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描述了正畸与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评价了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正畸治疗后维持健康状态的效果。共有267名重症牙周炎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128名患者进行了非手术治疗。在治疗开始前、正畸治疗结束时以及正畸治疗后2、4、6、10和12年,对每位患者涉及正畸治疗的的平均探诊深度(mPPD)和探诊后出血阳性率(%BOP)进行监测。比较治疗开始前与正畸治疗结束时,治疗前与正畸治疗后各次复查结果,mPPD和%BOP均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而正畸治疗完成时与完成后复查结果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以上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已不再是重症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禁忌证。在以上病例中,正畸治疗提高了对破坏列的保存及修复的可能性。

  • 标签: 牙周病 联合治疗方案 正畸
  • 简介:现代口腔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认识的不断增强,使现代口腔护理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护理工作的范围、内容大大地增加了,对口腔科护士的技术业务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口腔护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向着知识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心理护理与社会护理预防、保健、卫生知识的宣传等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口腔专业化培训的要求,就要积极转变观念,把新的理念传达灌输给学生。因此在短时间内培养有技术、有文化、高质量的护理人员,就成为护理教学面临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近年来,

  • 标签: 牙周 护理教学 探索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弹性义齿联合夹板,解决牙周病患者的义齿固位及保留轻度损坏的余留.方法:通过延长弹性义齿基托的长度和宽度(向(合)面延伸),形成夹板.结果:通过49例实践,成功47例,占95.91%.结论:弹性义齿联合夹板,在牙周病患者义齿修复中,能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 标签: 弹性义齿 牙周夹板 牙周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础治疗对冠延长术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做冠延长术的患者20人共26颗,随机分为2组。术前做基础治疗和不做处理的进行对照,每组均为13颗,观察3个月,6个月,1年。结果术前做基础治疗的患者在3个月,6个月,1年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做基础治疗对冠延长术的成功率有显著提高。

  • 标签: 牙周基础治疗 冠延长术
  • 简介:牙龈炎症常见于固定矫治中,本研究选取健康较差的固定矫治患者48名,检查各牙周指数并洁治后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不干涉口腔卫生行为,以生理盐水漱口;(2)NS组,口腔卫生宣教+生理盐水漱口;(3)洗必泰组,口腔卫生宣教+0.12%洗必泰溶液漱口。洁治后一、一个月、三个月再查各种牙周指数,各组间横纵向比较可见在健康的维护上,洗必泰组改善好于NS组,二者均好于对照组。洗必泰可作为正畸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常用药物。

  • 标签: 固定矫治 牙周健康 口腔卫生宣教 洗必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60例-牙髓联合病变112颗患采用人为加随机的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牙髓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年后,实验组治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50.94%),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髓综合疗法治疗-牙髓联合病变,可以很好的保存患,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根管治疗 牙周治疗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 简介:文献报道中,成年人外伤发生率不断增长,为了保存牙齿,需要对每个外伤进行正确、恰当的专业治疗。本篇报告了2个折病例。从病例的情况可以得出结论:临床医生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对患进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病例报告 充填治疗 牙周手术 综合疗法 粘结术 自体牙
  • 简介:目的:了解健康成年人附着水平的状况,以期为牙周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实际测量800例健康成年人的附着水平。结果:健康成年人附着水平平均值前牙区为5.03mm、双尖牙区为2.93mm、磨牙区为3.45mm。结论:健康成年人附着水平以前牙区最宽,磨牙区次之,双尖牙区最窄;退缩的速度每十年约0.12mm

  • 标签: 健康成年人 牙周附着水平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针对恢复丧失的生物学宽度这一传统方法而提出的一种手术方法。生物学宽度的丧失与患的上皮结合和/或结缔组织附着发生破坏有关。常规的骨切除术,包括对存留牙齿表面的改形与保守性切除支持槽骨相结合的方法,来产生修复所需要的生物学宽度。这一操作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切除最少的支持骨;(2)消除有害的根面解剖形态,如沟槽、凹面、牙骨质釉质突起等;(3)形成对软组织适应性更好的光滑根面;(4)减少或消除Ⅰ°和Ⅱ°根分歧病变;(5)在牙根过于靠拢的情况下,可改善牙龈外形及修复材料所需的空间。本文叙述牙根改形术的具体步骤作为传统冠延长术的一种变通的选择。

  • 标签: 牙根改形 牙周手术 生物学宽度 手术方法 骨切除术
  • 简介:为了研究原出土甲骨的灼烧状况与风化原因,用测色色差、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和显微红外等多种分析手段对九种原无字甲骨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分析样品都曾经受不同温度的灼烧,造成有机质丢失与骨头结构的破坏,这是导致甲骨风化的主要原因.出土后用酸浸泡清洗水垢,可能是导致甲骨风化的另一原因.在用于研究甲骨灼烧状况的诸多方法中,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分析两者的作用突出.

