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影响整倍体囊胚移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方法本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的冷冻整倍体囊胚移植周期共956个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移植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n=509)及未妊娠组(n=447),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筛选出对移植妊娠率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同时,进一步将妊娠组患者分为活产亚组和流产亚组,对比两亚组间的临床资料并利用logistic回归筛选对流产造成影响的显著性因素。结果妊娠组较未妊娠组,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增厚[9(8,10)mm比8(8,10)mm](P=0.006);质量良好的囊胚相对于质量较差的囊胚临床妊娠率(59.2%比46.3%)及活产率(50.2% 比37.7%)显著上升(P=0.001)。此外,活产亚组与流产亚组相比,囊胚发育时间为流产相关风险因素,OR值为0.536(95% CI=0.309~0.929)。结论在整倍体囊胚移植冷冻周期中,较厚的子宫内膜、发育较快以及级别较高的囊胚是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维持后期妊娠的过程中,发育较快的囊胚(第5日)活产率更高,流产率更低。

  • 标签: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整倍体囊胚 囊胚质量 囊胚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囊胚期活检的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对高龄女性妊娠结局及子代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采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行PGT-A(记为PGT-A组)或单纯ICSI(记为对照组)助孕、年龄≥35岁、单囊胚解冻移植的患者。同时根据年龄进一步分为35~37岁亚组和≥38岁亚组。主要结局为活产,次要结局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阳性、临床妊娠、妊娠丢失、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胎龄、早产、剖宫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小于胎龄儿及大于胎龄儿等。结果对于高龄患者,PGT-A组的活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8.0%(89/234)比26.8%(237/885),OR(95% CI)=1.49(1.13~1.97),P=0.047],其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19/108)比29.0%(116/443),OR(95% CI)=0.45(0.24~0.85),P=0.013]。≥38岁亚组患者PGT-A组的活产率[OR(95% CI)=3.01(1.67~5.44),P<0.001]、hCG阳性率[OR(95% CI)=2.08(1.25~3.47),P=0.005]、临床妊娠率[OR(95% CI)=2.39(1.40~4.07),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GT-A组的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R(95% CI)=0.34(0.13~0.85),P=0.022];而35~37岁亚组患者,其妊娠结局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女性的产科并发症及其新生儿结局发生情况在PGT-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年龄进行的亚组分析也得出了一致结论。结论基于囊胚期活检的PGT-A可显著提高≥38岁患者在单囊胚解冻移植周期中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并显著降低流产率,但并未显示PGT-A对35~37岁患者的妊娠结局有改善效果。此外,PGT-A的使用并不会增加高龄女性产科并发症及其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 囊胚期活检 高龄 妊娠结局 子代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冻融周期中单囊胚与双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疗中心行冻融囊胚移植的3 675个周期。根据移植囊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组:(1)单囊胚组:包含单优组(移植1个优质囊胚)和单非优组(移植1个非优质囊胚);(2)双囊胚组:包括双优组(移植2个优质囊胚)、单优单非优组(移植1个优质囊胚+1个非优质囊胚)和双非优组(移植2个非优质囊胚)。进一步按患者年龄分层:<35岁、35~40岁和>40岁。比较单囊胚与双囊胚移植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流产率的差异。结果(1)单囊胚组患者年龄大于双囊胚组[分别为(33.2±4.7)和(31.5±4.3)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厚度、人工周期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双囊胚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和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单囊胚组(P<0.05),而流产率则显著低于单囊胚组(P<0.01)。