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暴力风险评估表在精神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抽取2017年1月—11月在我院收治住院150位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进行“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风险评估表”评估,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机制。结果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住院患者由于精神症状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风险。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机制后,存在暴力风险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暴力风险。结论对精神科存在暴力风险住院患者经过风险评估且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暴力风险的发生有明显预防效果。

  • 标签: 精神科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风险评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人格特质与暴力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和青少年攻击性问卷对中学生施测,对人格和攻击性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被试人格问卷得分与常模存在显著差异。②人格与攻击性总分及各因子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③回归分析表明,人格对攻击性的回归效应达到显著,是预测攻击性的良好指标。结论中学生人格特质与暴力性相关显著,能有效预测个体的暴力性。

  • 标签: 暴力攻击性 人格特质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暴力护理风险评估对精神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精神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暴力风险评估,对高暴力风险患者进行重点看护。对比两组中、重度暴力行为实际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重度暴力行为实际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暴力护理风险评估的实施,可降低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风险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和医院医务人员的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病 暴力攻击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病患者接受暴力护理风险评估的效果。方法 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接治的精神病患者资料抽取82份进行分析,随机均分2组各41例,参照组为常规护理患者,研究组为添加暴力风险评估患者,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患者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研究组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更低,对比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 精神病患者接受暴力护理风险评估,有助于帮助其更好的改善精神状态,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减少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有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神病 暴力攻击护理风险评估 暴力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因素及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3例出现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分析导致其暴力行为出现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本组研究病例中,39例年龄在46岁以下,占比高达73.58%。其中初、高中学历患者最多,共计34例,占比64.15%。患者均存在妄想、幻视及幻听等情况。 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行为是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的,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稳定,制定相应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疾病 暴力攻击行为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精神科护士遭受暴力的现状,分析暴力风险评估的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WVS)、暴力认知调查表、暴力风险管理知识与需求调查表对京津冀3所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天津安定医院、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53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较为频繁地遭受暴力,工作场所暴力频率总分(6.21 ± 2.94)分,不同科室(χ2值为32.149,P<0.05)、是否参加过精神科护士培训(χ2值为11.588,P<0.05)和是否轮班(χ2值为21.017,P<0.05)的护士遭受暴力的频度不同。护士认为患者病情变化(68.6%,370/539),症状支配(65.9%,355/539),风险评估意识差(57.9%,312/539);与患者沟通不到位(56.8%,306/539)是暴力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加强暴力防控培训、使用规范评估工具,构建并完善暴力防控体系来减少暴力的发生,以保障护士执业安全,维持身心健康。

  • 标签: 精神科 暴力攻击 风险评估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因素和护理效果。方法  双盲法随机抽取并均分38例出现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21年3月-2022年3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且分析诱发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性别、婚否对发作暴力行为没有太大的影响,而职业、性格、易激惹、是否主动入院、治疗前患者家庭或个人是否出现重大事件、有攻击行为史等因素是危险因素。结论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诱发因素,采取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能显著预防暴力行为的出现,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优质护理 BPRS评分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方法:纳入96例患者,依据暴力行为发生是否分为暴力行为组(n=41)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组(n=50),。回顾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暴力行为相关因素。结果:发生暴力行为组无业、年龄(18~40)、易激怒、不自愿住院、攻击、重视大事件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采取措施。结论:无业、易激怒、不自愿住院、重大事件等为该疾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SZ)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SZ患者为研究,伴暴力行为,入组样本80,入组时间2021年8月~2023年8月,研究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两组均评估暴力行为相关因素,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常规组)、预见性护理(预见性组)。对比效果。结果:暴力行为相关因素比较,两组相关因素各项评分无差异(P>0.05),主要包括精神症状支配所致、不合作拒绝治疗与护理所致、不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或不遵守规章制度所致、医护人员沟通不足所致等;与常规组对比,护理前MOAS评分(言语攻击、自身攻击、体力攻、对财产的攻击)预见性组与之无差异(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预见性组暴力行为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相比常规组,预见性组家属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SZ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较多,为此需重视其因素的预见性护理,通过做好预防干预,尽量减少或避免暴力行为发生,才能进一步改善预后,促进家属更满意。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预见性护理 MOS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2月-2023年1月,入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以其是否出现暴力行为将其分为两组,包括40例攻击组与30例未攻击组,收集其临床资料信息,对其进行症状评分,分析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已婚占比与未攻击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无职业、内向性格、易激惹、非自愿入院、治疗前患者家庭或个人存在重大事件、曾有过攻击行为占比高于未攻击组患者,(p<0.05);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43.05±7.68)分高于未攻击组患者(38.01±7.20)分,(T<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教学,临床医护人员需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提供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控制患者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于发生暴力行为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情绪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于本院随机抽取了62例2019年1月-2020年1月接诊的暴力行为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按照电脑排序均分为2组,各31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参照组,给予情绪管理护理的为研究组,将不同方案下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于护理前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无差异(P>0.05),护理后其发生均减少,且研究组均数更低,组间及同组均可见明显差异(P<0.05)。于护理有效性上研究组方案更高,数据于组间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 结论 于发生暴力行为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情绪管理,能够较好的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证良好的护理效果,有应用价值。

