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微生发展,医学微生检验技术也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自动化。但检验前是需要相应高素质工作人员标本采集和检验中建立严格室内质量控制制度才能保障实验结果准确性和精确性,还有实验后结果,更需要正确阅读理解1。

  • 标签: 临床医生 微生物实验室 误区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监测预防和控制院感发生,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方法进行空气、物表、手、各种消毒液、各种内窥镜、无菌物品微生监测。结果通过监测,有效预防了医源性感染发生。结论加强医院感染微生监测,是提高医院医疗护理质量重要环节和保障之一。

  • 标签: 微生物监测 医院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微生实验在医院感染监测应用作用与价值。方法:将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于我院接受治疗 200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从其尿液培养分离出 200株菌株。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100株。观察组患者菌株实施微生检验,分析感染产生原因,并研究其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 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概率,宜在临床上推广微生实验检验方案,它对控制患者疾病恶化,阻断医院感染源方面有其积极指导价值。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室 医院 感染监测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基层医院院内感染监测中与微生检验实验相互配合问题。方法在院内各临床科室中都配备1名专业感染控制人员,每月定期进行采样监测,同时在微生检验实验中展开细菌监测工作,找到菌落超标原因,为院内感染监控提供可靠数据。根据各科室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手、空气、物品、消毒液、医疗器械等细菌量进行监测,并及时与院感科沟通反馈,同时做好检验科自身感控工作。结果微生检验将院内感染病原微生鉴定、培养、药敏实验等检测结果定期向科室和院感科报告,当院内感染爆发时,承担相应检测工作。结论微生检验实验在院内感染检测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应配合院感建立良好组织机构和宣传机制,探索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 标签: 基层医院 院内感染 微生物检验 监测 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检验中临床微生标本采集重要性,并分析采集过程中可能影响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因素。方法: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进行微生检验3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微生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进行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采集。比较两组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并分析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高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粪便标本微生检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共有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血液标本25份,尿液标本37份,痰液标本34份,粪便标本31份。导致微生检验合格率下降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25.98%;储存不当,占比22.04%;延误送检,占比11.81%。结论:微生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微生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应高度重视微生标本采集环节,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以提高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采集 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微生研究宝库,同时也是生物安全防控前沿阵地,本文主要讨论是如何微生实验进行安全管理,以此来提升实验工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等级,首先,微生实验可能出现生物安全威胁及其可能造成后果进行了探讨。接着,阐述了全球普遍认可生物安全管控规范和指导原则,并剖析了它们在微生实验具体运用状况,末尾部分,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微生实验生物安全管理建议和措施,涵盖了人员培训、实验设施优化以及操作流程规范化等多个方面。

