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情况,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流浪精神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取60例非流浪精神作为对照。结果流浪精神男性多于女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浪精神肇事率较对照组高(22.1%vs13.3%,P<0.01),精神分裂症较多;流浪精神伴随躯体疾病多(44.2%),且以外伤多见;流浪精神治疗以传统抗精神药为主,疗效相比对照组较差。结论流浪精神诊断困难,治疗有效率偏低,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应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以维护社会稳定。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各样压力的日益增大,使得人们患精神类疾病的数目在急速增加;精神分裂症由于发病诱因不明,在国际上至今未有治愈不复发的学说,患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精神症状所导致,在发病时往往会对自身及社会和家庭产生一定的危害性;所以精神靠常年服药来控制病情。一旦病情波动,就需要住院治疗;由于精神院治疗费用较高,使得很多精神患者望而却步;有的病人病情复发时较严重需住院,而精神院的费用又较为高昂,特别是靠低保生活的贫困家属,更拿不起这部分费用,所以说开展社区精神康复与防治势在必行。

  • 标签: 精神病 康复 社区
  • 简介:摘要综述了社区精神的康复护理进展情况。分别从影响病人康复的相关因素,实施服药护理、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家庭环境护理等家庭护理措施和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上门随访、建立社区治疗站等社会干预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 标签: 社区 精神病 康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患者失眠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182例住院精神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接触交谈,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入睡困难66例(35.48%),早醒53例(29.12%),时睡时醒9例(4.95%),整夜不眠17例(9.34%);失眠与精神症状、社会、环境、心理因素、躯体状况、药物不良反应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及时控制精神症状,消除疼痛和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心理疏导,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控制失眠的有效措施。结论做好住院精神患者的睡眠状况监测,可防止意外的发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精神病 患者 失眠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首次就诊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方法选用自行编制的《精神疾病就诊途径调查表》对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320例的资料收集分析。结果影响精神首次就诊存在性别、文化等多种因素。结论目前精神疾病就诊途径仍较曲折,建议在公众和综合性医院中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等工作,以提高精神的就诊率及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精神病人 首次就诊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病人康复的影响作用。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常规接受同样抗精神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治疗前后评价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复发。

  • 标签: 精神疾病 康复 健康教育
  • 简介:我国精神处遇的救济制度面临着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强制医疗行政化色彩浓重和事后救济途径匮乏等问题。在比较和分析域外有关精神处遇救济制度以及联合国《保护精神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应当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方面来完善我国精神处遇的救济制度,即确立精神的自主委托权、完善司法精神鉴定制度、确立精神处遇的司法介入程序、尊重精神患者人权、引入精神疾病的复查机制。

  • 标签: 精神病人处遇 强制医疗 自主委托 司法救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慢性精神患者住院健康教育新思维。方法在长期住院精神患者中开展新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与结论对住院的长期住院患者采用新模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 标签: 慢性精神病人健康教育新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组模式管理对住院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病区70例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疾病病员,实行小组模式管理的方法1年,用SANS、SSPI进行实验前后评定,并将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后SANS、SSPI的得分明显低于实验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疾病病员实行让病员参与管理的小组模式管理,有利于延缓慢性精神的衰退,促进病员社会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小组模式长期住院精神疾病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托养在精神康复期的运用体会。方法对康复期患者实施各种护理和引导的措施。结果经过系统而反复康复护理和训练后,患者病情有明显的好转,并能做到按时的起床,主动洗漱,自觉服药和参加公益活动等。结论通过住院托养能加快精神的康复,训练和恢复了病人正常的社会功能,使病人逐渐地、较自然地过渡到社会生活中去,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员。

  • 标签: 精神病人 康复 托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收治的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尿酸水平状况方法分析3663份本院住院慢性精神标本,按性别分组,再按年龄每10岁为1组,其中小于20岁分为一组,70岁以上分为一组,比较其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和尿酸含量。结果住院慢性精神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为26.76%,女性为27.5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但51-60岁年龄组存在女性高于男性差异(P<0.025)。男性血尿酸均值为366.87±103.51μmol/L,女性为315.06±94.31μmol/L(P<0.01);住院慢性精神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和尿酸含量最高的年龄组均在在21-30岁,随年龄的增加,男性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和尿酸含量呈左偏态分布,女性呈双峰分布。结论住院慢性精神男性尿酸含量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检出率51-60岁年龄组女性高于男性,高尿酸患病率和高尿酸水平均呈年轻化。

  • 标签: 精神病人 尿酸 检出率年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住院病人外出检查的流程管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方法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外出前、外出中、外出后三阶段防范管理流程,并对1020例次的病人进行实施。结果1020例次的病人仅发生2起外逃未遂事件,均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未发生外逃、跳楼等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病人外出检查规范化流程管理可有效保证病人外出检查顺利性、安全性。

  • 标签: 精神病人 外出检查 安全防范
  • 简介:摘要精神患者因认知障碍、文化程度低,护士自身存在的因素以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在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质量不是很高。几年来,我院通过对精神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质量的考评,从精神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因素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精神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保障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院的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精神患者及家长的充分肯定。

  • 标签: 精神病人 健康教育 质量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恢复期精神的心理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00例恢复期精神患者,分析其心理,根据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过分析,恢复期精神患者均具有不良的心理动态,女性多于男性,存在严重自杀倾向,存在严格的怪异现象。结论有效的护理对策,护理人员的高效观察力,是杜绝恶性事件发生的关键,有利于防止事故发生,促进患者的最终康复。

  • 标签: 精神病 恢复期 心理分析 对应护理
  • 简介:摘要自杀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学的有关问题,愈来愈多地引起社会的关注,精神的自杀率比正常人高出数倍,其中有以各种形式的抑郁症具有自杀的明显倾向性,抑郁症患者最终有15%死于自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亦比正常人为高。对有自杀企图的病人一旦自杀成功,不仅给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医院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给业务人员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有自杀观念的病人尽早进行干预,严防自杀,是精神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护理内容。

  • 标签: 精神病 自杀企图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徐州地区精神疾病患者享受医疗保障的水平及医疗保险的付费现状,探讨对精神最适宜的医保付费方式,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稳定、全面、全程、有效的医疗保障提供支持。

  • 标签: 精神疾病 医疗保障 付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科精神的拒食症状进行临床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78例精神的拒食原因。结果精神拒食的主要原因为精神症状,其余依次为情绪反应、药物反应和躯体因素。结论精神拒食不能单纯采用鼻饲的方法和补液治疗,应针对原因,采取及时控制症状、处理药物反应和躯体不适、针对症状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等三种护理对策。

  • 标签: 精神病人 拒食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