(2)在<35岁患者中,双囊胚组多胎妊娠率和早产率显著高于单优组(P<0.01),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单非优组(P<0.01)。(3)在35~40岁患者中,双优组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高于单优组(P<0.01);而单优单非优组和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单优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胎妊娠率和早产率却显著增加(P<0.01)。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单非优组(P<0.01)。(4)在>40岁患者中,与单优组比较,双优组并未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P>0.05),单优单非优组的着床率和双非优组的临床妊娠率均显著下降(P<0.05)。双非优组与单非优组的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论患者年龄如何,若存在优质囊胚,应优先选择单优质囊胚移植;若无优质囊胚,也应考虑单囊胚移植,以期降低多胎妊娠风险,提高累积活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体外受精 胚泡 低温保存
  • 作者: 何法霖 王治国 刘俊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国家妇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100730
  • 简介:摘要本文就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在非整倍体产前筛查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简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及研究方法、产前筛查现状,详细介绍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整合产前筛查指标、提高筛查性能、优化筛查策略方面的研究,说明人工智能在融合各类筛查数据提高疾病预测能力、实现数据增值、降低社会医疗费用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但也需要科学、理性、全面地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否则人工智能在产前筛查领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标签: 人工智能 非整倍性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染色体结构异常患者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后形成的囊胚发生嵌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进行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chromosomal structural rearrangement,PGT-SR)周期94个和ICSI周期551个,采用SPSS21.0软件分析女方年龄、获卵数、平均每个卵子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量(Gn/卵)、囊胚分级,以及不同性别染色体携带者与胚胎染色体嵌合的关系。结果PGT-SR周期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嵌合体胚胎与年龄和精子浓度有关(P=0.01,P=0.04),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41,95% CI=1.34~8.66,P=0.01)、精子浓度(OR=0.41,95% CI=0.17~0.96,P=0.04)和不同性别的染色体易位携带(OR=2.21,95% CI=1.04~4.70,P=0.04)是胚胎嵌合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PGT-SR患者体外形成的囊胚发生嵌合现象可能与女方年龄、精子浓度和相互易位患者性别有关,为选择性移植嵌合胚胎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嵌合胚胎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高龄 二代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A)是否可以改善滋养细胞轻度受损的小鼠胚胎的着床。方法①将30只ICR小鼠腹腔注射CsA 5 mg/kg,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注射后1 h、3 h、4 h、6 h、8 h、10 h、13 h、14 h、16 h、20 h鼠体内CsA血药浓度变化情况;②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腹腔注射CsA 5 mg/kg,对照组相同体质量下注射同等剂量橄榄油,根据Gardner评分结合实验需要将移植胚胎分为A、B、C三类,分类后胚胎分别移植至两组小鼠子宫,于交配后(days postcoitum,dpc)5.5 d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胚胎着床率及着床部位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小鼠体内CsA血药浓度在给药后6~10 h达到高峰;②B类胚胎在实验组小鼠中着床率[73.9%(34/46)]高于对照组[50.0%(23/46),P=0.018];③两组小鼠着床部位LIF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A给药剂量为5 mg/kg时,CsA可以改善滋养细胞形态上存在轻度受损的小鼠胚胎的着床;CsA可能成为提高IVF成功率的潜在药物。

