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长期住院的肇事肇祸精神暴力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以本院26例长期住院的肇事肇祸精神患者为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3例,给前者应用常规的护理对策,给后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对策,最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研究组肇事肇祸行为级别较高的数量有一定减少,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肇事肇祸类精神产生暴力行为的原因较多,通过给其应用综合性的护理对策,能有效减少暴力行为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活能力。

  • 标签: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 长期住院 暴力行为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强服药护理指导对精神病人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精神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服药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服药护理指导,对比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和简明精神量表(BPRS)评分。结果:实验组的服药依从性和BPR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病 服药护理指导 服药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精神患的污名是一种负面的标记,它使得多数患者的预后受到不良影响,也使其日常生活收到损害。在社会层面,群体性污名会妨碍社会公正,加剧社会矛盾,阻碍大众追求和谐、平等的生活空间。笔者采用文献法,参考相关文献,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视角进行了精神患污名的探索,讨论社会工作介入精神患污名研究的可行性。

  • 标签: 污名 精神疾病 社会学 心理学 社会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精神药物,既具有非特异性镇静作用,又具有缓解精神症状等作用[1-2]。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兴奋躁动患者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药源性精神症状,就是精神患者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以后,出现的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患者精神运动兴奋和谵妄以及意识改变等为主要表现,通常与用药患者的体质和药物的种类等有关。该文分析和研究了抗精神药物的药源性精神症状和防治。

  • 标签: 药源性精神症状 抗精神病药物 防治
  • 简介:摘要:精神院作为为精神类患者提供诊断、治疗、康复的场所,具有独特性。保证病人的安全性是精神院的设计的关要,医院空间环境对病人无论从心里、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也逐渐被认识,本文以南雄康宁精神专科医院为例,探讨精神院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要性。

  • 标签: 精神病医院 公共空间环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抗精神药物在老年精神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患者88例进行调查分析,查看不同抗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同精神疾病类型患者的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不同性别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情况。结果:老年精神患者服用舒必利、奋乃静、氟哌啶醇、氯普噻吨、利培酮、喹硫平、氯氮平、阿立哌唑、奥氮平等抗精神药物的常规剂量(mg/d)分别为400-500、15-25、10-15、30-40、1-5、200-300、100-150、5-10、1-5,最大剂量(mg/d)分别为800、40、25、70、5、500、250、10、5,平均剂量(mg/d)分别为460±10、20±3、12±1、35±2、3±1、280±10、120±15、8±1、2±1,典型抗精神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精神分裂症、阿尔兹海默症、偏执性精神、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疾病引发的精神障碍等老年精神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氟哌啶醇:mg/d)分别为9.8±1.7、2.8±0.2、4.2±0.7、8.2±0.4、3.1±0.8,不同精神疾病类型患者的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男性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女性老年精神疾病患者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氟哌啶醇:mg/d)分别为7.05±0.24、7.11±0.21,不同性别精神疾病患者的抗精神药物使用剂量情况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奥氮平和利培酮非典型抗精神药物在老年精神患者中的使用剂量最低,舒必利典型抗精神药物在老年精神患者中的使用剂量最高。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精神病患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护理中应用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对精神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精神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5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而言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加之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明确,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在针对精神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工作中,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实施心理干预和语言沟通护理,这样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其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这种护理管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病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因为抗精神药物的应用而引起的药源性精神障碍患者。方法:从我院抗精神药物治疗中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的患者群体中选取30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论。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得知,绝大多数患者在4周至8周左右的时间出现药源性精神障碍,且这些患者所服用药物主要以高效价含氟药为主,在抗菌药治疗与对症处理中,患者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状态。结论:在服用抗精神药物中,需要结合实际状况进行规范服药,以减少药源性精神障碍病例的发生。

  • 标签: 抗精神病药物 治疗选择 用药分析 抗菌药治疗 实际状况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不同于普通患者,他们以大脑紊乱为特征,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精神及行为状态。护士对患者的护理不仅仅是日常的基础护理,而且还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不断提升对患者的护理策略,才能提高精神患者治疗效果。

  • 标签: 精神病 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精神学》CBL改良教学模式的探讨。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校2016级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00人,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下,两组学生的学习满意率和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不满意2例(4.00%),对照组不满意8例(16.00%),(p<0.05);实验组综合满意48例(96.00%),对照组综合满意42例(84.00%),(p<0.05)。对比两组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力差异,实验组改善明显,且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PBL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医学生的学习满意率,增强其在《精神学》学习过程中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建议研究推广。

  • 标签: 《精神病学》 CBL改良教学 模式探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