  • 标签: 暴力攻击行为 精神障碍 情绪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效果分析。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08月我科接诊的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患者3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联合组在奥氮平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对比两组PANSS评分与MOAS加权总分。结果:治疗后1W、2W、4W,联合组的PANSS评分与MOAS加权总分均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对照组评分;PANSS量表中攻击因子分指标,联合组亦明显呢较对照组下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应用奥氮平与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能够快速减少患者攻击性行为,改善患者精神分裂相关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疗效较好。

  • 标签: 奥氮平 丙戊酸钠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采用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具有暴力行为的患者46例,使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具有良好治疗治疗效果,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暴力攻击行为 奥氮平 丙戊酸钠
  • 简介: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电船部门(GerleralDyrlarnicsElectricBoat)建造的最新式核动力攻潜艇“弗吉尼亚”号(USSVirginia,SSN774)号日前正式移交美国海军,未来将以康涅狄格州格罗顿新伦敦潜艇基地作为母港。

  • 标签: 潜艇 核动力 美国海军 水下 服役 建造
  • 简介:为探求临近空间无动力攻器运动参数的解析模型,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以攻击器发射参数为设计变量,从设计空间中选择一些特定的设计点,构造了临近空间攻击器速度、射程以及飞行时间的响应面模型。通过仿真算例,对各响应面模型分别进行显著性检验,证明了所建立的响应面都具有较高的近似精度。

  • 标签: 临近空间 无动力攻击器 运动参数 均匀设计 响应面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精神病患者暴力攻击行为对家庭、社会及医护人员危害的心理动态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住院期间,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诊断标准,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修订版(MOAS)评分4分以上。共入组40例有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受精神症状(幻觉妄想)支配30例,其他原因10例。结论精神病患者的暴力行为十分常见,具有突然性、冲动性、残忍性,多以家属和熟人以及精神科医务人员为攻击对象,精神科工作人员应分析病人对家庭及社会危害的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分析患者产生暴力前行为的表现,并进行相应的管理干预,降低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暴力行为
  • 简介:暴力视频游戏会对游戏者的攻击性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如启动攻击性认知、引发敌意期望偏向、诱发攻击行为、使游戏者的同情度降低、对暴力产生“生理脱敏”以及攻击性人格的形成.产生以上消极影响的心理机制是:游戏者模仿了游戏中的攻击行为、游戏者对游戏中的暴力角色产生认同感、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不断重复攻击行为、游戏者和视频游戏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游戏中的暴力行为缺乏惩罚后果等原因.

  • 标签: 暴力视频游戏 游戏者 攻击性 心理机制
  • 简介:"十一五"重庆高速公路建设实现重大跨越,成为全市有史以来高速公路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通车里程最长的时期。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强有力的用地保障。"十二五"期间,重庆将再建成1000公里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面临时间要求紧、畏难情绪大"两个压力"。要确保新千公里建设顺利推进,征地拆迁强化用地保障是关键。

  • 标签: 征地拆迁 高速公路建设 合力 建设规模 通车里程 畏难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