  • 标签: 环孢素A 胚胎着床 滋养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保存人类囊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医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囊胚患者共12个周期的结局。结果:玻璃化冷冻解冻共21枚胚胎,存活21枚(存活率100%),共解冻12个周期,均有胚胎移植,获得临床妊娠5例(妊娠率41.67%),着床率23.81%(5/21)。结论:玻璃化冷冻法是保存人类囊胚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囊胚 玻璃化 冷冻保存 人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女性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数目的选择策略,为降低双胎率、提高围产期临床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年龄>40岁、接受冻融囊胚移植的377个移植周期患者,根据囊胚移植数目分为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双胎率及单胎分娩率。结果⑴两组取卵年龄、移植年龄、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Gn启动剂量、Gn天数、Gn用量、优质胚胎数、D3可利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囊胚组早产率(31.71%)明显高于单囊胚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⑷双囊胚组临床妊娠率、双胎妊娠率高于单囊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双囊胚组单胎分娩率(75.61%)低于单囊胚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40岁女性囊胚冻融移植,可选择单囊胚移植,保证活产率相当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双胎率、提高单胎分娩率等围产期结局。

  • 标签: 妊娠,双胎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活产率 冻融囊胚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0岁女性冻融周期囊胚移植数目的选择策略,为降低双胎率、提高围产期临床结局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年龄>40岁、接受冻融囊胚移植的377个移植周期患者,根据囊胚移植数目分为单囊胚和双囊胚移植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早产率、双胎率及单胎分娩率。结果⑴两组取卵年龄、移植年龄、BMI、基础窦卵泡数(AFC)、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Gn启动剂量、Gn天数、Gn用量、优质胚胎数、D3可利用胚胎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种植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⑶双囊胚组早产率(31.71%)明显高于单囊胚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3);⑷双囊胚组临床妊娠率、双胎妊娠率高于单囊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⑸双囊胚组单胎分娩率(75.61%)低于单囊胚组(9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40岁女性囊胚冻融移植,可选择单囊胚移植,保证活产率相当的情况下明显降低双胎率、提高单胎分娩率等围产期结局。

  • 标签: 妊娠,双胎 选择性单胚胎移植 活产率 冻融囊胚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中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周期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受精方式、囊胚形态学评分等参数对临床结局的影响,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因素。结果第5日(D5)囊胚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均显著高于第6日(D6)囊胚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及早期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同等级别评分的D5/D6囊胚的临床结局,得到上述类似结果。体外受精(IVF)及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周期来源的囊胚,其临床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扩张状态的D5囊胚,4期、5期较3期、6期囊胚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高,早期流产率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取移植4期D5囊胚的患者进行比较,不同组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分别随内细胞团(ICM)、滋养层细胞(TE)评分的下降而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呈负相关,囊胚扩张状态与临床妊娠率呈正相关,囊胚ICM及TE评级与活产率呈负相关。结论患者的年龄、囊胚体外发育时间、囊胚质量是冻融单囊胚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 单囊胚移植 囊胚形态学评分 临床妊娠率 活产率
  • 简介:摘要现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新目标是选择和移植1枚最具发育潜能的胚胎,从而获得健康的单胎妊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单胚胎移植并且达到最大化的单胎活产率。由于冻融囊胚移植较新鲜囊胚移植活产率高,且胚胎和子宫内膜之间的同步性更好,因此选择最优的冷冻单囊胚进行移植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冻融单囊胚移植的潜在益处、单囊胚选择的非侵入性策略及不同发育速度囊胚的取舍。

  • 标签: 单囊胚移植 冻融囊胚 囊胚形态 无创染色体筛查 胚胎选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冻融囊胚移植、冻融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8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的胚胎类型分为三组A组冻融囊胚移植组;B组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移植组;C组(对照组)冻融卵裂期胚胎移植组。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及新鲜周期与冻融周期(B组)的囊胚形成率和取消率。结果A、B组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53.7%、38.7%;55.5%、39.2%)均显著高于C组(39.6%、26.4%);三组间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多胎妊娠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优质胚胎组和冻融周期组的囊胚形成率(48.4%、45.9%)显著高于新鲜周期非优质胚胎组(26.7%,P<0.05)。结论冻融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移植可获得与冻融囊胚移植相当的临床结局;冻融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培养能获得较高的囊胚形成率。

  • 标签: 囊胚移植 冻融胚胎 复苏 临床妊娠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人卵裂期胚胎和囊胚玻璃化冷冻解冻后复苏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434个卵裂期胚胎(卵裂组)和102个囊胚解冻周期(囊胚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复苏率及妊娠结局。结果囊胚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63.73%(65/102)和45.79%(87/190),卵裂组分别为42.82%(185/432)和24.17%(241/99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囊胚组患者的复苏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分别为98.45%(190/193)、12.31%(8/65)和0(0/65),卵裂组分别为97.55%(997/1022)、13.51%(25/185)和2.16%(4/18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卵裂组中,卵裂球完全存活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分别为44.62%(170/381)和25.57%(224/876),非完全存活者分别为29.41%(15/51)和14.05%(17/12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囊胚解冻移植的妊娠结局优于卵裂期胚胎,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胚胎的完整性影响胚胎种植。

