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会厌、声带、环状软骨及环甲膜以及食道等为上呼吸超声解剖影像特点进行介绍。超声在麻醉插管中的应用、超声在麻醉喉罩中的应用、超声在气管切开中的应用和超声在麻醉拔管中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列举了超声技术在麻醉管理中的研究进展,为超声技术在临床医学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技术 麻醉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测量参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4例,年龄18~7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前行评估,记录患者BMI、颈围、张口度、甲颏间距及改良Mallampti分级,并采用超声测量颞下颌移动度、舌下表面深度、舌颏间距和会厌深度。测量结束后,行麻醉诱导,面罩加压通气后使用直接喉镜暴露声门,记录患者CL分级,以CL分级≥2b级作为困难喉镜暴露的标准。根据患者喉镜暴露的困难程度将其分为非困难喉镜暴露组(NDL)和困难喉镜暴露组(DL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评价各指标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准确性,结合约登指数确定预测喉镜暴露困难临界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与NDL组比较,DL组BMI、会厌深度和改良Mallampti≥Ⅲ级比例升高,张口度和甲颏间距降低(P<0.05)。改良Mallampti分级和会厌深度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AUC(95%CI)分别为0.728(0.619~0.836)和0.833(0.743~0.924)。会厌深度临界值为2.125 cm时,其预测困难喉镜暴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71%和89.86%。结论超声测量会厌深度可较准确地预测困难喉镜暴露。

  • 标签: 超声检查 气管内 喉镜检查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床旁超声技术培训在临床麻醉医师中的实践效果,为临床普及床旁超声提供有效的培训方案。方法选择无床旁超声技术的麻醉医师为培训对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床旁超声培训课程,采用理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培训,培训后考核学员对气管插管超声图像(插管后静态超声图、气管插管动态视频)的识别能力及床旁超声检测的操作能力。结果参加培训的学员共52名。培训后学员识别插管后静态超声图的敏感度为82.7%(95%CI 72.1%~93.3%),特异性为90.4%(95%CI 82.1%~98.7%),准确性为86.5%(95%CI 79.9%~93.2%);学员识别气管插管动态视频的敏感度为92.3%(95%CI 84.8%~99.8%),特异性为92.3%(95%CI 84.8%~99.8%),准确性为92.3%(95%CI 84.8%~99.8%)。学员床旁超声检测操作能力考核100%合格。培训后100%的学员对培训表示满意,98.08%的学员有信心将床旁超声技术用于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结论床旁超声技术培训能帮助麻醉医师快速、准确地掌握超声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气管插管位置的判断。

  • 标签: 技术培训 课程设置 床旁气道超声 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床旁即时超声(point-of-care ultrasound, POCUS)的可视性大大提升了临床医师进行操作时的安全性和气管理的精准性。POCUS成为临床医师进行快速诊断与精准治疗的必备技能之一。POCUS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时亦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POCUS技术在上解剖结构观察中的显示情况,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以及临床医师使用上POCUS技术的培训进展。

  • 标签: 床旁即时超声 上气道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管理是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医生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治疗和挽救生命的关键。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声门上分析(TTNA)评估阻力、利用声门插管和气管导管评估壁阻力,但其不能用于病变的诊断和分期,也无法客观反映患者的道情况。因此,对急诊和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超声技术在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患者 气道超声 评估 应用 急危重症
  • 简介:建议应用长效β2-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吸入治疗哮喘和COPD。对COPD患者,建议每日一次吸入抗胆碱能药物噻托溴铵,该药为最有效的支气管舒张剂。色酮和抗白三烯药物对控制哮喘仅有微弱的作用。在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长效吸入β2-激动剂比增加糖皮质激素剂量或加用茶碱及抗白三烯药物更有效