  • 标签: 周原 甲骨 颜色变化 X射线衍射分析 热重分析 扫描电镜
  • 简介:那醋松汤由那醋、生充、啊如热等10多味藏药组成的藏药制剂。具有抗菌消炎,止血止痛作用,我们从1988年以来,用那醋松汤治疗疾病87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那醋松汤 牙周疾病 疗效分析
  • 简介:牙周病和牙髓病为口腔科两种不同的病变,但因在解剖生理学上,体相互交通,两种病变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临床上可出现两种疾病的一些临床表现。本组通过54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探讨该病特点,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牙周牙髓综合征 治疗
  • 简介:老年列缺损患者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缺槽骨严重萎缩吸收,槽嵴骨组织丧失,无足够的骨组织提供给修复体,特别是下颌双侧后牙区槽嵴的高度低平而浅,仅前牙区或者其它位残存部分牙齿,而余留牙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冠过长,伴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为了保存余留,增强可摘局部义齿的支持、固位和稳定,保存剩余的槽骨,我们对Ⅲ.松动采取了保存治疗,待稳固后,再行夹板固定,进行覆盖义齿修复.

  • 标签: 铸造联冠 固定夹板 覆盖义齿 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治疗重度-牙髓联合病变时应用派丽奥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对116颗重度-牙髓联合病变患进行根管治疗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和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的变化。结果两组用药前牙各项指数的平均值均无差异(P>0.05)。用药后1、4、停药2月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停药后有效率为实验组为91.38%,对照组为65.5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应用派丽奥软膏能够有效提高重度-牙髓联合病变的疗效。

  • 标签: 派丽奥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牙周- 牙髓联合病变 根管治疗
  • 简介: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和组织学评价手术后探针进入牙周组织的程度。研究对象为4只比格犬,共制备38个三壁骨袋,并保持3个月。随后,对其中26个骨袋进行手术(手术组),其余12个骨袋作对照。分别在术后第4、8、12、16处死动物,处死前即刻用银根管探针代替探针置于龈沟内并固定于牙面。将组织块制成切片后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其指标如下:探针尖端位置与结合上皮根端的关系、新结合上皮的长度、结合上皮根方结缔组织附着的平均长度。结果表明,术后4时手术组和对照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根方一1.37±1.73mm和-0.20±0.15mm;术后16时,两组的探针尖端分别位于结合上皮最根端的冠方0.58±0.3lmm和0.40±0.20mm。术后4和8时手术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术后4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结合上皮的长度分别为0.73±0.60mm和1.19±0.02mm;8时分别为1.77±0.52mm和2.15±0.00mm。新生结缔组织的长度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表明,至少在术后2个月内不应进行探诊;如果在此之前探诊,探诊力可能会损伤软组织一牙齿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牙周组织 手术后 针尖 结合上皮 显著性差异 牙周探诊
  • 简介:目的:以骨钙素为细胞分化指标,探讨商用纯钛表面韧带细胞形成物的特征。方法:将韧带细胞和纯钛进行复合培养,分别在第8天,第16天和第24天取材,免疫荧光染色原位观察骨钙素的表达,结果:第8天后,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即可形成复层生长,并持续高表达骨钙素,结论: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有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趋势,表现为形成高度表达骨钙素的类组织。

  • 标签: 纯钛 牙周韧带细胞 骨钙素 口腔种植材料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对无锡市4124名青少年进行错及疾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错患病率为42.68%,疾病患病率为54.78%。错者的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者,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错的临床表现以列拥挤最为多见,而列拥挤者的疾病患病率最高,为90.16%。提示列拥挤是疾病形成的客观条件,而对列拥挤的矫正治疗是恒牙期错矫治的主要工作

  • 标签: 青少年 错 牙周疾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l%~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者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 标签: 胃肿瘤 癌周淋巴结转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