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大多数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因为早产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多种合并症,因此,大多数早产儿需要在医院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当早产儿能自己吮奶,并保证每日吸入量;在室内温度21℃~24℃下能保持正常体温;体重每日增加10~30克,并达到2300克以上;无并发症;不需吸氧,无贫血及其他营养缺乏等疾病症状,即可出院。但孩子出院后身体仍然很弱,做父母的要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谨慎小心地加以护理。

  • 标签: 呵护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产相关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妇产科所发生的早产病例137例的临床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选择同期足月分娩的正常病例1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相关性系数排行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年龄(小于20或大于35岁)、妊高症、胎盘因素、生殖道感染、子宫发育不良、应急状态、产检次数偏少等。结论临床上如何准确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有效进行早期预测及妊娠期的重点监护、干预成为了有效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干预措施。对于临床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人群,孕期应进行有规律高频次的定期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尽量延长孕周以便争取时间使促胎儿成熟的药物作用,并尽量选择剖宫产,提高早产儿存活率。

  • 标签: 早产儿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住院分娩的224例早产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主要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本组224例主要发生因素自发性早产191例(85%),其中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106例;其它自发性早产(包括双胎妊娠、精神心理因素、以及外力造成外力、性生活过频等造成的早产)33例。医学指征干预的早产(包括子痫前期、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产前出血),85例(38%)。三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早产的最主要发病因素是自发性早产(PPROM)和双胎、精神心理因素、外力因素等,其次是病理因素所致的具有医学指征干预的早产。进行孕期保健时,应注意早期预测及妊娠期的重点监护、干预,这是降低早产发生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早产 足月前胎膜早破(PPROM) 自发性早产(SPB) 医学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发生的原因及早产儿并发症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及早产儿结局。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0年6月间住院分娩的孕28周~36+6周早产产妇304例及其早产儿3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产发生的原因,对不同孕周及出生体重早产儿的并发症及近期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早产发生率18.3%,胎膜早破和子痫前期为早产的常见原因。治疗性早产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发生率高于自然早产组,新生儿感染及高胆红素血症低于自然早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儿的并发症如窒息、RDS、吸入性肺炎、HIE发生率逐渐减少,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和出生体重的增加,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及死亡率下降,存活率增高,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尽可能的延长孕周及出生体重,将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从而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 标签: 早产儿 早产原因 预后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产儿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处理进行护理。结论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维持体温稳定、合理喂养、预防感染、.维持有效呼吸、密切观察病情,加强早产儿临床护理,减少其死亡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产对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的影响,了解早产儿FVEP的变化规律,更好的用FVEP来解释早产儿的视力及视路传导情况。方法应用视觉诱发电位仪对33例早产儿和24例健康足月儿自然安静状态下进行FVEP检测,并且选取20例早产儿分别在自然状态下和镇静催眠状态下(用10%水合氯醛灌肠)进行FVEP检测,观察P2波的潜伏期及振幅。结果早产儿FVEP的P2波潜伏期为(152.56±17.41)ms,足月儿为(160.70±25.10)ms,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儿自然安静状态下P2波潜伏期为(160.70±25.10)ms,睡眠状态下为(155.73±15.65)ms,两种状态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FVEP结果可按其矫正胎龄采用足月儿FVEP正常参考值来判断。早产儿可在镇静催眠状态下进行FVEP检查。

  • 标签: 早产儿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P2波的潜伏期及振幅
  • 简介:摘要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其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意味着他们一出生就应该得到特有的关爱和照顾,本文从早产儿的发病原因、特点、主要护理措施、家庭护理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护理,了解早产儿的基本情况,实施相应护理措施,并正确指导家庭护理。

  • 标签: 早产儿 家庭 护理
  • 简介:摘要根据早产低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未发育成熟,不适应外界环境和抵抗力差等特点,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前提下,作者采取严密病情观察,维持有效呼吸,维持体温稳定,科学喂养,预防感染等,提高了护理效果,使早产低体重儿的治愈率达到96%以上。

  • 标签: 早产 低体重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孕产妇的产前临床干预措施。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收治的120例早产孕产妇为实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临床干预措施,而对照组患者仅采取常规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9%,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94%,且实验组患者的妊娠合并心脏病、肝内胆汁瘀积症、双胎妊娠、臀位、胎膜早破、胎儿窘迫、产前出血及高血压等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科学合理的产前临床干预和定期的产前检查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情况,降低新生儿的临床死亡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 标签: 早产孕产妇 产前干预 终止妊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能够影响早产的各种原因及其护理方法。方法针对我院90例早产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早产的主要原因有前置胎盘、双胎、妊娠合并高血压、胎膜早破、感染等。结论针对各类早产人群和早产高危患者,实施早期预防措施、积极采取治疗、加强高危患者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控制早产患者的死亡率和发生率。

  • 标签: 分娩 早产/病因学 分娩 早产/护理
  • 简介:摘要早产儿是指胎龄28-37周的活产婴儿,我国早产儿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为5%~10%,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且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因此,降低其早产儿的死亡率和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工作尤为重要。所以加强护理的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细心、耐心、精心的护理,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现将早产儿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 责任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儿母亲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产后第一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支持。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比较两组产后1d、产后3周、产后6周状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后3周状态焦虑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262);干预组产后6周状态焦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213,P=O.002)。结论信息干预可有效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6周焦虑。

  • 标签: 信息干预 早产儿 母婴分离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