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检测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60例诊断肺结核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状态(CD4计数、影像学等方面分析T-SPOT的临床影响因素。结果 男性T-SPOT阳性率低于女,但是无统计学差异;而合并糖尿病患者阳性率明显低于非合并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 CD4200μl,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A 孔或者 B 孔(T-SPOT数值)不同病变范围的肺结核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范围重度者T-SPOT数值明显低于轻、中度者,有统计学差异(P小于0.05)。结论 T-SPOT 受复杂的临床因素影响较小,有很好的灵敏度并且能很好的反应病情严重程度,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及评估。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试验在诊断肠结核中的研究进展。结核菌素试验在肠结核诊断中的灵敏度在50~60%,特异度可到达70%,阴性预测值在60~70%。T细胞斑点试验诊断肠结核的灵敏度超过70%,特异度超过80%,阴性预测值可超过80%。两者联合在肠结核的诊断中灵敏度可超过80%,特异度超过60%,阴性预测值可超过85%,对肠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因此可根据临床情况联合应用。

  • 标签: 肠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T细胞斑点试验 灵敏度 特异度 阴性预测值
  • 作者: 王霄娜 毛羽 游启生 彭晓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100730王霄娜为研究生,现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眼部神经损伤的重建保护与康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菌素(PPD)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的匐行样脉络膜炎(PTP-SLC)患者临床及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与普通匐行性脉络膜炎(SC)的鉴别。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PTP-SLC患者13例(21只眼),其中男性8例(14只眼),女性5例(7只眼);年龄(45±12)岁。对患者进行病史、全身及眼科检查结果资料的采集,分析患者眼底自发荧光照相、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等眼底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13例PTP-SLC患者中男女比例8∶5。其中双眼发病者8例,其双眼发病时间的间隔为(8.4±7.9)年。患者平均视力0.3,其中4例患者有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PTP-SLC患者眼底活跃期病灶主要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界不清的淡黄色病灶。自发荧光为弥漫边界不清的高自发荧光。OCT可见活动病灶区域脉络膜基质间点状高反射,视网膜外层结构破坏,伴层间水肿。玻璃体腔内还可见点状高反射。FFA早期示活跃期病灶呈弱荧光,晚期病变呈弥漫高荧光伴有渗漏。ICGA表现为持续的弱荧光灶。结论PTP-SLC眼底病变主要表现为质地均匀边界不清的淡黄色高自发荧光病灶,OCT可见脉络膜及视网膜外层结构受累,FFA可以发现更多视网膜血管炎性改变。仅根据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很难区分PTP-SLC与SC,结核病原学检查结果仍是鉴别诊断的关键。(中华眼科杂志,2020,56:914-919)

  • 标签: 结核, 眼 脉络膜炎 结核菌素试验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核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结核病中的诊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组,非结核治疗患者 100例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结核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最后比较两组患者在结核病诊断方面的不同点及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 TB敏感度及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预测值及红细胞沉降率也优于对照组,且 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结核病诊断方面,利用结核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可明显提升患者的诊断率和日后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临床研究,意义重大。