  • 标签: 气道疾病 药物治疗 药理机制 β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茶碱 抗胆碱能药物
  • 简介:人工是将导管直接置入气管或经上呼吸插入气管所建立的通道,是抢救呼吸衰竭常用的临床手段.人工护理主要的目的为保持呼吸湿化、通畅,促进痰液引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呼吸常规护理包括:协助和鼓励患者进行痰液引流;如教会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保证每日入水量在1500ml以上,可防止分泌物干结;保持环境整洁,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以发挥呼吸的自然防御功能.还应结合人工的特点做好以下的护理.1呼吸的湿化人工建立后呼吸纤毛运动减弱,呼吸失水增多,易导致阻塞,肺不张,肺部继发感染等,必须加强呼吸的湿化,可采用的方法为:1.1蒸气加温湿化,即将水加热后产生蒸气混入吸入中,达到加温和加湿作用.一般使吸入(道口气体)的温度维持在35℃~37℃,不超过40℃,湿化器内水温常常保持在50℃左右.湿化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则湿化效果好.呼吸机湿化器中的液体只能用无菌蒸馏水,不能用生理盐水或加入药物,因为水蒸发后溶质将在罐内形成沉淀,影响湿化效果.1.2气管内直接滴注,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直接向气管内滴(注)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有间断注入或持续滴注两种方法.(1)间断注入,一般每隔20min~60min1次或在吸痰前注入,每次为3ml~5ml.(2)持续滴注,将安装好的输液装置挂在床旁,用头皮针直接穿刺进入气管导管或将输液器直接连接在切套管,其滴速为4滴/min~6滴/min.湿化液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粘稿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日,以使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 标签: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对人工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人工病人经护理前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90例使用呼吸机的人工病人当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6%,经护理后,其并发症均得以有效改善和缓解。结论人工病人使用呼吸机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细致、规范的实施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气道 呼吸机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明确狭窄程度、范围及瘘的部位、大小,为支架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前提供准确的数据,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所有65病例术前均行胸部16排SIMENS螺旋CT或东芝320排CT薄层平扫+多平面重建,清晰显示狭窄及瘘位置、大小、形态,为支架的制作和球囊的选择提供准确的数据。结果根据CT平扫和多平面重建提供的数据所订做的气管支架术后无一例发生移位情况。结论多平面重建在狭窄及胸膜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气道多平面重建 气道狭窄 气道胸膜瘘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央恶性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确诊为中央恶性狭窄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检查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及KPS评分.结果支架置入治疗后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及KP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支架置入短期能明显改善中央恶性狭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及呼吸困难症状,延长生命.关键词支架;中央;恶性肿瘤;狭窄Observationofairwaystentplacementinthetreatmentofmalignantstenosisofthecentralairway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airwaystentplacementinthetreatmentofmalignantstenosisofthecentralairway.Methods2patientswithcenGtralairwaymalignantstenosis.Thepulmonaryfunctionandbloodgasanalysis,dyspneascoreandKPSscorewereobservedbeforeandtreatment.ResultsThepulGmonaryfunction,bloodgasanalysis,dyspneascoreandKPSscoreweresignificantlyimprovedin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stentimplantation(P<0.05).ConGclusionAirwaystentimplantation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pulmonaryfunction,bloodgasanalysisanddyspneainpatientswithcentralairwaystenosis,improvethKeeyquwaloirtdysoflifeandprolonglife.stent;centralairway;malignancy;stenosis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30-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人工患者湿化及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经本院就诊人工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参照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评估超声引导下实施气管插管的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患者70例,ASA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20~60岁,体重46~78kg。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n=32)和普通喉镜组(L组,n=38)。插管前Mallampati法评估分级。U组采用超声引导法,在长轴和短轴显示会厌、声门和环状软骨后,经口插入套有气管导管的换管器,超声引导下将换管器置入声门,然后经换管器插入气管导管;L组采用普通喉镜暴露声门,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以胸部听诊法及PETCO2监测综合判断气管插管是否成功,两次试插不成功被认定为插管失败,改用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例数、口咽部黏膜出血及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记录插管前、插管后即刻及插管后5min的HR、SBP、DBP的变化。结果与L组比较,U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减慢,SBP和DBP明显降低(P<0.05);与插管前比较,两组插管后即刻HR明显增快,SBP和DBP明显升高(P<0.05)。插管后5min,两组患者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成功率、误入食管、口咽黏膜出血和轻度声门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和普通喉镜下气管插管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但超声引导下气管插管可减少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和气插管并发症。

  • 标签: 超声引导 普通喉镜 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湿化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199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2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组(观察组)和传统定时气灌注湿化法组(对照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湿化和相同的综合护理。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法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求,而且患者痰液稀薄易咳出,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吸痰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患者自述舒适感增加,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定时气灌注湿化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口逐渐递增,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提高老年患者群体的身体健康,减少因各种疾病引起的不适,保持呼吸通畅,减轻患者痛苦。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老年患者护理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老年护理进行综述。

  • 标签: 老年患者 气道 护理
  • 作者: 杨丽刘燕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4-11-21
  • 出处:《医药界》 2014年第11期
  • 机构:杨丽刘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监护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11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