对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预防接种风险水平以及各项风险的风险影响和概率应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划分并排序,确定了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各项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第一层预防接种风险疫苗接种实施风险为极严重风险(E级),疫苗和冷链管理风险、健康宣传和预检告知风险为危险度高风险(H级);第二层预防接种风险接种前的“三查七对”为极严重风险(E级),H级风险有人员责任心、专业素质、接种途径等,接种前“三查七对”所占权重风险最大。讨论在预防接种服务领域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这种新手段、新模式、新思想,可为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接种风险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儿童的沟通技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预防接种儿童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儿童均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接种前、接种时、接种后加强沟通,比较两组儿童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预防接种儿童家属进行相应的沟通有利于提高预防接种的护理质量,为儿童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预防接种 儿童 沟通 技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接种门诊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讲对免疫接种工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022年在门诊接种的56例儿童,将给予常规管理的28例儿童设定为参照组,给予预防接种知识宣讲的28例儿童设定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疫苗接种知识掌握情况比参照组好(P<0.05);研究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接种门诊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讲可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动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接种门诊 预防接种知识宣讲 免疫接种工作 影响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在基层接种门诊的应用效果,为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1年松陵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信息化建设、人力资源配置等资料。结果 松陵卫生院通过增设预防接种门诊,增加服务频次等提高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采取更新设施设备、启用江苏省预防接种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网络预约接种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推进接种门诊信息化建设,保障接种安全。加强预防接种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工作人员,优化接种队伍,强化培训和考核。结论 松陵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服务可及性、信息化建设及人员管理都有较大进步,基本满足群众需求。

  • 标签: 预防接种 可及性 人力资源
  • 作者: 王文海宋爱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青州市东夏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14)【中图分类号】R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13-02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于机体,使机体产生免疫反应,从而达到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是控制和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疫苗接种于机体后,实际上是一次轻度感染,但是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的疫苗及其附加物以及使用方法、或者少数人处于某种特定的病理生理状态和特有的遗传素质,此时,机体会产生一些局部或全身反应。正是由于接种反应的时有发生,给儿童身体造成一些的不适,致使家长对孩子预防接种依从性降低,同时对从事工作人员及单位带来是医患纠纷,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如何近控制和减少儿童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及常见接种反应发生如何正确处理,提出如下措施:1控制和减少儿童预防接种反应的措施1.1认真做好儿童健康体检对于首次到接种门诊给孩子(包括流动儿童)办理接种手续家长,如实向工作人员反应婴儿健康状况,认真填写儿童健康基本信息。要求婴儿家长或监护人对填写信息的真实性负责。由家长或监护人签字并留有经常使用的联系方式。儿科医师认真细致对儿童进行体检,若经儿科医师体检发出有心脏、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婴幼儿,应当告诉儿童家长依据现在儿童的身体状况给予暂时缓种或建议到上级医院复查与诊治。另外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婴幼儿不能给予脊灰减毒活疫苗。对于再次前来接种疫苗婴幼儿,儿童家长一定要告诉儿科医师,孩子近10天以来,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以及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现了是否出现高热、抽搐、荨麻疹等反应。由儿科医师根据上次接种出现的反应情况,由接种医生根据上次接种疫苗出现的情况,决定予以缓种或禁忌接种处理。另外,特别提醒注意的是儿童家长给孩子接种疫苗时,请尽量不要让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人员带孩子前来给孩子接种疫苗,避免儿童健康信息失真和预防接种信息不能向儿童家长正确完整表达。产生不必要的误解。1.2实施接种疫苗前告知制度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比如吸附百白破三联制剂容易出现发热、局部硬结。麻风疫苗容易出现发热或皮疹等。)再次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以降低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又能对医务人员起到保护作用。1.3疫苗、冷链系统的管理有专人负责疫苗和冷链系统的管理。疫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预防接种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剂接种于机体,让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实现对相关传染病的预防,是控制以及消除传染病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此方式其实质就是一种轻度的人为感染。但,由于抗原或半抗原的疫苗以及其附加物、使用方法,或者是极特殊身体情况等,会致使机体出现局部或全身反应。正因如此,会为儿童带来不适感受,甚至有部分儿童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接种依从性相对较低。而且,也容易发生医疗纠纷。本文对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减少接种反应以及常见接种反应处理措施综述,以期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社区 预防接种 接种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接种是目前针对某些传染病防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随着疫苗品种的增多,接种风险也在加大。通过对疫苗接种的安全干预,有效减少接种操作中的损害,保证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和安全性,用预防接种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

  • 标签: 计划免疫 安全接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沟通技巧在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探讨沟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指导针对性干预。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月在我院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纳入参照组(n=50)、实验组(n=50),其中参照组行常规沟通,实验组应用沟通技巧。结果:实验组局部硬结、疼痛、红肿等接种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投诉、护理纠纷等不良护理事件明显少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服务态度、接种环境、专业技能等因素影响预防接种沟通效果;有效的沟通技巧能够显著减少接种不良反应,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紧密护患关系。