  • 标签: 结核 T细胞酶 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水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浦江县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08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结核组)72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非结核组)36例,所有患者行外周血T-SPOT.TB、胸水T-SPOT.TB、胸水ADA、胸水常规、生化指标检测,评估平行或联合诊断价值。结果结核组胸水ADA水平为(54.7±27.4)U/L,显著高于非结核组的(11.6±8.3)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1,P< 0.05)。胸水T-SPOT.TB、外周血T-SPOT.TB、ADA单项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灵敏度分别是97.2%、93.0%、86.1%,特异性分别为91.7%、80.6%、63.9%;胸水T-SPOT.TB、血T-SPOT.TB、ADA平行联合诊断灵敏度更高,达98.6%;三种方法联合检测特异性高达94.0%,胸水T-SPOT.TB联合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特异性94.0%。结论胸水T-SPOT.TB试验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高,联合ADA检测可提高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率。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结核性胸膜炎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T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确诊TB患儿67例和排除TB患儿71例的T-SPOT、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88.1%、94.4%、93.7%、89.3%、15.6、0.13、0.83,PPD分别为68.7%、74.6%、71.9%、71.6%、2.71、0.42、0.43。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10.54、10.51、7.45,均P<0.01)。T-SPOT对肺内和肺外结核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8岁组T-SPOT的阳性率高于0~4岁组(95.1%比76.2%,χ2=5.01,P<0.05)。0~4岁组T-SPOT和PPD的诊断一致性高于>4~18岁组(kappa值0.78比0.23)。两种方法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4.2%,与单一T-SPO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辅助诊断儿童TB总体优于PPD,在>4~18岁组优势明显。与单用T-SPOT比较,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 标签: T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结核,肺 分枝杆菌,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不同结核感染检测方法应用于儿童结核性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31日。筛选出不同结核感染检测方法在结核性疾病患儿中的阳性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Meta-Disc 1.4、RevMan 5.3和Stata 15.1进行Meta分析。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采用RevMan 5.3内置的QUADAS-2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5.1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并绘制Deeks漏斗图。结果共纳入15篇研究文献。结果显示,T-SPOT.TB的汇总敏感度为89%[95%可信区间(CI):87%~91%],汇总特异度为95%(95%CI:93%~96%);TST检验的汇总敏感度为66%(95%CI:63%~70%),汇总特异度为70%(95%CI:66%~73%)。结论T-SPOT.TB较TST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RNA 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 SAT-TB )与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 T-spot.TB )联 合检 测在结核性胸膜炎( TBP ) 快速 诊断中的 应用 价值。方法 选择 181 例 疑似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的胸腔积液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明确诊断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 102 例 ( TBP 组) 和非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腔积液标本 79 例(非 TBP 组) ,采用 SAT-TB 及 T-spot.TB 方法进行检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采用 ROC 曲线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检测, 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及 一致性( Kappa 值) 。结果 SAT-TB 、 T-spot.TB 、 SAT-TB+T-spot.TB 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 26.47% 、 84.31% 和 87.25% ;特异度分别为 100.00% 、 74.68% 和 100.00%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100.00% 、 81.13% 和 100.00%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1.30% 、 78.67% 和 85.87% ;一致性( Kappa 值)分别为 0.239 、 0.593 和 0.857 ; ROC 曲线下面积 AUC 分别为 0.632 ( 95% CI : 0.589 ~ 0.675 )、 0.795 ( 95% CI : 0.735 ~ 0.855 )和 0.936 ( 95% CI : 0.904 ~ 0.969 )。诊断价值 SAT-TB+T-spot.TB 高于 SAT-TB 及 T-spot.TB (均 p <0.05 )。结论 SAT-TB 和 T-spot.TB 联合检测对 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RNA 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 结核感染 T 细胞斑点实验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T-SPOT.TB)作为一项新型免疫检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相较于儿童结核病的其他诊断方法,斑点试验同时具备较高的灵敏度及较高的特异度。该文章主要对其原理、影响因素、适用范围及其在非血体液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T细胞斑点试验 儿童结核病 灵敏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T细胞检测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都分别采用T细胞检测、涂片抗酸染色及聚合酶链式反应荧光探针检测,对所有检测方式的准确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统计后,三种检测方式的准确率各有差异。T细胞检测诊断准确率为93.75%,图片抗酸染色诊断准确率为28.75%,PCR荧光探针检测诊断那准确率为73.75%。可以看出,T细胞检测诊断准确率高于其他种种检测方式,同时PCR荧光探针检测准确率高于涂片抗酸染色检测,其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T细胞检测 结核诊断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的死亡模式主要为凋亡和程序性坏死。细胞凋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宿主细胞采取的免疫策略,能限制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并迅速启动针对病原体的适应性免疫。而程序性的坏死则为细菌的增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对组织器官造成免疫病理性损伤。细胞的死亡模式在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结核分枝杆菌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的机制,宿主细胞的死亡的机制,以及这些损伤与宿主细胞死亡模式之间的关联进行综述。

