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属于一类常见的疾病,而其危害程度往往与住院的病患存在密切的相关性,特别是对于大部分精神患来说,虽然多数都是通过科学的治疗,但是临床治疗后,他们中大多数的精神状态也受到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而对于多数病患而言,精神衰退往往是治疗后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而且发病具有反复性。要解决反复多次住院的问题也是当下多数精神研究专家研究的重点。

  • 标签: 反复住院 精神病人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样本抽样的方法,分析某院中居住的精神疾病且一并存在睡眠障碍障的病人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睡眠障碍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精神康复现状和问题,探索社区康复病人重返社会的有效途径,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家阳光心园开展调查,随机抽取61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10位工作人员进行访谈,结合上海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1家阳光心园共接纳学员241人;工作人员24名,其中专职18人,兼职6人;学历水平初中1人,高中(中专)6人,大专及以上17人;调查61名学员,男性36人,女性25人;小学及以下占26.2%,初中占42.6%,高中及以上占31.2%;有52.5%学员有主动康复意识,不同学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4,P<0.05)。结论病人及家属对康复机构认识存在误区,主动康复意识差;阳光心园缺乏流动畅通的出入体制;病人回归社会仍存在较大困难,康复机构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社区康复 阳光心园 回归社会
  • 简介:广州市立精神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898年的惠爱医癫院,广州沦陷后,曾遭到破坏,战后,医院从恢复扩展医疗业务、改善环境卫生、加强传染病预防方面,开始重建工作。该院疾病种类以精神分裂症居多,患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是21~25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医院收治的病人大部分来自广州市,也有部分自外省送来。但因限于医疗条件,病人的预后较不理想。

  • 标签: 广州市立精神病院 战后重建 精神病患者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增多,老年精神患者也不断增加。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生活能力下降及心理状况改变,使老年精神患者的护理问题存在一定的特点。

  • 标签: 老年 精神病护理 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以减少精神患者攻击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方法采用调查方法对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精神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自身的精神症状和护患关系,是否是自愿住院,病友和家庭闹矛盾,病房环境影响,护理人员态度,药物不良反应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做好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有效防范精神患者住院期间的攻击行为。

  • 标签: 住院精神病患者 攻击行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视在稳定期精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稳定期精神94例,将之按照数字抽签法进行分组甲组和乙组各47例。甲组住院2w后予以家属探视,乙组住院2w内予以家属探视。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情绪变化。结果甲组探视后的情绪稳定率为59.57%、情绪波动率为31.91%,明显优于乙组的27.66%、57.4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适宜的探视有助于提高稳定期精神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但在探视期间,护士依然要全面落实对探视者进行宣教的力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有效避免发生不良事件。

  • 标签: 情绪变化 探视 稳定期 精神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方法,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构建精神科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分别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入住我院的2695名患者和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入住我院的4312名患者(排除住院期间发生死亡及住院天数<2周者)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比较两个时间段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应急处置流程的考核合格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实施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9.98,P<0.001)。两个时间段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及应急处置流程的考核合格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值为383.75,P<0.001),结论住院精神实施安全预警机制能够提高护士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有效规避风险,保障住院患者安全。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 安全预警机制 风险评估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基层医院长期住院精神出院难的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两年以上的精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探讨患者出院难的多因素。结果出院难患者多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疾病本身因素、个人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环境因素。结论基层医院长期住院精神出院难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及客观因素,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帮助病情稳定的患者早日出院,回归家庭。

  • 标签: 精神病人 出院难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精神跌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老年精神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62~78岁,平均年龄65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人给予老年科常规护理;观察组16人给予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降低老年精神患者跌倒风险的有效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跌倒发生率18.7%,观察组跌倒发生率6.3%,结果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住院老年精神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跌倒的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精神障碍 老年患者 跌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5岁以上精神与脑血管病的治疗与研究。方法对64例患有脑血管疾病伴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法、精神障碍类型、治疗结果等,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64例精神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的概率较高,同时伴有智能障碍,分析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50例患者经过5-10天的治疗症状得到缓解,痊愈出院;14例患者在出院时尚未完全痊愈,部分精神症状尚未完全消失。结论临床医师应在治疗患者脑血管疾病同时,判断其是否发生精神障碍,并给予及时对症治疗,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病人 脑血管病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自杀行为的分析,从精神科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精神自杀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期间,32例具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2例自杀病人中,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占62.5%,情感性精神障碍9例,占28.1%,自缢与割腕是自杀主要方式,大多数病人自杀前有自杀先兆。结论合理安排人力,加强安全管理,及时观察病情,发现自杀先兆,良好的住院环境及心理护理,可减少精神自杀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先兆自杀行为安全管理精神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形势下精神科病房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现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09月1日至2017年08月31日期间,南通市三家精神医院的精神区实施保护性约束的住院精神障碍122例病人的约束保护的医疗、护理记录单及管理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保护性被动约束118例占96.7%;在约束后24小时内进行告知监护人84例,约束后未告知38例;42.6%的病人监护人对约束行为持认可态度;有67.5%的约束保护医嘱为补录医嘱;约束前躯体评估仅13.1%,查房两次和再评估为8.2%;在医疗、护理和管理上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结论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应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充分尊重病人,认真执行精神科约束保护制度,做好告知工作,保障病人及家属的各种相关权利,使保护性约束更加标准化、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精神科 保护性约束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精神疾病患者在骨折前后的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老年性精神疾病合并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的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与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1~4个月后均得到不同长度的恢复,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95.2±16.3)d。结论对于临床上的老年性的精神疾病合并骨折患者,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治疗手段与护理干预,以有效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性精神病人 骨折 预防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对提高精神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底前龙岗区社区在管治疗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自愿参与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其健康家庭照料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精神分裂症常规健康教育技能,观察组联合采取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技能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健康教育技能干预后,观察组的按时服药率为94.00%(47/50),合理饮食率为92.00%(46/50),定期检查率为96.00%(48/50),合理运动率为88.89%(48/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康教育技能干预后的家庭/社会状况、生理状况、功能状况以及情感状况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 服药依从性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流浪精神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观察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8例流浪精神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总结具体的感染原因。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例数少于对照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差异(P<0.05),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类型较多。结论流浪精神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类型较多,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应用。

  • 标签: 流浪精神病 综合护理 医院感染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期精神病人家庭护理干预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50例康复期精神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家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后的SDS、S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中的SDS、SAS评分降低,两组存在的差异十分显著,符合p<0.05的意义。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病人予以家庭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个指标,促使其临床价值的提升。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病病人 家庭护理 疗效
  • 简介:m[目的]探讨个体技能训练在精神病人社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社区进行康复护理治疗的精神病人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所有病人均给予社区基础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宣传教育、用药护理、观察病情、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技能训练,观察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阴性症状量表(SANS)及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SDSS、SANA及BPRS评分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精神病人在社区康复护理中给予个体技能训练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病 个体技能训练 社区康复护理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