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普通鼻胃管行空肠瘘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行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的患者45例,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过程中用普通鼻胃管代替穿刺管进行空肠,带管时间30~90天,平均(40.3±2.1)天。结果45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肠内营养顺利,术后2~3天通气、排便,无鼻胃管脱落、堵塞、断裂、置管口感染、出血,肠液外漏及严重肺部并发症。结论普通鼻胃管用于空肠,是一种可行的空肠替代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食管癌切除术 鼻胃管 空肠造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经皮内镜下胃及空肠。方法对患者采用内镜治疗。结论经皮内镜下胃、肠共有三种不同方法,各自以创始人名字命名。按照外科消毒皮肤的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关掉室内灯光,利用腹壁上透出的光线选择穿刺点,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做一个约1cm大小的切口。PEG有三个基本方法,Ponsky-Gauderer拖出(pull)技术;Sachs-Vine推入(push)技术;Russell插入(Introducer)技术。

  • 标签: 内镜 空肠 造瘘口术
  • 简介:摘要结肠是一种外科手术方法,用来改变粪便排出的通道。其目的有二第一可作为一项暂时性的措施,解决当时不宜切除的结肠梗阻、损伤、炎症病变或肿瘤等。待病变切除肠道的连续性恢复,再将封闭还纳,恢复由肛门的排便,故称为暂时性结肠

  • 标签: 盲肠造口术 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高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PEG/J)出院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间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治疗的高龄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出院后采用常规护理宣教及门诊随访;针对观察组患者,科室成立导管管理小组,出院后给予患者定期家庭访视及电话随访。在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期间导管并发症情况,并评估患者照护者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患者及照护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出院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口感染、堵管、腹泻、旁渗漏等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观察组患者照护者的导管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可有效控制高龄PEG/J患者出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照护者的家庭护理能力,进而提升出院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 高龄 患者 出院 延续护理 干预
  • 简介:摘要我国每年新增永久性肠患者1O万例,目前累计约100万例。迄今为止有目的、有计划的肠手术治疗疾病的历史约200余年。手术方式多样,用品发展迅速。但对患者的身心影响巨大,多项研究表明;重视的围手术期处理,提高手术技巧,合理选择用品,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常见,但及时、正确的处理可减轻病人痛苦,保证手术成功。在的护理中,治疗师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小肠 大肠 造口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泌尿是泌尿系中部分受损或病变部位切除后帮助尿液从体内流出的一种手术类型。由于泌尿将伴随病人度完余生,因此当病情痊愈后,病人必须带着尿袋出院去适应新生活,这样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院外指导,对术后的护理,生活护理,精神护理等各方面做好指导工作,这样才能使术后病人生活愉快。

  • 标签: 泌尿造口术 院外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空肠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共 11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7例。对照组采用术后空肠口传统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空肠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胃癌术后空肠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安全性较高,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空肠造口术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结直肠吻合口的预防性,袢式回肠与横结肠均可有效地转流粪便,减少吻合口漏所带来的危害,适用于具有高吻合口漏风险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切除患者,特别是接受新辅助治疗者。两种各有利弊。本文总结了关于这两种的大部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袢式横结肠术后的并发症率相对较高,主要包括脱垂、旁疝、伤口感染、还纳术后切口疝等。袢式回肠的主要缺点是高排便量、脱水以及术后肠梗阻风险。另一方面,由于部位等原因,袢式横结肠可以更为有效地进行结直肠减压,更适用于无法进行肠道准备如急诊手术等情况。通过手术技术的改进,或可有效地减少脱垂等并发症,充分发挥袢式横结肠的优势。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回肠造口术 直肠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帮助空肠患者术后营养支持,促进康复。方法收集空肠袢式近端排出的食糜,运用用品、一次性气囊导尿管经空肠远端进行间歇滴注食糜及肠内营养液。分析空肠排出的物质包含消化液、胆汁、水分、电解质及进食后未被消化及吸收的食糜,继续经以下消化道消化和吸收,既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又有利于机体营养吸收。结果经行肠内营养经济、危险性及并发症小,方法简单,费用低,营养吸收较肠外营养优越。

  • 标签: 空肠 造口 肠内营养
  • 简介:空肠肠内营养支持(enteralnutrition,EN)对胰腺刺激作用小,能减少SAP患者肠源性感染和MODS的发生,改善营养状况,降低住院费用和时间[1],目前已成为SAP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并主张尽早行EN支持[2-3].但是EN途径的建立仍是难点.

  • 标签: 中的应用 内镜胃 口空肠
  • 简介:摘要结肠瘘(俗称人工肛门)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方式,也是治疗一些低位直肠癌、直肠肛管癌、局部晚期癌等必要的外科手段1。术后有效的护理及指导能明显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本人通过对28例结肠病人临床护理工作的小结,与大家一起探讨经验。

  • 标签: 结肠造瘘口 人工肛门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肠手术治疗中开展术前定位,对降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术前定位,由医生在中自行定位。观察组患者则在手术前由师与医生进行沟通后,由师进行定位;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结直肠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7.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结直肠口中,术前由师进行定位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病情转归和术后护理;同时提高患者对认知度,降低患者自我护理的难度,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造口术 术前定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在合并旁疝的肠还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10日至2019年9月3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生物补片(SIS)在合并旁疝的肠还纳中进行一期修补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口部位切口疝(SSIH)的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血清肿、补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Onlay修补16例,Sublay修补6例。仅1例(4.5%)出现SSIH(Onlay修补),术后疼痛以轻-中度为主,1周内基本回复正常,无血清肿、补片感染病例。Onlay与Sublay修补在SSIH发生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生物补片在合并旁疝的肠还纳手术中加强筋膜缺损,在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的情况下能显著降低SSIH的发生率,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生物补片 肠造口 造口旁疝 切口疝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精准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适应状态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70例直肠癌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35)和研究组(n=35),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研究组采用精准护理。对两组患者适应状态、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结果 研究组患者适应状态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精准护理具有确切效果,可以促使患者更快适应,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准护理 直肠癌造口术 术后造口适应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胃空肠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6例性经皮内镜下胃空肠的患者。对照组对患者进行蘑菇头型的胃瘘管。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水囊型的胃瘘管同时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舒适度、舒张压、收缩压、呼吸、心率指标均优质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明显高于观察组8.33%P<0.05)。结论对行经皮胃镜下胃术后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基本生命特征。

  • 标签: 并发症 胃空肠造口术 经皮内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定位对并发症及还纳的影响 方法:对我科115例直肠癌预防性回肠者进行病历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术前定位组,其中术前定位组由治疗师进行术前定位。对照组无术前定位。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并发症及还纳并发症,比较两组差异。结果:术前定位组和对照组相比,粪水性皮炎发生率低,门诊诊疗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并发症及还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定位能减少直肠癌预防性回肠粪水性皮炎发生率,减少患者维护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术前造口定位 预防性回肠造口 并发症 粪水性皮炎 造口还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