  • 标签: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损伤 细胞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NSCLC患者25例,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含量,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患者初始T细胞/干细胞样中央记忆T细胞(TN/S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11)% vs. (15.84±2.00)%,t=3.685,P=0.001;(8.38±1.23)×107/L vs. (3.40±0.43)×108/L,t=6.130,P<0.001],中央记忆T细胞(T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2±1.16)% vs. (17.88±0.83)%,t=7.641,P<0.001;(7.98±1.78)×107/L vs. (3.40±0.31)×108/L,t=9.028,P<0.001],CD8+TCM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19±1.04)×106/L vs. (1.49±0.15)×107/L,t=5.561,P<0.001]。NSCLC患者效应记忆T细胞(TEM)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2.01)% vs. (17.37±1.06)%,t=8.776,P<0.001],CD8+TE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1.55)% vs. (4.65±0.52)%,t=5.310,P<0.001;(1.48±0.14)×108/L vs. (9.97±1.14)×107/L,t=2.584,P=0.014],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33±1.86)% vs.(8.48±1.01)%,t=3.989,P<0.001]。Ⅰ~Ⅱ期NSCLC患者CD8+TC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0.33±0.06)% vs. (0.89±0.34)%,t=2.600,P=0.020;(3.99±0.84)×106/L vs. (9.03±3.07)×106/L,t=2.270,P=0.040]。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的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较健康志愿者发生变化,具有分化能力和长期存活特性的TN/SCM及TCM降低,而且Ⅰ~Ⅱ期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以发挥免疫效应为主的TEM及TEMRA明显升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初始T细胞 记忆T细胞亚群
  • 作者: 唐维 梁慧迎 袁娇 超晨 黄干 周智广 杨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现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怀化 4180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加速树突状细胞成熟的预孵育法(acDCs)和直接检测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中胰岛全长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9.4)岁,病程6.0(2.8~8.3)个月;另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12名;ELISPOT-acDCs法和直接检测法检测3种胰岛抗原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C肽、胰岛素(INS)特异性干扰素-γ(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斑点数,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各种胰岛抗原及联合3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结果ELISPOT-acDCs法检测T1DM患者GAD65特异性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为1/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6/16,C肽反应阳性比例为4/16,其中INS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2(P=0.024);联合3种抗原的T细胞阳性比例为9/1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16)。ELISPOT直接法检测GAD65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为2/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1/16,C肽反应阳性比例7/16,其中C肽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联合3种抗原检测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8/1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39);与直接法比较,仅acDCs法检测下的INS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较高(P=0.041);两种方法在余各抗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种全长胰岛抗原ELISPOT-acDCs法及直接法检测胰岛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均可为T1DM患者提供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价值;ELISPOT-acDCs法检测INS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灵敏度优于ELISPOT直接检测法。

  • 标签: 糖尿病,1型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T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特异性T细胞在抗结核治疗中免疫反应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6月内,对象为接受抗结核治疗患者1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采集外周血样,用于测定CFP-10和ESAT-6等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下IFN-γ在PBMC中分泌细胞量,并对多功能T细胞动态改变及Th1型抗原特异性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本组10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PBMC经CFP-10和ESAT-6等刺激,IFN-γ的细胞释放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儿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的表达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并首次诊断为HSP急性期患儿和/或HP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包括HSP-HP患儿15例(HSP-HP组)、HSP患儿26例(HSP组)、HP患儿21例(HP组);选取同期同年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IL-6水平,分析和比较各组检测结果。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Th17(1.42±0.63)%、IL-17(302.96±82.83) ng/L、IL-6(7.81±2.04) ng/L、Treg(2.31±0.83)%]比较,HSP-HP组[Th17(2.79±0.78)%、IL-17(552.16±121.13) ng/L、IL-6(12.36±6.55) ng/L、Treg(1.35±0.49)%]、HSP组[Th17(2.04±0.77)%、IL-17(506.39±113.62) ng/L、IL-6(11.82±5.01) ng/L、Treg(1.13±0.86)%]、HP组[Th17(2.08±0.86)%、IL-17(483.14±121.77) ng/L、IL-6(10.19±3.87) ng/L、Treg(1.09±0.65)%]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1、13.113、6.692,均P<0.01);Treg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83,P<0.05)。2.HSP-HP组患儿的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均高于HSP组及HP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组和HP组患儿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P-HP组、HSP组、HP组患儿组间比较Treg细胞比例、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h17/Treg表达失衡参与HSP-HP、HSP、HP的发病过程,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水平高表达在HSP-HP患儿中更为突出。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调节性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即CD4+CXCR5+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程序死亡因子1(PD-1)在结核病发病中的机制,探讨Tfh细胞和PD-1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及PD-1在结核病治疗周期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CD4+T细胞比例为3.37%±0.4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2.21%±0.47%(P<0.01)和治疗后的2.39%±0.38%(P<0.01)。治疗前,肺结核组外周血CD4+CXCR5+PD-1+T细胞/Tfh细胞比例为25.33%±10.0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8.42%±2.31%(P<0.01)和治疗后的11.35%±2.65%(P<0.01)。治疗后,痰涂片转阴组与痰涂片未转阴组中的Tfh细胞及PD-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的Tfh细胞及PD-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且在药物治疗后,两者水平均降低。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痰涂片转阴组和未转阴组开始呈现显著差异。在肺结核病程中,监测Tfh细胞和PD-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对结核进行诊断,并对其治疗和转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程序性死亡因子1 肺结核 免疫学机制 诊疗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molecule,TIM)-1及TIM-3、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和治愈的肺结核患者各50例,分成结核病组和结核病治愈组;另选同期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的50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纳入对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1、TIM-3、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的mRNA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结核病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1.21±0.50,分别低于结核病治愈组的1.88±0.62和健康对照组的1.92±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48、2.207,均P<0.05)。结核病组TIM-1、TIM-3、IL-4的mRNA水平分别为2.16±0.37、1.59±0.36、1.52±0.69,分别高于结核病治愈组的1.60±1.23、1.01±0.52、0.91±0.36和健康对照组的1.40±0.27、0.92±0.34、0.79±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核病组比结核病治愈组t=14.120、11.440、17.730,结核病组比健康对照组t=12.090、12.050、17.030;均P<0.05);结核病组γ干扰素的mRNA水平为0.43±0.11,低于结核病治愈组的1.74±0.72和健康对照组的1.82±1.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80、11.430,均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体内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低下、TIM-1和TIM-3表达水平升高,以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调有关。