  • 标签: 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风险评估 标准指南 安全措施
  • 作者: 刘海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74-02开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能够对抗菌药物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预测,并检出细菌耐药性,以此便于医生针对细菌感染问题采用相应的药物。通过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与耐药菌变迁的分析,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便于经验性用药。当下,感染性疾病在临床实践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再加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在各类感染性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与治疗当中,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病情加重,诱发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如病死率增加等。现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咨询的方法,针对临床医生、护士在微生物实验室关于细菌药敏试验报告中的疑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分析,并进行科学的总结。1想用药物未用到药敏试验中的原因在药敏试验中没有用到想用药物的原因与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有关,如肠球菌属对于多种药物天然耐药,即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以及克林霉素类,因其不能有效的治疗该菌,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中出现[1]。2细菌报告中试验药物种类有多有少一些细菌报告中存在多种药物,有的仅有几种,原因如下:2.1不同细菌种类有不同的微生物报告药物种类,如天然耐药对此菌的治疗无效,因此不会在报告单上出现。2.2药物敏感性可能被其他药物预报,如葡萄球菌属报告中,阿莫西林、哌拉西林等可以被青霉素G敏感性预测;肠杆菌科细菌:氨基青霉素类等[2]。3药敏试验中是否可以应用全部药物全部药物没有必要全部用来开展药敏试验,现如今随着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数目的不断增加,在开展药敏试验中不可能应用全部的药物,选用试验用药物的原则如下:按照CLSI标准文件来开展大多数微生物药敏试验判断标准与选择药物,关于药物的选择极具预报性与代表性,能够有效的提示抗菌药物使用或耐药机制,以此可以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性进行科学的预测,究其原因如下:3.1代表性药物,是一些类似药物组,解释结果与抗菌活性相抵,不需要重复进行试验。3.2代表性药物及一群相关药物,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抗菌谱与解释结果、交叉耐药性与敏感性,为此在开展试验时一般只会选择一种药物。3.3没有可能:在开展药敏试验时,没有必要应用全部药物,由于一些药物在体外缺乏稳定性,且全部试验药物一定要具备操作、解释标准,而一些药物尚未制定上述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微生检验中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1年6月我院各科室收集致病菌300株,采用微生监测细菌耐药性。结果:经过生物检验后发现其中含有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少量其他种类菌株,少量菌株忽略不计。不同类型菌株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不一,其中,检测出菌株均氨苄西林等药物耐药反应较高,对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性反应较低。结论:开展临床微生检验中微生检验及细菌耐药性监测,能够有效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指导,提升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监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检验中微生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效果。方法:针对600个病原菌进行研究。分析细菌占比率和细菌耐药性。结果:在所有细菌当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占比率排在前两位,占比率分别为24%和21.50%;在所有病原菌里,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分别占据12.84%、87.16%比例。同时,革兰阴性杆菌氨苄西林耐药性为92.93%、美罗培南为41.87%、头孢曲松为8.80%。均具有理想耐药性;革兰阳性球菌青霉素耐药性为92.21%,氨苄西林耐药性为67.63%,同样具有理想耐药性。在耐药性对比上,差异明显(P

  • 标签: 临床微生物检验 细菌耐药性 监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微生检验中临床微生标本采集重要性。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行微生检验 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采用常规微生标本采集方法采集对照组患者血、尿、痰、粪标本;在微生标本采集流程干预下采集实验组患者血、尿、痰、粪标本。对比两组微生标本检验合格率,分析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微生检验结果准确性高风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尿、痰、粪标本微生检验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两组共 127份不合格标本检验,其中 25份为血标本、 37份为尿标本、 34份为痰标本、 31份为粪标本,微生采集过程中影响其检验合格率主要因素为标本采集方式不当,占比为 36.22%;标本量不足,占比为 25.98%;储存不当,占比为 22.04%;延误送检,占比为 11.81%。结论 微生标本采集方式、标本采集量、存放方式以及送检流程微生检验结果准确率有直接影响,临床上应加强微生标本采集环节重视程度,持续推进标准化采集流程。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采集 微生物检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年出现在临床上新型制药技术,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使用微生制药方式进行微生药物制备,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此临床上多种疾病都有了更加合适药物进行治疗,从而提高医学先进程度,以及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微生制药与微生药物之间概念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很多患者这两种名词概念存在混淆情况,那么本文首先其概念进行分析,并介绍微生制药类型,微生药物开发技术以及微生药物具体应用。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概念 类型
  • 简介:摘要微生能对人体细胞进行侵害,不仅使人类产生诸多疾病,同时也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破坏,为人类带来灾难。但微生具有两面性,它不仅能对人类造成威胁,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将微生转换成对人类有利药物,为提升人类健康标准、促进医学领域不断拓宽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微生制药技术出现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 简介:摘要: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医疗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过程中,微生制药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其进行科学应用能够制造出各种新药物,为医疗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本文首先分析微生制药类型和药物开发技术,然后以此为基础,综合探究相关药物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制药 药物分析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几年开始研究开发新型制药技术,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以及研发微生药物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此技术研究开发不仅对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药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人们身体健康以及医治效率都有了重大提升,本文从生物制药概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阶段生物制药发展应用,并对生物药物成果以及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微生制药是近几年开始研究开发新型制药技术,随着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开发,生物制药技术以及研发微生药物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此技术研究开发不仅对生物科学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医药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人们身体健康以及医治效率都有了重大提升,本文从生物制药概念进行分析,探究目前阶段生物制药发展应用,并对生物药物成果以及实际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微生物制药 微生物药物 研究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