  • 标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卵裂期胚胎 囊胚 玻璃化冷冻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PGT)周期中,卵裂期(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活检时间、囊胚扩张程度、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评分及囊胚滋养层(trophectoderm,TE)评分对其整倍体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255个行PGT助孕周期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囊胚相关形态学参数与整倍体状态的相关性。结果①977枚囊胚进行活检,共937枚囊胚成功获得染色体结果(95.9%),其中整倍体396枚(42.3%),非整倍体541枚(57.7%)。②在夫妻双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633枚囊胚整倍体率与女方年龄未呈现明显相关趋势,无染色体异常的周期中304枚囊胚整倍体率随着女方年龄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0 1)。③校正女方年龄及不同周期的影响后,第6日、第7日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第5日活检囊胚(OR=0.7, 95% CI=0.5~0.9, P=0.009 1;OR=0.4, 95% CI=0.1~0.6, P=0.001 2);ICM级别为B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OR=0.4, 95% CI=0.3~0.7, P=0.000 1);TE级别为C的活检囊胚整倍体率显著低于级别为A的囊胚(OR=0.4, 95% CI=0.2~0.7, P=0.000 4)。但囊胚扩张程度及已经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对囊胚整倍体率无显著影响。结论形成囊胚后第3日胚胎质量、囊胚扩张程度与囊胚整倍体状态无关,活检时间、ICM级别及TE级别与整倍体状态显著相关。

  • 标签: 囊胚 整倍体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活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对单囊胚移植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对83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分析其临床结局。结果经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830例患者中接受囊胚培养590例(71.08%),其中565例行单囊胚移植(95.76%),25例因未形成优质囊胚而移植2枚;590例患者共移植615枚胚胎,种植299枚(48.12%),297例获妊娠(50.34%),9例多胎妊娠(3.03%)。结论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在患者对单囊胚移植的选择和临床结局方面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健康宣教 心理干预 单囊胚移植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形态学低评分胚胎体外囊胚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广济医院行常规体外受精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治疗周期中正常受精的D3低形态学评分胚胎并将其移入囊胚培养液中进行培养,直至囊胚形成同时给予分级,随后分析囊胚形成与年龄、卵裂球数量、碎片率、受精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卵裂球数≥6个组的囊胚形成、可移植囊胚形成、优质囊胚形成情况均显著优于卵裂球数〈6个组;碎片率〈25%组囊胚形成、可移植囊胚形成、优质囊胚形成情况均显著优于碎片率≥25%组。结论形态学低评分胚胎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潜能,胚胎碎片率以及卵裂球数会影响其囊胚形成、可移植囊胚、优质囊胚形成。

  • 标签: 形态学低评分 胚胎 囊胚形成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VF/ICSI-ET治疗周期中第三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可利用胚胎继续体外培养的囊胚形成情况及意义。方法将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可利用胚胎通过序贯培养至囊胚阶段,将可利用囊胚进行冷冻,在未妊娠患者下一周期将其解冻移植,比较同时期通过冷冻解冻D3移植后的胚胎的植入率、妊娠率、多胎率和流产率。结果402例不孕症患者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胚胎2807枚形成囊胚2001枚,可利用囊胚1074枚,将可利用囊胚冷冻;其中43例未妊娠患者的65枚囊胚在下一周期解冻后移植,其植入率47.0%极显著高于878例患者的1814枚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移植的植入率21.3%;而妊振率65.1%显著高于解冻后卵裂期胚胎的妊振率37.9%;多胎率和流产率无性显著差异。结论囊胚体外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剩余胚胎提高可利用胚胎数和临床妊娠率。

  • 标签: 剩余胚胎 胚胎培养 囊胚 序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