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75年Hijikata首创经皮髓核摘除获得成功.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此类手术,并进一步完善手术器械。Kambin等相继采用经皮髓核摘除手术,手术并发症大为减少.手术优良率达87%。我院於1993年1月至8月采用Dyonics关节镜设备.实施经皮腰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13例。12例成功。简要介绍如下。

  • 标签: 经皮 髓核摘除 椎间盘摘除术 手术器械 首创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摘除中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所收治的53例椎间盘摘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行常规配合;优质组行优质配合和护理。评价(1)术前术后疼痛评分;(2)并发症率。结果(1)优质组手术后疼痛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优质组并发症率显著比常规组低,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间盘摘除给予优质中配合和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感,值得推广。

  • 标签: 椎间盘摘除术 术中配合 护理措施
  • 简介:椎间盘摘除是脊柱外科常见手术,常用的式有全椎板减压和半椎板减压。许多医师设计的手术器械,优化了手术技术以便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手术死亡率。Mixter和Barr最早开始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疾病。LymanSmith经皮注射木瓜酶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水解突出髓核组织黏蛋白。1983年Kambin和Gellmn报道了早期改良关节镜下腰椎间盘摘除。1993年Smith等人设计了专门手术器械和内窥镜设备,在微创内窥镜下摘除突出的腰椎间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 简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手术日益开展起来。其优点具有手术创口小,组织损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中出血少,神经根松解彻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治疗费用低等优点。我院2008年6月以来共完成22例㈨,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髓核摘除 手术配合 护理
  • 作者: 王文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期
  • 机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痛病,因其突出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压迫附近的脊神经,病人常表现为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严重时剧痛难忍,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括。大多数早期病人经卧床休息、牵引、神经阻滞及A·P·L·D(经皮穿刺椎间骨减压)等方法可缓解症状,而有急性神经根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行椎板减压,椎阔盘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病人在手术前、手术中由于其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巡回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结合病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及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的全程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96例的临床全程护理资料。结果96例中并发椎间盘炎1例,神经根水肿1例,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96例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天。结论作好后路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手术术前、中护理能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后密切观察术后病情、预防各类并发症、作好出院指导能有效巩固手术疗效,避免疾病复发。

  • 标签: 后路椎间盘镜 髓核摘除术 全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护理配合心得。方法配合手术进行护理。结论严格无菌操作是防止术后感染的关键之一,术前手术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手术间空气严密消毒,中严格无菌操作,多个环节加强控制,严防因操作不慎造成患者椎间隙及切口感染而增加患者痛苦。

  • 标签: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4例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进展顺利,手术时间30~90分钟,中出血5~15ml,无因手术体位或其他护理问题引起的并发症。结论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对病人的生理,心理影响小,出血少,安全性高,疗效满意的优点,良好的手术配合与手术护理密不可分。

  • 标签: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在院方接受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的4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走访手术后患者的治愈疗效。结果在随访了解的过程中,发现通过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治疗后的40例椎间盘突出患者中,有35例患者的治愈效果显著,只有5例患者在完全治愈时间上还有待加长,总体治疗效果优良。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进行治疗,手术风险小,对患者本身的脊椎伤害不大,且手术后恢复时间较短,治愈效果显著,可广泛的运用到临床治疗中。

  • 标签: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下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入院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抽取1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对照组患者实施胶原酶溶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通过随访观察其远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远期预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能够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且相较胶原酶溶核的临床疗效更为突出,复发率也有明显降低,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 标签: 经皮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胶原酶溶核术 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介绍改进的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的手术特点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该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356例,其中中央型突出64例,外侧型突出284例,极外侧型突出8例.伴有侧隐窝狭窄者86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借助显微内窥镜系统和特殊工具,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等减压步骤.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中减压彻底,平均手术时间为40min.术后第1d即下床活动,3~5d出院.所有患者症状均得以缓解;手术后最常见的不适为短期下肢麻木.结论经后入路的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手术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大部分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 标签: 腰椎间盘摘除术 显微内窥镜 手术入路 适应证 手术器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采用先进的内镜系统行椎间盘镜下经椎板间入路L5/S1髓核摘除。结果209名患者均顺利的完成了手术。结论术前器械护士应做到心中有数,手术物品及用物准备充分,对整个手术流程及操作规范了然于心。中时刻关注手术医生的需求以便及时准确的配合,并提醒手术医生合理使用爱护精密器械。术后协助医生包扎伤口,收拾整理用物及器械,并与供应室老师交接器械。巡回护士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心理健康,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术前焦虑并做好环境及物品准备。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协调用物,做好保暖及保护隐私工作。术后安全有效的转运患者并持续观察患者的状况。器械护士及巡回护士密切的配合和安全有效的护理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镜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46例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研究表明患者住院天数平均为9.1天,疗效优良率达96%,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较经济等优点,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指导正确的体位训练,术后系统、科学的专科护理及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和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椎间空镜下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中加强护理干预后取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两组均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并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7%)比观察组(93.3%)低(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中加强护理干预后,使得治疗效果明显增加,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操作保留黄韧带的椎间盘链核摘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1至2008年微创操作下保留和不保留黄韧带的髓核摘除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平均24个月,保留黄韧带的病例术后症状恢复,明显优于前者。结论:微创操作下行黄韧带保留的髓核摘除视野清楚,对腰椎骨性结构破坏少,可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粘连发生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

  • 标签: 留黄韧带 髓核摘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的手术护理配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我院2016年1月-2019年3月238例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的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该手术的护理配合关键点结果238例患者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分钟-88分钟,平均35分钟,出血量约5ml-50ml,平均约15ml,无发生椎间隙感染、体位性相关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妥善固定管道和器械,严格做好台上药品的管理,熟练掌握手术步骤,提高配合质量;做好体位护理、做好C臂期间患者的安全护理是确保手术安全、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椎间盘摘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