  • 标签: 活动性肺结核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类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1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感染(IAI)致脓毒症患者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在外周血CD4+、CD8+ T细胞和中性粒粒细胞上的表达。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本院普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2例IAI致脓毒症患者,根据确定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的流程分为脓毒症组(n=17)和感染性休克组(n=15),另随机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入组时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24 h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3组研究对象入组时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器及FlowJo_V10软件分析PD-1、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PD-L1)在健康对照组、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外周血CD4+、CD8+ 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感染性休克组CD4+ T细胞PD-1的表达与APACHE-Ⅱ、SOFA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上PD-1表达增加,感染性休克组表达更高(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上PD-L1虽均表达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感染性休克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上PD-1、PD-L1均表达增加,感染性休克组患者表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脓毒症组比,感染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和SOFA评分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性休克组患者CD4+ T细胞PD-1表达与APACHE-Ⅱ和SOFA评分成正相关(r=0.850,P=0.000;r=0. 0.901,P=0.000)。结论PD-1在IAI致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表达增加,且与SOFA评分、APACHE-Ⅱ呈相关性,可能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作为IAI脓毒症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腹腔感染 脓毒症 程序性死亡因子-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 NTM)感染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表达率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69例NTM感染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健康对照组和NTM感染患者(NTM组)外周血免疫细胞表达率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根据感染部位的差异将NTM组分为单侧感染组(29例)和双侧感染组(40例),比较两组之间免疫细胞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NTM组的总的T淋巴细胞表达率没有显著改变,而B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表达率出现显著上调[(10.50±0.56)%比(12.26±0.57)%,(5.61±0.24)%比(6.72±0.32)%,t值分别为2.209和2.774,P值均<0.05],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表达率出现显著下调[(21.87±0.98)%比(18.63±0.98)%,t=2.341,P<0.05)。对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NTM组的CD4+T细胞、CD8+T细胞、CD8+CD28-T细胞的表达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CD25HT细胞的表达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8.05±0.35)%比(3.69±0.19)%,t=11.000,P<0.05],CD8+CD28+T细胞表达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23.76±0.90)%比(27.07±0.74)%,t=3.039,P<0.05]。进一步依据患者感染部位比较分析发现,单侧感染组与双侧感染组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的结果分析显示,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HT细胞在单侧感染组与双侧感染组之间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侧感染组的CD8+CD28+T细胞表达比例较单侧感染组显著下降[(21.99±1.02)%比(26.21±1.52)%,t=2.397,P<0.05]、CD8+CD28-T细胞表达比率较单侧感染组显著上调[(24.48±1.90)%比(18.19±1.60)%,t=2.404,P<0.05]。结论NTM感染患者外周血中一些免疫细胞的表达率出现了显著改变,可能对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亚群
  • 作者: 吴昱 万小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国际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部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433;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麻醉科,石家庄 05008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学部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433
  • 简介:摘要COVID-19在全球范围的爆发流行,给全世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COVID-19的传播速度快、感染率强、死亡率高,其感染宿主的机制仍不清楚。T淋巴细胞是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重要防线,对宿主清除病毒免受病毒感染至关重要。文章回顾了已有冠状病毒感染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就T细胞在冠状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与变化及对新冠肺炎的预后的预测价值综述。

  • 标签: 冠状病毒 COVID-19 T淋巴细胞