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质量评估、患者满意度等临床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患者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下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指引体系 护理质量评估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神经内科在临床治疗中应用治疗药物出现疏漏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临床用药情况做出简单分析,从而对给药方案提出了合理的调整方案,以期让用药疏漏问题有所减少,让医疗风险几率降低。

  • 标签: 神经内科 用药疏漏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症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病因。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本院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眩晕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并对眩晕患者病因予以确诊。结果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47例患者为壶腹嵴顶结石病、4例为梅尼埃病、2例为前庭神经元炎、2例为突发性耳聋、35例为PCI患者。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眩晕病因予以了解,能够提高患者病症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治疗意义。

  • 标签: 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的重点及流程优化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评价内科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为治疗神经内科患者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方法在近两年2013年到2014年的神经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出的10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照组采取规范治疗加基础护理,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神经内科的重点护理及流程优化。详细记录在不同环境下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对患者在不同条件下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然后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实验组在进行流程优化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按时服药,心理状态,康复情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率达到100%。结论神经内科的重点护理及流程优化可缓解或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能明显改善护理效果,通过进行因人而宜的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对患者的疾病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患者 流程优化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的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一定选取条件选出132例进行研究。将具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的患者的病例记录完整,探索其病因,对神经眼科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方法依据一定的选择方法在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全部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132名具有神经眼科病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并详细记录其有关资料,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在病人知情的情况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最后将所有者进行为期四个月治疗之前和之后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结果对529名患者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治疗之后,身体都有所恢复,其中发生神经眼科病症的有25.0%,其平均年龄为55,视力有所恢复的为37例,持续下降的有35例,最多的体征是眼球运动障碍36例,眼球震颤32例。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表现的有25.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最多的神经眼科临床特征为视力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或震颤、视力持续下降。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诊治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昏迷患者3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的诊治方法予以回顾分析。结果35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经过抢救治疗,有3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死于颅内感染,有1例患者是由于急性中毒导致的死亡,有1例患者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总的抢救成功率为81.43%。结论在开展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的诊治的过程中,及早为患者实施正确的诊断与治疗,对于提升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昏迷 诊治
  • 简介:内容摘要我科自1999年开展“整体化护理”至今已有16年之久,在脑卒中患者的各项观察护理的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套实用的护理程序和护理方法。重症脑卒中患者起病急、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及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当患者出现球麻痹时,其吞咽功能丧失,为防止进食、进水后引起呛咳、误咽,以及吸人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大多采用经鼻插入胃管进入胃内的方法,灌入流质液体,以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以满足病人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及维持患者胃肠道消化、吸收、排泄功能,如何保持脑卒中后鼻饲患者的排便通畅,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探索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护理方法。

  • 标签: 神经内科 鼻饲病人 排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对齐齐哈尔市第一院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之间所治疗的80例急诊神经内科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仔细的研究,探究患者的主要的病症,对患者的年龄段和主要的诊断特征也要进行相应的研究,同时按照患者的年龄对这80例病人进行分组。一共分成了三组,一组是20-30岁的病人,一组是31-45岁的病人,最后一组是46-60岁的病人。对这三组进行详细的对比和分析,结果患者有两个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疾病的年龄阶段,第一阶段是20-30岁,第二个阶段是31到45岁,其中30例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占整体的37.5%,脑血管病人一共有32例,占整体的40%。结论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该重视急诊内科常见症状当中的差别,同时还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急诊 神经内科 临床 分析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是住院病人意外发生的高发科室,意外的后果可能造成病人身心损害。在护理工作中,确保病人安全是维护就医者利益的主要内容。要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首先要能有效地防止各类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 管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一共有943例,对94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43例患者当中,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一共有99例,占总体的10.49%。感染多发于脑卒中患者,其中以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住院天数以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基础疾病以及侵入性操作,并要对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监控以及预防,进而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

  • 标签: 危险因素 患者感染 神经内科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6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体会。方法通过一段时间对我院神经内科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结合临床经验和内容总结出神经内科护士健康教育的体会内容。结果和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中结合健康教育能够优化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护理效果,有利于医护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士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为了给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本文全面分析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以期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的病因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择在2010年3月-2014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18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并掌握不同眩晕诊断所占的比重及导致头痛的因素。结果在18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为56名,女性患者为124名,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45.87±15.92)岁。眩晕病因居于首位的是偏眩晕(29.5%),其次是紧张型眩晕(23.1%),由于学生和职员等人的社会压力较大,所以这样的群体成为眩晕的主要患者。结论眩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职业与眩晕类型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所以提高治疗水平的关键是重视眩晕患者的综合治疗。

  • 标签: 门诊 眩晕 病因分析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具有完整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的标准。可见,心理健康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下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而在对于病患特别是神经内科病人的治疗护理时格外重视对其心理健康的关注,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熟知专业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需要有相关的心理学技巧应用,这样医疗知识与心理护理的双重结合才会达到医疗护理的理想状态,这也是我们所期盼的完美医疗体系。本文就如何开展心理护理,提升神经内科护理质量做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 标签: 神经内科 心理护理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病因分析,通过相应的心理护理、有效的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可改善神经内科睡眠障碍的睡眠质量。

  • 标签: 神经内科 睡眠障碍 病因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感染的次数、感染程度等,从而总结出造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有34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总共有41例次院内感染。感染的部位多为泌尿道、下呼吸道以及上呼吸道这三个部位,诱发感染的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可知,女性、合并疾病、住院时间超过30天,住院期间没有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等,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合并疾病、住院时间以及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等相关,要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发生率,合理运用广谱抗生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是关键。

  • 标签: 神经内科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2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