  • 标签: 沟通技巧 儿童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门诊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方法 。方法:将本医 院 2018年 2 月 - 2019年 2 月期间门诊 预防接种的 儿童 52 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例数 26 , 实施安全预防接种护理 , 对照组:例数 26 , 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 儿童家属 护理满意度 及儿童接种配合度、成功率和不良反应 ( 呕吐、发热、红肿、腹泻 ) 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接种配合度、成功率 相比对照组优势显著,观察组 接种配合度、成功率 更好 (P< 0.05),观察组儿童家属 护理满意度指标 相比于对照组儿童家属 护理满意度指标 ,优势比较明显,观察组满意度更好 ( 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 ( 呕吐、发热、红肿、腹泻 ) 发生率 相比于对照组,优势比较明显,观察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 更 低 (P<0.05)。 结论:在儿童预防接种护理 中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 ,能够有效 提升儿童的接种配合度 ,提升接种成功率 ,提升 满意度, 值得推广 。

  • 标签: 门诊 预防接种 儿童 护理
  • 简介:坚持以人为本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与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从本职工作上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更深刻地理解预防接种是一项社会事业,它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和促进儿童健康。

  • 标签: 预防接种门诊 人文化服务 社区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的规范管理,确保免疫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从改善接种门诊布局、提高接种人员自身素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确保预防接种质量,及时整理接种资料,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等方面加强预防接种门诊管理。结果通过改善预防接种门诊硬件条件,加强软件管理,提高了工作质量,减少接种门诊纠纷的发生。结论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管理,既提高预防接种质量又减少接种纠纷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门诊 规范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接种门诊服务过程中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应对策。方法收集我市接种门诊在1年内的资料,对其中的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且制定出相应对策,保证到接种门诊工作质量的提升。结果在我市接种门诊中,服务质量基本能够符合相关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出现宣传不佳、接种技术不规范和医师交流不佳。结论针对我市接种门诊服务中存在的宣传不佳、接种技术不规范和医师交流不佳等问题,可采取加强宣传、丰富接种种类以及对接种医生进行交流培训等方法进行,从而改善服务质量。

  • 标签: 接种门诊 服务状况 问题 对策研究
  • 简介:摘要通过总结分析门诊儿童预防接种的护理体会。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社区门诊预防接种儿童98例,通过接种前后加强沟通技巧,给予儿童及家长心理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熟练给药技巧.给药过程中,后期观察护理等措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家长满意度达99%。预防接种是儿童预防疾病的主要途径,要加强门诊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护理质量,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争取为儿童提供更为人性化服务。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宋爱菊王文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青州市东夏中心卫生院山东青州262514)【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235-01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的长大,由母体传给的免疫抗体逐渐减少或消失。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防病能力,除了进行合理喂养、科学护理外,还应当适时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免疫。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也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措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家长缺少预防免疫接种信息,以及近年来疫苗事件,疫苗接种反应的影响。对儿童预防接种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降低了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增加相应传染病发生的危险。鉴于种种原因出现家长儿童预防接种依从性低的问题,提出如下措施:1加强对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信息沟通1.1儿童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宝宝出生以后,在妈妈体内获得的免疫力在宝宝6个月后逐渐消失。各种传染病如结核病、乙肝、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麻疹、流脑、乙脑、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等。这些传染病发生会给家长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甚至终生遗憾。避免传染病的危害,给儿童接种疫苗尤为重要。1.2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在接种疫苗方面,家长给宝宝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的规定,全面地接种各种疫苗。只有这样,宝宝才能得到的更多健康保护。所以既要接种一类疫苗,又要接种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根据疾病控制的需要,免费向公民提供的、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婴儿出生后,父母都会从出生医院获得一份《儿童预防接种证》,上面明确标出何时需要接种哪类疫苗。很多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接种一类疫苗就够了,二类疫苗接不接种无所谓,这种看法是不对的。一类疫苗与二类疫苗是相对的,在国家财政允许、并且疫苗可以足够供应的情况下,二类疫苗也将会变为一类疫苗,如预防麻疹、腮腺炎、风疹的麻腮风疫苗原来是二类疫苗,目前已改为一类疫苗;同时,二类疫苗又是对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许多二类疫苗针对的疾病发病很高,危害很大。父母只要能负担,应尽量给孩子接种更多的二类疫苗。多接种一种疫苗,孩子就多一份保护力。1.3如实向工作人员反应儿童健康状况在接种疫苗前,儿童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近几天有无发热、腹泻、咳嗽、惊厥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或者有心脏、肝脏、肾脏等疾病,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决定是否能接种疫苗;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种后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预防接种门诊安管管理工作中实施 PDCA模式管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 86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 43例)和研究组( 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接种安全管理;研究组实施 PDCA接种工作安全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接种操作时间、家长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不良事件发生仅 2例,少于对照组的 9例;接种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家长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达到 95.3%,高于对照组的 79.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预防接种门诊安管管理工作中实施 PDCA模式管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帮助家长更好掌握相关知识,缩短接受操作时间,使家长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预防接种 门诊 PDCA 管理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